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制热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57100阅读:841来源:国知局
制冷制热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制热设备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制冷制热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相关技术中指出,由于外部环境变化、用户需求等的不同,空调系统的负荷要求也不同,而且,在环境恶劣的条件下,用户一般要求空调系统能够实现快速制冷制热。空调系统的负荷差异大,对空调系统的要求及表现也有很大的差异。
[0003]在空调系统负荷大的时候,如超低温制热,由于冷媒的比容大,空调系统的压缩机吸气质量流量减小,除了导致压缩机制热能力大幅度降低,同时,由于质量流量降低,回油困难,冷媒带走的热量减少,容易导致压缩机的压缩机构磨损及电机可靠性下降,并且系统能效低,在这种工况下,采用双级喷气压缩,可有效增加气体质量流量,提高系统制热能力和能效,并改善压缩机构润滑。
[0004]然而,在中间制冷等工况制冷运行时,压比小,单级压缩效率提高,如果还采用双级压缩的话,由于其有两个气缸同时工作,会引起摩擦功耗增加比冷量增加快,同时还可能弓丨起冷媒过压缩的情况,导致双级压缩的能效降低。
[0005]在小负荷工况条件,如中间制冷条件下容易出现制冷量过剩,从而导致能源浪费,同时在大负荷工况条件,如超低温制热下,容易出现制热量不足的现象,且效率很低。而且,在用户要求系统能够实现快速制冷制热时,无法快速增加冷媒流量。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制冷制热循环系统,可以更好地满足实际要求。
[000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制冷制热循环系统,包括:储液器,所述储液器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包括壳体和设在所述壳体内的压缩机构,所述压缩机构包括气缸组件、以及设在所述气缸组件的轴向两端的主轴承和副轴承,所述气缸组件包括两个气缸、和设在所述两个气缸之间的隔板,每个所述气缸具有压缩腔,所述压缩腔包括吸气腔和排气腔,所述压缩机构上形成有中间进气腔和中间出气腔,所述中间进气腔上形成有吸气口和排气口,所述吸气口用于向所述中间进气腔内通入低压冷媒、中压冷媒或高压冷媒,所述两个气缸中的其中一个的所述吸气腔与所述出气口连通且所述排气腔与所述中间出气腔连通,所述两个气缸中的另一个的所述吸气腔与所述排气口连通,所述中间进气腔和所述中间出气腔之间设有控制装置以控制所述中间进气腔和所述中间出气腔的导通和隔断;冷凝器和蒸发器,所述冷凝器和所述蒸发器中的其中一个的一端与所述排冷媒口连通,所述冷凝器和所述蒸发器中的另一个的一端与所述进气口连通;闪蒸器,所述闪蒸器设在所述冷凝器的另一端和所述蒸发器的另一端之间;以及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节流装置,所述第一节流装置设在所述冷凝器和所述闪蒸器之间,所述第二节流装置设在所述蒸发器和所述闪蒸器之间;当制冷制热循环系统在小负荷工况下运行时,所述吸气口向所述中间进气腔内通入高压冷媒,且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中间进气腔和所述中间出气腔导通;当制冷制热循环系统在大负荷且超低温制热工况下稳定运行时,所述吸气口向所述中间进气腔内通入中压冷媒,且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中间进气腔和所述中间出气腔导通;当制冷制热循环系统在除超低温制热外的其它大负荷工况下运行时,所述吸气口向所述中间进气腔内通入低压冷媒,且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中间进气腔和所述中间出气腔隔断。
[000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制冷制热循环系统,制冷制热循环系统可适应大范围工况条件的变化,保持在各工况条件下的高效运行,且能有效实现快速制冷、制热。
[0009]可选地,当制冷制热循环系统启动时,所述吸气口向所述中间进气腔内通入低压冷媒;之后,根据负荷的不同选择:所述吸气口向所述中间进气腔内通入高压冷媒;或所述吸气口向所述中间进气腔内通入中压冷媒;或保持启动时的运行状态。
[0010]进一步地,所述吸气口处设有并联设置的中压通气管和低压通气管,所述中压通气管的自由端与闪蒸器相连,所述低压通气管的自由端与所述进气口相连,所述闪蒸器与所述第二节流装置之间设有通断控制阀,当制冷制热循环系统除霜运行时,所述通断控制阀处于关闭状态,所述中压通气管与所述低压通气管连通以将所述闪蒸器过来的中压冷媒输送至所述进气口。
[0011]进一步地,所述闪蒸器与所述第二节流装置之间设有通断控制阀,当制冷制热循环系统除霜运行时,所述通断控制阀处于关闭状态,所述吸气口向所述中间进气腔内通入中压冷媒,所述中压冷媒为从所述闪蒸器过来的冷媒。
[0012]进一步地,所述制冷制热循环系统停止运行时,所述吸气口向所述中间进气腔内通入所述低压冷媒。
[0013]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5]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制热循环系统的压缩机组件的示意图。
[0016]附图标记:
[0017]1:压缩机组件;11:压缩机;111:壳体;112:电机;
[0018]1111:排冷媒口 ;113:主轴承;114:副轴承;
[0019]1144:中间进气腔;1145:中间出气腔;1146:吸气口 ;1147:控制阀孔;
[0020]115:上气缸;1151:压缩腔;1152:活塞;116:下气缸;117:隔板;
[0021]118:盖板;1181:第一磁性元件;
[0022]12:储液器;121:进气口 ; 122:出气口;
[0023]51:控制阀;52:控制装置;82:控制阀组件;
[0024]91:第二弹性元件;92:第二磁性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29]下面参考图1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制热循环系统。其中,制冷制热循环系统可以应用于空调器或热栗热水机中。
[0030]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制冷制热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11、储液器12、冷凝器、蒸发器、闪蒸器、第一节流装置以及第二节流装置。
[0031]压缩机11和储液器12共同构成压缩机组件1,储液器12设在压缩机11外,储液器12上形成有进气口 121和出气口 122,例如,参照图1,进气口 121形成在储液器12的顶部,出气口 122形成在储液器12的底部,储液器12用于对从进气口 121进入到储液器12内部的冷媒进行气液分离,并将分离后的气态冷媒从出气口 122供入到压缩机11内。可选地,压缩机11为旋转式压缩机。
[0032]其中,压缩机11可以为立式压缩机。在本申请下面的描述中,以压缩机11为立式压缩机为例进行说明。当然,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压缩机11还可以为卧式压缩机(图未示出)。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立式压缩机”可以理解为压缩机11的压缩机构的气缸的中心轴线垂直于压缩机11的安装面的压缩机(如图1所示)。相应地,“卧式压缩机”可以理解为气缸的中心轴线大致平行于压缩机11的安装面的压缩机。
[0033]压缩机11包括壳体111、电机112和压缩机构,如图1所示,壳体111沿竖直方向布置,此时壳体111的中心轴线沿竖直方向延伸。壳体111优选形成为回转体结构,以方便加工制造。电机112和压缩机构均设在壳体111内,电机112和压缩机构在上下方向上设置,且电机112位于压缩机构的上方,电机112与压缩机构相连以对进入到其内的冷媒进行压缩。壳体111上形成有排冷媒口 1111,例如,参照图1,排冷媒口 1111形成在壳体111的顶部,以将压缩后的冷媒排出压缩机11外。
[0034]具体而言,压缩机构包括主轴承113、气缸组件和副轴承114,主轴承113和副轴承114分别设在气缸组件的轴向两端,当压缩机11为立式压缩机时,例如在图1的示例中,主轴承113和副轴承114分别设在气缸组件的上端和下端。
[0035]当压缩机11为双缸压缩机时,参照图1,气缸组件包括两个气缸(即上气缸115和下气缸116)、隔板117、两个滑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