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管式冷凝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428551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壳管式冷凝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制冷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壳管式冷凝器。
【背景技术】
[0002]壳管式冷凝器广泛应用于制冷空调行业,特别是大型蒸汽压缩机组上。现有的壳管式冷凝器100 —般包括用于接收制冷剂气体的入口 110、防冲板120、多排换热管130、过冷器140以及用于排出制冷剂液体的出口 150。制冷剂气体由入口 110进入冷凝器100,经过防冲板120之后,在多排换热管130上进行冷凝,形成制冷剂液体。制冷剂液体由上部的换热管130逐层滴落至底部,并进入过冷器140进行过冷,最后经由出口 150排出。
[0003]壳管式冷凝器100的换热管130为多排,经过上一排换热管130后冷凝形成的制冷剂液体向下会滴落至下一排换热管130上,导致下排换热管130上的液膜越来越厚,这会对换热效率带来不利的影响。此外,制冷剂气体在换热管130之间流速较低,并且制冷剂气体也不容易扩散到中下部的换热管130,这些因素也会降低换热效率。
[0004]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壳管式冷凝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5]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壳管式冷凝器。所述壳管式冷凝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上部设置有用于接收制冷剂气体的入口,且所述壳体的下部设置有用于排出制冷剂液体的出口 ;多排换热管,所述多排换热管位于所述壳体内,且沿所述壳体的纵向在所述壳体的两个纵向端部之间延伸;导液板,所述导液板沿所述纵向延伸且将所述壳体沿竖直方向分隔成多个腔室,所述多排换热管布置在所述多个腔室内,所述导液板相对水平方向倾斜设置,至少在所述导液板的低端处设置有与所述出口连通的液体流通通道;以及气体流通通道,所述气体流通通道用于使所述制冷剂气体流通到所述多个腔室。
[0006]优选地,在所述壳体的所述两个纵向端部处分别设置有管板,所述导液板分别与所述壳体的所述管板无间隙连接。
[0007]优选地,所述壳管式冷凝器包括多个所述导液板,多个所述导液板沿竖直方向设置为一个或多个导液板层,且每个所述导液板层包括两个相互间隔开的所述导液板,以在间隔处形成所述气体流通通道或液体流通通道。
[0008]优选地,所述壳管式冷凝器包括多个所述导液板,多个所述导液板沿竖直方向设置为一个或多个导液板层,且每个所述导液板层包括两个在竖直方向呈镜像设置的所述导液板,两个所述导液板的近端无间隙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导液板为其上设置有若干通孔的多孔板。
[0010]优选地,在所述壳体的所述两个纵向端部处分别设置有管板,所述壳管式冷凝器包括多个所述导液板,多个所述导液板沿竖直方向设置为多个导液板层,在所述壳体的一个纵向端部处,所述多个导液板层的一端交替地与该处的所述管板无间隙地连接和间隔开,对应地,在所述壳体的另一个纵向端部处,所述多个导液板层的另一端交替地与该处的所述管板间隔开和无间隙地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入口、所述出口和所述气体流通通道构造为使在所述多个腔室中的每个腔室中,所述制冷剂气体都从每个腔室的一端进入且从每个腔室的另一端排出。
[0012]优选地,在所述壳体的所述两个纵向端部处分别设置有管板,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设置为靠近一个纵向端部,所述导液板设置为一个导液板层,所述导液板层的一端与所述壳体的所述一个纵向端部处的管板无间隙连接,所述导液板层的另一端与另一个纵向端部处的管板间隔开。
[0013]优选地,所述导液板为无孔板。
[0014]优选地,所述入口和所述多排换热管之间设置有防冲板。
[0015]优选地,所述壳管式冷凝器包括过冷装置,所述过冷装置位于所述多排换热管和所述出口之间。
[0016]根据本发明的壳管式冷凝器通过在多排换热管之间设置导液板,上部换热管上形成的制冷剂液体能够通过导液板传输至液体流通通道,并由出口排出,从而在下部的换热管上不会形成厚的液膜,提高了换热效率。而且,导液板的设置将冷凝器分隔成多个腔室,从而提高了制冷剂气体在换热管间的流动速度及分配均匀性,进一步提高了换热效率。
[0017]在
【发明内容】
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
【发明内容】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0018]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0019]本发明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发明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发明。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在附图中,
[0020]图1是现有的壳管式冷凝器的横截面示意图;
[0021]图2-图8是根据本发明不同实施例的壳管式冷凝器的横截面示意图;
[0022]图9A和9B分别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壳管式冷凝器的横截面示意图和纵向截面示意图;以及
[0023]图1OA和1B分别是采用传统设计的冷凝器的冷凝换热系数与换热管排数的关系曲线和采用本发明设计的冷凝器的冷凝换热系数与换热管排数的关系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发明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0025]为了彻底了解本发明,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发明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0026]本发明提供一种壳管式冷凝器(以下简称“冷凝器”)。以下将结合不同的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0027]如图2所示,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冷凝器200的横截面示意图。冷凝器200包括壳体210、多排换热管220、导液板230以及气体流通通道240。其中,壳体210的上部设置有用于接收制冷剂气体的入口 211。应当注意,这里所说的“上部”不仅包括壳体210的顶部,还包括壳体210的顶部以下偏上的位置。例如,在图2-7以及图8A中示出的实施例中,入口设置在壳体的顶部。在图8中示出的实施例中,入口 811可以设置在冷凝器800的顶部以下偏上的位置。壳体210的下部设置有用于排出制冷剂液体的出口 212。类似地,这里所说的“下部”不仅包括壳体210的底部,还包括壳体210的底部以上偏下的位置。例如,在图2-7中示出的实施例中,出口设置在壳体的底部。在图9中示出的实施例中,出口912可以设置在冷凝器900的底部以上偏下的位置。
[0028]壳体210内设置有多排换热管220。多排换热管220位于壳体210内,且设置在入口 211和出口 212之间。制冷剂气体从入口 211进入壳体210内,经过多排换热管220时与换热管220内的冷却介质发生热交换,逐渐转变为液态的制冷剂从出口 212排出。多排换热管220沿壳体210的纵向在壳体210的两个纵向端部之间延伸。其中,壳体210的纵向是指垂直于图2中所示的横截面的方向。两个“纵向端部”是指壳体210沿纵向方向的两个末端。并且下文中,壳体210的两“侧”是指在图2中所示的横截面中的左侧和右侧。进一步,可以理解,下文中涉及的导液板230的“侧”也是相对于图2中所示的横截面中的左侧和右侧而言的。作为示例,换热管220在壳体210内可以以现有的任意方式,例如呈“Z”型,紧密排列。
[0029]多排换热管220之间设置有导液板230。导液板230同样沿壳体210的纵向延伸,且将壳体210沿竖直方向分隔成多个腔室。其中,“竖直方向”是相对于该冷凝器200在正常使用时与水平面垂直的方向,即图2中所示的上下方向。导液板230相对水平方向倾斜设置,并且至少在导液板230的低端处设置有与出口 212连通的液体流通通道231。导液板230用来收集对应腔室内的制冷剂液体,并将制冷剂液体经由液体流通通道231传输至出口 212。
[0030]此外,在壳体210内还设置有气体流通通道,例如图2中所示的240,该气体流通通道240用于使制冷剂气体流通到多个腔室。后文将结合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来详细介绍气体流通通道240。
[0031]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图2中示出的冷凝器200的壳体210内设置有多个导液板230,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根据本发明的冷凝器200可以仅包括一个导液板230,当然可以包括多个导液板230。
[0032]制冷剂气体从入口 211进入时通常具有较大的流速,如果直接冲击到换热管220上会产生振动、泄露、腐蚀以及噪声等危害。优选地,入口 211和多排换热管220之间还可以设置防冲板250。特别是,当气体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