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储存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54068发布日期:2021-01-29 15:00阅读:73来源:国知局
液体储存槽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液体储存槽,尤其是有关于一种在水冷系统中的液体储存槽。


背景技术:

[0002]
传统水冷系统中的储水槽多采用被动式的补水方式。因此,当储水槽以不同角度摆放时,需确保冷却液都能够经由出水管流出,使得出水管的设置位置被限制在储水槽中央。
[0003]
此外,由于出水管的位置在储水槽中央,当储水槽中的冷却液只剩下储水量的一半时,水位线低于出水管高度,将导致水泵无法抽出冷却液而使得水冷系统空转。因此,实际可用的冷却液只有储水槽容量的一半。
[0004]
有鉴于此,如何解决储水槽摆放角度限制、出水口位置限制以及增加可用的冷却液容量,为目前所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发明的一技术态样为一种液体储存槽。
[0006]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液体储存槽包含槽壳体、活塞、下盖、弹性件以及出水管。活塞位在槽壳体内。下盖贴附于槽壳体且具有朝向活塞延伸的支撑柱,其中活塞、槽壳体以及下盖定义槽腔体。弹性件连接槽壳体与活塞。出水管与槽腔体连通。
[0007]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支撑柱的长度大于出水管与下盖之间的距离。
[0008]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槽壳体还包含柱体,活塞还包含杆体,且弹性件的两末端分别与柱体及杆体连接。
[0009]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液体储存槽还包含入水管,与槽腔体连通。
[0010]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槽壳体还包含与下盖相对的上部,且上部具有排气口。
[0011]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下盖与槽壳体各包含一螺纹,且两螺纹彼此卡合。
[0012]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液体储存槽还包含o形环,o形环围绕活塞且位在槽壳体与活塞之间。
[0013]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态样为一种液体储存槽。
[0014]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液体储存槽包含槽壳体、下盖、活塞、弹性件以及出水管。下盖贴附于槽壳体。活塞位在槽壳体内且具有朝向下盖延伸的支撑柱,其中活塞、槽壳体以及下盖定义槽腔体。弹性件连接槽壳体与活塞。出水管与槽腔体连通。
[0015]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出水管与槽壳体的侧壁连接。
[0016]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支撑柱的长度大于出水管与下盖之间的距离。
[0017]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出水管与下盖连接。
[0018]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下盖与槽壳体各包含一螺纹,且两螺纹彼此卡合。
[0019]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液体储存槽还包含固定件,穿过下盖并固定于槽壳体。
[0020]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态样为一种液体储存槽。
[0021]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液体储存槽包含槽壳体、下盖、活塞、弹性件以及出水管。槽壳体具有凸出部。下盖贴附于槽壳体。活塞位在槽壳体内,其中活塞、槽壳体以及下盖定义槽腔体。弹性件连接槽壳体与活塞。出水管与槽腔体连通。
[0022]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凸出部与下盖之间的距离大于下盖与出水管之间的距离。
[0023]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下盖与槽壳体各包含一螺纹,且两螺纹彼此卡合。
[0024]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液体储存槽还包含固定件,穿过下盖并固定于槽壳体。
[0025]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态样为一种液体储存槽。
[0026]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液体储存槽包含槽壳体、下盖、活塞、弹性件以及出水管。下盖贴附于槽壳体。活塞位在槽壳体内。其中活塞、槽壳体以及下盖定义槽腔体。弹性件连接槽壳体与活塞。其中当弹性件无压缩量时,活塞与下盖之间的距离大于下盖与出水管之间的距离。出水管与槽腔体连通。
[0027]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槽壳体还包含柱体,活塞还包含杆体,且弹性件的末端分别与柱体及杆体连接。
[0028]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下盖与槽壳体各包含一螺纹,且两螺纹彼此卡合。
[0029]
在本发明上述实施方式中,液体储存槽借由活塞与弹性件的配合,以持续地压缩槽腔体,使冷却液维持在靠近出水管的一侧。换句话说,本发明液体储存槽可主动式地补充冷却液,且液体储存槽的摆放角度即可不受限制。此外,本发明的液体储存槽还可增加冷却液的可利用容量,且出水管也无须设置在槽壳体的中央。
附图说明
[0030]
图1绘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水冷系统的示意图。
[0031]
图2a绘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储存槽的立体图。
[0032]
图2b绘示图2a的液体储存槽的爆炸图。
[0033]
图2c绘示图2a的液体储存槽沿线段2c-2c的立体剖面图。
[0034]
图3绘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储存槽的立体剖面图。
[0035]
图4绘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储存槽的剖面图。
[0036]
图5绘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储存槽的剖面图。
[0037]
图6绘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储存槽的剖面图。
[0038]
图7绘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储存槽的剖面图。
[0039]
图8绘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储存槽的剖面图。
[0040]
图9绘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储存槽的剖面图。
[0041]
其中附图标记为:
[0042]
10:水冷系统
[0043]
100、100a、100b、100c、100d、100e、100f、100g:液体储存槽
[0044]
102:槽腔体
[0045]
110、110a、110b、110c、110d:槽壳体
[0046]
110t:上部
[0047]
112:内壁
[0048]
1122:凸出部
[0049]
114:柱体
[0050]
116:螺纹
[0051]
118:排气口
[0052]
120、120a、120b:活塞
[0053]
122:杆体
[0054]
124:表面
[0055]
128:本体
[0056]
130、130a、130b、130c:下盖
[0057]
132、126a、126b:支撑柱
[0058]
134:表面
[0059]
136:螺纹
[0060]
140、140a:弹性件
[0061]
150:出水管
[0062]
160:入水管
[0063]
170:o型环
[0064]
200:冷凝器
[0065]
300:水泵
[0066]
400:热交换器
[0067]
500:导管
[0068]
l:长度
[0069]
d1、d2、d3:距离
[0070]
2c-2c:线段
[0071]
op1、op2: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72]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在本发明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0073]
图1绘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水冷系统10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水冷系统10包含液体储存槽100、冷凝器200、水泵300、热交换器400以及导管500。液体储存槽100、冷凝器200、热交换器400、水泵300可透过导管500连接。导管500与冷凝器200中具有冷却液。水泵300用于推进冷却液在导管500中循环,将热交换器400经与外部热源进行热交换的热经由冷却液流经冷凝器200而降温。液体储存槽100可补充随时间蒸发而减少的冷却液,以延长水冷系统10的使用寿命。
[0074]
在以下叙述中,将详细说明多个实施方式的液体储存槽的结构。应了解,液体储存槽可具有分别连接两导管的入水管与出水管(如图1所示),亦可只具有出水管而无入水管。
举例来说,导管的两端可直接连接冷凝器与水泵,而液体储存槽的出水管可连接此导管的一部分(如中间部分)。导管一般为塑料或橡胶制的软管。
[0075]
图2a绘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储存槽100的立体图。图2b绘示图2a的液体储存槽100的爆炸图。图2c绘示图2a的液体储存槽沿线段2c-2c的立体剖面图。请同时参照图2a至图2c。液体储存槽100含有槽壳体110、活塞120、下盖130、弹性件140以及出水管150。下盖130贴附于槽壳体110的一端,通常为如图式的底部。槽壳体110的内壁112与下盖130构成可容置活塞120与弹性件140的空间。在本实施方式中,槽壳体110的外侧为方形,而内壁112为圆柱形,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活塞120的轮廓与槽壳体110的内壁112配合,弹性件140连接槽壳体110与活塞120,使活塞120可在槽壳体110的内壁112与下盖130构成的空间内移动。
[0076]
活塞120、槽壳体110以及下盖130共同定义槽腔体102,用以储存冷却液。具体而言,下盖130具有面对活塞120的表面134,活塞120具有面对下盖130的表面124,且槽腔体102是由下盖130的表面134、活塞120的表面124以及槽壳体110的内壁112所构成。出水管150与槽腔体102连通。槽腔体102与活塞120占据槽壳体110与下盖130构成的部分空间。在本实施方式中,槽壳体110的侧壁具有开口op1,出水管150透过开口op1与槽壳体110的侧壁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出水管150可另外连接两端分别连接冷凝器200、热交换器400与水泵300中任意两者的导管。
[0077]
如图2c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槽壳体110具有与下盖130相对的上部110t以及柱体114,且柱体114自上部110t往槽壳体110的内部延伸。活塞120还包含杆体122,杆体122往槽壳体110的上部110t延伸。弹性件140的两末端分别与柱体114及杆体122连接并固定于其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件140为弹簧,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当槽腔体102装满水时,弹性件140被压缩,活塞120会靠近槽壳体110的上部110t。当水冷系统10中的冷却液经过长时间循环后,冷却液可能随时间而蒸发并逐渐减少。此时弹性件140的弹性恢复力可推动活塞120往下盖130移动并压缩槽腔体102,以将冷却液自槽腔体102经由开口op1推挤至出水管150。因此,借由弹性件140与活塞120的配合,以持续地压缩槽腔体102,可使冷却液维持在靠近出水管150的一侧。换句话说,液体储存槽100可主动式地且持续地补充冷却液,因此液体储存槽100的摆放角度即可不受限制。
[0078]
在本实施方式中,下盖130具有朝向活塞120延伸的支撑柱132。换句话说,支撑柱132位在槽腔体102中。如图2c所示,支撑柱132具有长度l,出水管150与下盖130的表面134之间具有距离d1,且长度l大于距离d1。距离d1为开口op1靠近下盖130的边缘到下盖130的表面134之间的长度。当活塞120抵接于支撑柱132时,活塞120的表面124与下盖130的表面134之间的距离等同于支撑柱132的长度l,此时槽腔体102具有最小的容量。经由以上设计,当活塞120抵接于支撑柱132时,活塞120不会阻挡开口op1以及出水管150。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活塞120阻挡一部分的开口op1,但不会完全阻挡冷却液流经出水管150。也就是说,支撑柱132可限制活塞120的移动范围,避免活塞120过于靠近下盖130而阻挡出水管150,可维持槽腔体102与出水管150连通。
[0079]
换句话说,只要槽腔体102内的冷却液的体积仍大于距离d1与槽腔体102的截面积(在图2c中即为内壁112构成的圆柱体的截面积)的乘积,则液体储存槽100可持续地进行补水。相较于传统被动式补水装置,当水量少于腔体一半的体积时即无法借由水泵300抽水的
缺陷,本发明的液体储存槽100可增加液体储存槽100中冷却液的可利用容量,且出水管150也无须限制在槽壳体110的中央。
[0080]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第2b及2c图所示,下盖130具有螺纹136。槽壳体110具有螺纹116。下盖130的螺纹136与槽壳体110的螺纹116彼此卡合,使下盖130固定于槽壳体110。
[0081]
在本实施方式中,槽壳体110还具有排气口118,连通槽壳体110与下盖130构成的空间。当活塞120逐渐往下盖130靠近并压缩槽腔体102时,槽壳体110的上部110t至活塞120之间的气压逐渐变小,可能使弹性件140难以持续推进活塞120。因此借由设置排气口118,可平衡槽壳体110内部的气压,使弹性件140可借由弹性恢复力持续地推进活塞120。在本实施方式中,排气口118位在上部110t,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具体而言,只要排气口118可连通槽壳体110的上部110t至活塞120之间的空间以达到平衡气压的作用即可。
[008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液体储存槽100还包含o形环170。o形环170围绕活塞120且位在槽壳体110与活塞120之间,可填补活塞120与槽壳体110的内壁112之间的空隙。在本实施方式中,o形环170的数量为二,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0083]
图3绘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储存槽100a的立体剖面图。液体储存槽100a与图2a至图2c中的液体储存槽100大致相同,其差异在于液体储存槽100a的槽壳体110a具有圆柱形的外型。液体储存槽100a具有与液体储存槽100相同的功效,于此不再赘述。
[0084]
图4绘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储存槽100b的剖面图。图4中所示的液体储存槽100b与图2c中的液体储存槽100大致相同,其差异在于液体储存槽100b还具有入水管160,与槽腔体102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槽壳体110b还具有开口op2,设置以衔接入水管160。出水管150与入水管160可分别再透过导管500连接冷凝器200与水泵300。出水管150与入水管160的设置方位可以是彼此相对,或是如图1所示夹有任意角度,只要可分别连接冷凝器200与水泵300即可。液体储存槽100b还具有与液体储存槽100相同的功效,于此不再赘述。
[0085]
图5绘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储存槽100c的剖面图。液体储存槽100c含有槽壳体110、活塞120a、下盖130a、弹性件140以及出水管150。下盖130a贴附于槽壳体110,且槽壳体110的内壁112与下盖130a构成可容置活塞120a与弹性件140的空间。活塞120a的轮廓与槽壳体110的内壁112配合,弹性件140连接槽壳体110与活塞120a,使活塞120a可在槽壳体110的内壁112与下盖130a构成的空间内移动。
[0086]
活塞120a、槽壳体110以及下盖130a共同定义槽腔体102,用以储存冷却液。具体而言,下盖130a具有面对活塞120a的表面134,活塞120a具有面对下盖130a的表面124,且槽腔体102是由下盖130a的表面134、活塞120a的表面124以及槽壳体110的内壁112所构成。槽腔体102与活塞120a占据槽壳体110与下盖130a构成的部分空间。出水管150与槽腔体102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槽壳体110的侧壁具有开口op1,出水管150透过开口op1与槽壳体110的侧壁连接。活塞120a具有本体128以及朝向下盖130a延伸的支撑柱126a。换句话说,支撑柱126a自本体128凸出并位在槽腔体102中。如图5所示,支撑柱126a具有长度l,出水管150与下盖130a的表面134之间具有距离d1,且长度l大于距离d1。
[0087]
在本实施方式中,槽壳体110具有与下盖130a相对的上部110t以及柱体114,且柱体114自上部110t往槽壳体110的内部延伸。活塞120a还包含杆体122,往槽壳体110的上部
110t延伸。弹性件140的两末端分别与柱体114及杆体122连接并固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件140为弹簧,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当液体储存槽100c装满水时,弹性件140被压缩。当水冷系统10中的冷却液经过长时间循环后,冷却液可能随时间而蒸发并逐渐减少。此时弹性件140的弹性恢复力可推动活塞120a往下盖130a靠近并压缩槽腔体102,以持续地将冷却液自槽腔体102推挤至出水管150。因此,借由弹性件140与活塞120a的配合,以持续地压缩槽腔体102,可使冷却液维持在靠近出水管150的一侧。换句话说,液体储存槽100c可主动式地且持续地补充冷却液,且液体储存槽100c的摆放角度即可不受摆放角度的限制。
[0088]
当活塞120的支撑柱126a抵接至下盖130a时,活塞120a的表面124与下盖130a的表面134之间的距离等同于支撑柱126a的长度l,此时槽腔体102具有最小的容量。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活塞120的支撑柱126a抵接至下盖130a时,活塞120a的本体128不会阻挡开口op1以及出水管150。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活塞120的本体128阻挡一部分的开口op1,但不会完全阻挡冷却液流经出水管150。因此,支撑柱126a可限制活塞120的本体128的移动范围,避免本体128过于靠近下盖130而阻挡出水管150,可维持槽腔体102与出水管150连通。
[0089]
换句话说,只要槽腔体102内的冷却液的体积仍大于距离d1与槽腔体102的截面积(即内壁112构成的圆柱体的截面积)的乘积,则液体储存槽100c可持续地进行补水。相较于传统被动式补水装置,当水量少于腔体一半的体积时即无法借由水泵300抽水的缺陷,本发明的液体储存槽100c可增加冷却液的可利用容量,且出水管150也无须设置在槽壳体110的中央。
[0090]
液体储存槽100c的下盖130a还具有螺纹136,槽壳体110还具有螺纹116,且螺纹136与螺纹116彼此卡合,使下盖130a固定于槽壳体110。液体储存槽100c的槽壳体110还具有排气口118,连通槽壳体110与下盖130a构成的空间。液体储存槽100c还包含o形环170,围绕活塞120a且位在槽壳体110与活塞120a之间。上述结构的描述及功效与前述图2a至图2c所描述的液体储存槽100相同,于此不再赘述。
[0091]
图6绘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储存槽100d的剖面图。液体储存槽100d与图5的液体储存槽100c大致相同,其差异在于液体储存槽100d的出水管150与下盖130b连接,且活塞120b的支撑柱126b是沿着活塞120b的外围朝向下盖130b延伸。如图6所示,槽壳体110c不具有开口,而液体储存槽100d的下盖130b具有开口op3,且液体储存槽100d的出水管150与下盖130b的开口op3连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活塞120b的支撑柱126b可以是沿着内壁112轮廓的环型结构,或者可以是多个独立的支撑柱126b,只要不阻挡出水管150即可。如图6所示,液体储存槽100d还包含固定件180,其穿过下盖130b并固定于槽壳体110c。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件180可为螺丝,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液体储存槽100d具有与液体储存槽100c相同的功效,于此不再赘述。
[0092]
图7绘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储存槽100e的剖面图。液体储存槽100e与图5的液体储存槽100c大致相同,其差异在于液体储存槽100e的下盖130c透过固定件180固定于槽壳体110。液体储存槽100e具有与液体储存槽100c相同的功效,于此不再赘述。
[0093]
图8绘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储存槽100f的剖面图。液体储存槽100f包含槽壳体110d、活塞120、下盖130、弹性件140以及出水管150。槽壳体110d具有内壁112以及自内壁112延伸的凸出部1122。下盖130贴附于槽壳体110d,且槽壳体110d的内壁112与下盖130构成可容置活塞120与弹性件140的空间。活塞120的轮廓与槽壳体110d的内壁112配
合,弹性件140连接槽壳体110d与活塞120,使活塞120可在槽壳体110d的内壁112与下盖130构成的空间内移动。
[0094]
活塞120、槽壳体110d以及下盖130共同定义槽腔体102,用以储存冷却液。具体而言,下盖130具有面对活塞120的表面134,活塞120具有面对下盖130的表面124,且槽腔体102是由下盖130的表面134、活塞120的表面124以及槽壳体110d的内壁112所构成。槽腔体102与活塞120占据槽壳体110d与下盖130构成的部分空间。出水管150与槽腔体102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槽壳体110的侧壁具有开口op1,出水管150透过开口op1与槽壳体110的侧壁连接。凸出部1122与下盖130的表面134之间具有距离d2,出水管150与下盖130的表面134之间具有距离d1,且距离d2大于距离d1。
[0095]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槽壳体110d具有与下盖130相对的上部110t以及柱体114,且柱体114自上部110t往槽壳体110d的内部延伸。活塞120还包含杆体122,往槽壳体110d的上部110t延伸。弹性件140的两末端分别与柱体114及杆体122连接并固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件140为弹簧。当液体储存槽100f装满水时,弹性件140被压缩。当水冷系统10中的冷却液经过长时间循环后,冷却液可能随时间而蒸发并逐渐减少。此时弹性件140的弹性恢复力可推动活塞120往下盖130靠近并压缩槽腔体102,以持续地将冷却液自槽腔体102推挤至出水管150。因此,借由弹性件140与活塞120的配合,以持续地压缩槽腔体102,可使冷却液维持在靠近出水管150的一侧。换句话说,液体储存槽100f可主动式地且持续地补充冷却液。
[0096]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凸出部1122可以是沿着内壁112凸出的环型结构,或者可以是多个独立的凸出结构,只要能够具有挡止活塞120的作用即可。当活塞120抵接至凸出部1122时,活塞120的表面124与下盖130的表面134之间的距离等同于距离d2,此时槽腔体102具有最小的容量。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活塞120的抵接至凸出部1122时,活塞120不会阻挡开口op1以及出水管150。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活塞120阻挡一部分的开口op1,但不会完全阻挡冷却液流经出水管150。因此,凸出部1122可限制活塞120的移动范围,避免活塞120过于靠近下盖130而阻挡出水管150,可维持槽腔体102与出水管150连通。
[0097]
换句话说,只要槽腔体102内的冷却液的体积仍大于距离d1与槽腔体102的截面积(即内壁112构成的柱体的截面积)的总合,则液体储存槽100f可持续地进行补水。相较于传统被动式补水装置,当水量少于腔体一半的体积时即无法借由水泵300抽水的缺陷,本发明的液体储存槽100f可增加冷却液的可利用容量,且出水管150也无须设置在槽壳体110d的中央。
[0098]
液体储存槽100f的下盖130还具有螺纹136,槽壳体110d还具有螺纹116,且螺纹136与螺纹116彼此卡合,使下盖130固定于槽壳体110d,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液体储存槽100f的槽壳体110d还具有排气口118,连通槽壳体110d与下盖130构成的空间。液体储存槽100f还包含o形环170,围绕活塞120且位在槽壳体110d与活塞120之间。上述结构的描述及功效与前述图2a至图2c所描述的液体储存槽100相同,于此不再赘述。
[0099]
图9绘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储存槽100g的剖面图。液体储存槽100g与图8中所示的液体储存槽100f大致相同,其差异在于液体储存槽100g不具有自槽壳体110的内壁112延伸的凸出部1122。
[0100]
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件140a为弹簧,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当液体储存槽100g
装满水时,弹性件140a被压缩。当水冷系统10中的冷却液经过长时间循环后,冷却液可能随时间而蒸发并逐渐减少。此时弹性件140a的弹性恢复力可推动活塞120往下盖130靠近并压缩槽腔体102,以持续地将冷却液自槽腔体102推挤至出水管150。因此,借由弹性件140a与活塞120的配合,以持续地压缩槽腔体102,可使冷却液维持在靠近出水管150的一侧。活塞120的表面124与下盖130的表面134之间具有距离d3,下盖130的表面134与出水管150之间具有距离d1,且距离d3大于距离d1。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件140a经特殊设计,使得当弹性件140a无压缩量时,弹性件140a的长度可使活塞120与下盖130之间仍具有大于距离d1的间隙。也就是说,当槽腔体102具有最小的容量时,弹性件140a的弹性恢复力等于零。液体储存槽100g的功效与前述图2a至图2c所描述的液体储存槽100相同,于此不再赘述。
[0101]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液体储存槽借由活塞与弹性件的配合,以持续地压缩槽腔体,使冷却液维持在靠近出水管的一侧。换句话说,本发明液体储存槽可主动式地补充冷却液,且液体储存槽的摆放角度即可不受限制。此外,透过设置支撑柱、或设置槽壳体的凸出部、或调整弹性件特性等方式,皆可避免活塞阻挡出水管,以确保槽腔体与出水管维持连通。此外,本发明的液体储存槽还可增加冷却液的可利用容量,且出水管也无须设置在槽壳体的中央。
[0102]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