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18413发布日期:2020-11-06 12:28阅读:73来源:国知局
冰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藏、冷冻存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冰箱。



背景技术:

冰箱在使用过程中,其机械室散热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冰箱的制冷效果和耗电量,现有冰箱的机械室的后壁一般形成有环境空气进口和热气流出口,环境空气由环境空气进口进入到机械室内,依次流经冷凝器、压缩机,吸收冷凝器、压缩机的热量,之后从热气流出口排至冰箱的外部,从而起到对机械室进行散热的目的。

然而,由于环境空气的进入和热空气的排出均在机械室的后侧完成,吸入机械室的气流和从机械室排出的气流容易在压缩机或冷凝器的周围区域甚至整个机械室内产生交叉混合而造成散热不良,影响冰箱的制冷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可避免冷热空气混流,散热效果良好的冰箱。

本实用新型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上下拼接式的模块化冰箱,且提升了该冰箱的各个机械室的散热效果。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冰箱,其包括:

第一箱体,其内限定有第一机械室,所述第一机械室内容置有包含于所述第一箱体的制冷系统的第一压缩机和第一冷凝器,且所述第一机械室形成有用于供气流在所述第一机械室内与外部环境之间循环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

底部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箱体的下方,具有环境空气入口和与所述第一进风口相通的第一环境空气出口,以将环境空气引入所述第一机械室内;以及

散热风道,由所述第一出风口向上延伸,以将含有所述第一压缩机和所述第一冷凝器产生的热量的热空气排至外部环境中。

可选地,所述第一机械室限定于所述第一箱体内的后下方,所述第一出风口形成于所述第一机械室的后壁;

所述散热风道设置于所述第一箱体的后外侧。

可选地,所述环境空气入口形成于所述底部组件的前壁;

所述第一环境空气出口形成于所述底部组件的上壁,所述第一进风口形成于所述第一机械室的底壁。

可选地,冰箱还包括:

第二箱体,其内限定有第二机械室,所述第二机械室内容置有包含于所述第二箱体的制冷系统的第二压缩机和第二冷凝器;

所述第二箱体与所述第一箱体呈可拆卸地上下分布,且所述第二箱体位于所述第一箱体的上方。

可选地,所述第二机械室限定于所述第二箱体的后下方,所述第二机械室形成有用于供气流在所述第二机械室与外部环境之间循环的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形成于所述第二机械室的后壁;

所述底部组件的后壁形成有第二环境空气出口,以使得所述第二环境空气出口流出的环境空气依次经所述第一箱体的后外侧的空间及所述第二箱体的后外侧的空间进入所述第二机械室内。

可选地,所述第二出风口形成于所述第二机械室的后壁,且

所述散热风道具有与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的开口,以使得含有所述第二压缩机和所述第二冷凝器产生的热量的热空气进入所述散热风道内,并由所述散热风道排至外部环境中。

可选地,冰箱还包括:

顶部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箱体的上方,所述顶部组件的后侧形成有热空气进口,所述顶部组件的前侧形成有热空气出口;

所述散热风道向上延伸至与所述热空气进口连通,以通过所述顶部组件将热空气排至外部环境中。

可选地,所述顶部组件与所述第二箱体可拆卸地连接;

所述底部组件与所述第一箱体可拆卸地连接;

所述散热风道与所述第一箱体和所述第二箱体可拆卸地连接。

可选地,冰箱还包括:

第一散热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一机械室内,配置为促使环境空气进入所述第一机械室内,并依次经过所述第一冷凝器和所述第一压缩机,之后依次进入所述散热风道和所述顶部组件中;

第二散热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二机械室内,配置为促使环境空气进入所述第二机械室内,并依次经过所述第二冷凝器和所述第二压缩机,之后依次进入所述散热风道和所述顶部组件中。

可选地,所述第一冷凝器、所述第一散热风机和所述第一压缩机沿横向依次分布;

所述第二冷凝器、所述第二散热风机和所述第二压缩机沿横向依次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冰箱,底部组件和散热风道使得气流在第一机械室的内外顺畅循环,保证了第一机械室的散热效率,而且环境空气与热空气完全隔离,避免了两者的混流,提升了散热效果。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冰箱在第一箱体的上方增设与其可拆卸连接的第二箱体,构造成了可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的模块化冰箱,在增加存储容积的同时,避免了冰箱对前后空间的过多占用。

更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冰箱通过散热风道同时实现了第一机械室和第二机械室的热空气的排出,无需额外增加散热空间,进一步保证冰箱占用空间较小。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立体透视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主视透视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底部组件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散热风道的示意图;以及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顶部组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冰箱。为了便于描述,说明书中提及的“上”、“下”、“前”、“后”、“顶”、“底”、“横向”等方位均按照冰箱正常工作状态下的空间位置关系进行限定,例如,参见图1,冰箱面向用户的一侧为前,靠近墙壁的一侧为后。参见图2,横向即是指与冰箱的宽度方向平行的方向。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立体透视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主视透视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底部组件11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散热风道71的示意图。其中,图2中的箭头表示气流流动方向。

本实施例的冰箱可作为嵌入式使用,形成嵌入式冰箱。

本实施例的冰箱包括第一箱体02、设置于第一箱体02的下方的底部组件11、以及散热风道71。第一箱体02内限定有第一机械室,第一机械室内容置有包含于第一箱体02的制冷系统的第一压缩机51和第一冷凝器31,第一机械室形成有用于供气流在第一机械室内与外部环境之间循环的第一进风口21和第一出风口61;而底部组件11具有环境空气入口11a和与第一进风口21相通的第一环境空气出口11d,以将环境空气引入第一机械室内;而散热风道71则由第一出风口61向上延伸,以将含有第一压缩机51和第一冷凝器31产生的热量的热空气排至外部环境中。

本实施例的冰箱,底部组件11和散热风道71使得气流在第一机械室的内外顺畅循环,保证了第一机械室的散热效率,而且环境空气与热空气完全隔离,避免了两者的混流,提升了散热效果。

一般地,机械室位于冰箱箱体内的后下方,本实施例不排除机械室位于冰箱箱体内的其他位置。而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机械室限定于第一箱体02内的后下方,而第一出风口61形成于第一机械室的后壁,散热风道71设置于第一箱体02的后外侧,也即是说,散热风道71外置于第一箱体02的后侧,使得散热风道71隐藏于不易被用户看见的冰箱的背部,提升冰箱的整体美观性,而且,散热风道71的外置分布,有利于散热风道71的拆装、维修;而且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需要在嵌入空间的后侧和横向两侧均留有散热气流通道的方案,本实施例的冰箱在作为嵌入式使用时所需嵌入空间的横向两侧壁可与冰箱的横向两侧壁紧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冰箱所占空间。

在可替换实施例中,散热风道71可设置于第一箱体02的后内侧。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口61可形成于第一机械室的横向侧壁,而散热风道71可设置于第一机械室的横向侧壁的内侧或外侧。

环境空气入口11a可形成于底部组件11的前壁,而第一环境空气出口11d可形成于底部组件11的上壁,第一进风口21可形成于第一机械室的底壁。由于底部组件11的前侧直接面向外部环境,环境空气由底部组件11的前侧吸入,保证了环境空气的顺畅进入;另外,避免了底部组件11的横向侧壁开设环境空气入口11a而带来的需要在冰箱的横向侧壁与冰箱所在区域的横向侧壁之间预留气流空间的问题,避免冰箱占用空间的增加。而第一环境空气出口11d和第一进风口21的设计位置减少了环境空气流动路径,使得环境空气可快速、顺畅地进入第一机械室内。

参见图3,环境空气入口11a处可形成有上下间隔分布的第一分隔板110,第一分隔板110将环境空气入口11a分隔为上下分布的多个子入口,以引导环境空气顺畅进入。

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冰箱还包括第二箱体01,其内限定有第二机械室,第二机械室内容置有包含于第二箱体01的制冷系统的第二压缩机52和第二冷凝器32,且第二箱体01与第一箱体02呈可拆卸地上下分布,且第二箱体01位于第一箱体02的上方。也即是说,第一箱体02和第二箱体01具有各自独立的制冷系统,第二箱体01和第一箱体02上下分布形成上下拼接式的模块化冰箱或上下分布相互不连接的模块化冰箱,从而减少对横向空间的占用,转而增加对相对富足的高度空间的占用;并且,第二箱体01、第一箱体02的可拆卸分布,使得用户可自行对第一箱体02和第二箱体01进行组装或拆分使用,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本实施例在解决第一机械室的散热问题的同时,还提供了针对第二机械室的散热方案。具体地,第二机械室可限定于第二箱体01的后下方,其形成有用于供气流在第二机械室与外部环境之间循环的第二进风口22和第二出风口62,且第二进风口22形成于第二机械室的后壁,而底部组件11的后壁形成有第二环境空气出口11c,以使得第二环境空气出口11c流出的环境空气依次经第一箱体02的后外侧的空间和第二箱体01的后外侧的空间进入第二机械室内。由前述可知,散热风道71外置于第一箱体02的后外侧,冰箱在嵌入放置区域时,第一箱体02的后壁与冰箱所放置区域的后壁之间自然会形成一定的气流流通空间,如此恰好为第二环境空气出口11c流出的环境空气提供流通空间,使得环境空气由第二机械室的后方进入第二机械室内,无需为向第二机械室引入环境空气而额外增加散热空间。

第二环境空气出口11c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两个以上,如图3所示,底部组件11的后壁开设有横向间隔分布的两个第二环境空气出口11c。

第二出风口62可形成于第二机械室的后壁,而散热风道71则具有与第二出风口62连通的开口703,从而可将含有第二压缩机52和第二冷凝器32产生的热量的热空气进入散热风道71内,并由散热风道71排至外部环境中。如此利用一个散热风道71同时实现了第一机械室和第二机械室的热空气的排出,无需额外增加散热空间,进一步保证冰箱占用空间较小。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顶部组件12的示意图。

如前所述,第一机械室、第二机械室内的热量均通过散热风道71排至外部环境中。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箱体01在嵌入式放置时,第二箱体01的上方可预留与外部环境连通的空气流通空间,散热风道71向上延伸至与该空气流通空间连通,第一机械室、第二机械室内的热量依次通过散热风道71、该空气流通空间排至外部环境中。在另一实施例中,如附图所示,第二箱体01的上方设置有顶部组件12,顶部组件12的后侧形成有热空气进口(未示出),顶部组件12的前侧形成有热空气出口12a,而散热风道71则向上延伸至与热空气进口连通,如此利用顶部组件12引导热空气,有利于热空气的快速、顺畅排出。参见图4,散热风道71具有上开口702、下开口701以及位于上开口702与下开口701之间的开口703,下开口701与第一机械室的第一出风口61连通,开口703与第二机械室的第二出风口62连通,上开口702与顶部组件12的热空气进口连通,如此通过散热风道71将第一机械室、第二机械室的热空气均引入顶部组件12中,经顶部组件12排至外部环境中。

热空气出口12a形成于顶部组件12的前壁,由于顶部组件12的前侧直接面向外部环境,热空气由顶部组件12向前流动,有利于热空气的快速顺畅排出。参见图5,热空气出口12a处可形成有上下间隔分布的第二分隔板120,第二分隔板120将热空气出口12a分隔为上下分布的多个子入口,以引导热空气顺畅排出。

为加速气流循环,第一机械室内还可设置第一散热风机41,其配置为促使环境空气进入第一机械室内,并依次经过第一冷凝器31和第一压缩机51,之后以及进入散热风道71和顶部组件12中,再经顶部组件12排至外部环境中。在第一散热风机41的作用下,环境空气可更加快速和顺畅地进入第一机械室内,增强第一机械室的散热效率。

相应地,第二机械室内也可设置第二散热风机42,其配置为促使环境空气进入第二机械室内,并依次经过第二冷凝器32和第二压缩机52,之后依次进入散热风道71和顶部组件12,再经顶部组件12排至外部环境中。在第二散热风机42的作用下,环境空气可更加快速和顺畅地进入第二机械室内,增强第二机械室的散热效率。

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冷凝器31、第一散热风机41和第一压缩机51可沿横向依次分布,如此可减少第一机械室对第一箱体02前后空间的占用,保证第一机械室前侧的存储空间的容积。在气流流动方向上,第一进风口21位于第一冷凝器31的上游,第一出风口61位于第一压缩机51的下游,以保证环境空气先经过第一冷凝器31,再经过第一压缩机51,从而可更大程度地降低第一冷凝器31的表面温度,保证制冷效率。

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冷凝器32、第二散热风机42和第二压缩机52可沿横向依次分布,以减少第二机械室对第二箱体01前后空间的占用,保证第二机械室前侧的存储空间的容积。在气流流动方向上,第二进风口22位于第二冷凝器32的上游,第二出风口62位于第二压缩机52的下游,以保证环境空气先经过第二冷凝器32,再经过第二压缩机52,从而可更大程度地降低第二冷凝器32的表面温度,保证制冷效率。

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散热风机41、第二散热风机42均为轴流风机。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散热风机41、第二散热风机42可为贯流风机、离心风机等,而第一冷凝器31、第一散热风机41、第一压缩机51的相对位置可根据第一散热风机41的风机类型和结构而调整,相应地,第二冷凝器32、第二散热风机42、第二压缩机52的相对位置可根据第二散热风机42的风机类型及结构而调整。

在冰箱包括第一箱体02和第二箱体01的实施例中,底部组件11可与第一箱体02可拆卸地连接,顶部组件12可与第二箱体01可拆卸地连接,散热风道71可与第一箱体02和第二箱体01可拆卸地连接。由此提高上下拼接式的模块化冰箱的标准化程度,降低生产制造、运输及维修成本;另外,避免了第一箱体02与第二箱体01组合或拆卸时对散热风道71的影响,保证了散热风道71的密封性。

如本领域技术所熟知的,第一箱体02还应包括在第一机械室的前方和上方的至少一个第一储物间室及用于向至少一个第一储物间室提供冷量的第一蒸发器,第一蒸发器与第一冷凝器31、第一压缩机51等部件构成第一箱体02的制冷系统。相应地,第二箱体01还应包括在第二机械室的前方和上方的至少一个第二储物间室及用于向至少一个第二储物间室提供冷量的第二蒸发器,第二蒸发器与第二冷凝器32、第二压缩机52等部件构成第二箱体01的制冷系统。由于冰箱的制冷系统及制冷原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此处不再赘述。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