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振动能量回收驱动的车载冷热箱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39811阅读:5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振动能量回收驱动的车载冷热箱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装置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基于振动能量回收驱动的车载冷热箱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0002]众所周知,机动车用于空调制冷的能耗占车辆总能耗的比例较大,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中,人类将面临着化石能源严重短缺及环境污染加剧问题等。基于上述存在问题,节能减排成为了人们应对化石能源紧缺和污染物排放问题的主要解决措施之一。其中,占车辆总体耗能比例较大的空调制冷装置的节能减排尤为重要。
[0003]—方面,涡流管制冷是小负荷制冷领域的重要途径之一,它是是利用人工方法产生压缩空气进入涡流发生器,使气流分为冷热两部分,利用分离出来的冷热气流达到相应的制冷制热目的。另一方面,只有在平坦路面上做匀速运动时机动车才处于最佳工作状态,而实际过程中由于路面颠簸和变向,机动车会不断产生振动,在振动过程中会有相当大一部分能量损失掉,因此有效回收这一部分振动能量并将其应用于车辆制冷制热,将会对节能减排产生重要的正面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运动部件相对较少,无需额外高品位能源消耗的,基于振动能量回收驱动的车载冷热箱循环系统。
[0005]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振动能量回收驱动的车载冷热箱循环系统,包括:固定于车架3下表面的上连接杆4,固定于车轴2上方的下连接杆5,所述上连接杆4和下连接杆5之间设有线性往复空气压缩装置7,所述线性往复压缩装置7的上表面外侧设有吸气过滤单向阀6,所述线性往复空气压缩装置7的下表面外侧设有排气单向阀8,所述排气单向阀8的出口处连接有连接管9,所述连接管9与涡流管10的进口连接;所述涡流管10的热气流出口 12与制热换热器14的进口 15连接,制热换热器14缠绕放置于蓄热箱13的外表面,所述制热换热器14与所述蓄热箱13之间涂有导热硅脂;所述涡流管10的冷气流出口 11与制冷换热器18的进口 19连接,制冷换热器18缠绕放置于所述蓄冷箱17的外表面,所述制冷换热器18与所述蓄冷箱17之间涂有导热硅脂,所述制热换热器14的出口 16与制冷换热器18的出口 20并联后与空气出口 21连接;所述蓄热箱13与所述蓄冷箱17分别放置于所述冷热箱22的两个独立空间内;所述冷热箱22的外壳23的下部设有四个连接孔,通过制热换热器14的进口 15及制冷换热器18的进口 19分别与所述涡流管冷热气流出口连接,通过所述制热换热器14的出口16及所述制冷换热器18的出口 20与所述空气出口 21连接。
[0007]所述上连接杆和下连接杆分别在线性往复空气压缩装置两端的中心位置与线性往复空气压缩装置连接。
[0008]所述制热换热器和制冷换热器为外绕式盘管或外绕微通道换热器。
[0009]所述冷热箱由所述外壳和所述冷热箱上盖构成,所述冷热箱外壳的上表面设有上盖;所述蓄热箱与所述冷热箱的外壳之间填充有发泡保温绝热材料,所述蓄冷箱与所述冷热箱的外壳之间同样填充有发泡保温绝热材料。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1]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振动能量回收驱动的车载冷热箱循环系统及装置主要通过在车架底部以及车轴上设置有上下连杆,上下连杆之间即为所述空气压缩装置主体,压缩装置主体由具有弹性的折板串接并构成压缩腔,对车辆在运行过程中的振动能量进行回收转化。通过压缩装置产生的压缩气体驱动所述涡流管产生冷热气流,通过设置于冷热箱内的换热器储存涡流管产生冷量和热量。本实用新型产生驱动压缩气体的过程具有低碳环保的特点。此外,冷热箱制冷制热过程简单可靠、可重复性较高,且可通过调节设置于所述空气压缩压缩装置中的排气单向阀以及吸气过滤单向阀调节压缩空气压缩比,并通过压缩空气压缩比的调节获得冷热箱所需的冷热温度。
【附图说明】
[0012]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振动能量回收驱动的车载冷热箱循环系统及装置的原理图;
[0013]图2所不为图1中所述冷热箱的外观图和立体分解图;
[0014]图中:1.车轮,2.车轴,3.车架,4.上连接杆,5.下连接杆,6.吸气过滤单向阀,7.线性往复空气压缩装置,8.排气单向阀,9.连接管,10.涡流管,11.冷气流出口,12.热气流出口,13.蓄热箱,14.制热换热器,15.制热换热器进口,16.制热换热器出口,17.蓄冷箱,18.制冷换热器,19.制冷换热器进口,20.制冷换热器出口,21.空气出口,22.冷热箱,23.冷热箱外壳,24.冷热箱上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6]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振动能量回收驱动的车载冷热箱循环系统,包括:固定于车架3下表面的上连接杆4,固定于车轴2上方的下连接杆5(车轴2的两端连接车轮I),所述上连接杆4和下连接杆5之间设有线性往复空气压缩装置7,所述上连接杆4和下连接杆5分别在线性往复空气压缩装置7两端的中心位置与线性往复空气压缩装置7连接,所述线性往复压缩装置7的上表面外侧设有吸气过滤单向阀6,所述线性往复空气压缩装置7的下表面外侧设有排气单向阀8,所述排气单向阀8的出口处连接有连接管9,所述连接管9与涡流管10的进口连接;所述涡流管10的热气流出口 12与制热换热器14的进口 15连接,所述制热换热器14为外绕式盘管或外绕微通道换热器,制热换热器14缠绕放置于蓄热箱13的外表面,所述制热换热器14与所述蓄热箱13之间涂有导热硅脂,以减少所述制热换热器14与所述蓄热箱13之间的接触热阻;所述涡流管10的冷气流出口 11与制冷换热器18的进口 19连接,所述制冷换热器18同样为外绕式盘管或外绕微通道换热器,制冷换热器18缠绕放置于所述蓄冷箱17的外表面,所述制冷换热器18与所述蓄冷箱17之间涂有导热硅脂,以减少所述制冷换热器18与所述蓄冷箱17之间的接触热阻,所述制热换热器14的出口 16与制冷换热器18的出口 20并联后与空气出口 21连接;所述蓄热箱13与所述蓄冷箱17分别放置于所述冷热箱22的两个独立空间内;所述冷热箱22的外壳23的下部设有四个连接孔,通过制热换热器14的进口 15及制冷换热器18的进口 19分别与所述涡流管冷热气流出口连接,通过所述制热换热器14的出口 16及所述制冷换热器18的出口 20与所述空气出口 21连接。
[0017]所述冷热箱22由所述外壳23和所述冷热箱上盖24构成。所述蓄热箱13与所述冷热箱22的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