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年高效供冷冷水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06309阅读:5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年高效供冷冷水机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年高效供冷冷水机组,包括:室外侧装置、供冷机组装置和用户侧装置三个部分;室外侧装置通过室外侧水泵与供冷机组装置连接,供冷机组装置通过用户侧水泵与用户侧装置连接;室外侧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冷却塔模块和至少一个风冷换热器模块;每个冷却塔模块和每个风冷换热器模块分别通过室外侧水泵与供冷机组装置连接。上述全年高效供冷冷水机组利用自然冷源对用户侧装置进行供冷,容量调节范围大,在任何季节均冷却效率高,节能潜力大且易实现。
【专利说明】
一种全年高效供冷冷水机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制热制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年高效供冷冷水机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需要全年供冷的场所包括核电厂、数据机房、基站等。常规的全年冷却系统主要为风冷热栗系统,冬季效率相对较高,但夏季效率非常低,且室外侧换热器重量大,体积大,整个系统臃肿笨重,尤其无法适用于车载全年冷却系统。
[0003]鉴于此,如何提供一种任何季节均冷却效率高且易实现的全年高效供冷冷水机组成为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年高效供冷冷水机组,利用自然冷源对用户侧装置进行供冷,容量调节范围大,在任何季节均冷却效率高,节能潜力大且易实现。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年高效供冷冷水机组,包括:室外侧装置、供冷机组装置和用户侧装置三个部分;
[0006]室外侧装置通过室外侧水栗与供冷机组装置连接,供冷机组装置通过用户侧水栗与用户侧装置连接;
[0007]室外侧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冷却塔模块和至少一个风冷换热器模块;
[0008]每个冷却塔模块和每个风冷换热器模块分别通过室外侧水栗与供冷机组装置连接。
[0009]可选地,每个冷却塔模块包括:冷却塔、位于冷却塔出口管路的冷却塔出口阀门和位于冷却塔入口管路的冷却塔入口阀门;
[0010]每个风冷换热器模块包括:风冷换热器、位于风冷换热器出口管路的风冷换热器出口阀门和位于风冷换热器入口管路的风冷换热器入口阀门;
[0011 ]每个冷却塔的出口和每个风冷换热器的出口分别通过冷却塔出口阀门和风冷换热器出口阀门并联后与室外侧水栗的入口连接,室外侧水栗的出口与供冷机组装置的室外侧入口连接;
[0012]每个冷却塔的入口和每个风冷换热器的入口分别通过冷却塔入口阀门和风冷换热器入口阀门并联后与供冷机组装置的室外侧出口连接。
[0013]可选地,所述供冷机组装置包括:水冷冷水机组和设置在水冷冷水机组内部冷凝器的入口与出口之间的管路与旁通阀;
[0014]每个冷却塔的出口和每个风冷换热器的出口分别通过冷却塔出口阀门和风冷换热器出口阀门并联后与室外侧水栗的入口连接,室外侧水栗的出口与水冷冷水机组内部冷凝器的入口连接;
[0015]每个冷却塔的入口和每个风冷换热器的入口分别通过冷却塔入口阀门和风冷换热器入口阀门并联后与水冷冷水机组内部冷凝器的出口连接;
[0016]用户侧装置的入口与水冷冷水机组内部蒸发器的出口连接,用户侧装置的出口与用户侧水栗的入口连接,用户侧水栗的出口与水冷冷水机组内部蒸发器的入口连接。
[0017]可选地,所述供冷机组装置包括:水冷冷水机组、间壁式换热器、冷凝器入口阀门、室外侧串联出口阀门、室外侧并联出口阀门、蒸发器入口阀门、用户侧并联出口阀门和用户侧串联出口阀门;
[0018]每个冷却塔的出口和每个风冷换热器的出口分别通过冷却塔出口阀门和风冷换热器出口阀门并联后与室外侧水栗的入口连接,室外侧水栗的出口经过冷凝器入口阀门与水冷冷水机组内部冷凝器的入口连接,室外侧水栗的出口还与间壁式换热器的室外侧入口连接;
[0019]每个冷却塔的入口和每个风冷换热器的入口分别通过冷却塔入口阀门和风冷换热器入口阀门并联后与水冷冷水机组内部冷凝器的出口连接;
[0020]每个冷却塔的入口和每个风冷换热器的入口分别通过冷却塔入口阀门和风冷换热器入口阀门并联后还经过室外侧并联出口阀门与间壁式换热器的室外侧出口连接;
[0021]水冷冷水机组内部冷凝器的入口经过室外侧串联出口阀门与间壁式换热器的室外侧出口连接;
[0022]用户侧装置的入口与水冷冷水机组内部蒸发器的出口连接,用户侧装置的入口还经过用户侧并联出口阀门与间壁式换热器的用户侧出口连接;
[0023]用户侧装置的出口与用户侧水栗的入口连接,用户侧水栗的出口经过蒸发器入口阀门与水冷冷水机组内部蒸发器的入口连接,用户侧水栗的出口还与间壁式换热器的用户侧入口连接;
[0024]水冷冷水机组内部蒸发器的入口经过用户侧串联出口阀门与间壁式换热器的用户侧出口连接。
[0025]可选地,所述供冷机组装置包括: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和压缩机、设置在压缩机的入口与出口之间的管路与第一电磁阀、设置在膨胀阀的入口与出口之间的管路与第二电磁阀;
[0026]冷凝器的出口与膨胀阀的入口连接,膨胀阀的出口与蒸发器的入口连接,蒸发器的出口与压缩机的入口连接,压缩机的出口与冷凝器的入口连接;
[0027]每个冷却塔的出口和每个风冷换热器的出口分别通过冷却塔出口阀门和风冷换热器出口阀门并联后与室外侧水栗的入口连接,室外侧水栗的出口与冷凝器的入口连接;
[0028]每个冷却塔的入口和每个风冷换热器的入口分别通过冷却塔入口阀门和风冷换热器入口阀门并联后与冷凝器的出口连接;
[0029]用户侧装置的入口与蒸发器的出口连接,用户侧装置的出口与用户侧水栗的入口连接,用户侧水栗的出口与蒸发器的入口连接。
[0030]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全年高效供冷冷水机组,利用自然冷源对用户侧装置进行全年供冷,容量调节范围大,在任何季节均冷却效率高,节能潜力大且易实现。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年高效供冷冷水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2为图1所示全年高效供冷冷水机组运行风冷换热器旁通供冷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3为图1所示全年高效供冷冷水机组运行风冷换热器常规供冷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4为图1所示全年高效供冷冷水机组运行干式冷却塔+风冷换热器常规供冷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5为图1所示全年高效供冷冷水机组运行干式冷却塔+风冷换热器旁通供冷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6为图1所示全年高效供冷冷水机组运行湿式冷却塔+风冷换热器常规供冷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7为图1所示全年高效供冷冷水机组运行湿式冷却塔常规供冷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年高效供冷冷水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9为图8所示全年高效供冷冷水机组运行风冷换热器直接供冷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10为图8所示全年高效供冷冷水机组运行干式冷却塔+风冷换热器直接供冷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11为图8所示全年高效供冷冷水机组运行湿式冷却塔+风冷换热器直接供冷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0042]图12为图8所示全年高效供冷冷水机组运行湿式冷却塔+风冷换热器间接供冷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0043]图13为图8所示全年高效供冷冷水机组运行湿式冷却塔间接供冷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0044]图14为图8所示全年高效供冷冷水机组运行湿式冷却塔直接供冷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0045]图15为图8所示全年高效供冷冷水机组运行湿式冷却塔+风冷换热器复合供冷模式A的结构示意图;
[0046]图16为图8所示全年高效供冷冷水机组运行湿式冷却塔+风冷换热器复合供冷模式B的结构示意图;
[0047]图17为图8所示全年高效供冷冷水机组运行湿式冷却塔+风冷换热器复合供冷模式C的结构示意图;
[0048]图18为图8所示全年高效供冷冷水机组运行湿式冷却塔+风冷换热器复合供冷模式D的结构示意图;
[0049]图1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年高效供冷冷水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0050]图20为图19所示全年高效供冷冷水机组运行风冷换热器直接供冷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0051]图21为图19所示全年高效供冷冷水机组运行干式冷却塔+风冷换热器直接供冷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0052]图22为图19所示全年高效供冷冷水机组运行湿式冷却塔+风冷换热器直接供冷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0053]图23为图19所示全年高效供冷冷水机组运行湿式冷却塔+风冷换热器间接供冷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0054]图24为图19所示全年高效供冷冷水机组运行湿式冷却塔间接供冷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0055]附图标记:
[0056]图中,1、冷却塔模块;101、冷却塔出口阀门;102、冷却塔;103、冷却塔入口阀门;2、风冷换热器模块;201、风冷换热器出口阀门;202、风冷换热器;203、风冷换热器入口阀门;
3、室外侧水栗;4、冷凝器入口阀门;5、用户侧水栗;6、用户侧装置;7、水冷冷水机组;8、蒸发器入口阀门;9、用户侧并联出口阀门;1、用户侧串联出口阀门;11、间壁式换热器;12、室外侧串联出口阀门;13、室外侧并联出口阀门;14、室外侧装置;15、供冷机组装置;16、旁通阀;401、第一电磁阀;402、压缩机;403、蒸发器;404、膨胀阀;405、第二电磁阀;406、冷凝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57]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58]需要首先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中以实线表示运行的器件和管路,以虚线表示关闭的器件和管路。
[0059]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全年高效供冷冷水机组(可参照图1-图24),包括:室外侧装置14、供冷机组装置15和用户侧装置6三个部分;
[0060]室外侧装置14通过室外侧水栗3与供冷机组装置15连接,供冷机组装置15通过用户侧水栗5与用户侧装置6连接;
[0061 ]室外侧装置14包括:至少一个冷却塔模块I和至少一个风冷换热器模块2;
[0062]每个冷却塔模块I和每个风冷换热器模块2分别通过室外侧水栗3与供冷机组装置15连接。
[0063]在具体应用中,本实施例中多个冷却塔模块I及多个风冷换热器模块2的连接方式均为并联。
[0064]其中,每个冷却塔模块I包括:冷却塔102、位于冷却塔102出口管路的冷却塔出口阀门101和位于冷却塔102入口管路的冷却塔入口阀门103 ;
[0065]每个风冷换热器模块2包括:风冷换热器202、位于风冷换热器202出口管路的风冷换热器出口阀门201和位于风冷换热器202入口管路的风冷换热器入口阀门203;
[0066]每个冷却塔102的出口和每个风冷换热器202的出口分别通过冷却塔出口阀门101和风冷换热器出口阀门201并联后与室外侧水栗3的入口连接,室外侧水栗3的出口与供冷机组装置15的室外侧入口连接;
[0067]每个冷却塔102的入口和每个风冷换热器202的入口分别通过冷却塔入口阀门103和风冷换热器入口阀门203并联后与供冷机组装置15的室外侧出口连接。
[0068]需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可不限定多个冷却塔模块I及多个风冷换热器模块2的具体连接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
[0069]本实施例的全年高效供冷冷水机组,利用自然冷源对用户侧装置进行供冷,容量调节范围大,冷却效率高,节能潜力大且易实现。
[0070]在具体应用中,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全年高效供冷冷水机组,其中:供冷机组装置15包括:水冷冷水机组7和设置在水冷冷水机组7内部冷凝器的入口与出口之间的管路与芳通阀16;
[0071 ] 每个冷却塔102的出口和每个风冷换热器202的出口分别通过冷却塔出口阀门101和风冷换热器出口阀门201并联后与室外侧水栗3的入口连接,室外侧水栗3的出口与水冷冷水机组7内部冷凝器的入口连接;
[0072]每个冷却塔102的入口和每个风冷换热器202的入口分别通过冷却塔入口阀门103和风冷换热器入口阀门203并联后与水冷冷水机组7内部冷凝器的出口连接;
[0073]用户侧装置6的入口与水冷冷水机组7内部蒸发器的出口连接,用户侧装置6的出口与用户侧水栗5的入口连接,用户侧水栗5的出口与水冷冷水机组7内部蒸发器的入口连接。
[0074]可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水冷冷水机组7为现有技术中的水冷冷水机组,包括图中未示出的: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和膨胀阀;所述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和膨胀阀顺次连接构成回路,运行时制冷剂在该回路中不断循环。
[0075]应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载冷剂在室外侧水栗3的驱动下进入水冷冷水机组7吸热时,旁通阀16用于调节第一载冷剂进入水冷冷水机组7的流量。
[0076]具体地,图1所示实施例所述的全年高效供冷冷水机组的运行方法,可包括以下六种运行模式:
[0077]一、风冷换热器旁通供冷模式:如图2所示,关闭冷却塔出口阀门101和冷却塔入口阀门103,打开风冷换热器出口阀门201、风冷换热器入口阀门203、旁通阀16,运行风冷换热器202、室外侧水栗3、用户侧水栗5和水冷冷水机组7。
[0078]此种模式下,第一载冷剂在室外侧水栗3的驱动下以及旁通阀16的流量调节下进入水冷冷水机组7吸热,然后进入风冷换热器202放热,不断循环;第二载冷剂在用户侧水栗5的驱动下进入水冷冷水机组7放热,然后进入用户侧装置6吸热,向用户供冷。
[0079]二、风冷换热器常规供冷模式:如图3所示,关闭冷却塔出口阀门101、冷却塔入口阀门103和旁通阀16,打开风冷换热器出口阀门201和风冷换热器入口阀门203,运行风冷换热器202、室外侧水栗3、用户侧水栗5和水冷冷水机组7。
[0080]此种模式下,第一载冷剂在室外侧水栗3的驱动下进入水冷冷水机组7吸热,然后进入风冷换热器202放热,不断循环;第二载冷剂在用户侧水栗5的驱动下进入水冷冷水机组7放热,然后进入用户侧装置6吸热,向用户供冷;
[0081 ]三、干式冷却塔+风冷换热器常规供冷模式:如图4所示,关闭旁通阀16,打开冷却塔出口阀门101、冷却塔入口阀门103、风冷换热器出口阀门201和风冷换热器入口阀门203,运行冷却塔102为干式冷却塔模式,运行风冷换热器202、室外侧水栗3、用户侧水栗5和水冷冷水机组7。
[0082]此种模式下,第一载冷剂在室外侧水栗3的驱动下进入水冷冷水机组7吸热,然后分别进入冷却塔102和风冷换热器202放热,不断循环;第二载冷剂在用户侧水栗5的驱动下进入水冷冷水机组7放热,然后进入用户侧装置6吸热,向用户供冷;
[0083]四、干式冷却塔+风冷换热器旁通供冷模式:如图5所示,打开所有阀门,运行冷却塔102为干式冷却塔模式,运行风冷换热器202、室外侧水栗3、用户侧水栗5和水冷冷水机组I。
[0084]此种模式下,第一载冷剂在室外侧水栗3的驱动下以及旁通阀16的流量调节下进入水冷冷水机组7吸热,然后分别进入冷却塔102和风冷换热器202放热,不断循环;第二载冷剂在用户侧水栗5的驱动下进入水冷冷水机组7放热,然后进入用户侧装置6吸热,向用户供冷;
[0085]五、湿式冷却塔+风冷换热器常规供冷模式:如图6所示,关闭旁通阀16,打开冷却塔出口阀门101、冷却塔入口阀门103、风冷换热器出口阀门201和风冷换热器入口阀门203,运行冷却塔102为湿式冷却塔模式,运行风冷换热器202、室外侧水栗3、用户侧水栗5和水冷冷水机组7。
[0086]此种模式下,第一载冷剂在室外侧水栗3的驱动下进入水冷冷水机组7吸热,然后分别进入冷却塔102和风冷换热器202放热,不断循环;第二载冷剂在用户侧水栗5的驱动下进入水冷冷水机组7放热,然后进入用户侧装置6吸热,向用户供冷;
[0087]六、湿式冷却塔常规供冷模式:如图7所示,关闭风冷换热器出口阀门201、风冷换热器入口阀门203和旁通阀16,打开冷却塔出口阀门101和冷却塔入口阀门103,运行冷却塔102为湿式冷却塔模式,运行室外侧水栗3、用户侧水栗5和水冷冷水机组7。
[0088]此种模式下,第一载冷剂在室外侧水栗3的驱动下进入水冷冷水机组7吸热,然后进入冷却塔102放热,不断循环;第二载冷剂在用户侧水栗5的驱动下进入水冷冷水机组7放热,然后进入用户侧装置6吸热,向用户供冷。
[0089]在具体应用中,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载冷剂可以水或乙二醇溶液等载冷剂,本实施例不对其进行限制。
[0090]在具体应用中,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载冷剂可以水或乙二醇溶液等载冷剂,本实施例不对其进行限制。
[0091 ]本实施例的全年高效供冷冷水机组,利用干/湿式冷却塔及风冷换热器的自然冷源对用户侧装置进行供冷,并通过旁通阀调节第一载冷剂进入水冷冷水机组的流量,容量调节范围大,在任何季节均冷却效率高,节能潜力大且易实现。
[0092]在具体应用中,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全年高效供冷冷水机组,其中:所述供冷机组装置15包括:水冷冷水机组7、间壁式换热器11、冷凝器入口阀门
4、室外侧串联出口阀门12、室外侧并联出口阀门13、蒸发器入口阀门8、用户侧并联出口阀门9和用户侧串联出口阀门10;
[0093]每个冷却塔102的出口和每个风冷换热器202的出口分别通过冷却塔出口阀门101和风冷换热器出口阀门201并联后与室外侧水栗3的入口连接,室外侧水栗3的出口经过冷凝器入口阀门4与水冷冷水机组7内部冷凝器的入口连接,室外侧水栗3的出口还与间壁式换热器11的室外侧入口连接;
[0094]每个冷却塔102的入口和每个风冷换热器202的入口分别通过冷却塔入口阀门103和风冷换热器入口阀门203并联后与水冷冷水机组7内部冷凝器的出口连接;
[0095]每个冷却塔102的入口和每个风冷换热器202的入口分别通过冷却塔入口阀门103和风冷换热器入口阀门203并联后还经过室外侧并联出口阀门13与间壁式换热器11的室外侧出口连接;
[0096]水冷冷水机组7内部冷凝器的入口经过室外侧串联出口阀门12与间壁式换热器11的室外侧出口连接;
[0097]用户侧装置6的入口与水冷冷水机组7内部蒸发器的出口连接,用户侧装置6的入口还经过用户侧并联出口阀门9与间壁式换热器11的用户侧出口连接;
[0098]用户侧装置6的出口与用户侧水栗5的入口连接,用户侧水栗5的出口经过蒸发器入口阀门8与水冷冷水机组7内部蒸发器的入口连接,用户侧水栗5的出口还与间壁式换热器11的用户侧入口连接;
[0099]水冷冷水机组7内部蒸发器的入口经过用户侧串联出口阀门10与间壁式换热器11的用户侧出口连接。
[0100]可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水冷冷水机组7为现有技术中的水冷冷水机组,包括图中未示出的: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和膨胀阀;所述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和膨胀阀顺次连接构成回路,运行时制冷剂在该回路中不断循环。
[0101 ]具体地,图8所示实施例所述的全年高效供冷冷水机组的运行方法,可包括以下十种运行模式:
[0102]—、风冷换热器直接供冷模式:如图9所示,关闭冷却塔出口阀门101、冷却塔入口阀门103、冷凝器入口阀门4、室外侧串联出口阀门12、蒸发器入口阀门8和用户侧串联出口阀门10,打开风冷换热器出口阀门201、风冷换热器入口阀门203、室外侧并联出口阀门13和用户侧并联出口阀门9,运行风冷换热器202、室外侧水栗3、用户侧水栗5和间壁式换热器
Ilo
[0103]此种模式下,第一载冷剂在室外侧水栗3的驱动下进入间壁式换热器11吸热,然后进入风冷换热器202放热,不断循环;第二载冷剂在用户侧水栗5的驱动下进入间壁式换热器11放热,然后进入用户侧装置6吸热,向用户供冷。
[0104]二、干式冷却塔+风冷换热器直接供冷模式:如图10所示,关闭冷凝器入口阀门4、室外侧串联出口阀门12、蒸发器入口阀门8和用户侧串联出口阀门10,打开冷却塔出口阀门101、冷却塔入口阀门103、风冷换热器出口阀门201、风冷换热器入口阀门203、室外侧并联出口阀门13和用户侧并联出口阀门9,运行冷却塔102为干式冷却塔模式,运行风冷换热器202、室外侧水栗3、用户侧水栗5和间壁式换热器11。
[0105]此种模式下,第一载冷剂在室外侧水栗3的驱动下进入间壁式换热器11吸热,然后分别进入冷却塔102和风冷换热器202放热,不断循环;第二载冷剂在用户侧水栗5的驱动下进入间壁式换热器11放热,然后进入用户侧装置6吸热,向用户供冷。
[0106]三、湿式冷却塔+风冷换热器直接供冷模式:如图11所示,关闭冷凝器入口阀门4、室外侧串联出口阀门12、蒸发器入口阀门8和用户侧串联出口阀门10,打开冷却塔出口阀门101、冷却塔入口阀门103、风冷换热器出口阀门201、风冷换热器入口阀门203、室外侧并联出口阀门13和用户侧并联出口阀门9,运行冷却塔102为湿式冷却塔模式,运行风冷换热器202、室外侧水栗3、用户侧水栗5和间壁式换热器11。
[0107]此种模式下,第一载冷剂在室外侧水栗3的驱动下进入间壁式换热器11吸热,然后分别进入冷却塔102和风冷换热器202放热,不断循环;第二载冷剂在用户侧水栗5的驱动下进入间壁式换热器11放热,然后进入用户侧装置6吸热,向用户供冷。
[0108]四、湿式冷却塔+风冷换热器间接供冷模式:如图12所示,关闭室外侧串联出口阀门12、室外侧并联出口阀门13、用户侧并联出口阀门9和用户侧串联出口阀门10,打开冷却塔出口阀门101、冷却塔入口阀门103、风冷换热器出口阀门201、风冷换热器入口阀门203、冷凝器入口阀门4和蒸发器入口阀门8,运行冷却塔102为湿式冷却塔模式,运行风冷换热器202、室外侧水栗3、用户侧水栗5和水冷冷水机组7。
[0109]此种模式下,第一载冷剂在室外侧水栗3的驱动下进入水冷冷水机组7吸热,然后分别进入冷却塔102和风冷换热器202放热,不断循环;第二载冷剂在用户侧水栗5的驱动下进入水冷冷水机组7放热,然后进入用户侧装置6吸热,向用户供冷。
[0110]五、湿式冷却塔间接供冷模式:如图13所示,关闭风冷换热器出口阀门201、风冷换热器入口阀门203、室外侧串联出口阀门12、室外侧并联出口阀门13、用户侧并联出口阀门9和用户侧串联出口阀门10,打开冷却塔出口阀门101、冷却塔入口阀门103、冷凝器入口阀门4和蒸发器入口阀门8,运行冷却塔102为湿式冷却塔模式,运行室外侧水栗3、用户侧水栗5和水冷冷水机组7。
[0111]此种模式下,第一载冷剂在室外侧水栗3的驱动下进入水冷冷水机组7吸热,然后进入冷却塔102放热,不断循环;第二载冷剂在用户侧水栗5的驱动下进入水冷冷水机组7放热,然后进入用户侧装置6吸热,向用户供冷。
[0112]六、湿式冷却塔直接供冷模式:如图14所示,关闭风冷换热器出口阀门201、风冷换热器入口阀门203、冷凝器入口阀门4、室外侧串联出口阀门12、蒸发器入口阀门8和用户侧串联出口阀门10,打开冷却塔出口阀门101、冷却塔入口阀门103、室外侧并联出口阀门13和用户侧并联出口阀门9,运行冷却塔102为湿式冷却塔模式,运行室外侧水栗3、用户侧水栗5和间壁式换热器11。
[0113]此种模式下,第一载冷剂在室外侧水栗3的驱动下进入间壁式换热器11吸热,然后进入冷却塔102放热,不断循环;第二载冷剂在用户侧水栗5的驱动下进入间壁式换热器11放热,然后进入用户侧装置6吸热,向用户供冷。
[0114]七、湿式冷却塔+风冷换热器复合供冷模式A:如图15所示,关闭冷凝器入口阀门4、室外侧并联出口阀门13、蒸发器入口阀门8和用户侧并联出口阀门9,打开冷却塔出口阀门101、冷却塔入口阀门103、风冷换热器出口阀门201、风冷换热器入口阀门203、室外侧串联出口阀门12和用户侧串联出口阀门10,运行冷却塔102为湿式冷却塔模式,运行风冷换热器202、室外侧水栗3、用户侧水栗5、间壁式换热器11和水冷冷水机组7。
[0115]此种模式下,第一载冷剂在室外侧水栗3的驱动下进入间壁式换热器11吸热,然后进入水冷冷水机组7吸热,再分别进入冷却塔102和风冷换热器202放热,不断循环;第二载冷剂在用户侧水栗5的驱动下进入间壁式换热器11放热,然后进入水冷冷水机组7放热,再进入用户侧装置6吸热,向用户供冷。
[0116]八、湿式冷却塔+风冷换热器复合供冷模式B:如图16所示,关闭冷凝器入口阀门4、室外侧并联出口阀门13和用户侧串联出口阀门10,打开冷却塔出口阀门101、冷却塔入口阀门103、风冷换热器出口阀门201、风冷换热器入口阀门203、室外侧串联出口阀门12、蒸发器Λ 口阀门8和用户侧并联出口阀门9,运行冷却塔102为湿式冷却塔模式,运行风冷换热器202、室外侧水栗3、用户侧水栗5、间壁式换热器11和水冷冷水机组7。
[0117]此种模式下,第一载冷剂在室外侧水栗3的驱动下进入间壁式换热器11吸热,然后进入水冷冷水机组7吸热,再分别进入冷却塔102和风冷换热器202放热,不断循环;第二载冷剂在用户侧水栗5的驱动下分别进入水冷冷水机组7和间壁式换热器11放热,然后进入用户侧装置6吸热,向用户供冷。
[0118]九、湿式冷却塔+风冷换热器复合供冷模式C:如图17所示,关闭室外侧串联出口阀门12、蒸发器入口阀门8和用户侧并联出口阀门9,打开冷却塔出口阀门101、冷却塔入口阀门103、风冷换热器出口阀门201、风冷换热器入口阀门203、冷凝器入口阀门4、室外侧并联出口阀门13和用户侧串联出口阀门10,运行冷却塔102为湿式冷却塔模式,运行风冷换热器202、室外侧水栗3、用户侧水栗5、间壁式换热器11和水冷冷水机组7。
[0119]此种模式下,第一载冷剂在室外侧水栗3的驱动下分别进入水冷冷水机组7和间壁式换热器11吸热,然后分别进入冷却塔102和风冷换热器202放热,不断循环;第二载冷剂在用户侧水栗5的驱动下进入间壁式换热器11放热,然后进入水冷冷水机组7放热,再进入用户侧装置6吸热,向用户供冷。
[0120]十、湿式冷却塔+风冷换热器复合供冷模式D:如图18所示,关闭室外侧串联出口阀门12和用户侧串联出口阀门10,打开冷却塔出口阀门101、冷却塔入口阀门103、风冷换热器出口阀门201、风冷换热器入口阀门203、冷凝器入口阀门4、室外侧并联出口阀门13、蒸发器入口阀门8和用户侧并联出口阀门9,运行冷却塔102为湿式冷却塔模式,运行风冷换热器202、室外侧水栗3、用户侧水栗5、间壁式换热器11和水冷冷水机组7。
[0121 ]此种模式下,第一载冷剂在室外侧水栗3的驱动下分别进入水冷冷水机组7和间壁式换热器11吸热,然后分别进入冷却塔102和风冷换热器202放热,不断循环;第二载冷剂在用户侧水栗5的驱动下分别进入水冷冷水机组7和间壁式换热器11放热,然后进入用户侧装置6吸热,向用户供冷。
[0122]在具体应用中,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载冷剂可以水或乙二醇溶液等载冷剂,本实施例不对其进行限制。
[0123]在具体应用中,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载冷剂可以水或乙二醇溶液等载冷剂,本实施例不对其进行限制。
[0124]本实施例的全年高效供冷冷水机组,利用干/湿式冷却塔及风冷换热器的自然冷源并通过分别在室外侧及用户侧的回路中将水冷冷水机组与间壁式换热器进行串/并联,对用户侧装置进行供冷,容量调节范围大,在任何季节均冷却效率高,节能潜力大且易实现。
[0125]在具体应用中,如图19所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全年高效供冷冷水机组,其中:所述供冷机组装置15包括:冷凝器406、膨胀阀404、蒸发器403和压缩机402、设置在压缩机402的入口与出口之间的管路与第一电磁阀401、设置在膨胀阀404的入口与出口之间的管路与第二电磁阀405;
[0126]冷凝器406的出口与膨胀阀404的入口连接,膨胀阀404的出口与蒸发器403的入口连接,蒸发器403的出口与压缩机402的入口连接,压缩机402的出口与冷凝器406的入口连接;
[0127]每个冷却塔102的出口和每个风冷换热器202的出口分别通过冷却塔出口阀门101和风冷换热器出口阀门201并联后与室外侧水栗3的入口连接,室外侧水栗3的出口与冷凝器406的入口连接;
[0128]每个冷却塔102的入口和每个风冷换热器202的入口分别通过冷却塔入口阀门103和风冷换热器入口阀门203并联后与冷凝器406的出口连接;
[0129]用户侧装置6的入口与蒸发器403的出口连接,用户侧装置6的出口与用户侧水栗5的入口连接,用户侧水栗5的出口与蒸发器40 3的入口连接。
[0130]具体地,图19所示实施例所述的全年高效供冷冷水机组的运行方法,可包括以下五种运行模式:
[0131 ] 一、风冷换热器直接供冷模式:如图20所示,关闭冷却塔出口阀门101、冷却塔入口阀门103、压缩机402和膨胀阀404,打开风冷换热器出口阀门201、风冷换热器入口阀门203、第一电磁阀401和第二电磁阀405,运行风冷换热器202、室外侧水栗3、用户侧水栗5、冷凝器406和蒸发器403。
[0132]此种模式下,第一载冷剂在室外侧水栗3的驱动下进入冷凝器406吸热,然后进入风冷换热器202放热,不断循环;第二载冷剂在用户侧水栗5的驱动下进入蒸发器403放热,然后进入用户侧装置6吸热,向用户供冷;供冷机组装置15中的制冷剂依次经过蒸发器403、第一电磁阀401、冷凝器406、第二电磁阀405后返回蒸发器403,不断循环。
[0133]二、干式冷却塔+风冷换热器直接供冷模式:如图21所示,关闭压缩机402和膨胀阀404,打开冷却塔出口阀门101、冷却塔入口阀门103、风冷换热器出口阀门201、风冷换热器入口阀门203、第一电磁阀401和第二电磁阀405,运行冷却塔102为干式冷却塔模式,运行风冷换热器202、室外侧水栗3、用户侧水栗5、冷凝器406和蒸发器403。
[0134]此种模式下,第一载冷剂在室外侧水栗3的驱动下进入冷凝器406吸热,然后分别进入冷却塔102和风冷换热器202放热,不断循环;第二载冷剂在用户侧水栗5的驱动下进入蒸发器403放热,然后进入用户侧装置6吸热,向用户供冷;供冷机组装置15中的制冷剂依次经过蒸发器403、第一电磁阀401、冷凝器406、第二电磁阀405后返回蒸发器403,不断循环。
[0135]三、湿式冷却塔+风冷换热器直接供冷模式:如图22所示,关闭压缩机402和膨胀阀404,打开冷却塔出口阀门101、冷却塔入口阀门103、风冷换热器出口阀门201、风冷换热器入口阀门203、第一电磁阀401和第二电磁阀405,运行冷却塔102为湿式冷却塔模式,运行风冷换热器202、室外侧水栗3、用户侧水栗5、冷凝器406和蒸发器403。
[0136]此种模式下,第一载冷剂在室外侧水栗3的驱动下进入冷凝器406吸热,然后分别进入冷却塔102和风冷换热器202放热,不断循环;第二载冷剂在用户侧水栗5的驱动下进入蒸发器403放热,然后进入用户侧装置6吸热,向用户供冷;供冷机组装置15中的制冷剂依次经过蒸发器403、第一电磁阀401、冷凝器406、第二电磁阀405后返回蒸发器403,不断循环。
[0137]四、湿式冷却塔+风冷换热器间接供冷模式:如图23所示,关闭第一电磁阀401和第二电磁阀405,打开冷却塔出口阀门101、冷却塔入口阀门103、风冷换热器出口阀门201和风冷换热器入口阀门203,运行冷却塔102为湿式冷却塔模式,运行风冷换热器202、室外侧水栗3、用户侧水栗5、冷凝器406、蒸发器403、压缩机402和膨胀阀404。
[0138]此种模式下,第一载冷剂在室外侧水栗3的驱动下进入冷凝器406吸热,然后分别进入冷却塔102和风冷换热器202放热,不断循环;第二载冷剂在用户侧水栗5的驱动下进入蒸发器403放热,然后进入用户侧装置6吸热,向用户供冷;供冷机组装置15中的制冷剂依次经过蒸发器403、压缩机402、冷凝器406、膨胀阀404后返回蒸发器403,不断循环。
[0139]五、湿式冷却塔间接供冷模式:如图24所示,关闭风冷换热器出口阀门201、风冷换热器入口阀门203、第一电磁阀401和第二电磁阀405,打开冷却塔出口阀门101和冷却塔入口阀门103,运行冷却塔102为湿式冷却塔模式,运行室外侧水栗3、用户侧水栗5、冷凝器406、蒸发器403、压缩机402和膨胀阀404。
[0140]此种模式下,第一载冷剂在室外侧水栗3的驱动下进入冷凝器406吸热,然后进入冷却塔102放热,不断循环;第二载冷剂在用户侧水栗5的驱动下进入蒸发器403放热,然后进入用户侧装置6吸热,向用户供冷;供冷机组装置15中的制冷剂依次经过蒸发器403、压缩机402、冷凝器406、膨胀阀404后返回蒸发器403,不断循环。
[0141 ]在具体应用中,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载冷剂可以水或乙二醇溶液等载冷剂,本实施例不对其进行限制。
[0142]在具体应用中,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载冷剂可以水或乙二醇溶液等载冷剂,本实施例不对其进行限制。
[0143]本实施例的全年高效供冷冷水机组,利用干/湿式冷却塔及风冷换热器的自然冷源对用户侧装置进行供冷,并通过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控制供冷机组装置中的回路,容量调节范围大,在任何季节均冷却效率高,节能潜力大且易实现。
[0144]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全年高效供冷冷水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外侧装置(14)、供冷机组装置(15)和用户侧装置(6)三个部分; 室外侧装置(14)通过室外侧水栗(3)与供冷机组装置(15)连接,供冷机组装置(15)通过用户侧水栗(5)与用户侧装置(6)连接; 室外侧装置(14)包括:至少一个冷却塔模块(I)和至少一个风冷换热器模块(2); 每个冷却塔模块(I)和每个风冷换热器模块(2)分别通过室外侧水栗(3)与供冷机组装置(15)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年高效供冷冷水机组,其特征在于,每个冷却塔模块(I)包括:冷却塔(I O 2 )、位于冷却塔(1 2)出口管路的冷却塔出口阀门(I OI)和位于冷却塔(I O 2)入口管路的冷却塔入口阀门(103); 每个风冷换热器模块(2)包括:风冷换热器(202)、位于风冷换热器(202)出口管路的风冷换热器出口阀门(201)和位于风冷换热器(202)入口管路的风冷换热器入口阀门(203); 每个冷却塔(102)的出口和每个风冷换热器(202)的出口分别通过冷却塔出口阀门(101)和风冷换热器出口阀门(201)并联后与室外侧水栗(3)的入口连接,室外侧水栗(3)的出口与供冷机组装置(15)的室外侧入口连接; 每个冷却塔(102)的入口和每个风冷换热器(202)的入口分别通过冷却塔入口阀门(103)和风冷换热器入口阀门(203)并联后与供冷机组装置(15)的室外侧出口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年高效供冷冷水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供冷机组装置(15)包括:水冷冷水机组(7)和设置在水冷冷水机组(7)内部冷凝器的入口与出口之间的管路与芳通阀(16); 每个冷却塔(102)的出口和每个风冷换热器(202)的出口分别通过冷却塔出口阀门(101)和风冷换热器出口阀门(201)并联后与室外侧水栗(3)的入口连接,室外侧水栗(3)的出口与水冷冷水机组(7)内部冷凝器的入口连接; 每个冷却塔(102)的入口和每个风冷换热器(202)的入口分别通过冷却塔入口阀门(103)和风冷换热器入口阀门(203)并联后与水冷冷水机组(7)内部冷凝器的出口连接; 用户侧装置(6)的入口与水冷冷水机组(7)内部蒸发器的出口连接,用户侧装置(6)的出口与用户侧水栗(5)的入口连接,用户侧水栗(5)的出口与水冷冷水机组(7)内部蒸发器的入口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年高效供冷冷水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供冷机组装置(15)包括:水冷冷水机组(7)、间壁式换热器(11)、冷凝器入口阀门(4)、室外侧串联出口阀门(12)、室外侧并联出口阀门(13)、蒸发器入口阀门(8)、用户侧并联出口阀门(9)和用户侧串联出口阀门(10); 每个冷却塔(102)的出口和每个风冷换热器(202)的出口分别通过冷却塔出口阀门(101)和风冷换热器出口阀门(201)并联后与室外侧水栗(3)的入口连接,室外侧水栗(3)的出口经过冷凝器入口阀门(4)与水冷冷水机组(7)内部冷凝器的入口连接,室外侧水栗(3)的出口还与间壁式换热器(11)的室外侧入口连接; 每个冷却塔(102)的入口和每个风冷换热器(202)的入口分别通过冷却塔入口阀门(103)和风冷换热器入口阀门(203)并联后与水冷冷水机组(7)内部冷凝器的出口连接; 每个冷却塔(102)的入口和每个风冷换热器(202)的入口分别通过冷却塔入口阀门(103)和风冷换热器入口阀门(203)并联后还经过室外侧并联出口阀门(13)与间壁式换热器(11)的室外侧出口连接; 水冷冷水机组(7)内部冷凝器的入口经过室外侧串联出口阀门(12)与间壁式换热器(11)的室外侧出口连接; 用户侧装置(6)的入口与水冷冷水机组(7)内部蒸发器的出口连接,用户侧装置(6)的入口还经过用户侧并联出口阀门(9)与间壁式换热器(11)的用户侧出口连接; 用户侧装置(6)的出口与用户侧水栗(5)的入口连接,用户侧水栗(5)的出口经过蒸发器入口阀门(8)与水冷冷水机组(7)内部蒸发器的入口连接,用户侧水栗(5)的出口还与间壁式换热器(11)的用户侧入口连接; 水冷冷水机组(7)内部蒸发器的入口经过用户侧串联出口阀门(10)与间壁式换热器(11)的用户侧出口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年高效供冷冷水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供冷机组装置(15)包括:冷凝器(406)、膨胀阀(404)、蒸发器(403)和压缩机(402)、设置在压缩机(402)的入口与出口之间的管路与第一电磁阀(401)、设置在膨胀阀(404)的入口与出口之间的管路与第二电磁阀(405); 冷凝器(406)的出口与膨胀阀(404)的入口连接,膨胀阀(404)的出口与蒸发器(403)的入口连接,蒸发器(403)的出口与压缩机(402)的入口连接,压缩机(402)的出口与冷凝器(406)的入口连接; 每个冷却塔(102)的出口和每个风冷换热器(202)的出口分别通过冷却塔出口阀门(101)和风冷换热器出口阀门(201)并联后与室外侧水栗(3)的入口连接,室外侧水栗(3)的出口与冷凝器(406)的入口连接; 每个冷却塔(102)的入口和每个风冷换热器(202)的入口分别通过冷却塔入口阀门(103)和风冷换热器入口阀门(203)并联后与冷凝器(406)的出口连接; 用户侧装置(6)的入口与蒸发器(403)的出口连接,用户侧装置(6)的出口与用户侧水栗(5)的入口连接,用户侧水栗(5)的出口与蒸发器(403)的入口连接。
【文档编号】F25B41/04GK205593204SQ201620273978
【公开日】2016年9月21日
【申请日】2016年4月5日
【发明人】李先庭, 黄文宇, 石文星, 王宝龙, 张国辉, 宋鹏远
【申请人】清华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