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沉淀强化斜板的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33721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带沉淀强化斜板的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废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废水的生物处理装置。
技术背景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是目前水处理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是一种附着生长生物处理工 艺,与接触氧化等固定填料的工艺不同的是,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工艺中的生物载体是处 于悬浮状态。现有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反应器(中国专利ZL95213562.0),反应器中充有 待处理废水和细小载体,压縮空气通过床体下部的曝气头进行曝气充氧,由于升流区的密度 小于降流区,故在升流区中气体、废水、载体一齐向上流动,当运动到提升管顶部时,部分 废水、载体及少数气泡沿导流管下端在降流区向下流动,另有部分废水、载体及大量气泡通 过分离区,在导流管顶部实现气、固、液的分离,使气体逸出,废水与载体通过回流区重返 降流区,同时相当于进水流量的那部分液体,通过回流缝上升进入沉淀区经沉淀后上清液排 出流化床外。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具有传统流化床无法比拟的有点(l)流化性能好,为满足流化 均匀所需的布气设备比传统流化床简单许多;(2)氧的转移效率高;(3)载体流失量少且不需 专门的脱膜和载体回流设备;(4)与传统的流化床相比,放大设计难度大大降低;(5)与传统 流化床相比由于省去了体外充氧、脱膜及载体回流设备,使得系统占地面积大大减小,且运 行管理更为方便;(6)无需二相床大量循环回水以保证载体充分流化,同时氧的转移效率较 之传统流化床大大提高,因而能耗大大降低。然而现有的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研究较少涉及剩余污泥(脱落的生物膜)的分离。剩 余污泥皆随处理水排出,这使得出水水质受到影响,悬浮物指标不能达到要求,往往不得不 在反应器后接沉淀池工艺,以达到固液分离使出水澄清的目的。这就增大了反应系统的占地 面积,增加了投资运行费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的一体化优势。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沉淀强化斜板的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该流化床出 水悬浮物浓度达到国家标准。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带沉淀强化斜板的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它包括床体l、内筒2、导流筒4、隔离筒5、曝气头IO,床体l的下部圆筒直径 较上部圆筒直径小,床体l的下部圆筒与上部圆筒之间由喇叭口形结构相连,下部为反应区 A,反应区A内设有内筒2,内筒2内部为升流区A1,内筒2与床体1之间为降流区A2;导 流筒4位于床体1的上部圆筒内,导流筒4的下端部直径大,导流筒4的上端部直径小,导 流筒4的下端部与上端部之间为喇叭口状连接,导流筒4内部为分离区B,内筒2顶端伸入 导流筒4下端部内;导流筒4外套有同轴的隔离筒5,隔离筒5为一圆筒与喇叭口连接而成,
导流筒4与隔离筒5之间形成回流区C;床体1的下部圆筒上设有进水口 9,床体1的底部 中心设有进气口 11,进气口 11与床体1的下部圆筒内底部的曝气头IO相连;隔离筒5与床体l的上部圆筒之间的区域为沉淀区D,沉淀区D顶部环绕床体1设有出水槽E,出水槽外 靠槽底设有出水口7;其特征在于隔离筒5外壁上安装有10-80个沉淀强化斜板6,沉淀 强化斜板6呈放射状环绕安装于隔离筒5上,沉淀强化斜板6与水平面成50° 60°夹角。所述的沉淀区D底部设有贮泥槽筒3,贮泥槽筒3固定在床体1,贮泥槽筒3与床体1 之间所夹区域为贮泥槽F;贮泥槽F底部位置的床体1上设有排泥口 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沉淀区由于引入沉淀强化斜板,加强了对悬浮物的截留作用, 沉淀效果大大改善,出水澄清,悬浮物浓度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一级标准。该流化床 不仅保留了现有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对有机污染物的高效降解能力及其他优越性能,更解 决了出水悬浮物浓度高,须另设沉淀池的问题,更好地实现了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的一体 化优势,占地少、运行管理方便。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轴侧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沉淀强化斜板6及隔离筒5的轴侧示意图图中1-床体,2-内筒,3-贮泥槽筒,4-导流筒,5-隔离筒,6-沉淀强化斜板,7-进水 口, 8-排泥口, 9-进水口, 10-曝气头,11-进气口, A-反应区,A1-升流区,A2-降流区,B-分离区,C-回流区,D-沉淀区,E-出水槽,F-贮泥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l、图2、图3、图4所示, 一种带沉淀强化斜板的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它包括 床体l、内筒2、贮泥槽筒3、导流筒4、隔离筒5、沉淀强化斜板6、曝气头IO,床体l的 下部圆筒直径较上部圆筒直径小,床体l的下部圆筒与上部圆筒之间由喇叭口形结构相连, 下部为反应区A,反应区A内设有内筒2,内筒2内部为升流区A1,内筒2与床体1之间为 降流区A2;导流筒4位于床体1的上部圆筒内,导流筒4的下端部直径大,导流筒4的上端 部直径小,导流筒4的下端部与上端部之间为喇叭口状连接,导流筒4内部为分离区B,内 筒2顶端伸入导流筒4下端部内;导流筒4外套有同轴的隔离筒5,隔离筒5为一圆筒与喇 叭口连接而成,导流筒4与隔离筒5之间形成回流区C;隔离筒5外壁上安装有10-80个沉 淀强化斜板6 (图4中为17个,可根据流化床的大小确定沉淀强化斜板6的个数,如10个 或80个,根据需要确定;沉淀强化斜板6位于沉淀区D内),沉淀强化斜板6呈放射状环绕 安装于隔离筒5上,沉淀强化斜板6与水平面成50° 60°夹角(如图4所示),隔离筒5 与床体l的上部圆筒之间的区域为沉淀区D;为方便检修及维护,流化床内大部分零件为可 拆卸形式,导流筒4、内筒2分别由固定于床体1上的定位板进行定位,隔离筒5通过沉淀 强化斜板6与床体1接触进行定位。
床体1的下部圆筒上设有进水口 9,床体1的底部中心设有进气口 11,进气口 11与床 体1的下部圆筒内底部的曝气头10相连;所述的沉淀区D顶部环绕床体1设有出水槽E,出 水槽外靠槽底设有出水口 7;所述的沉淀区D底部设有贮泥槽筒3,贮泥槽筒3固定在床体1, 贮泥槽筒3与床体1之间所夹区域为贮泥槽F;贮泥槽F底部位置的床体1上设有排泥口 8。运行时,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内装满废水,反应区A内充填合适的细小颗粒载体。废 水由泵从进水口 9连续压入流化床内。开启空压机,压縮空气经进气口ll、曝气头10进入 流化床内,由于气体的推动作用和压縮空气在水中的裹夹与混合作用,升流区Al的水与载 体的混合液密度减小而向上流动,到达内筒2顶端分离区B时部分载体、水和大部分气泡继 续向上运动。而含有少量小气泡的水与载体混合物则流入降流区A2,由于含气量相对减少导 致密度增大,因此,混合液在升流区Al向上流,降流区A2向下流构成内循环。继续向上运 动的那部分混合流体在到达分离区B顶部时实现了气、液、固分离,气泡逸出,水和载体向 下运动通过回流区C重返降流区A2,同时,相当于进水流量的液体通过隔离筒5下缘与fc泥 槽筒3之间的夹缝进入沉淀区D。在沉淀区D水流在若干沉淀强化斜板6之间缓慢向上流动, 水中悬浮物(脱落的生物膜)在此沉淀下来。清水在沉淀区D顶部溢流进入出水槽E,由出 水口 7排出。沉淀下来的污泥顺着沉淀强化斜板6及隔离筒5与床体1的喇叭口形部分滑落 至贮泥槽F内,定时由排泥口8排出。经实验考察,本实用新型处理有机废水除了对COD去除效果显著,出水悬浮物浓度更是 基本维持在50mg/L以下,很好地解决了出水固液分离问题。
权利要求1.一种带沉淀强化斜板的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它包括床体(1)、内筒(2)、导流筒(4)、隔离筒(5)、曝气头(10),床体(1)的下部圆筒直径较上部圆筒直径小,床体(1)的下部圆筒与上部圆筒之间由喇叭口形结构相连,下部为反应区(A),反应区(A)内设有内筒(2),内筒(2)内部为升流区(A1),内筒(2)与床体(1)之间为降流区(A2);导流筒(4)位于床体(1)的上部圆筒内,导流筒(4)的下端部直径大,导流筒(4)的上端部直径小,导流筒(4)的下端部与上端部之间为喇叭口状连接,导流筒(4)内部为分离区(B),内筒(2)顶端伸入导流筒(4)下端部内;导流筒(4)外套有同轴的隔离筒(5),隔离筒(5)为一圆筒与喇叭口连接而成,导流筒(4)与隔离筒(5)之间形成回流区(C);床体(1)的下部圆筒上设有进水口(9),床体(1)的底部中心设有进气口(11),进气口(11)与床体(1)的下部圆筒内底部的曝气头(10)相连;隔离筒(5)与床体(1)的上部圆筒之间的区域为沉淀区(D),沉淀区(D)顶部环绕床体(1)设有出水槽(E),出水槽外靠槽底设有出水口(7);其特征在于隔离筒(5)外壁上安装有10-80个沉淀强化斜板(6),沉淀强化斜板(6)呈放射状环绕安装于隔离筒(5)上,沉淀强化斜板(6)与水平面成50°~60°夹角。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沉淀强化斜板的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沉淀区(D)底部设有贮泥槽筒(3),贮泥槽筒(3)固定在床体(1)上,贮泥槽筒(3)与床体(1)之间所夹区域为贮泥槽(F);贮泥槽(F)底部位置的床体(1)上设有排 泥口 (8)。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废水的生物处理装置。一种带沉淀强化斜板的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它包括床体(1)、内筒(2)、导流筒(4)、隔离筒(5)、曝气头(10),床体(1)的下部圆筒直径较上部圆筒直径小,床体(1)的下部圆筒与上部圆筒之间由喇叭口形结构相连,其特征在于隔离筒(5)外壁上安装有10-80个沉淀强化斜板(6),沉淀强化斜板(6)呈放射状环绕安装于隔离筒(5)上,沉淀强化斜板(6)与水平面成50°~60°夹角。该流化床不仅保留了现有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对有机污染物的高效降解能力及其他优越性能,更解决了出水悬浮物浓度高,须另设沉淀池的问题,更好地实现了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的一体化优势,占地少、运行管理方便。
文档编号C02F3/08GK201031174SQ200720084808
公开日2008年3月5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21日
发明者果 刘, 李智彪, 鲍建国 申请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