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模块及具有其的多联机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337067阅读:来源:国知局
进入气态冷媒流通支管19内,并随气态冷媒流通支管19内的气态冷媒流向室外机换热器10或室内机换热器。
[0025]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模块还包括只允许流体从油分离器22向气态冷媒流通方向控制装置18流动的第一单向阀25,第一单向阀25设置在均油管23上。设置第一单向阀25能够防止流到气态冷媒流通支管19中的冷冻油与气态冷媒的混合物由冷冻油出口回流到均油管23中。
[0026]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模块还包括只允许流体从油分离器22向气态冷媒流通方向控制装置18流动的第二单向阀16,第二单向阀16设置在气态冷媒流通支管19上,第二单向阀16位于油分离器22与均油管23的第二端之间。设置第二单向阀16能够防止流到气态冷媒流通支管19中的冷冻油与气态冷媒的混合物由冷媒出口回流到均油管23中。
[0027]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模块还包括压力传感器17,压力传感器17设置在气态冷媒流通支管19上,压力传感器17位于油分离器22与均油管23的第二端之间。通过压力传感器17能够得知流出油分离器22的气态冷媒的压强,进而分析该压强是否能够使冷冻油流入气态冷媒流通支管19中,进而能够避免冷冻油无法流入气态冷媒流通支管19的情况。
[0028]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液态冷媒流通支管11上设置有电子膨胀阀12和只允许导通自室外机换热器10流出的液态冷媒的第三单向阀14,第三单向阀14与液态冷媒流通支管11连通并且与电子膨胀阀12并联。在多个室外机模块并联并且制冷时,第三单向阀14能够防止液态冷媒回流到室外机换热器10中,影响本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模块的效率。
[0029]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模块还包括过冷器13,过冷器13设置在液态冷媒流通支管11上。过冷器13能够调整液态冷媒的过冷度,提高了本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模块所在整个系统的制冷和制热效率。
[0030]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模块还包括注油管26,注油管26的一端连接在油分离器22上,注油管26上设置有注油阀27。通过设置注油管26能够向油分离器22提供额外的冷冻油,以避免整个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模块缺少冷冻油。
[003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模块还包括第一过滤器15,第一过滤器15设置在液态冷媒流通支管11上,第一过滤器15位于电子膨胀阀12与室外机换热器10之间。第一过滤器15能够对室外机换热器10中流出的液态冷媒进行过滤。
[0032]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模块还包括第二过滤器,第二过滤器设置在液态冷媒流通支管11上,过冷器13位于第二过滤器和室外机换热器10之间。第二过滤器能够对过冷器13中流出的液态冷媒进行过滤。
[0033]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模块还包括散热风扇,散热风扇与室外机换热器10对应设置。通过散热风扇能够快捷地对室外机换热器10的温度进行调整,使室外机换热器10的温度更接近外界空气的温度。
[0034]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模块还包括气液分离器30、回油管32和回油阀33,气液分离器30与气态冷媒流通方向控制装置18连接,气液分离器通过连接管31与压缩机21连接,气液分离器30位于气态冷媒流通方向控制装置18与压缩机21之间。回油管32的第一端与油分离器22的冷冻油出口连接,回油管32的第二端连接在连接管31上。回油阀33设置在回油管32上。油分离器22内的冷冻油能够通过回油管32流到连接管31内,并随着连接管31内的气态冷媒流到压缩机21内,进而对该压缩机21补充冷冻油,对该压缩机起到润滑的作用。
[0035]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模块还包括回油毛细管34,回油毛细管34设置在回油管32上。回油毛细管34起到限流的作用,避免回油量过大,影响压缩机21的可靠性。
[0036]在本实施例中,压缩机21和油分离器22均为多个,多个压缩机21并联设置,多个油分尚器22并联设置,多个油分尚器22与多个压缩机21 对应连接,均油管23分别与多个油分离器22连接,这样,多个油分离器22中的冷冻油汇集到均油管23内。均油管23为一个,均油管23上设置有均油器(图中未示出)。汇集到均油管23内的冷冻油在均油器的作用下均匀稳定地流向气态冷媒流通支管19。
[0037]如图2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多联机系统,本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包括并联设置的多个室外机模块I以及并联设置的多个室外机模块I。任一室内机模块2通过液态冷媒流通管3 (实线)以及气态冷媒流通管4 (虚线)与任一室外机模块I连接,室外机模块I为上述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模块。本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在具有均油效果的基础上结构更简单。
[003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模块,包括: 室外机换热器(10); 液态冷媒流通支管(11),与所述室外机换热器(10)相连接; 压缩机(21); 气态冷媒流通方向控制装置(18),与所述室外机换热器(10)相连接; 油分离器(22),所述油分离器(22)的冷媒出口通过气态冷媒流通支管(19)与所述气态冷媒流通方向控制装置(18)相连接,所述压缩机(21)的排出口与所述油分离器(22)的冷媒进口连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机模块还包括均油管(23),所述均油管(23)的第一端与所述油分离器(22)的冷冻油出口连接,所述均油管(23)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气态冷媒流通支管(19)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分离器(22)的冷冻油出口位于该油分离器(22)的下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油管(23)上设置有均油阀(2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只允许流体从油分离器(22)向所述气态冷媒流通方向控制装置(18)流动的第一单向阀(25),设置在所述均油管(23)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只允许流体从油分离器(22)向所述气态冷媒流通方向控制装置(18)流动的第二单向阀(16),所述第二单向阀(16)设置在所述气态冷媒流通支管(19)上,所述第二单向阀(16)位于所述油分离器(22)与所述均油管(23)的第二端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气液分离器(30),与所述气态冷媒流通方向控制装置(18)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通过连接管(31)与所述压缩机(21)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30)位于所述气态冷媒流通方向控制装置(18)与所述压缩机(21)之间; 回油管(32),所述回油管(32)的第一端与所述油分离器(22)的冷冻油出口连接,所述回油管(32)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连接管(31)上; 回油阀(33),设置在所述回油管(32)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回油毛细管(34),设置在所述回油管(32)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注油管(26),一端连接在所述油分离器(22)上,所述注油管(26)上设置有注油阀(27)。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21)和所述油分离器(22)均为多个,所述多个压缩机(21)与所述多个油分离器(22)—一对应连接,所述均油管(23)分别与所述多个油分离器(22)连接,所述均油管(23)上设置有均油器。
10.一种多联机系统,包括: 并联设置的多个室外机模块(I); 并联设置的多个室内机模块(2),任一所述室内机模块(2)通过液态冷媒流通管(3)以及气态冷媒流通管(4)与任一所述室外机模块(I)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机模块(I)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模块。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模块及具有其的多联机系统。其中,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模块包括:室外机换热器;液态冷媒流通支管,与室外机换热器相连接;压缩机;气态冷媒流通方向控制装置,与室外机换热器相连接;油分离器,油分离器的冷媒出口通过气态冷媒流通支管与气态冷媒流通方向控制装置相连接,压缩机的排出口与油分离器的冷媒进口连接;室外机模块还包括均油管,均油管的第一端与油分离器的冷冻油出口连接,均油管的第二端连接在液态冷媒流通支管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利用自身的压强差实现均油,结构上相对现有技术比较简单。
【IPC分类】F25B41-04, F25B31-00
【公开号】CN104654666
【申请号】CN201310604301
【发明人】张良, 熊建国, 余凯, 张仕强, 杨智峰, 焦华超, 冯涛, 何珍, 周伟峰, 罗立明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5月27日
【申请日】2013年11月25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