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凝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29890发布日期:2020-05-12 19:09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冷凝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凝器。



背景技术:

冷凝器,为制冷系统的机件,属于换热器的一种,能把气体或蒸气进行转变成液体,将铜管中的热量,以很快的方式,传到管子附近的空气中。

商用冷凝器其铜管排布方式种类多样。部分商用冷凝器为了达到预期的散热效果,需使用较多的铜管,造成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冷凝器,铜管排布合理,使用较少的铜管能实现较好的散热效果,有效降低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冷凝器,包括:壳体、芯体、张管板、穿管板和铜管组;壳体包裹或部分包裹芯体;张管板和穿管板分别设置于芯体的两端;铜管组包括:多个φ7mm管径的u型铜管和使多个u型铜管依次串联的多个弯头;弯头连接相邻两个u型铜管;u型铜管穿过穿管板、芯体和张管板;多个弯头均设置于张管板的同侧;u型铜管包括:连接管部和两个直管部;连接管部连接两个直管部;多个直管部相互平行;多个连接管部均设置于穿管板的同侧;多个直管部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成阵列排布;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为60度;沿第一方向的阵列间距与沿第二方向的阵列间距相等并大于等于3.4倍的u型铜管的管径且小于等于3.7倍的u型铜管的管径。

进一步地,第一方向的阵列间距为25mm。

进一步地,冷凝器还包括:进管、出管、用于固定进管的进管支架和用于固定出管的出管支架;进管和出管分别连通至铜管组的两端;进管支架和出管支架固定至张管板。

进一步地,进管焊接至进管支架;出管焊接至出管支架。

进一步地,进管支架和出管支架铆接至张管板。

进一步地,张管板和穿管板固定至芯体和壳体。

一种冷凝器,包括:壳体、芯体、张管板、穿管板和铜管组;壳体包裹或部分包裹芯体;张管板和穿管板分别设置于芯体的两端;铜管组包括:多个φ7mm管径的u型铜管和使多个u型铜管依次串联的多个弯头;弯头连接相邻两个u型铜管;u型铜管穿过穿管板、芯体和张管板;多个弯头均设置于张管板的同侧;u型铜管包括:连接管部和两个直管部;连接管部连接两个直管部;多个直管部相互平行;多个连接管部均设置于穿管板的同侧;多个直管部成阵列排布;任意相邻两个直管部之间的距离均相等并大于等于3.4倍的u型铜管的管径且小于等于3.7倍的u型铜管的管径。

进一步地,任意相邻两个直管部之间的距离等于25mm。

一种冷凝器,包括:壳体、芯体、张管板、穿管板和铜管组;壳体包裹或部分包裹芯体;张管板和穿管板分别设置于芯体的两端;铜管组包括:多个φ7mm管径的u型铜管和使多个u型铜管依次串联的多个弯头;弯头连接相邻两个u型铜管;u型铜管穿过穿管板、芯体和张管板;多个弯头均设置于张管板的同侧;u型铜管包括:连接管部和两个直管部;连接管部连接两个直管部;多个直管部相互平行;多个连接管部均设置于穿管板的同侧;多个直管部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成阵列排布;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为60度;沿第一方向的阵列间距与沿第二方向的阵列间距相等并大于等于23.8mm且小于等于25.9mm。

进一步地,第一方向的阵列间距为25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提供铜管排布合理,使用较少的铜管能实现较好的散热效果,有效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冷凝器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冷凝器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冷凝器除去壳体后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冷凝器除去壳体后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冷凝器的铜管组、进管和出管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冷凝器的u型铜管的示意图;

图7是图1中冷凝器的多个u型铜管的阵列图。

冷凝器100,壳体10,芯体20,张管板30,穿管板40,铜管组50,u型铜管51,连接管部51a,直管部51b,弯头52,进管60,出管70,进管支架80,出管支架90,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具体的介绍。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冷凝器100,包括:壳体10、芯体20、张管板30、穿管板40和铜管组50。壳体10包裹或部分包裹芯体20。张管板30和穿管板40分别设置于芯体20的两端。铜管组50包括:多个φ7mm管径的u型铜管51和多个弯头52。弯头52使多个u型铜管51依次串联的。弯头52连接相邻两个u型铜管51。u型铜管51穿过穿管板40、芯体20和张管板30。多个弯头52均设置于张管板30的同侧。u型铜管51包括:连接管部51a和两个直管部51b。连接管部51a连接两个直管部51b。多个直管部51b相互平行。多个连接管部51a均设置于穿管板40的同侧。

多个直管部51b沿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成阵列排布。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之间的夹角为60度。沿第一方向x的阵列间距与沿第二方向y的阵列间距相等并大于等于3.4倍的u型铜管51的管径且小于等于3.7倍的u型铜管51的管径。

多个直管部51b成阵列排布。任意相邻两个直管部51b之间的距离均相等并大于等于3.4倍的u型铜管51的管径且小于等于3.7倍的u型铜管51的管径。

多个直管部51b沿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成阵列排布。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之间的夹角为60度。沿第一方向x的阵列间距与沿第二方向y的阵列间距相等并大于等于23.8mm且小于等于25.9mm。铜管组50的直管部51b排布合理,使用较少的铜管能实现较好的散热效果,有效降低成本。

具体而言,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的阵列间距为25mm。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冷凝器100还包括:进管60、出管70、进管支架80和出管支架90。进管支架80用于固定进管60。出管支架90用于固定出管70。进管60和出管70分别连通至铜管组50的两端。进管支架80和出管支架90固定至张管板30。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进管60焊接至进管支架80;出管70焊接至出管支架90。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进管支架80和出管支架90铆接至张管板30。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张管板30和穿管板40固定至芯体20和壳体10。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任意相邻两个直管部51b之间的距离等于25mm。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冷凝器,包括:壳体、芯体、张管板、穿管板和铜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裹或部分包裹所述芯体;所述张管板和所述穿管板分别设置于所述芯体的两端;所述铜管组包括:多个φ7mm管径的u型铜管和使多个所述u型铜管依次串联的多个弯头;所述弯头连接相邻两个所述u型铜管;所述u型铜管穿过所述穿管板、所述芯体和所述张管板;多个所述弯头均设置于所述张管板的同侧;所述u型铜管包括:连接管部和两个直管部;所述连接管部连接两个所述直管部;多个所述直管部相互平行;多个所述连接管部均设置于所述穿管板的同侧;多个所述直管部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成阵列排布;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为60度;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阵列间距与沿所述第二方向的阵列间距相等并大于等于3.4倍的所述u型铜管的管径且小于等于3.7倍的所述u型铜管的管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方向的阵列间距为2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凝器还包括:进管、出管、用于固定所述进管的进管支架和用于固定所述出管的出管支架;所述进管和所述出管分别连通至所述铜管组的两端;所述进管支架和所述出管支架固定至所述张管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管焊接至所述进管支架;所述出管焊接至所述出管支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管支架和所述出管支架铆接至所述张管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张管板和所述穿管板固定至所述芯体和所述壳体。

7.一种冷凝器,包括:壳体、芯体、张管板、穿管板和铜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裹或部分包裹所述芯体;所述张管板和所述穿管板分别设置于所述芯体的两端;所述铜管组包括:多个φ7mm管径的u型铜管和使多个所述u型铜管依次串联的多个弯头;所述弯头连接相邻两个所述u型铜管;所述u型铜管穿过所述穿管板、所述芯体和所述张管板;多个所述弯头均设置于所述张管板的同侧;所述u型铜管包括:连接管部和两个直管部;所述连接管部连接两个所述直管部;多个所述直管部相互平行;多个所述连接管部均设置于所述穿管板的同侧;多个所述直管部成阵列排布;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直管部之间的距离均相等并大于等于3.4倍的所述u型铜管的管径且小于等于3.7倍的所述u型铜管的管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

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直管部之间的距离等于25mm。

9.一种冷凝器,包括:壳体、芯体、张管板、穿管板和铜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裹或部分包裹所述芯体;所述张管板和所述穿管板分别设置于所述芯体的两端;所述铜管组包括:多个φ7mm管径的u型铜管和使多个所述u型铜管依次串联的多个弯头;所述弯头连接相邻两个所述u型铜管;所述u型铜管穿过所述穿管板、所述芯体和所述张管板;多个所述弯头均设置于所述张管板的同侧;所述u型铜管包括:连接管部和两个直管部;所述连接管部连接两个所述直管部;多个所述直管部相互平行;多个所述连接管部均设置于所述穿管板的同侧;多个所述直管部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成阵列排布;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为60度;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阵列间距与沿所述第二方向的阵列间距相等并大于等于23.8mm且小于等于25.9m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方向的阵列间距为25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冷凝器,包括:壳体、芯体、张管板、穿管板和铜管组;壳体包裹或部分包裹芯体;张管板和穿管板分别设置于芯体的两端;铜管组包括:多个φ7mm管径的U型铜管和使多个U型铜管依次串联的多个弯头;弯头连接相邻两个U型铜管;U型铜管穿过穿管板、芯体和张管板;多个弯头均设置于张管板的同侧;U型铜管包括:连接管部和两个直管部;连接管部连接两个直管部;多个直管部相互平行;多个连接管部均设置于穿管板的同侧。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铜管排布合理,使用较少的铜管能实现较好的散热效果,有效降低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徐敏铭;陈增辉;张晨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博阳压缩机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18
技术公布日:2020.05.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