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冷立式冷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67046发布日期:2020-07-21 13:00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风冷立式冷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冷立式冷柜。



背景技术:

风冷立式冷柜常用于超市、酒店、旅馆等营业场所,其通常包括长方体状的柜体,柜体包括外壳、设置于外壳内的内壳以及填充于外壳与内壳间的发泡材料,柜体顶部或前侧设有玻璃柜门,以便于展示柜体内储放的物品。由于柜门经常开合,柜体内的冷气外泄使柜体内温度升高,如何提高冷柜的制冷效果以保障柜体内物品的低温存放一直是冷柜的研发重点。

我国专利文献(申请号:201720182568.9)公开了一种蒸发器顶置式制冷设备,包括箱体和门体,箱体中形成储物空间,储物空间的顶部设置有蒸发器,蒸发器的外部设置有盖板,盖板与储物空间的顶部之间形成安装腔体,箱体中设置有用于将蒸发器产生的冷气输送至储物空间的主送风通道,制冷设备还包括将储物空间分隔成主制冷间室和可变间室的隔板以及用于在主送风通道被隔断后将蒸发器产生的冷气输送至可变间室的辅助送风通道,通过隔板切换送风通道,提高了制冷设备的运行可靠性。然而,该技术方案中的送风通道设置于储物空间的外侧,不仅占用箱体容积,不利于降低冷柜的生产成本,而且空气循环路线较长,储物空间内的空气流通速率较慢,不利于提高冷柜的制冷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风冷立式冷柜,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冷柜的制冷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风冷立式冷柜,包括具有内壳的柜体,所述内壳上端内设有将内壳内腔分隔为储物腔和安装腔的挡板,所述安装腔内设有能对储物腔内部空气进行制冷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的下端面上开设有用于吸入储物腔空气的进风口,所述挡板还具有与内壳间隔设置的侧板一,所述侧板一上开设有用于供蒸发器排放的制冷空气流出的开口,所述侧板一下端与内壳之间形成用于排放开口流出的制冷空气的出风口。

本专利的工作原理为:储物腔内的空气经进风口进入安装腔,然后经蒸发器制冷后,依次经开口和出风口流入至储物腔内,实现循环制冷。进风口和出风口的设置,使柜体内的空气流通路径限定在内壳内腔内,可缩短柜体内的空气流通路径长度,从而有利于提高制冷效果。进风口设置于挡板下端面上,便于储物腔内温度较高的空气直接向上流入进风口,侧板一上开口的设置,可对蒸发器制冷后的冷空气进行导流,出风口的设置,便于将从开口流出的冷空气送入储物腔。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储物空间(相当于本专利的内壳内腔)外侧设有送风通道的结构,本专利将进风口与出风口均设置于内壳内腔内,提高了组件的结构紧凑性,有利于减小柜体体积,从而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并且显著缩短了空气流通路径长度,有利于提高储物腔内的空气循环速率,从而提高冷柜的制冷效果。

在上述的风冷立式冷柜中,所述进风口高于出风口。使进风口与出风口错开设置,避免进风口处温度较高的空气与出风口处温度交底的冷气相互窜流。进风口位置较高,便于储物腔内温度相对较高且向上流通的空气,出风口位置较低,便于经蒸发器制冷后的冷气快速下沉至储物腔底部,有利于提高储物腔内的空气循环速率,从而提高冷柜的制冷效果。

在上述的风冷立式冷柜中,所述挡板包括底板和设置于底板上的侧板二、侧板三、侧板四和所述侧板一,所述侧板一、侧板二、侧板三和侧板四依次首尾相连形成方形框体,所述底板、方形框体和内壳顶部合围形成所述安装腔,所述进风口设置于底板上,所述侧板一位于方形框体后侧。柜体一般呈长方体状,且柜门设置在柜体前侧,即柜体前侧设有柜门口,柜门盖设于柜门口上。挡板的形状设置,便于挡板方形框体的四侧板面分别同柜体的四侧侧壁相对平行设置,从而有利于增大出风口的长度,保障冷空气的排放速率,有利于提高冷柜的制冷效果。侧板一设置于方形框体后侧,即方形框体的后板为侧板一,使进风口与出风口一前一后设置,拉开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的间距,避免冷热空气的互窜,有利于提高冷柜的制冷效果。

在上述的风冷立式冷柜中,所述底板倾斜设置,且所述底板的前端高于底板的后端,所述进风口位于底板的前端。即进风口设置在底板较高的位置上,可进一步确保冷热空气互窜,有利于提高冷柜的制冷效果。

在上述的风冷立式冷柜中,所述安装腔内还设有风机,所述风机正对进风口设置。可加快储物腔内空气流入安装腔的速率,从而加快储物腔内的空气循环速率,提高冷柜的制冷效果。

在上述的风冷立式冷柜中,所述冷柜还包括设置于内壳与外壳之间的压缩机、冷凝器和节流元件,所述压缩机、冷凝器、节流元件和蒸发器通过管道依次首尾相连形成制冷回路。便于在内壳与外壳之间设置除蒸发器外的其他制冷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进风口与出风口均设置于内壳内腔内,提高了组件的结构紧凑性,有利于减小柜体体积,从而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并且显著缩短了空气流通路径长度,有利于提高储物腔内的空气循环速率,从而提高冷柜的制冷效果。

2、底板从其前端向后段逐渐向下倾斜设置,进风口设置在底板的前端,出口设置于后板上,使进风口与出风口一前一后且一高一低设置,可避免进风口处温度较高的空气与出风口处温度交底的冷气相互窜流,提高冷柜的制冷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去掉外壳后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柜体;11、外壳;12、内壳;12a、储物腔;12b、安装腔;2、挡板;21、底板;21a、进风口;22、侧板一;22a、开口;23、侧板二;24、侧板三;25、侧板四;3、出风口;4、风机;5、隔板;6、压缩机;7、冷凝器;71、外置冷凝器;72、内置冷凝器;8、节流元件;9、蒸发器;10、柜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呈长方体状,包括柜体1和设置与柜体1前侧的柜门10,柜体1前侧设有柜门口,柜门10盖设于柜门口上。柜体1包括外壳11和设置于外壳11内的内壳12,外壳11下端内部设有隔板5,内壳12位于隔板5上方,内壳12顶部与外壳11顶部之间、内壳12侧部与外壳11侧部之间以及内壳12底部与隔板5之间均填充有发泡材料(图中未示出),可对内壳12形成保温作用。内壳12上端内设有将内壳12内腔分隔为储物腔12a和安装腔12b的挡板2,安装腔12b内设有能对储物腔12a内部空气进行制冷的蒸发器9。内壳12与外壳11之间设有压缩机6、冷凝器7和节流元件8,其中冷凝器7包括外置冷凝器7和内置冷凝器7,外置冷凝器7为翅片式风冷冷凝器7,内置冷凝器7为冷凝盘管,压缩机6、外置冷凝器7和节流元件8设置于隔板5的下侧板面与外壳11底部之间,内置冷凝器7设置于内壳12后侧壁与外壳11后侧壁之间,压缩机6、外置冷凝器7、内置冷凝器7、节流元件8和蒸发器9通过管道依次首尾相连形成制冷回路。挡板2包括底板21和设置于底板21上的方形框体,底板21、方形框体和内壳12顶部合围形成安装腔12b,底板21上开设有用于吸入储物腔12a空气的进风口21a,便于储物腔12a内温度较高的空气直接向上流入进风口21a。方形框体具有与内壳12间隔设置且开设有开口22a的侧板一22,开口22a用于供蒸发器9排放的制冷空气流出,可对蒸发器9制冷后的冷空气进行导流。侧板一22下端与内壳12之间形成用于排放开口22a流出的制冷空气的出风口3,便于将从开口22a流出的冷空气送入储物腔12a。储物腔12a内的空气经进风口21a进入安装腔12b,然后经蒸发器9制冷后,依次经开口22a和出风口3流入至储物腔12a内。进风口21a与出风口3均设置于内壳12内腔内,使柜体1内的空气流通路径限定在内壳12内腔内,提高了组件的结构紧凑性,有利于减小柜体1体积,从而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并且可缩短柜体1内的空气流通路径长度,有利于提高储物腔12a内的空气循环速率,从而有利于提高制冷效果。

进风口21a高于出风口3,使进风口21a与出风口3错开设置,避免进风口21a处温度较高的空气与出风口3处温度交底的冷气相互窜流,同时便于储物腔12a内温度相对较高且向上流通的空气,出风口3位置较低,便于经蒸发器9制冷后的冷气快速下沉至储物腔12a底部,有利于提高储物腔12a内的空气循环速率,从而提高冷柜的制冷效果。

方形框体包括依次首尾相连的侧板一22、侧板二23、侧板三24和侧板四25,便于方形框体的四侧板面分别同柜体1的四侧侧壁相对平行设置,从而有利于增大出风口3的长度,保障冷空气的排放速率,有利于提高冷柜的制冷效果。侧板一22位于方形框体后方,即侧板一22为方形框体的后板,使进风口21a与出风口3一前一后设置,拉开进风口21a与出风口3之间的间距,避免冷热空气的互窜,有利于提高冷柜的制冷效果。底板21倾斜设置,且底板21的前端高于底板21的后端,进风口21a位于底板21的前端,即进风口21a设置在底板21较高的位置上,可进一步确保冷热空气互窜,有利于提高冷柜的制冷效果。同时进风口21a与出风口3一前一后设置,进一步拉开进风口21a与出风口3之间的间距,避免冷热空气的互窜,有利于提高冷柜的制冷效果。

安装腔12b内还设有风机4,风机4正对进风口21a设置,可加快储物腔12a内空气流入安装腔12b的速率,从而加快储物腔12a内的空气循环速率,提高冷柜的制冷效果。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1、柜体;11、外壳;12、内壳;12a、储物腔;12b、安装腔;2、挡板;21、底板;21a、进风口;22、侧板一;22a、开口;23、侧板二;24、侧板三;25、侧板四;3、出风口;4、风机;5、隔板;6、压缩机;7、冷凝器;71、外置冷凝器;72、内置冷凝器;8、节流元件;9、蒸发器;10、柜门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