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的土壤换热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884395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高效的土壤换热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效的土壤换热器。
【背景技术】
[0002]随着人们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大,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成为了解决该问题的重要策略。地下常温土壤,作为一种优质的热交换和热存储媒介资源,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其中地源热泵就是一种充分利用常温土壤资源的节能技术。地源热泵系统作为一种高效、节能、冷暖两用、运行灵活且无污染的新型中央空调系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地源热泵系统利用地下常温土壤资源,借助压缩机系统,完成制冷或制热,满足人类对室内温度调节的需求。地源热泵系统不向外界排放任何废气、废水、废渣,使人们远离粉尘、废气和霉菌,是一种理想的绿色空调技术。但是地源热泵中,与土壤换热的地埋管井,进回水管之间存在比较严重的热短路现象。热短路降低了地埋井换热效率,增大了地埋井打井数量,降低了机组运行效率,增大了地源热泵系统投资费用(如公开号:203216151U中的地源热泵用地埋管,其只是简单的在回流管的外侧套有保温套管,实施麻烦,保温位置局限,适用范围不尚)。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高效的土壤换热器,解决普通地源热泵与土壤换热的地埋管井,进回水管之间的热短路现象比较严重。热短路降低了地埋井换热效率,增大了地埋井打井数量,降低了机组运行效率,增大了地源热泵系统投资费用的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的土壤换热器,包括若干换热井,换热井内均填充有填充材料,换热井上横置设置有进水管和回流管,换热井内均设置有水管本体,水管本体的其中一根管道上至少涂覆有一层保温涂层。
[0005]进一步地,为了方便土壤换热,水管本体包括上水管和下水管,进水管下表面对应换热井位置与下水管上端固定连接,回流管下表面对应换热井位置与上水管上端固定连接,下水管和上水管从上往下伸入换热井与换热井内部填充材料相连接,换热井内的上水管底端和下水管底端通过连接弯管相连接,进水管的进水口与进水管网的出水口相连通,回流管的出水口与出水管网的进水口相连通。
[0006]进一步地,为了根据不同环境提供不同的保温性,保温涂层覆盖面位于水管本体其中一根管道,下水管或上水管的外层或者内层,也可同时覆盖水管本体其中一根管道,下水管或上水管的外层和内层。
[0007]进一步地,为了适应不同环境和材料,保温涂层从水管本体的顶部向底部延伸,保温涂层的覆盖长度小于等于上水管本体其中一根管道的长度。
[0008]进一步地,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和提升通用性,上水管和下水管大小相同。
[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的土壤换热器通过将表面覆盖有保温涂层的上、下水管设置在盛放保护材料的换热井内,通过不同环境的需要改变保温涂层的位置和数量,大大降低施工难度,提升适用性,并且通过在换热井内填充散热性较强的填充材料,从而减少了下水管和上水管的热短路效应,不仅大幅提高单口地埋井的换热效率,大幅提高机组运行效率,而且大幅减少投资成本。
【附图说明】
[001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采用单水管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本实用新型采用双水管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1.水管本体,2.换热井,3.填充材料,4.进水管,5.回流管,6.下水管,7.上水管,8.连接弯管,9.进水管网,10.出水管网,11.保温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4]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0015]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高效的土壤换热器,包括三个换热井2,换热井2内均填充有填充材料3,换热井2上横置设置有进水管4和回流管5,换热井2内均设置有水管本体1,水管本体I的其中一根管道上至少涂覆有一层保温涂层11。
[0016]实施例1:当该换热器由一组管道组成,如图1所示一根管道为PE32上水管7,另一根管道为PE32下水管6,下水管6和上水管7的底部由一根连接弯管8连接,下水管6表面覆盖有两层保温涂层U。
[0017]实施例2:当该换热器由两组管道组成,如图2所示两根管道为PE32上水管7,另外两个管道为PE32下水管6,两个下水管6和上水管7的底部通过双连接弯管8连接,下水管6表面覆盖有两层保温涂层11。
[0018]该换热器使用时需垂直插入土壤,安置进土壤时,需通过钻井技术,打出孔洞,然后将该换热器安置进土壤。
[0019]该换热器安置进土壤后,需要原浆和黄沙回填,或者其他散热性好的回填材料进行回填,方便散热。
[0020]该换热器有广阔的利用空间,通过与土壤的高效换热充分利用土壤中的能量,同时将土壤当做一个高效的储热器,夏季储热,将室外的热量转移到土壤,保持居住空间温度适宜,冬季去土壤中取热,让室内环境变得温暖。
[0021]该换热器可以直接和水泵和辐射管网连接,用于一些有低品位能源需求的地方。
[0022]保温涂层11使用保温涂料,例如纳米保温涂料,但不限于纳米保温涂料。
[0023]进水管4、回流管5、上水管7和下水管6的材质为PE,但不限于PE,也包括基于PE的改进材料。
[0024]换热器由进水管网9进水,出水管网10出水,管道里面流动的液体可以是水,但不限于是水。
[0025]进一步地,为了方便土壤换热,水管本体I包括上水管7和下水管6,进水管4下表面对应换热井2位置与下水管6上端固定连接,回流管5下表面对应换热井2位置与上水管7上端固定连接,下水管6和上水管7从上往下伸入换热井2与换热井2内部填充材料3相连接,换热井2内的上水管7底端和下水管6底端通过连接弯管8相连接,进水管4的进水口与进水管网9的出水口相连通,回流管5的出水口与出水管网10的进水口相连通,进一步地,为了根据不同环境提供不同的保温性,保温涂层11覆盖面位于水管本体I其中一根管道,下水管6或上水管7的外层或者内层,也可同时覆盖水管本体I其中一根管道,下水管6或上水管7的外层和内层,即保温涂层11覆盖面位于上水管7的外层或者内层,也可同时覆盖上水管7的外层和内层;保温涂层11覆盖面位于下水管6的外层或者内层,也可同时覆盖下水管6的外层和内层;进一步地,为了适应不同环境和材料,保温涂层11从水管本体I其中一根管道距地面的顶部向底部延伸,保温涂层11的覆盖长度小于等于水管本体I其中一根管道的长度,进一步地,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和提升通用性,上水管7和下水管6大小相同,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的土壤换热器通过将表面覆盖有保温涂层11的上、下水管设置在盛放填充材料3的换热井2内,通过不同环境的需要改变保温涂层11的位置和数量,大大降低施工难度,提升适用性,并且通过在换热井2内填充散热性较强的填充材料3,从而减少了下水管6和上水管7的热短路效应,不仅大幅提高单口地埋井的换热效率,大幅提高机组运行效率,而且大幅减少投资成本。
[0026]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主权项】
1.一种高效的土壤换热器,包括若干个换热井(2),其特征是:所述的换热井(2)内均填充有填充材料(3),所述的换热井(2)上横置设置有进水管(4)和回流管(5),所述的换热井(2)内均设置有水管本体(I),所述的水管本体的其中一根管道上至少涂覆有一层保温涂层(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的土壤换热器,其特征是:所述的水管本体(I)包括上水管(7)和下水管¢),所述的进水管(4)下表面对应换热井(2)位置与下水管(6)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的回流管(5)下表面对应换热井(2)位置与上水管(7)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的下水管(6)和上水管(7)从上往下伸入换热井(2)与换热井(2)内部填充材料(3)相连接,所述换热井(2)内的上水管(7)底端和下水管(6)底端通过连接弯管(8)相连接,所述的进水管⑷的进水口与进水管网(9)的出水口相连通,所述的回流管(5)的出水口与出水管网(10)的进水口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的土壤换热器,其特征是:所述的保温涂层(11)覆盖面位于水管本体(I)其中一根管道,下水管(6)或上水管(7)的外层或者内层,也可同时覆盖水管本体(I)其中一根管道,下水管(6)或上水管(7)的外层和内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的土壤换热器,其特征是:所述的保温涂层(11)从水管本体(I)的顶部向底部延伸,保温涂层(11)的覆盖长度小于等于上水管本体(I)其中一个管道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的土壤换热器,其特征是:所述的上水管(7)和下水管(6)大小相同。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效的土壤换热器,包括若干个换热井,换热井内均填充有填充材料,换热井上横置设置有进水管和回流管,换热井内均设置有水管本体,水管本体的其中一根管道上至少涂覆有一层保温涂层。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的土壤换热器通过将表面覆盖有保温涂层的上、下水管设置在盛放保护材料的换热井内,通过不同环境的需要改变保温涂层的位置和数量,大大降低施工难度,提升适用性,并且由于保温涂层高效的绝热能力,极大地减少了进水管和回水管的热短路效应,不仅大幅提高单口地埋井的换热效率,大幅提高机组运行效率,而且大幅减少投资成本。
【IPC分类】F24J3-08, F25B30-06
【公开号】CN204593957
【申请号】CN201520182711
【发明人】吴宏伟
【申请人】吴宏伟
【公开日】2015年8月26日
【申请日】2015年3月2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