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废冰箱内的氟利昂抽取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102893发布日期:2023-02-01 00:59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废冰箱内的氟利昂抽取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氟利昂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废冰箱内的氟利昂抽取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2.氟利昂广泛用于家用电器、泡沫塑料、日用品化学品等领域,特别是作为制冷剂在空调、冰箱里大量使用,而空调、冰箱报废之后会排放大量氟利昂,其危害不可估量。
3.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104501485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回收冰箱中氟利昂的设备及方法,包括冷凝分离器,冷凝分离器的侧面开设有气态氟利昂进口和液氮进口,冷凝分离器的顶部开设有氮气出口,底部开设有用于回收液态氟利昂的液态氟利昂出口,冷凝分离器内设置有换热盘管,换热盘管的入口通过液氮进口与外接液氮源接通,出口通过一路保冷管道与冰箱的换热管的一端相连,换热管的另一端与气态氟利昂进口相连通,氮气由连接在氮气出口的另一路保冷管道外排;在工作时,向冰箱换热管内通入氮气,通过氮气吹扫,使得冰箱换热管内的气态氟利昂与氮气混合物从气态氟利昂进口处进入冷凝分离器中,向换热盘管内通入液氮,气态氟利昂在液氮的冷却作用下液化呈液态氟利昂,并从液态氟利昂出口排出实现对冰箱氟利昂的回收。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上述冷凝分离器内易存在部分远离换热盘管的气态氟利昂并未液化而从液态氟利昂出口随液态氟利昂一起排出的情况,导致氟利昂回收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现有氟利昂抽取设备对氟利昂的抽取回收率低下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废冰箱内的氟利昂抽取装置及方法。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废冰箱内的氟利昂抽取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废冰箱内的氟利昂抽取装置,包括液化罐和吹扫组件,所述吹扫组件用于将废冰箱的换热管内的气态氟利昂吹扫至液化罐内,所述液化罐内设置有用于冷却气态氟利昂的冷却管,所述冷却管端部贯穿液化罐并位于液化罐外;所述液化罐内还转动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液化罐内还设置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活动板朝靠近冷却管的方向转动。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向冷却管内通入液氮以使得冷却管对气态氟利昂起到冷却作用,通过驱动组件带动活动板以活动板与液化罐的连接位置为中心进行转动,转动过程中的活动板一方面可以煽动液化罐内的气态氟利昂,提高气态氟利昂的流速,调整气态氟利昂在液化罐内的位置,使得原本远离冷却管的气态氟利昂可以在气流作用下移动至冷却管处,此外,活动板将在驱动组件的带动下朝靠近冷却管的方向转动,那么活动板周围的气态氟利昂将在活动板的带动下朝靠近冷却管的方向移动,进一步使得远离冷却管的气态氟利昂可以与冷却管管壁的接触,使得大部分气态氟利昂均可以在冷却管的冷却作用
下液化,提高气态氟利昂的回收率。
8.作为优选,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拉绳、收卷杆和驱动件,所述第一拉绳其中一端连接于活动板上,且所述第一拉绳位于活动板远离活动板与液化罐转动连接处的一端,所述第一拉绳另一端绕卷于收卷杆侧壁,所述驱动件用于带动收卷杆转动。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件带动收卷杆转动,以实现对第一拉绳的卷放,而第一拉绳对活动板起到支撑作用,当收卷杆释放第一拉绳时,活动板将在自重作用下以其与液化罐的转动连接处为中心进行转动,而当收卷杆转动收卷第一拉绳时,活动杆将在第一拉绳的拉动下反转复位,实现活动板的摆动。
10.作为优选,位于所述液化罐内的冷却管上套接有海绵套,所述液化罐内设置有集液组件,所述集液组件用于挤压海绵套并收集从海绵套上挤出的液态氟利昂。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态氟利昂在于冷却管管壁接触之后液化形成液态氟利昂,上述液态氟利昂一般会积留在冷却管外管壁上不便于收取,因此设置海绵套,海绵套本身为多气孔的结构,可以在不阻碍气态氟利昂与冷却管接触的前提下,吸取液态氟利昂,再定期通过集液组件以挤压的方式将海绵套内的液态氟利昂挤出,实现对液态氟利昂与冷却管管壁的分离,进而实现对液态氟利昂的收取。
12.作为优选,所述集液组件包括复位件、设置于海绵套其中一端的固定套环,设置于海绵套另一端的活动套环,以及连接于活动套环侧壁的第二拉绳;所述驱动件包括齿轮、齿条和气缸,所述齿轮套接于收卷杆上,所述齿条啮合连接于齿轮,所述气缸驱动端连接于齿条端部,以用于驱动齿条沿齿条长度方向往复滑移,所述第二拉绳远离活动套环处的一端穿过固定套环并与齿条相连,所述固定套环固定套接于冷却管上,所述活动套环沿冷却管长度方向滑动套接于冷却管上,所述复位件用于带动活动套环朝远离固定套环的方向滑移。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缸启动时,带动齿条朝移动,同时使得齿条拉动第二拉绳,第二拉绳将在齿条的拉动下带动活动套环朝靠近固定套环的方向移动,而由于海绵套位于活动套环和固定套环之间,因此此时海绵套将受到活动套环和固定套环的挤压,以挤出海绵套所吸附的液态氟利昂,实现液态氟利昂与冷却管的脱离,与此同时,齿轮将在齿条的传动作用下自转,实现收卷杆对第一拉绳的卷放,进而实现驱动活动板转动。
14.作为优选,所述液化罐侧壁开设有供第二拉绳贯穿的让位孔,所述让位孔内壁设置有密封条,所述密封条背离让位孔处的侧壁与第二拉绳周壁相抵。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条的设置提高了第二拉绳与让位孔相接触位置的密封性,减少气态氟利昂渗漏的情况。
16.作为优选,所述集液组件还包括集液箱、盖板和翻转件;所述集液箱上方敞口,且嵌置于液化罐内部底壁,所述集液箱的敞口处位于海绵套下方,所述盖板转动连接于液化罐底壁,且用于开合集液箱敞口;所述翻转件用于在活动套环朝靠近固定套环的方向移动时,驱动盖板转动以打开集液箱敞口,还用于在活动套环朝远离固定套环的方向移动时,驱动盖板转动以闭合集液箱敞口。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活动套环朝靠近固定套环的方向移动时,海绵套被挤压,此时盖板将在翻转件的带动下转动,以打开集液箱敞口,被挤出的液态氟利昂将在自重作用下落入集液箱内,当活动套环在复位件的带动下朝远离固定套环的方向移动时,翻转
件将驱动盖板盖合集液箱,减少气态氟利昂进入集液箱内。
18.作为优选,所述盖板包括两个对称地转动连接于集液箱敞口处的隔板,所述翻转件包括与隔板一一对应设置的转杆、套接于每一转杆外部的对接扭簧,以及绕接于每一转杆外部的第三拉绳;所述转杆转动连接于液化罐底壁,所述对接扭簧其中一端连接于转杆侧壁,另一端连接于液化罐底壁,所述第三拉绳其中一端连接于转杆侧壁,所述第三拉绳另一端连接于齿条端部。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齿条拉动第二拉绳以实现对海绵套的挤压时,第三拉绳也将在齿条的拉动下带动转杆转动,此时两个隔板将朝相互远离的方向转动,从而打开集液箱敞口,此时对接扭簧处于形变状态,而齿条释放对第二拉绳和第三拉绳的拉动时,复位件带动第二拉绳复位,对接扭簧带动转杆翻转以实现第三拉绳和隔板的复位,使得隔板重新盖合集液箱敞口。
20.作为优选,所述集液箱内部设置有浮板,所述浮板沿集液箱高度方向滑移连接于集液箱内,所述浮板周壁贴合于集液箱内壁,所述浮板侧壁贯穿开设有若干个通液孔,所述浮板上设置有导流面,所述导流面用于便于液态氟利昂流入通液孔内。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入集液箱内的液态氟利昂将在导流面的作用下进入通液孔内,并从通液孔进入位于浮板下方的集液箱内,随着集液箱内的液态氟利昂的增多,浮板将上浮,因此浮板的设置可以在不影响集液箱对液态氟利昂的收集的前提下,进一步阻隔气态氟利昂进入集液箱内。
22.作为优选,所述隔板侧壁贯穿开设有泄气孔,所述泄气孔内插设有封堵块,所述封堵块与隔板之间共同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伸缩方向平行于泄气孔孔深方向;所述集液组件还包括气管和用于向气管内通入气体的输气件,所述气管其中一端插设于液化罐底壁,且所述气管靠近液化罐底壁处的一端管口朝向集液箱敞口处。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输气件向气管内不断输送气体,此处的气体可以为空气,当集液箱敞口处于打开状态时,由于气管靠近液化罐底壁处的一端管口朝向集液箱敞口处,因此从气管管口输出的气体将对集液箱附近的气态氟利昂进行冲击,以使得气态氟利昂远离集液箱,进一步阻隔气态氟利昂进入集液箱内,当集液箱敞口处于闭合状态时,随着气管管口输出的气体的不断增多,集液箱与隔板之间的气压增大,此时封堵块和泄气孔的设置可以起到泄压作用,集液箱和隔板内的气体将封堵块从泄气孔顶出,以实现排气,当气压下降时,封堵块将在弹簧的带动下重新插入泄气孔内。
24.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用于废冰箱内的氟利昂抽取装置的抽取方法,包括:通过吹扫组件将废冰箱的换热管内的气态氟利昂吹扫至液化罐内;向冷却管的液氮通入端通入液氮,并启动气缸;液氮对所述冷却管管壁进行降温,液氮受热转化为氮气并从所述冷却管排出;所述液化罐内的气态氟利昂在所述冷却管的冷却作用下液化为液态氟利昂并被海绵套吸附;通过集液组件收集所述海绵套所吸附的液态氟利昂,实现对氟利昂的抽取回收。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通过驱动组件带动活动板以活动板与液化罐的连接位置为中心进行转动,转动过
程中的活动板一方面可以煽动液化罐内的气态氟利昂,提高气态氟利昂的流速,调整气态氟利昂在液化罐内的位置,使得原本远离冷却管的气态氟利昂可以在气流作用下移动至冷却管处,此外,活动板将在驱动组件的带动下朝靠近冷却管的方向转动,那么活动板周围的气态氟利昂将在活动板的带动下朝靠近冷却管的方向移动,进一步使得远离冷却管的气态氟利昂可以与冷却管管壁的接触,使得大部分气态氟利昂均可以在冷却管的冷却作用下液化,提高气态氟利昂的回收率。
附图说明
27.图1是实施例中一种用于废冰箱内的氟利昂抽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图1中a-a向的剖视图。
29.图3是图2中b-b向的剖视图。
30.图4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第二拉绳与齿条之间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31.图5是用于体现图4中a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32.图6是图1中c-c向的剖视图。
33.图7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翻转件结构的示意图。
34.附图标记说明:1、液化罐;11、支撑板;111、活动板;12、驱动组件;121、第一拉绳;122、收卷杆;123、驱动件;1231、齿轮;1232、齿条;1233、气缸;13、冷却管;131、海绵套;14、集液组件;141、固定套环;142、活动套环;143、第二拉绳;144、复位件;1441、复位杆;1442、复位扭簧;1443、复位拉绳;145、集液箱;1451、浮板;1452、通液孔;1453、导流面;146、盖板;1461、隔板;1462、泄气孔;1463、封堵块;1464、弹簧;147、翻转件;1471、转杆;1472、对接扭簧;1473、第三拉绳;148、气管;15、让位孔;151、密封条;16、排气管;17、通孔;171、弹性膜片;2、废冰箱;3、吹扫组件;31、输气泵体;32、氮气输送管。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6.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用于废冰箱内的氟利昂抽取装置。参照图1,氟利昂抽取装置包括液化罐1和吹扫组件3,吹扫组件3用于将废冰箱2的换热管内的气态氟利昂吹扫至液化罐1内,吹扫组件3包括输气泵体31和氮气输送管32,输气泵体31进气端连通于氮气源,输气泵体31出气端连通于氮气输送管32,氮气输送管32另一端连通于废冰箱2换热管,废冰箱2换热管另一端通过管道连通于液化罐1,通过输气泵体31向废冰箱2的换热管内输送氮气,以使得换热管内的气态氟利昂在氮气的吹扫下随氮气一并流至液化罐1内,实现对氟利昂的抽取。
37.参照图2,液化罐1内设置于冷却管13,冷却管13其中一端为液氮通入端,另一端为氮气排出端,冷却管13两端均位于液化罐1外部,位于液化罐1内部的冷却管13呈u型;液化罐1内焊接有支撑板11,冷却管13贯穿支撑板11,支撑板11下表面转动连接有活动板111,本技术实施例中活动板111个数为2;液化罐1内还设置有驱动组件12,驱动组件12用于驱动活动板111朝靠近冷却管13的方向往复转动,以煽动液化罐1内的气流,促进液化罐1内的气态氟利昂的流动,使得液化罐1内的绝大部分气态氟利昂均可以与冷却管13管壁接触。
38.参照图2和图3,驱动组件12包括第一拉绳121、收卷杆122和驱动件123,驱动件123
包括齿轮1231、齿条1232和气缸1233;第一拉绳121与活动板111一一对应设置,第一拉绳121其中一端固定粘接于对应的活动板111上表面,且第一拉绳121位于活动板111远离其与支撑板11转动连接处的一端,全部第一拉绳121另一端均贯穿支撑杆并绕接于收卷杆122上,收卷杆122转动连接于支撑板11上方,齿轮1231固定套接于收卷杆122外部,齿条1232和气缸1233均位于支撑板11上,且齿条1232与齿轮1231相啮合,气缸1233驱动端焊接于齿条1232端部,气缸1233驱动端的伸缩方向平行于齿条1232长度方向。
39.参照图3和图4,位于支撑板11下方的冷却管13上套接有海绵套131,本实施例中,海绵套131个数为2,且两个海绵套131以冷却管13中心位置对称分布;液化罐1内设置有集液组件14,集液组件14用于挤压海绵套131并收集从海绵套131上被挤出的液态氟利昂。
40.参照图3、图4和图5,集液组件14包括固定套环141、活动套环142、第二拉绳143以及复位件144;固定套环141、活动套环142、第二拉绳143以及复位件144均与海绵套131一一对应设置,复位件144包括复位杆1441、复位扭簧1442以及复位拉绳1443;固定套环141固定套接于冷却管13上,且海绵套131其中一端端壁固定粘接于对应的固定套环141侧壁,另一端固定粘接于对应的活动套环142侧壁,活动套环142活动套接于冷却管13外部,且活动套环142可沿冷却管13长度方向往复滑移。
41.参照图2和图4,每一第二拉绳143其中一端固定绑接于对应的活动套环142侧壁,另一端顺次贯穿对应的固定套环141和液化罐1并固定粘接于齿条1232端壁;液化罐1侧壁开设有供第二拉绳143贯穿的让位孔15,让位孔15内壁固定粘接有橡胶材质的密封条151,密封条151背离让位孔15处的侧壁与第二拉绳143侧壁相抵。
42.参照图4和图5,复位杆1441转动连接于支撑板11内部,复位扭簧1442套接于复位杆1441外部,且复位扭簧1442其中一端固定粘接于复位杆1441侧壁,另一端固定粘接于支撑板11侧壁,复位拉绳1443其中一端绕接于复位杆1441外部,另一端贯穿支撑板11并固定粘接于对应的活动套环142侧壁,且复位拉绳1443位于活动套环142朝向支撑板11处的一侧。
43.参照图6和图7,集液组件14还包括集液箱145、盖板146和翻转件147,集液箱145上方敞口且嵌置于液化罐1内部底壁,集液箱145敞口位置位于冷却管13下方,且集液箱145敞口处的口径不小于海绵套131外径;集液箱145用于承收被从海绵套131挤出的液态氟利昂,集液箱145内部插设有浮板1451,浮板1451可以为泡沫板,浮板1451周壁贴合于集液箱145内壁,浮板1451上表面贯穿开设有若干个通液孔1452,浮板1451上表面还设置有导流面1453,导流面1453用于便于液态氟利昂流入通液孔1452内。
44.参照图4、图6和图7,盖板146用于开合集液箱145敞口,盖板146包括两个对称地转动连接于液化罐1内部底壁上的隔板1461,隔板1461位于集液箱145上方;翻转件147包括与隔板1461一一对应设置的转杆1471、套接于每一转杆1471外部的对接扭簧1472,以及绕接于每一转杆1471外部的第三拉绳1473;转杆1471焊接于对应的隔板1461端部,转杆1471远离隔板1461处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液化罐1底壁,对接扭簧1472与转杆1471一一对应设置,对接扭簧1472套接于对应的转杆1471外部,对接扭簧1472其中一端焊接于转杆1471侧壁,另一端焊接于液化罐1底壁;第三拉绳1473与转杆1471一一对应,第三拉绳1473其中一端绕接于转杆1471侧壁,另一端贯穿液化罐1并固定粘接于齿条1232端部,两个第三拉绳1473在对应转杆1471上的绕接方向相反。
45.参照图6,集液组件14还包括气管148和用于向气管148内通入气体的输气件,输气件具体可以包括输气泵(图中未示出)和气源,输气泵进气端外接气源,出气端连通于气管148,气管148另一端贯穿液化罐1底壁并位于集液箱145与隔板1461之间;以用于吹离集液箱145敞口处的气态氟利昂,减少气态氟利昂进入集液箱145内。
46.参照图6,隔板1461侧壁贯穿开设有泄气孔1462,本技术实施例中泄气孔1462个数为2,每一泄气孔1462内均插设有封堵块1463,封堵块1463朝向隔板1461处的侧壁焊接有弹簧1464,弹簧1464另一端焊接于隔板1461侧壁,弹簧1464伸缩方向平行于泄气孔1462长度方向;弹簧1464未形变时,封堵块1463插设于泄气孔1462内,以实现对泄气孔1462的封堵,当隔板1461与集液箱145之间的气压增大时,封堵块1463推离泄气孔1462起到泄压效果。
47.参照图1,液化罐1侧壁还贯穿插设有排气管16,排气管16上设有阀门,液化罐1侧壁还开设有通孔17,通孔17孔壁固定粘接有弹性膜片171;排气管16和弹性膜片171均位于支撑板11下方,当液化罐1内的气压增大时,弹性膜片171将朝远离液化罐1的方向鼓胀,此时操作人员可选择性地打开排气管16上的阀门实现排气。
48.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用于废冰箱内的氟利昂抽取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启动输气泵体31,将废旧冰箱的换热管内的气态氟利昂吹送至液化罐1内,向冷却管13内通入液氮,并启动气缸1233,液氮对冷却管13管壁降温,进入液化罐1内的气态氟利昂穿过海绵套131并与冷却管13管壁相接触时,气态氟利昂液化呈液态氟利昂并被海绵套131吸取,由于气缸1233的启动使得活动板111可以在自重作用和第一拉绳121的拉动作用下摆动,以煽动冷却管13周围的气流,提高气态氟利昂与冷却管13管壁相接触的可能性,使得气态氟利昂能够充分液化,与此同时,活动套环142将在第二拉绳143的拉动下挤压海绵套131,在此过程中盖板146打开集液箱145敞口,从海绵套131内挤出的液态氟利昂将滴落至集液箱145内,从而实现对气态氟利昂的回收。
49.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用于废冰箱内的氟利昂抽取装置的抽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通过吹扫组件3将废冰箱2的换热管内的气态氟利昂吹扫至液化罐1内;s2、向冷却管13的液氮通入端通入液氮,并启动气缸1233;s3、液氮对冷却管13管壁进行降温,液氮受热转化为氮气并从冷却管13排出;s4、液化罐1内的气态氟利昂在冷却管13的冷却作用下液化为液态氟利昂并被海绵套131吸附;s5、通过集液组件14收集海绵套131所吸附的液态氟利昂,实现对氟利昂的抽取回收。
5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