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源热泵热水机组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30450发布日期:2019-12-06 17:01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源热泵热水机组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泵机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源热泵热水机组系统。



背景技术:

热泵热水机组是一种可以替代锅炉不受资源限制的节能环保热水供应装置,它采用绿色无污染的冷煤,吸取空气中的热量,通过压缩机的作功,生产出50度以上的生活热水。传统的有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适用于室内泳池、宾馆、别墅、发廊、沐浴足疗、工厂及农场等需要热水热源的场所,热源形式热泵可分为:空气源热泵、地源热泵、水源热泵和污水源热泵等,但是这种单源的的热泵,环境适应性差,换热时翅片受冷凝水的影响使换热效率减低,机组运行不稳定且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选择空气与水为热源配合切换运行,且提高换热效率的双源热泵热水机组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源热泵热水机组系统,包括依次管路连接形成循环系统的压缩机、高效罐换热器、储液罐和翅片换热器,所述压缩机的进、出口连接有四通阀,且四通阀还分别与高效罐换热器与翅片换热器连接,所述翅片换热器并联有壳管换热器;所述储液罐与翅片换热器之间连接有第一过滤器、电子膨胀阀和第二过滤器;所述翅片换热器出口的后方连接有第一电磁阀;所述壳管换热器进口的前方连接有第二电磁阀;所述压缩机的进口与四通阀之间连接有气液分离器;

翅片换热器,包括外壳、介质管和翅片;所述介质管整体呈螺旋立体环绕结构,其上下两端分别延伸出出口管和进口管,多个所述翅片横向间隔套设于介质管上,多个所述翅片之间借助水平穿设的支撑杆固定,所述支撑杆包括上下设置的两根;所述外壳为框架结构,所述介质管置于外壳内,且外壳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外侧的两个翅片固定;所述翅片换热器还包括用于除去翅片上冷凝水的除水机构;除水机构包括导风板、联动板和调节机构;所述导风板水平设于相邻的两个翅片之间,于两翅片之间上下间隔设有多个导风板,且导风板的一端与翅片转轴连接;所述联动板水平设于每一层的导风板的前或后侧,且与导风板固定;所述联动板连接有用于调节其摆动角度及锁定的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包括螺杆、滑杆、滑块和卡爪,所述外壳前端面四角位置均固定有连接块,上下两连接块之间借助轴承与螺杆连接,且与滑杆固定;于上下两连接块之间设有与联动板数量相同的滑块,每一所述滑块与螺杆螺纹连接,且滑块与滑杆滑动连接;所述卡爪的一端与滑块转轴连接,另一端具有限位槽,所述联动板的两端分别滑动连接在水平方向上相对的两个卡爪的限位槽内;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用于驱动两个螺杆同时转动的联动机构。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联动机构包括齿轮和齿带;两个所述齿轮分别固定在两个螺杆的上端,所述齿带连接在两个齿轮之间且与齿轮啮合传动;任意一个所述螺杆顶端固定有驱动盘。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联动板上具有与导风板卡接的卡槽,水平方向上每层的多个导风板的一端均固定安装在卡槽内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翅片在介质管所贯穿的位置具有安装孔,所述翅片具有与安装孔同轴心且直径相等的安装套。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外壳的后端面固定有整流壳,所述整流壳内竖直方向上间隔固定有水平状态的整流板。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整流板与处于水平状态时的导风板在同一水平面内。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导风板的长度方向上开设有第一导流槽。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翅片内端与导风板贴合的一侧竖直方向上开设有第二导流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储液罐与四通阀之间有并联的翅片换热器与壳管换热器,通过控制四通阀、第一电磁阀与第二电磁阀进行切换;可以选择空气与水为热源配合切换运行,在过渡季节和冬季用空气作为热源,夏季用水为热源,同时具有制冷的功能,为中央空调提供冷量;

翅片换热器安装有用于除去翅片上的冷凝水的除水机构,风从进入翅片换热器后在导风板的作用下,风斜向下流动能够加快翅片上的冷凝水向下流动,避免冷凝水在翅片表面形成较厚的水膜,能够提高翅片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联动板连接有用于调节其摆动角度及锁定的调节机构,通过联动机构同时转动调节机构中的两个螺杆,使的螺杆上所有的滑块上升或下降,通过卡爪带动联动板使导风板转动,可以根据冷凝水的量调整导风板处于水平状态或者倾斜角度,可以尽量减少导风板对风的阻碍,在能够快速除去冷凝水的基础上,使风快速通过翅片换热器,提高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翅片换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翅片换热器的除水机构与调节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翅片换热器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导风板与翅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图5所示,一种双源热泵热水机组系统,包括依次管路连接形成循环系统的压缩机1、高效罐换热器2、储液罐3和翅片换热器4;所述压缩机1的进出口连接有四通阀5,且四通阀5还分别与高效罐换热器2与翅片换热器4连接,所述翅片换热器4并联有壳管换热器6;所述储液罐3与翅片换热器4连接有第一过滤器7、电子膨胀阀8和第二过滤器9;所述翅片换热器4后连接有第一电磁阀10;所述壳管换热器6前连接有第二电磁阀11;所述压缩机1的进口与四通阀5之间连接有气液分离器12。

介质管42是由双列错位的直管和连接错位的两组直管端部的弯管形成,弯管与直管采用无缝焊接。

双源热泵热水机组系统的工作流程是:在夏季提供热水和中央空调的冷量时,压缩机1中出来的冷媒是热能的传输介质,压缩机1出来的高温高压的气体经过四通阀5后进入壳管换热器6后将放热并将热量传递给生活用水,从而产出热水,高温气体冷媒在壳管换热器6内放热成为低温液体后经过第二过滤器9、电子膨胀阀8后成低温雾状冷媒,雾状冷媒经第一过滤器7进入储液罐3,之后低温雾状冷媒进入高效罐换热器2吸收中央空调用冷量的热量成为气体,从而产出中央空调用的低温冷量,气体冷媒经过四通阀5与气液分离器12后进入压缩机1,如此循环产出生活热水和中央空调用的冷量,此过程中第一电磁阀10处于关闭状态。

在冬季提供热水时,压缩机1出来的高温高压的气体经过四通阀5后进入高效罐换热器2内后放热并将热量传递给生活用水,从而产出热水,高温气体冷媒在进入高效罐换热器2内后放热成为低温液体,低温液体再经过储液罐3、第一过滤器7和电子膨胀阀8后,成为雾状冷媒,之后经过第二过滤器9后进入翅片换热器4,通过翅片换热器4吸收空气中的热量后成为高温气体冷媒,最后经过四通阀5与气液分离器12后进入压缩机1内,如此循环产出生活热水。

储液罐3与四通阀5之间有并联的翅片换热器4与壳管换热器6,通过控制四通阀5、第一电磁阀10与第二电磁阀11进行切换,可以选择空气与水为热源配合切换运行,在过渡季节和冬季用空气作为热源,夏季用水为热源,同时具有制冷的功能,为中央空调提供冷量。

翅片换热器4包括外壳41、介质管42和翅片43;所述介质管42整体呈螺旋立体环绕结构,其上下两端分别延伸出出口管44和进口管45,多个所述翅片43横向间隔套设于介质管42上,多个所述翅片43之间借助水平穿设的支撑杆46固定,所述支撑杆46包括上下设置的两根;所述外壳41为框架结构,所述介质管42置于外壳41内,且外壳41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外侧的两个翅片43固定;所述翅片换热器4还包括用于除去翅片43上冷凝水的除水机构47。

外侧两翅片43用于固定外壳41,支撑杆46用于固定翅片43,低温液体冷媒从介质管42的进口管45进入后,通过翅片43吸收空气的温度后气化成高温气体冷媒,再从介质管42的出口管44排出,介质管42是螺旋立体环绕的结构并贯穿翅片43,翅片换热器4需要配合风机使用,风机带动空气不断从翅片换热器4前端进入,过程中空气中的热量会被翅片43吸收最终传递给介质管42中的冷媒,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的翅片43会出现冷凝水,除水机构47中的导风板401将风导向斜向下方向,在风流动过程和重力的作用下,使翅片43上的冷凝水快速沿翅片43向下流,调节机构403可以通过联动板402同时带动所有的导风板401转动,便于对导风板401进行调节。

翅片换热器4安装有用于除去翅片43上的冷凝水的除水机构47,风从进入翅片换热器4后在导风板401的作用下,风斜向下流动能够加快翅片43上的冷凝水向下流动,避免冷凝水在翅片43表面形成较厚的水膜,能够提高翅片换热器4的换热效率。

调节机构403包括螺杆404、滑杆405、滑块406和卡爪407,所述外壳41前端面四角位置均固定有连接块408,上下两连接块408之间借助轴承与螺杆404连接,且与滑杆405固定;于上下两连接块408之间设有与联动板402数量相同的滑块406,每一所述滑块406与螺杆404螺纹连接,且滑块406还与滑杆405滑动连接;所述卡爪407的一端与滑块406转轴连接,另一端具有限位槽409,所述联动板402的两端分别滑动连接在水平方向上相对的两个卡爪407的限位槽409内;所述调节机构403还包括用于驱动两个螺杆404同时转动的联动机构410。

通过用联动机构410同时转动两个螺杆404,在螺杆404与滑杆405的作用下使所有的滑块406同时上升或下降,卡爪407一端的限位槽409与联动板402滑动连接,滑块406上升或者下降过程中卡爪407会通过联动板402带动所有的导风板401转动,导风板401转动过程中卡爪407与滑块406的连接部位也会发生转动。

联动板402连接有用于调节其摆动角度及锁定的调节机构403,通过联动机构410同时转动调节机构403中的两个螺杆404,使的螺杆404上所有的滑块406上升或下降,通过卡爪407带动联动板402使导风板401转动,可以根据冷凝水的量调整导风板401处于水平状态或者倾斜状态,可以尽量减少导风板401对风的阻碍,在能够快速除去冷凝水的基础上,使风快速通过翅片换热器4,提高换热效率。

所述联动机构410包括齿轮411和齿带412;两个所述齿轮411分别固定在两个螺杆404的上端,齿带412连接在两个齿轮411之间且与齿轮411啮合传动;任意一个所述螺杆404顶端固定有驱动盘413。

通过齿轮411和齿带412传动,在转动驱动盘413时能够使两个螺杆404同时转动,以保证同时对所有导风板401的角度进行调节,调节过程便捷稳定。

联动板402上具有与导风板401卡接的卡槽414,水平方向上每层的多个导风板401的一端均固定安装在卡槽414内部,联动板402通过卡槽414与导风板401固定,这种方式便于固定且连接牢固。

翅片43在介质管42所贯穿的位置具有安装孔415,所述翅片43上具有与安装孔415同轴心且直径相等的安装套416。

安装孔415的设置是为了便于介质管42穿过翅片43,安装套416能增加翅片43与介质管42的接触面积和稳定性,保证换热效率。

外壳41的后端面固定有整流壳417,所述整流壳417内竖直方向上间隔固定有水平状态的整流板418,翅片换热器4通常与管道连接,由于导风板401使风向改变,使空气在管道中的时间变长,整流板418可以使风导向原来的方向加快空气通过翅片换热器4的时间,提高换热效率。

整流板418与处于水平状态时的导风板401在同一水平面内,在冷凝水较少时调整导风板401为水平状态,整流板418与导风板401齐平可以进一步减小风阻,使气流快速通过翅片换热器4,提高换热效率。

导风板401的长度方向上开设有第一导流槽419,翅片43内端与导风板401贴合的一侧竖直方向上开设有第二导流槽420,可以使流在导风板401上的冷凝水快速流向翅片43,和翅片43上的冷凝水快速流向下端,避免冷凝水积累使换热效率降低。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任何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对本实用新型作出的些许的简单修改、变形及等同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