除霜控制方法及冷藏柜与流程

文档序号:20582563发布日期:2020-04-29 01:34阅读:1036来源:国知局
除霜控制方法及冷藏柜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制冷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除霜控制方法及冷藏柜。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冷藏柜在除霜时,采用的是时间间隔自然除霜模式,即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除霜,除霜终止条件为温度终止或时间终止,除霜时,机组压缩机停止制冷,风幕柜的风机持续运转,利用约14℃的回风加热蒸发器,蒸发器温度持续上升至11℃左右,从而达到除霜的效果。但是,现有的冷藏柜在除霜的过程中,柜内温度会大幅上升至11℃左右;重要的是,在一些温度湿度较低的场合,蒸发器并无的结霜情况,这时依旧使用时间间隔自然除霜模式会导致无效除霜;同时在一些温度湿度较高的场合,蒸发器的结霜情况很严重,这时依旧使用时间间隔自然除霜模式可能会导致无法将霜除净。显然时间间隔除霜模式无法适应多种,使得柜内的实际温度已高于商品需求的温度,从而导致商品储存时间缩短,因此现有冷藏柜的除霜模式无法满足用户的实际使用需求,存在着诸如误除霜或者除霜不及时的问题,既浪费能源又给用户造成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除霜控制方法及冷藏柜,有效地避免了现有制冷设备存在的误除霜或者除霜不及时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除霜控制方法,包括:当制冷系统处于制冷降温模式时,记录制冷降温的时间,并检测起蒸发作用的换热器的运行温度;根据所述运行温度判断是否需要进行除霜判定;若需要进行除霜判定,则根据所述运行温度和/或制冷降温的时间判断是否需要除霜。

进一步地,所述运行温度包括换热器的进口温度t1、出口温度t2、进风口温度t3和出风口温度t4。

进一步地,根据所述运行温度判断是否需要进行除霜判定具体包括:当进口温度t1<0时,则进行除霜判定。

进一步地,根据所述运行温度判断是否需要进行除霜判定具体还包括:当进口温度t1>0,则继续检测进口温度t1。

进一步地,判断是否需要除霜具体包括:当出口温度t2>0且制冷降温的时间t运≥第一预设时间值t1时,开始除霜。

进一步地,判断是否需要除霜具体包括:当出口温度t2<0且制冷降温的时间t运≥第二预设时间值t2时,开始除霜。

进一步地,判断是否需要除霜具体包括:当进风口温度t3-出风口温度t4小于预设值k时,开始除霜。

进一步地,通过调整所述起蒸发作用的换热器的风机的转速进行除霜。

进一步地,开始除霜时监控所述换热器的表面温度,当所述换热器的表面温度达到温度预设值t设时,结束除霜。

一种冷藏柜,包括制冷系统,所述冷藏柜采用所述的除霜控制方法对所述制冷系统进行除霜控制。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根据运行温度判断起蒸发作用的换热器(蒸发器)是否需要进行除霜判定,当检测到蒸发器需要进行除霜判定时,再根据蒸发器的运行温度、运行时间来判断蒸发器的结霜状况,并根据结霜状况开始除霜,这样便使得除霜判定较为准确,制冷系统不会出现误除霜或者除霜不及时的情况,从而达到既精确控制除霜又节约能源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除霜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冷藏柜的除霜控制方法以及应用该方法的冷藏柜,如图1所示的本发明中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简图,该制冷系统包括蒸发器1,其中蒸发器1包括进口(冷媒流入端)和出口(冷媒流出端),在蒸发器1的进口处设有第一感温包11,在蒸发器1的出口处设有第二感温包12,第一、第二感温包分别用于检测蒸发器的进口和出口处的冷媒温度;在蒸发器1还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在进风口的一侧设有风机13,风机13为蒸发器内部的盘管提供风,风从进风口吹过并与冷媒换热,冷风从出风口吹出并进入到冷藏柜中,蒸发器1进口的冷媒温度则小于蒸发器出口的冷媒温度,在蒸发器1的进风口设有第三感温包14,在蒸发器1的出风口还设有第四感温包15,第三、第四感温包分别用于检测蒸发器1的出风口的温度以及进风口的温度。

如图2所示,本发明中的除霜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当制冷系统处于制冷降温模式时,记录制冷降温的时间,并检测起蒸发作用的换热器的运行温度,根据运行温度判断是否需要进行除霜判定;若需要进行除霜判定,则根据运行温度和/或制冷降温的时间判断是否需要除霜。

其中,本发明主要根据蒸发器的进口温度来判断蒸发器是否结霜;若蒸发器已经结霜,则根据蒸发器的进风口、出风口的温度或蒸发器制冷运行时间以判断蒸发器是否开始除霜。

具体地,第一步,根据第一感温包11检测蒸发器的进口温度t1判断蒸发器是否已经结霜,当检测到进口温度t1的温度值小于0℃时,判断蒸发器结霜,进行下一步除霜判定;

第二步,进行除霜判定,检测蒸发器是否满足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个,则判定蒸发器需要进行除霜,(1)第三温度感温包14检测蒸发器进风口温度t3,第四温度感温包15检测蒸发器出风口温度t4,当t3-t4的值小于预设值k;(2)当第二感温包12检测到的蒸发器出口的温度值t2>0且同时监测到的蒸发器的制冷运行时间t运≥第一预设时间值t1;(3)当第二感温包12检测到的蒸发器出口的温度值t2≤0且同时监测到的蒸发器的制冷运行时间t运≥第二预设时间值t2。

第三步,若是,则系统对蒸发器进行除霜若开始除霜,调整风机转速以进行除霜。

第四步,检测蒸发器的表面温度是否达到温度预设值t设。

若是,则系统结束除霜。

一般情况下,在除霜时,增大风机转速使风量加大,大量的热负荷经过蒸发器从而加快化霜进度;温度预设值t设一般为10℃到12℃之间。

进一步地,当检测到的蒸发器的进口温度t1大于0℃时,此时蒸发器的出口温度t2只包括两种情况,t2≤0℃或t2>0℃,但蒸发器的工作性质所决定的蒸发器的入口的冷媒温度小于蒸发器出口的冷媒温度,因此t2≤0℃的情况实际上并不存在;且当t2>0℃时,说明蒸发器的实际温度在0℃以上,此时并不满足结霜条件,因此本发明中仅根据检测到的蒸发器进口温度t1小于0℃可判断蒸发器存在结霜的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步的目的在于判断蒸发器的结霜情况,当t3-t4的值小于预设值k时,证明蒸发器的制冷状况较差,进而说明蒸发器的结霜较为严重,因此可根据这点控制系统进行除霜;而蒸发器的进口温度t1<0℃,当蒸发器的出口温度t2>0℃时,表明蒸发器的冷媒进出口的温差相对较大,制冷效果相对较好,在此条件下若监测到的蒸发器的运行时间t运≥第一预设时间值t1,则可根据蒸发器的运行时间来判断蒸发器达到了除霜条件;同理,蒸发器的进口温度t1<0℃,当蒸发器的出口温度t2<0℃时,表明蒸发器的冷媒进出口的温差相对较小,制冷效果相对较差,在此条件下若监测到的蒸发器的运行时间t运≥第二预设时间值t2,则可根据蒸发器的运行时间来判断蒸发器达到了除霜条件。

进一步地,除了在蒸发器的进口和/或出口安装感温包的方式来直接检测蒸发器的进出口温度以外,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检测蒸发器进口和/或出口的压力值来得到蒸发器的进口和/或出口的冷媒温度。

根据上述中的除霜控制方法可知,本发明通过检测蒸发器进口温度来判断蒸发器是否结霜,以及根据蒸发器的出口温度和蒸发器的进风、出风温度来自动判断蒸发器的结霜情况,从而合理的制定出除霜策略,在除霜时,增大风机转速风量加大,使得大量的热负荷经过蒸发器,加快化霜进度,以确保冷藏柜内的温度能最大限度的保持在用户需求的范围内。

本发明中提出了一种冷藏柜,该冷藏柜应用了本发明中所提出的除霜控制方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