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制冷设备的制冷系统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30432发布日期:2019-12-06 17:01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用于制冷设备的制冷系统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制冷设备的制冷系统及具有该制冷系统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空调器在进行制冷运行时,在满足凝露条件后会有冷凝水从室内机的蒸发器上冷凝下来。目前的空调器结构会直接将这部分冷凝水排出室外,但是,这些冷凝水的温度通常较低(稍高于冷凝温度),若直接排出,则浪费了其内蕴含的冷量,导致整机的能效比下降。为了回收利用冷凝水的冷量,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较为复杂的过冷装置或将蒸发器底部的换热管路浸在接水盘中,结构都比较复杂,难以实施和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一个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缺陷,提供一种用于制冷设备的能够充分有效地利用冷凝水冷量且结构简单的制冷系统。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另一个目的是提高制冷效果、进一步实现节能。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在提高冷凝水与冷媒之间的换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充分有效地利用冷凝水冷量且结构简单、能效高的空调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制冷设备的制冷系统,包括通过冷媒管依次相连的压缩机、冷凝器、第一节流元件和蒸发器,以形成循环的冷媒流路,其中

所述第一节流元件与所述蒸发器之间的冷媒流路中还设有第二节流元件;

所述蒸发器的底部设有用于收集所述蒸发器上产生的冷凝水的接水盘,连接在所述第一节流元件和所述第二节流元件之间的部分冷媒管经过所述接水盘并与所述接水盘中的冷凝水接触,以通过所述接水盘内的冷凝水对从所述第一节流元件流出的冷媒进行再冷却,并使得再冷却后的冷媒经所述第二节流元件二次节流后流向所述蒸发器。

可选地,所述蒸发器具有两个并列的换热管路,所述冷媒管具有用于使得其内的冷媒分别流向两个所述换热管路的冷媒分流点和用于使得从两个所述换热管路流出的冷媒汇集在一起的冷媒汇集点。

可选地,所述第二节流元件为设置在所述冷媒分流点与位于所述接水盘中的冷媒管之间的节流阀。

可选地,所述第二节流元件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冷媒分流点与两个所述换热管路之间的分流毛细管。

可选地,所述第一节流元件为节流阀。

可选地,连接在所述第一节流元件和所述第二节流元件之间的部分冷媒管沿横向穿过所述接水盘的下部,以使得处于所述接水盘中的所述冷媒管邻近所述接水盘的内底壁。

可选地,处于所述接水盘中的所述冷媒管折叠地或迂回地排布在所述接水盘的内底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制冷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制冷系统将第一节流元件和第二节流元件之间的部分冷媒管设置成直接经过接水盘并与接水盘中的冷凝水接触,冷媒管中的冷媒可直接与冷凝水进行热交换,从而利用冷凝水进一步降低经过冷凝器冷凝后的冷媒的温度,充分有效地利用了冷凝水的冷量。同时,本申请无需设置其他辅助管道或过冷装置,结构非常简单,易于实现。

进一步地,本申请在第一节流元件和蒸发器之间的冷媒流路中串接有第二节流元件,使得冷媒在通过接水盘进行再冷却后进入蒸发器之前进行二次减压,冷媒进入蒸发器后蒸发的更加充分,提高了冷媒在蒸发器内的换热效率,从而提高了制冷效果,且比较节能。

进一步地,本申请将处于接水盘中的冷媒管设置成折叠地或迂回地排布在接水盘的内底壁,增大了冷凝水与冷媒管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冷媒与冷凝水之间的换热效率。且该段冷媒管的位置设置可使得即使接水盘中存在少量的冷凝水也能够有效地与冷媒管接触,从而与冷媒管内的冷媒进行热交换。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制冷设备的制冷系统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制冷设备的制冷系统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室内机的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首先提供一种用于制冷设备的制冷系统,该制冷设备例如可以为壁挂式空调器、立式空调器、中央空调或冰箱等等。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制冷设备的制冷系统的示意性结构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制冷设备的制冷系统的示意性结构图。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制冷设备的制冷系统1包括通过冷媒管依次相连的压缩机10、冷凝器20、第一节流元件30和蒸发器40,蒸发器40与压缩机10相连,从而形成循环的冷媒流路。图1中的箭头所示方向为制冷设备在制冷运行时的冷媒流向。压缩机10用于对冷媒进行压缩,从而提供高温高压的压缩冷媒。冷凝器20用于对冷媒进行冷凝,从而提供低温冷媒。第一节流元件30用于对冷凝后的冷媒进行节流降压。蒸发器40用于对节流降压后的冷媒进行蒸发,从而达到制冷的目的。

特别地,第一节流元件30与蒸发器40之间的冷媒流路中还设有第二节流元件50,即第二节流元件50串接在第一节流元件30与蒸发器40之间的冷媒流路中。蒸发器40的底部设有用于收集蒸发器40上产生的冷凝水的接水盘60,连接在第一节流元件30和第二节流元件50之间的部分冷媒管70经过接水盘60并与接水盘60中的冷凝水接触,以通过接水盘60内的冷凝水对从第一节流元件30流出的冷媒进行再冷却,并使得再冷却后的冷媒经第二节流元件50二次节流后流向蒸发器40。

本实用新型的制冷系统1将第一节流元件30和第二节流元件50之间的部分冷媒管70设置成直接经过接水盘60并与接水盘60中的冷凝水接触,冷媒管70中的冷媒可直接与冷凝水进行热交换,从而利用冷凝水进一步降低经过冷凝器20冷凝后的冷媒的温度,充分有效地利用了冷凝水的冷量。同时,本申请无需设置其他辅助管道或过冷装置,结构非常简单,易于实现。

进一步地,本申请在第一节流元件30和蒸发器40之间的冷媒流路中串接有第二节流元件50,使得冷媒在通过接水盘60进行再冷却后进入蒸发器40之前进行二次减压,冷媒进入蒸发器40后蒸发的更加充分,提高了冷媒在蒸发器40内的换热效率,从而提高了制冷效果,且比较节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蒸发器40具有两个并列的换热管路41,42,以提高蒸发器40的换热效率。冷媒管具有用于使得其内的冷媒分别流向换热管路41和换热管路42的冷媒分流点81和用于使得从换热管路41和换热管路42流出的冷媒汇集在一起的冷媒汇集点82。也就是说,经过节流后的冷媒在冷媒分流点81处被分成两个支路,分别流向蒸发器40的换热管路41和换热管路42。在换热管路41中换热后的冷媒和在换热管路42中换热后的冷媒在冷媒汇集点82处汇合后返回压缩机10。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将蒸发器40看做两个并联的小蒸发器或两个并联的蒸发片段,换热管路41和换热管路42分别为两个小蒸发器或两个蒸发片段的换热管。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第二节流元件50可以为设置在冷媒分流点81与位于接水盘60中的冷媒管70之间的节流阀。也就是说,该节流阀可设置在从接水盘60引出的冷媒管在冷媒分流之前的位置。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第二节流元件50可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冷媒分流点81与两个换热管路之间的分流毛细管。也就是说,第二节流元件50还可包括两个分流毛细管。冷媒分流点81与换热管路41之间设置有一个分流毛细管,冷媒分流点81与换热管路42之间也设置一个分流毛细管。

在一些替代性实施例中,第二节流元件50还可以为其他可以实现节流作用的元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节流元件30可以为节流阀。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在第一节流元件30和第二节流元件50之间的部分冷媒管沿横向穿过接水盘60的下部,以使得处于接水盘60中的冷媒管70邻近接水盘60的内底壁。冷媒管沿横向穿过接水盘60的下部,可避免冷媒管以其他方式放置在接水盘60中导致冷媒管的弯折处太多而提高其结构设计和布置的难度。同时,冷媒管70邻近接水盘60的内底壁可使得接水盘60中即使存在较少的冷凝水,冷媒管70也能够与冷凝水接触,从而保证了冷凝水发挥稳定的过冷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于接水盘60中的冷媒管70折叠地或迂回地排布在接水盘60的内底壁。具体地,冷媒管70在接水盘60中可弯曲成s型、多个相连的v形或其他折叠形状或迂回形状,增大了冷凝水与冷媒管70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冷媒与冷凝水之间的换热效率。且该段冷媒管70的位置设置可使得即使接水盘60中存在少量的冷凝水也能够有效地与冷媒管接触,从而与冷媒管内的冷媒进行热交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描述的制冷系统1。空调器可包括室内机100和室外机,制冷系统1的各结构分别分布在室内机和室外机中。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室内机的示意性结构图,参见图3,室内机100的机壳上开设有出风口101,图3中的虚线箭头所示为出风口101处的气流流向。蒸发器40和接水盘60设置在机壳内。机壳内还设有用于驱动气流流动的风机102,该风机102可以为离心风机、贯流风机、轴流风机或其他合适类型的风机。

空调器100的制冷系统1将第一节流元件30和第二节流元件50之间的部分冷媒管70设置成直接经过接水盘60并与接水盘60中的冷凝水接触,冷媒管70中的冷媒可直接与冷凝水进行热交换,从而利用冷凝水进一步降低经过冷凝器20冷凝后的冷媒的温度,充分有效地利用了冷凝水的冷量,降低了空调器的能耗。同时,本申请无需设置其他辅助管道或过冷装置,结构非常简单,非常易于在家庭空调中实现。

进一步地,本申请在第一节流元件30和蒸发器40之间的冷媒流路中串接有第二节流元件50,使得冷媒在通过接水盘60进行再冷却后进入蒸发器40之前进行二次减压,冷媒进入蒸发器40后蒸发的更加充分,提高了冷媒在蒸发器40内的换热效率,从而提高了空调器的制冷效果,且比较节能。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