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式蒸发器前管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4617发布日期:2020-05-26 18:16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干式蒸发器前管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干式蒸发器前管箱。



背景技术:

干式管壳式蒸发器是螺杆载冷剂(冷水、盐水、乙二醇等)机组较为常用的一种换热器。制冷剂液体由位于干式蒸发器前管箱下部的制冷剂进口进入干式蒸发器管程(一般设置2个流程),继而流入换热管内部,在后管箱内完成转向,流动过程不断吸收管外载冷剂热量,并逐渐变为气液混合状态或完全气态,最终由管箱上部制冷剂出口流出,进入压缩机。载冷剂在管外壳程流动,为增强换热,壳体内横跨管簇设置上下交叉安装的圆缺型折流板。

干式蒸发器相比较满液式蒸发器,具有制冷剂充注量少、蒸发完全等优点。但是干式蒸发器的制冷剂液体分配是影响整个换热器换热效率的重要因素。即:在制冷剂液体进入前管箱后,进入换热管管束前应分配均匀,尽量避免出现远离中心,处于边缘位置的换热管无液体或液体量少,保证换热管分配的制冷剂液体尽量统一,充分发挥每支换热管的换热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干式蒸发器前管箱。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干式蒸发器前管箱,主要由出气管1、平盖2、进液管3、短节4、分程隔板5、管箱法兰6、下隔板7、分液器8、盖板9和滤板10组成。

所述的短节4为管状结构,其两端分别焊接有平盖2和管箱法兰6;短节4的内部焊接有水平布置的分程隔板5,分程隔板5位于管箱法兰6的水平中心线上,分程隔板5的一端与平盖2的内侧端面焊接,另一端与管箱法兰6的内表面焊接,且与管箱法兰6的密封面平齐,分程隔板5将短节4分为上、下两个体积相同的空间;所述的平盖2上设有两个通孔,分别用于安装出气管1和进液管3,出气管1和进液管3分别位于短节4的上部和下部;所述的出气管1与平盖2的内侧端面平齐,所述的进液管3伸入短节4内部,与分液器8相连通。

所述的下隔板7为半圆形板,竖直焊接在短节4下部空间内,下隔板7的直径边与圆弧边分别与分程隔板5的下表面和短节4的内壁焊接为一体,将短节4下部分为左、右两个空间;下隔板7上设有圆形通孔,用于安装分液器8,圆形通孔与进液管3同轴,且二者尺寸相同。

所述的分液器8为管状结构,焊接在下隔板7的圆形通孔中;分液器8的两端,一端与进液管3的端部焊接为一体,另一端焊接有盖板9,实现封堵;所述的分液器8上设有多排沿圆周方向均布的通孔,通孔均位于下隔板7的同一侧且靠近管箱法兰6的一端;分液器8上方的下隔板7上设有多个通孔,用于管箱法兰6侧的制冷剂液体蓄积满后溢出,起到缓冲作用。

所述的滤板10为半圆形板,竖直焊接在短节4下部空间内,位于盖板9的外侧且靠近管箱法兰6;滤板10的直径边与圆弧边分别与分程隔板5的下表面和短节4的内壁焊接为一体;滤板10上设有多个圆形通孔,圆形通孔的数量和位置与分程隔板5下方的换热管11相对应。

所述的分液器8上的通孔共3排,每排8个,其中中间一排通孔与其余两排交叉布置;分液器8上的所有通孔的面积总和等于或略大于进液管3截面面积。

所述的出气管1、进液管3和分液器8,其材质为碳钢无缝钢管。

所述的平盖2、短节4、分程隔板5、下隔板7、盖板9和滤板10,其材质为压力容器专用钢板。

工作原理:制冷剂液体进入短节4下部空间后,冲击盖板9,制冷剂液体实现90°转向,制冷剂液体沿分液器8上的通孔径向发散。若未设置盖板9,一部分制冷剂液体将直接进入进液管3正面的换热管,影响液体均匀分配。

制冷剂液体接下来不断在短节4、分程隔板5、下隔板7以及滤板10合围的区域内蓄积,区域内制冷剂液面逐渐升高,最终通过滤板10上的圆形通孔流入换热管11,形成对换热管管束的完全覆盖,并保持平稳、连续的制冷剂液体供液。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干式蒸发器前管箱,制冷剂液体进入管箱下部空间后,冲击盖板,制冷剂液体实现90°转向,制冷剂液体沿分液器之上的通孔径向发散,使得液体均匀分配;制冷剂液体在短节、分程隔板、下隔板以及滤板围成的区域内蓄积后,最终通过滤板上的圆形通孔流入换热管,形成对换热管管束的完全覆盖,并保持平稳、连续的制冷剂液体供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及局部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分液器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及制冷剂流向示意图。

图中:1出气管;2平盖;3进液管;4短节;5分程隔板;6管箱法兰;7下隔板;8分液器;9盖板;10滤板;11换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出气管1、进液管3、分液器8材质均为碳钢无缝钢管;平盖2、短节4、分程隔板5、下隔板7、盖板9、滤板10材质均为压力容器专用钢板;管箱法兰6采用国标规格压力容器法兰,上述零件彼此之间通过焊接工艺进行连接。其中:出气管1深入平盖2,并与平盖2右侧端面平齐;进液管3深入平盖2,并伸出,与分液器8相连通;分程隔板5位于管箱法兰6水平中心线,并与管箱法兰6右侧密封面平齐,分程隔板5将整个短节4分割为上、下两个体积相同的空间;下隔板7为半圆形钢板,将短节4下部分割为左、右两个空间,即图1中的a、b两个空间,下隔板7上设有一个大的圆形通孔,用于安装分液器8,分液器8上方的下隔板7上加工有多个小的圆形通孔。

如图2所示,分液器8加工有3排沿圆周方向均布、共计24个圆形通孔,其中中间一排通孔与其余两排交叉布置,分液器8右侧端面由圆形盖板9进行封堵;分液器8上的圆形通孔直径大小的确定原则:所有通孔面积总和等于或略大于进液管3截面面积,避免因流通面积减小,造成制冷剂闪发。

如图3所示,滤板10位于盖板9的右侧,滤板10上设置有与分程隔板5下方换热管11数量、位置一一对应的圆孔。制冷剂液体从进液管3和分液器8进入短节4下部空间后,冲击盖板9,制冷剂液体实现90°转向,制冷剂液体沿分液器8上的通孔径向发散;制冷剂液体接下来不断在短节4、分程隔板5、下隔板7以及滤板10合围的右侧区域b内蓄积,区域b内制冷剂液面逐渐升高,最终通过滤板10上的圆形通孔流入换热管11,换热后形成蒸汽流经短节4的上部,从出气管1排出。刚开始制冷时,可能区域b内制冷剂蓄积过多,则制冷剂从下隔板7上部的多个通孔中溢出,进入区域a,以实现缓冲的作用。



技术特征:

1.一种干式蒸发器前管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干式蒸发器前管箱主要由出气管(1)、平盖(2)、进液管(3)、短节(4)、分程隔板(5)、管箱法兰(6)、下隔板(7)、分液器(8)、盖板(9)和滤板(10)组成;

所述的短节(4)为管状结构,其两端分别焊接有平盖(2)和管箱法兰(6);短节(4)的内部焊接有水平布置的分程隔板(5),分程隔板(5)位于管箱法兰(6)的水平中心线上,分程隔板(5)的一端与平盖(2)的内侧端面焊接,另一端与管箱法兰(6)的内表面焊接,且与管箱法兰(6)的密封面平齐,分程隔板(5)将短节(4)分为上、下两个体积相同的空间;所述的平盖(2)上设有两个通孔,分别用于安装出气管(1)和进液管(3),出气管(1)和进液管(3)分别位于短节(4)的上部和下部;所述的出气管(1)与平盖(2)的内侧端面平齐,所述的进液管(3)伸入短节(4)内部,与分液器(8)相连通;

所述的下隔板(7)为半圆形板,竖直焊接在短节(4)下部空间内,下隔板(7)的直径边与圆弧边分别与分程隔板(5)的下表面和短节(4)的内壁焊接为一体,将短节(4)下部分为左、右两个空间;下隔板(7)上设有圆形通孔,用于安装分液器(8),圆形通孔与进液管(3)同轴,且二者尺寸相同;

所述的分液器(8)为管状结构,焊接在下隔板(7)的圆形通孔中;分液器(8)的两端,一端与进液管(3)的端部焊接为一体,另一端焊接有盖板(9),实现封堵;所述的分液器(8)上设有多排沿圆周方向均布的通孔,通孔均位于下隔板(7)的同一侧且靠近管箱法兰(6)的一端;分液器(8)上方的下隔板(7)上设有多个通孔,用于管箱法兰(6)侧的制冷剂液体蓄积满后溢出,起到缓冲作用;

所述的滤板(10)为半圆形板,竖直焊接在短节(4)下部空间内,位于盖板(9)的外侧且靠近管箱法兰(6);滤板(10)的直径边与圆弧边分别与分程隔板(5)的下表面和短节(4)的内壁焊接为一体;滤板(10)上设有多个圆形通孔,圆形通孔的数量和位置与分程隔板(5)下方的换热管(11)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式蒸发器前管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液器(8)上的通孔共3排,每排8个,其中中间一排通孔与其余两排交叉布置;分液器(8)上的所有通孔的面积总和等于进液管(3)截面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干式蒸发器前管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气管(1)、进液管(3)和分液器(8),材质为碳钢无缝钢管;所述的平盖(2)、短节(4)、分程隔板(5)、下隔板(7)、盖板(9)和滤板(10),材质为压力容器专用钢板。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干式蒸发器前管箱,主要由出气管、平盖、进液管、短节、分程隔板、管箱法兰、下隔板、分液器、盖板和滤板组成。制冷剂液体进入管箱下部空间后,冲击盖板,制冷剂液体实现90°转向,制冷剂液体沿分液器之上的通孔径向发散,使得液体均匀分配;制冷剂液体在短节、分程隔板、下隔板以及滤板围成的区域内蓄积后,最终通过滤板上的圆形通孔流入换热管,形成对换热管管束的完全覆盖,并保持平稳、连续的制冷剂液体供液。

技术研发人员:朱国鑫;于海龙;孙立强;王维兵;于洪涛;王健;曲福文;王丽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冰山技术服务(大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27
技术公布日:2020.05.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