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方法

文档序号:4811423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污水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到污水处理方面的。尤其是根据将不同污水成分的成千上万个污水源分类,在每一个污水源排放口与输送污水的主管网之间,按不同的污水排放标准建造小型智能污水处理站,经过处理后达到排放指标后,再排入污水输送主管网,各个小型智能污水处理站能将各项排放技术指标的数据通过计算机网络实时传送到监管机构的信息中心,使之在监管机构的监控下进行对污水处理、排放的污水处理方法。
目前,人口密集或庞大而又分散的工业区的污水排放方法,特别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的污水排放方法的主要技术特征是除少数危害性较大的污水源外,大部分污水形成的污染源直接排放到城市的污水输送主管网中,然后,在大型的污水处理厂经过简单集中处理后,直接排放到排放区。对每一个污水源排放指标是否达到已知的政府颁布的排放标准?一般是由监管机构利用人工不定期到污染源去抽查。这样污水处理方法存在的问题是一是没有按不同类的污水源执行不同类的排放标准;二是监督机构由于技术条件等因素的限制,也很难达到及时掌握每个污水排放口排放是否达到标准,甚至大型污水处理站的排放指标也无法掌握,也就是常说的“政府政策失灵”;三是由于多数污染成分复杂的污水源采用直接排到城市污水主管网中后,再集中处理,导致集中处理的工艺流程复杂、设备多,难以达到科学的标准排放,收到实际效果差,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技术失灵”。因此,宏观上既造成经济浪费大,又形成了对环境污染的公害。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水处理方法,它不仅能够将成千上万个污水源在污水源处就得到有效的控制、科学排放,而且还可把已知的大型综合污水处理厂简化成输送泵站,使其不再承担污水综合处理的任务。同时,还可以把每一污水源的排放口的排放技术指标的数据实时传送到监管机构的计算机信息中心,便于监管机构对每一个污水源实时监控。
为了解决上述任务,本发明所采用的方法是首先将不同类型的污水形成的污水源按已知的污水分类排放技术标准进行分类。例如生活区污水、医院污水、各类生产工厂污水、食品工业污水等等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类型的污水源,在每一个污水源和污水输送主管网之间,都建立一个与污水源类别相应的工艺流程、设备、功能、技术要求等的小型智能化污水处理站,使得每个污水处理站各自按已知的分类排放标准进行排放。
而不同的小型智能化污水处理站的排放口安装多个检测传感器,传感器的数量由污水放标准中规定的排放技术指标的项数目确定,传感器类别由该类污水排放标准中指定的排放指标技术参数(如化学、物理量)决定。多个传感器分别采集的监测量传送给该污水处理站内的智能控制器(以CPU为核心的数据采集、计算推理、执行、控制输出、显示、通信的功能的控制器),经控制器进行计算后的数据,既作为对污水处理站内的各道工艺设置直接控制的依据,又作为污水排放技术指标传送给远程监督机构的监控中心的服务器,便于监督部门对该站数据进行纪录、检验、等。在智能污水处理站内的污水进口处设立一个根据需要关闭电动阀时,不会在短时内污水溢出的污水缓冲器。由缓冲器排出的污水流经该智能污水处理站内的每一道工艺;经每一道污水处理工艺处理后的污水排出时,由安装在每一道处理工艺污水排出管的传感器,进行检测每一道处理工艺处理的信息送到该站内的智能控制器,再由智能控制器判断是否达到处理要求?若达到要求,就排放到下一道工艺。若某一道处理工艺没有完成任务,智能控制器就通过电动三通阀关闭下一道处理工艺的进口,同时打开没有完成任务的该道处理工艺的自身回馈污水管,使本道处理工艺没有处理合格的污水再返回到这一道工艺的进口,重新处理,反复多次,直至合格。上一道处理工艺污水处理合格时,智能控制器再次打开电动三通阀,使处理合格的污水流入下一道处理工艺。直至下去。除此之外,智能控制器还要完成对污水处理站内每一道处理工艺中的已知装置、动力的控制。
对不同类的污水源仅区别于智能污水处理站内的处理步骤(一个步骤对应一道处理工艺)的多少、每一道对应的处理工艺中使用的处理装置不同而已,但仍然适用本方法。它不仅适用于人口密集或庞大而又分散的工业区污水处理,同时也适用于整个城市的污水处理。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可以对污染性质、程度不同的污水源首先在源处得到控制。对不同类的智能污水处理的建造成本、运行成本不同,让排污者负责排污。使环境监督机构能够通过计算机网络对每一个污染源进行有效监控。不仅为非排污者、社会节约大笔经济开支,而且有利环境保护。
为了进一步实施上述的一种污水处理方法,下面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图1已知的污水处理方法示意图。
附图2一种污水处理方法示意图。
附图2智能污水处理站原理图。
附图1,已知的污水处理系统中,未经处理的污水源(1)、(2)、(3)、(4)经与支管(5)相同功能的支管直接排放到主管网(10)中。安装了污水处理设备,但是没有监督控制是否达到排放标准的污水源(6)、(7)、(8)、(9)也直接排放到主管网(10)中。由和主管网相通的综合污水处理厂(11)综合处理后,排放到排放区(12)中去。
附图2,根据已知的污水排放技术标准,将污水源分类为一类污水源(13);二类污水源(15);在一类、二类污水源(13)、(14)和污水输送总管(22)之间,由已知的一、二类污水源的排放标准分别建立处理工艺要求不同的智能污水处理站(19)、(21)。污水源(13)、(14)分别经排污管(17)、(18)将污水送入智能污水处理站(19)、(21)。经处理合格后,再分别经排污管(20)、(23)排入污水输送总管(22),在输送总管(22)的末端直接由泵站(24)输送到指定的排放区(25)。智能污水处理站(19)、(21)中的排放指标数据经双向数据总线(14)传送给监督机构的监控中心服务器(16)。同时,监控中心服务器(16)
也可发给智能污水控制站(19)、(21)执行指令。
附图3,某一类污染源(13) 经排放管(17)排放到污水缓冲装置(28)中,在污水缓冲装置(28)与第一道处理工艺(30)之间的污水管中安装受智能控制器(26)控制的电动三通电动阀(29)。按污水排放标准的流程中第一道处理处理工艺(30)的实际要求,安装第一道处理工艺需要采集的技术指标的传感器组(32)(一个或二个以上的传感器),由传感器组(32)采集的第一道工艺中需要对污水处理的污染物含量信息传给智能控制器(26),智能控制器(26)决策后,发出执行命令给第一道处理工艺(30)中的设置,让其如何操作、运行、处理,处理后的污水经电动三通阀(33)排放给第二道处理工艺;如果被传感器组(32)检测到第一道工艺(30)对污水处理不合格时,智能控制器(26)输出执行指令给三通电动阀(33)关闭,禁止向下一道工艺排放。同时开通回馈管道(31)、关闭电动阀(29),让在第一道工艺(30)处理不合格的污水再回馈到(30)中往复循环处理。直至智能控制器(26)通过传感器组(32)检测合格时,智能控器(26)发出指令,再次打开三通电动阀(29)、(33)。从而,使回馈管(31)关闭,让第一道处理工艺(30)中合格的污水流入下一道处理工艺,使污水缓冲装置(28)中的污水再次进入第一道处理工艺。
当然,仿上述方法也可使第二道处理工艺、第三道处理工艺......,以及最后一道处理工艺(35)全部同于第一道处理工艺的处理控制方法。每一道处理工艺中,仅区别于为完成本道工艺的处理任务所使用的装置不同、传感器组中的传感器类型不同的而已。如第一道处理工艺(30)和最后一道污水处理处理工艺(35)相比,前者若是为了过滤杂物、污泥,后者为了将排出的污水进行必要的消毒杀菌。则两道工艺中所采用的装置是不同的。由于第一道处理工艺为了过滤杂物、污泥,而最后一道处理工艺为了杀菌消毒,故所采用的传感器组(32)、(37)中的传感器类别也不同。但是,电动三通阀(29)与(34)对等,电动三通阀(33)与(38)对等,污水回馈管(31)与(36)对等。由最后一道处理工艺(35)中的传感器组(37)检测到合格时,才可以经三通电动阀(38)、排放管(20)排放到主管网(22)中去。在经泵站(27)排放到指定的排放区(25)中去。每一道工艺中的检测传感器(32)、(37)采集的污水排放信息,既作为智能控制器判断、控制执行的依据,又作为标明该污水处理站排放指标信息数据。由智能控制器(26)经过数据双向传输总线(14)传送给监督机构的信息监控中心中的服务器(16)。由该污水处理站中的智能控制器(26)传来信息和服务器(16)中对应的数据库进行比较、判断,当该站排放符合要求时,服务器(16)不发出任何指令,仅作为该站运行正常处理。若当排放不符合要求时,服务器(16)根据情况对该污水处理站中的智能控制器(26)可传送指令为警告、条件排放、禁止排放、无条件排放,等等。该污水处理站中的智能控制器(26)接收到服务器(16)发来的指令后,智能控制器(26)将按指令执行。特别是在严重的情况下,服务器(16)可直接发出指令给智能控制器(26)关闭该站。
仿上述方法,和输送污水主管网(22)相通的更多的、排放污水类别不同的智能污水处理站都可以适用。对不同类的智能污水处理站,仅区别于具体的工艺流程不同、每道工艺中采用污水处理的设置也不同、使用传感器组类别不同而已。但是,在不同的污水源与污水输送主管网之间建立智能污水处理站相同;在每一个智能污水处理站中的每一道处理工艺的检测、处理、控制、排放技术指标的信息采集、和远程的监控服务器进行数据交换也相同。
权利要求
1.一种污水处理方法。根据不同类的污水源(13)、(15)分别与之对应地建立不同处理工艺的智能污水处理站(19)、(22),各自将污水处理符合已知的污水分类排放指标,再排放到污水输送总管(22)中,在总管(22)的最末端经泵站(24)输送到排放区(25)中,同时,每一个和双向数据传送总线(14)相连的智能污水处理站(19)、(22),都可将排放指标数据传送给监控中心的服务器(16)中,其特征在于在污水源(13)、(15)与污水排放总管(22)之间,根据现有的污水分类排放指标设立具有不同处理工艺的智能污水处理站(19)、(21);根据现有的污水分类排放指标设立具有不同处理工艺的智能污水处理站(19)、(21),通过双向数据传输总线(14)与监控中心的服务器进行数据交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污水处理站(19)、(21),其特征还在于智能污水处理站(19)、(21)的入口分别与污水源(13)、(15)的出口之间用排污水管(17)、(18)相通,智能污水处理站(19)、(21)的出口与污水排放总管(22)之间用排放污水管(20)、(23)相通。
3.根据权力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每一个智能污水处理站(19)、(21)中,相邻两道污水处理工艺之间安装检测前一道污水处理工艺信息的传感器组(32)和智能控制器(26)相通;每一道污水处理工艺(30)、(35)都有各自的污水回馈管(31)、(36),回馈管(31)、(36)的一端分别和受控的电动阀(33)、(38)相通,另一端各与所属的处理工艺(30)、(35)的进管相通;而每一道处理工艺(30)、(35)分别有各自所属的两个三通电动阀(29)、(33)及(34)、(38);每一道污水处理工艺(30)、(35)中的设置及对应所属的三通电动阀(29)、(33)、(34)、(38)和受控于智能控制器(26)相连。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方法,在污水源(13)、(15)和输送总管(22)之间,设立智能污水处理站(19)、(21),污水源(13)、(15)中的污水分别经排放管(17)、(18)排入不同处理工艺的智能污水处理站(19)、(21)内,经处理达到已知的污水分类排放指标后,再经各自的排放管(20)、(23)排放到总管(22)中,经泵站(24)排放到排放区(25)。智能污水处理站(19)、(21)排放指标的数据,可以通过双向通信总线(14)传送到监控中心服务器(16)中。达到污水在源头分类治理和便于监控的目的。
文档编号C02F1/00GK1517302SQ03114870
公开日2004年8月4日 申请日期2003年1月13日 优先权日2003年1月13日
发明者潘佩昌 申请人:潘佩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