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悬浮填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27106阅读:10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性悬浮填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环境保护技术领域污水处理系统改性悬浮填料。
技术背景在污水或废水处理工艺中,生物膜法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并一直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目前是污水处理领域较为活跃的研究课题,特别是近年来污水处理领域技术的发展多集中在生物膜法处理工艺上。如高负荷生物滤池、塔式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法、固定床、流化床以及生物移动床法等二级处理工艺,其中生物移动床污水处理法更具有技术领先性,BOD去除率达到95%左右、COD去除率达到85%左右、出水SS、BOD均可降至10~30mg/L,并具有除磷脱氮的功能。是保护环境,污水资源化的优选方案。
生物移动床污水处理工艺的核心技术是悬浮填料。
目前国内外悬浮填料产品较多,如鲍尔环柱状悬浮填料、阶梯环状悬浮填料、竖片柱状悬浮填料、多面空心球形悬浮填料、组合悬浮填料等,这些填料由于受到形体结构的限制,比表面积都较小,在72~460m2/m3之间,有效比表面积在44~270m2/m3之间,生物膜覆盖面积不足,影响污水处理效率。另外,选用材料多为HDPE、LDPE、PP等树脂,生物膜挂膜周期较长,常温下需要30~90d,污泥负荷高时,BOD>2500mg/L,生物膜厚度大于2mm,甚至达到3mm,悬浮填料内腔空间不足易造成生物膜堵塞,溶解氧难以穿透生物膜,靠近载体表面厌氧菌活跃,有机酸、氨和硫化氢厌氧分解产物累积和释放,影响出水水质。同时也因为生物膜增厚,使填料比重大于1,填料下沉,堆积池底,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污水处理效率,严重时会使整个系统瘫痪,无法正常运行。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悬浮填料比表面积都较小,生物膜覆盖面积不足,影响污水处理效率,生物膜挂膜周期较长,生物膜过厚,填料易下沉影响污水处理效率等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改性悬浮填料,该改性悬浮填料1)改进悬浮填料形体结构,提高比表面积;2)对载体材料进行改性,缩短生物膜挂膜周期,减小生物膜厚度,使系统运行和出水水质得到保障。
本发明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1)改性悬浮填料形体采用二层以上包括二层圆管套叠,圆管与圆管之间由均匀分布的多条加强筋连接,并将圆管分隔成多个内腔空间,充足的内腔空间为微生物的附着和生存提供了优越条件。改进后悬浮填料比表面积大于1000m2/m3,生物膜覆盖面积增加了2~13倍,在改进后的填料外壁设置多条均匀分布的导流板,当悬浮填料在嚗气池内受嚗气提升力冲击时,在导流板的作用下,随嚗气池内混合液的回旋翻转而自由漂浮移动,使生物膜充分接触水体中的溶解氧和有机物,提高了生化降解能力,增加了污水处理效率。
2)改性悬浮填料选用PE树脂,并添加斜发沸石等无机活性材料注塑成型,壁厚0.3~0.4mm,比重0.96~0.98g/cm3,改性后的悬浮填料提高了对微生物的亲和力,微生物更容易寄生到载体的表面,缩短了微生物驯化时间,使挂膜周期降低到7~30d,膜厚度不大于1.2mm。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2是
图1的纵剖面示意图。
图中1.改性悬浮填料,2.导流板,3.内腔空间,4.加强筋,5.圆管。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改性悬浮填料(1)选用PE树脂并添加斜发沸石等无机活性材料,注塑成型,壁厚0.3~0.4mm,比重0.96~0.98g/cm3。
在图2中圆管(5)通过均匀分布的多条加强筋(4)将多层圆管连接,并将圆管分隔成多个内腔空间(3),在最外层圆管的外壁上设置多条均匀分布的导流板(2),导流板与外层圆管径向连接,形成一体。
权利要求1.一种改性悬浮填料,它是由二层或二层以上圆管,加强筋,导流板,内腔空间组成,其特征是改性悬浮填料的圆管与圆管之间通过均匀分布的多条加强筋连接,并将圆管分隔成多个内腔空间,外层圆管外壁设置多条均匀分布的导流板,导流板与外层圆管径向连接,形成一体。
专利摘要一种生物移动床污水处理系统中适用的新型改性悬浮填料。它采用PE树脂并添加斜发沸石等无机活性材料注塑成型,其形体采用二层以上包括二层圆管套叠,圆管与圆管之间由均匀分布的多条加强筋连接,并将圆管分隔成多个内腔空间,在外圆的外壁上设置多条均匀分布的导流板。改性后的悬浮填料提高了对微生物的亲和力,增加了比表面积,缩短了微生物驯化时间,提高了生化降解能力,增加了污水处理效率。
文档编号C02F3/10GK2700317SQ20032012609
公开日2005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22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22日
发明者于春荣 申请人:于春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