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利于氟系统干式供液冷风机回油管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25669发布日期:2021-02-03 17:30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有利于氟系统干式供液冷风机回油管道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液冷风机回油管道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有利于氟系统干式供液冷风机回油管道。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氟系统干式供液冷风机回气管道设计技术方案:现有氟系统干式供液冷风机回气管道设计除考虑把低压氟气体输送到压缩机,还要考虑把在冷风机里析出来的冷冻油是否会被带回压缩机,上升立管的高度要高过冷风机顶部以上,以免停机时冷风机内未蒸发的液体靠重力自然流入压缩机。
[0003]
制冷系统工作时,积聚在冷风机底部的冷冻油和氟液体的混合溶液进入回油弯,再随着氟气体一起经过上升立管进入水平回气管进而返回压缩机。混合溶液从上升立管的底部上升到水平回气管靠的是上升立管里面的气体流速,当气体流速大于油滴的跌落速度时混合溶液就上升,该流速越大越有利于带油上升,但是流速越大流动阻力越大,在蒸发压力不变的情况下造成吸气压力降低、吸气比容增大、压缩机制冷量减少,最终导致制冷系统的能效比降低,不利于节能。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有利于氟系统干式供液冷风机回油管道。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6]
一种有利于氟系统干式供液冷风机回油管道,包括热力膨胀阀和回气管道,所述热力膨胀阀设置于冷风机的进口端,所述冷风机通过所述回气管道与压缩机相连,所述回气管道的高度高于所述冷风机内液体的高度以适用于所述回气管道内未蒸发的液体不会进入所述压缩机。
[0007]
优选地,所述冷风机与所述回气管道之间设有回油弯。
[0008]
由上述方案任一优选地,所述回气管道包括上升回气立管和水平回气管道,所述上升回气立管前端设有所述回油弯,所述上升回气立管后端与所述水平回气管道相连,所述水平回气管道与所述压缩机相连,所述上升回气立管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水平回气管道沿水平方向设置。
[0009]
由上述方案任一优选地,所述上升回气立管的高度高于所述冷风机内液体的高度。
[0010]
由上述方案任一优选地,所述上升回气立管的高度不低于所述冷风机高度的50%。
[0011]
由上述方案任一优选地,所述上升回气立管的高度高于所述冷风机高度的70%。
[0012]
由上述方案任一优选地,所述水平回气管道与所述压缩机相连的管道高度与所述上升回气立管相同。
[0013]
由上述方案任一优选地,所述的回油弯与所述回气管道为一体注塑成型。
[0014]
由上述方案任一优选地,所述回油弯为u形。
[001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0016]
上升回气立管的高度高于冷风机内液体的高度,氟利昂液体和冷冻油的混合溶液容易通过上升回气立管进入水平回气管返回压缩机;
[0017]
上升回气立管的高度降低,使通过该管段的阻力减小,在蒸发器内蒸发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压缩机的吸气压力升高,相当于提高了蒸发温度,使能效比增加,有利于回油,有利于制冷系统的节能。
附图说明
[0018]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9]
图中:
[0020]
1、热力膨胀阀;2、冷风机;3、回油弯;4、上升回气立管;5、水平回气管道;6、压缩机;7、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2]
如图1所示一种有利于氟系统干式供液冷风机回油管道,包括热力膨胀阀1和回气管道,热力膨胀阀1设置于冷风机2的进口端,冷风机2通过所述回气管道与压缩机6相连,所述回气管道的高度高于冷风机2内液体的高度以适用于所述回气管道内未蒸发的液体不会进入压缩机6。
[0023]
冷风机2与所述回气管道之间设有回油弯3,回油弯3为u形,回油弯3与所述回气管道为一体注塑成型。
[0024]
所述回气管道包括上升回气立管4和水平回气管道5,上升回气立管4前端设有回油弯3,上升回气立管4后端与水平回气管道5相连,水平回气管道5与压缩机6相连,上升回气立管4沿竖直方向设置,水平回气管道5沿水平方向设置。
[0025]
上升回气立管4的高度高于冷风机2内液体的高度,水平回气管道5与压缩机6相连的管道7高度与上升回气立管4相同。
[0026]
热力膨胀阀1供液的冷风机2内冷冻油充满度是25%左右,停机时,冷风机2的盘管内的液体高度不会超过50%,所以,只要本方案上升回气立管4的高度不低于冷风机2高度的50%就是安全的,优先地,建议上升回气立管4的高度大于冷风机2高度的70%。
[0027]
优选地,上升回气立管4的高度为冷风机2高度的50%;
[0028]
或者上升回气立管4的高度为冷风机2高度的55%;
[0029]
或者上升回气立管4的高度为冷风机2高度的60%;
[0030]
或者上升回气立管4的高度为冷风机2高度的65%;
[0031]
或者上升回气立管4的高度为冷风机2高度的70%;
[0032]
或者上升回气立管4的高度为冷风机2高度的75%;
[0033]
或者上升回气立管4的高度为冷风机2高度的80%;
[0034]
或者上升回气立管4的高度为冷风机2高度的85%;
[0035]
或者上升回气立管4的高度为冷风机2高度的90%;
[0036]
或者上升回气立管4的高度为冷风机2高度的95%;
[0037]
以往将回气管道的上升回气立管4的高度设置比冷风机2高,这种情况下因为冷冻油沉积影响换热,所以希望冷冻油回到压缩机6中,靠重力流入回油弯3,回气管道中流速越大油越方便上升,而流速越大阻力损失越大,压缩机6吸气压力越低,制冷效果就越差。
[0038]
现在将上升回气立管4的高度降低至高于冷风机2内液面高度即可,如图1所示由于压缩机6的位置比冷风机2低,冷风机2内的冷冻油不能自由流入压缩机6中,且热力膨胀阀1会控制对冷风机2的供液,即其亦可照常实现回油且保证了制冷效果,不会达到冷冻油自动流入压缩机6的情况。
[0039]
可以看出,适当降低了上升回气立管1的高度,既不会引起停机时的混合溶液回流到压缩机6、又便于回油、还能减少回气管道的阻力损失、使压缩机6的吸气压力升高,有利于增加制冷系统的能效比,多利而无弊。
[0040]
工作时,冷风机2上面供液下面回气,热力膨胀阀1能控制供液量,氟利昂和冷冻油混合物经热力膨胀阀1进入冷风机2,氟利昂和冷冻油的混合溶液在冷风机2内吸热对库房降温,氟利昂液体蒸发成为气体,析出的冷冻油和少量氟利昂液体的混合溶液进入回油弯3,随着氟利昂气体一起经过上升回气立管4进入水平回气管4然后通过管道7被压缩机6吸走。
[0041]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