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多层换热管的热交换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49593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应用多层换热管的热交换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换热的热交换设备。
背景技术
热变换设备是众多行业广泛使用的一种重要设备,也是节能降耗的关键设备之一。众所周知,热交换设备的效率和节能的核心在于换热管。目前,世界上使用量最多的是各种不同材料的无缝管,但是,它的效能已经发挥到极致,于是有了高效换热器用异型管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各类换热设备的效率,它的主要特点如下按GB/TM590-2009《高效换热器用特型管》标准,我国现行的换热器用高效换热管共分为四大类型,分别为T型槽管、波纹管、内波外螺纹管、内槽管。它们最大的共同点在于都是通过冷加工工艺在金属基管(直光管)上制造加工出来的换热管。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T型槽管,在金属基管9的外壁上通过冷加工形成密集的螺旋状τ型凹槽91。T型槽管按结构形式可分为1型,管外壁呈T型槽道,管内壁表面光滑;II型,管外壁呈T型槽道,管内壁表面呈波纹状。如图2所示,现有技术中的波纹管,在金属基管9上通过冷加工形成管内、外表面均呈波纹状91的换热管。如图3所示,现有技术中的内波外螺纹管,在金属基管9上通过冷加工形成管外壁呈螺纹91、管内壁呈波纹状的换热管。如图4所示,现有技术中的内槽管,在金属基管9的内壁通过冷加工形成凹槽91 的换热管。内槽管按结构形式可分为1型,轴向凹槽;II型,螺旋状凹槽。上述四大类换热管与未经冷加工直接用作换热管的金属直光管相比,因为在金属基管上具有冷加工所形成的槽形、波形等,强化了传热效果,因此有效地提高了换热管的换热面积和换热效率,故被称为换热器用“高效”换热管。上述这四大类换热管都是以无缝金属直光管作为基管通过冷加工成型的,其冷加工工艺主要是对无缝金属直光管做形状的变化。进一步地,这四大类换热管都是在无缝金属直光管的内、外壁上进行冷加工,加工幅度受管壁厚度所限,因此难以再大幅度地提高换热面积。现有技术中的换热管在做热交换时,水、油、气等换热介质在换热管内流通,借助于换热管壁实现与换热管外的其他介质之间交换热量的技术目的。在热交换过程中,靠近换热管管壁区域的换热介质所进行的热交换比较充分,换热效率较高;而远离换热管管壁、 位于换热管中心区域的换热介质的热交换并不充分,因此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换热管虽经过一定改进,但整体换热效率仍较低。并且,现有技术中的换热管在生产、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以下几点明显的不足1、受制于冷加工设备的规格限制,换热管成品在规格、长度等方面均受到很大的局限;2、由于有冷加工步骤,原材料的损耗较大;[0016]3、由于冷加工过程复杂,导致产品的加工精度参差不齐;4、冷加工工艺的检验方法和检验手段难以保证成品质量;5、受加工工艺限制,制管效率不高;6、这四大类换热管大多具有特殊的外型,给换热器设备的制作诸如对波纹管、外槽管的折流板的处置带来许多不便;7、这四大类换热管都经过冷加工,管体上存有残余应力,在介质通过时会形成湍流,强化了换热管的局部腐蚀,因此对换热器设备的使用寿命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现有技术中的热交换设备由于上述原因,进入了一个技术瓶颈,换热面积、换热效率难以再大幅度提高,制约了热交换设备的发展,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一直致力于开发一种换热效率高的热交换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换热效率高的应用多层换热管的热交换设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多层换热管的热交换设备,至少包括管束体,所述管束体上设置有管板,所述管板中穿设有多根多层换热管;所述多层换热管至少包括外管,所述外管的内部为介质通道;所述介质通道内设置有换热部件,所述换热部件将所述介质通道划分为与所述外管换热的直接换热区及与所述换热部件换热的间接换热区;位于所述间接换热区内的换热介质通过所述换热部件与所述直接换热区的换热介质交换热能。较佳地,所述换热部件为一内管,所述内管固定设置在所述外管中。较佳地,所述内管由多个弧形表面连接形成,所述多个弧形表面为所述内管经过压制加工获得的连续的冷轧加工面。较佳地,所述外管和/或所述换热部件为金属焊管。较佳地,所述应用多层换热管的热交换设备为浮头式换热器。较佳地,所述应用多层换热管的热交换设备为立式管板式换热器或卧式管板式换热器。较佳地,所述应用多层换热管的热交换设备为U型管式换热器。较佳地,所述应用多层换热管的热交换设备为填料函双壳程换热器。较佳地,所述应用多层换热管的热交换设备为釜式重沸器。较佳地,所述应用多层换热管的热交换设备为填料函分流式换热器。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多层换热管的热交换设备由于采用了多层换热管,大大提高了间接换热区的换热效率,在热交换设备的整体换热效率上要大大高于现有的热交换设备。本实用新型还首次采用焊管做为核心部件一一换热管的原材料,而焊管的成本比现有技术中用作换热管原材料的无缝管的成本至少低20%左右,因而本实用新型大幅度地降低了热交换设备的制造成本。并且,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多层换热管的热交换设备由于换热管的外管具有光滑的外表面,在制造热交换设备时,换热管与管板的密封效果好,更适于现有热交换设备的制作技术,其设计寿命和使用寿命大大高于现有的热交换设备。本实用新型使用的多层换热管,更适合传统热交换设备制造工艺,其与管板的连接既可胀贴,也可焊接,同时也可胀焊结合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多层换热管的热交换设备,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制造便利等有益效果,适用于石油、化工、化肥、锅炉、制药、食品、电力、核能、环保、供热等多种行业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T型槽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一种波纹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现有技术中一种内波外螺纹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现有技术中一种内槽管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设备的实施例1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所示实施例中换热管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5所示实施例中管板与换热管的位置关系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设备的实施例2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设备的实施例3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设备的实施例4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设备的实施例5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设备的实施例6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实施例1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应用多层换热管的热交换设备为浮头式换热器,主要包括管束体3,管束体3上设置有管板2,管板2中穿设有多根多层换热管1,本实施例中具体为双层换热管。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多层换热管的热交换设备的特殊之处在于,多层换热管1为全新结构,具体为一具有一定长度的金属管,主要包括金属的外管及设置在外管内部的内管, 两者紧密配合,固定设置在一起。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多层换热管的外管4为一金属焊管,如奥氏体不锈钢焊管、碳素钢焊管、钛及钛合金焊管、镍及镍合金焊管,或奥氏体-铁素体双相钢焊管等。外管 4的内、外表面均为光滑表面。Ih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内管5是由一圆形的金属焊管采用压制加工工艺形成的连续的4个弧形表面51,4个弧形表面51之间通过4个圆弧的转角52连接,每一弧形表面均为一个冷轧加工面。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内管5是由一圆形的金属焊管采用压制加工工艺形成的连续的4个弧形表面51,4个弧形表面51之间通过4个圆弧的转角52连接,每一弧形表面均为一个冷轧加工面。[0058]上述多层换热管的换热面积比现有技术中同等直径的换热管增加了大约5倍。圆弧的转角52要有一定弧度,根据外管4直径的不同,优选地采用转角半径为 2-10毫米。这样即保证了内、外管有足够的套合接触面积,又保证了内、外管紧配合的牢固和一体性;还避免了由于尖锐角的存在,在热套加工时划伤外管4的内壁。进一步地,外管4和内管5在同轴设置并且内、外套合的状态时,外管4上的纵向焊缝与内管5上的纵向焊缝在圆周方向上错位设置(图6中未示出)。优选地,错位的角度为90°。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选择例如30°、60°、 150°、180° 等角度。用作换热部件的内管5将外管4内的介质通道划分为几个区域。从横截面上看, 本实施例中内管5是由四个弧形表面51连接形成的,这样在外管4内共形成了四个靠近外管4的盲接换热区61和一个位于外管4中心区的间接换热区62。换热介质在上述热交换设备中做热交换时,四个盲接换热区61和一个间接换热区62中都可以同方向流通有相同的换热介质,以与外管4外的另一介质夺换热量。首梓换热区61内的换热介质与外管4的管壁直接交换热量,其热交换比较充分, 因此四个盲接换热区61的换热效率与现有技术基本相同。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应用多层换热管的热交换设备由于采用了上述全新结构的换热管,在外管4中设置了换热部件,还形成了一个间接换热区62。间接换热区62内的换热介质与外管4的管壁无直接接触,而是与作为换热部件的内管5的四个弧形表面51交换热量。间接换热区62中的换热介质的热量通过四个弧形表面51交换到位于外侧的四个盲接换热区61中的换热介质上,再交换到外管4外的另一介质上。这样,本实用新型借助于换热部件,使位于外管4中心区、与外管4无盲接接触的间接换热区62内的换热介质也充分地参与到换热过程里,大大地提高了热交换设备的换热效率。如本实施例中的内管5,采用内凹圆弧面的有益效果在于,不仅可以大幅度地换热管的换热面积,提高了热交换设备的换热效率;还可以加大间接换热区62内换热介质的流量和流速,也提高了热交换设备的换热效率。进一步地,还改善了换热管在换热介质作用下的警力状杰,加强了内管5的刚件。内管5上的转角52处形成结合部,与外管4的内壁紧密贴合,形成固定设置关系。 理论上,要求紧密贴合的间隙为零。当然,实际操作中,可以设定实际的检测数据。本实用新型中的多层换热管还由于基本没有冷加工,因此内部结构应力基本消除,抗结垢性、耐蚀性更好。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制造更便利等有益效果。现有技术中的换热管大多具有特定的外表面形状(譬如螺旋、T槽、波纹),在制作换热器设备时,现有技术中的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须增加连接段;换热管与折流板之间间隙较大,固定性比较差。而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设备所采用的多层换热管具有光滑的外表面,更适于传统换热器的制作技术,所构成的热交换设备的设计寿命和使用寿命大大高于现有的热交换设备。考虑到在后续制作换热管的工艺中的需要,在与管板2焊接的条件下,本实用新型的换热管的外管4比内管5伸出长度可在0. 5-3mm,以保证焊接时换热管与管板融为一
6体或保证有足够的焊脚尺寸高度。在与管板为胀管的条件下,本实用新型中换热管的外管 4比内管5伸出长度可以控制在40mm左右,以利于胀管作业的可靠性。根据客户需要,本实用新型中的多层换热管的整体长度可以在0米至十数米之间选取。当然,如果合理配置热处理炉,本实用新型中的多层换热管的整体长度还可以在任意长度,而不受限于冷加工设备的规格。如果采用在线制管工艺,本实用新型中的多层换热管在长度方面的局限性很小, 只要附以切割工步,基本可完全根据客户的需求来实现其长度要求。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仅外管或内管之一采用焊管,而另一采用无缝金属直光管或其他常用金属管。实施例2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应用多层换热管的热交换设备为立式管板式换热器,主要包括管束体3,管板2,并采用本实用新型中的多层换热管1。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设备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卧式管板式换热器。实施例3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应用多层换热管的热交换设备为U型管式换热器,主要包括管束体3,管板2,采用本实用新型中的多层换热管1。实施例4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应用多层换热管的热交换设备为填料函双壳程换热器, 主要包括管束体3,管板2,采用本实用新型中的多层换热管1。实施例5: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的应用多层换热管的热交换设备为釜式重沸器,主要包括管束体3,管板2,采用本实用新型中的多层换热管1。实施例6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应用多层换热管的热交换设备为填料函分流式换热器, 主要包括管束体3,管板2,采用本实用新型中的多层换热管1。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各种应用多层换热管的热交换设备内可以只流通一种换热介质,以与热交换设备外的其他介质交换热量;也可以流通多种换热介质。本实用新型使用的多层换热管与现有技术中同等直径的其他结构换热管相比,虽然横截面积相同,但增加了多个管腔,其换热面积增加数倍。并且由于多个管腔的细分,激发了换热介质的流速,再加上各个管腔之间的相互作用,大大提高了换热区域内的换热效率,进一步降低了热交换设备的能耗。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多层换热管的热交换设备由于采用了多层换热管,与原机械部和中国石化总公司推荐的螺纹管(整体低翅片管等特型管)构成的热交换设备相比,具有如下几点优势本实用新型使用的多层换热管的内表面积比螺纹管大数倍以上,总传热系数可达到倍数级提高。因此,在热交换设备的结构设计时,可减少传热面积,达到减少用管数量,降低热交换设备成本的效果。本实用新型使用的多层换热管与现有技术中的螺纹管相比,无需增加连接段,换热管的刚性好、穿管容易、制造方便,这些因素优化了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设备的性能。[0090]本实用新型使用的多层换热管与现有技术中的螺纹管相比,与折流板的适宜性更好,其管壁厚度均勻,外径尺寸标准,与折流板、管板的间隙控制效果好,可使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设备长期运行不受振动的困扰。本实用新型使用的多层换热管,其表面光滑,不易结垢,抗垢性能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设备也具有不易结垢,抗垢性能好的特点。本实用新型使用的多层换热管,因无冷加工后的残余应力,其耐腐蚀能力大大强于现有技术中的螺纹管,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设备的耐腐蚀能力大为改善。特别是在有应力腐蚀的应用场合,因存在轧制应力是不能用现有的螺纹管的。本实用新型使用的多层换热管,可广泛使用于各种类型、各种形式的热交换设备, 而现有技术中的螺纹管在某些场合,其应用受到了限制,如强化管外冷凝传热的场合,螺纹管就不能用于立式冷凝器,否则,就不会有强化冷凝的效果。又如设备振动较大的场合等等。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设备具有应用广泛的有益效果。综上所述,本说明书中所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几种较佳具体实施例,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应用多层换热管的热交换设备,至少包括管束体,所述管束体上设置有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板中穿设有多根多层换热管;所述多层换热管至少包括外管,所述外管的内部为介质通道;所述介质通道内设置有换热部件,所述换热部件将所述介质通道划分为与所述外管换热的直接换热区及与所述换热部件换热的间接换热区;位于所述间接换热区内的换热介质通过所述换热部件与所述直接换热区的换热介质交换热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部件为一内管,所述内管固定设置在所述外管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由多个弧形表面连接形成, 所述多个弧形表面为所述内管经过压制加工获得的连续的冷轧加工面。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热交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和/或所述换热部件为金属焊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设备为浮头式换热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设备为立式管板式换热器或卧式管板式换热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设备为U型管式换热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设备为填料函双壳程换热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设备为釜式重沸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设备为填料函分流式换热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多层换热管的热交换设备,至少包括管束体,所述管束体上设置有管板,所述管板中穿设有多根多层换热管;所述多层换热管至少包括外管,所述外管的内部为介质通道;所述介质通道内设置有换热部件,所述换热部件将所述介质通道划分为与所述外管换热的直接换热区及与所述换热部件换热的间接换热区;位于所述间接换热区内的换热介质通过所述换热部件与所述直接换热区的换热介质交换热能。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设备由于采用了多层换热管,大大提高了间接换热区的换热效率。本实用新型还具有成本低,制造便利等有益效果,适用于石油、化工、化肥、锅炉、制药、食品、电力、核能、环保、供热等多种行业。
文档编号F28F1/10GK202119309SQ20102069553
公开日2012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31日
发明者孔祥锋 申请人:上海科米钢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