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09828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处理装置。
技术背景
以往,作为水处理装置,公知如下一种水处理装置,其具有净水盒,该净水盒是将矿物质剂填充到设有原水的流入口和矿物质水的流出口的容器内而成的,通过向该净水盒内供给原水而获得矿物质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平8-132070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上述以往的水处理装置中,不能够将矿物质水的浓度改变为期望的浓度。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获得一种能够改变矿物质水的浓度的水处理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在本发明中提供一种具有使水在其内部中流动的水道并将矿物质添加部配置在上述水道中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水道包括自该水道分支并在比分支部靠下游侧的位置与水道合流的迂回水道和将上述分支部和合流部之间连接起来的旁路水道,上述矿物质添加部配置在上述迂回水道中,并且在上述水道中设有能够对通过上述迂回水道的水量和通过上述旁路水道的水量之间的比例进行调节的阀。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设置迂回水道和旁路水道,将矿物质添加部配置在迂回水道中,并且在水道上设有能够对通过迂回水道的水量和通过旁路水道的水量之间的比例进行调节的阀。因此,能够通过改变阀的开度来改变通过迂回水道的水量和通过旁路水道的水量间的混合比例,能够使矿物质水的浓度为期望的浓度。即,采用本发明,能够获得一种能够改变矿物质水的浓度的水处理装置。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水处理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矿物质盒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矿物质盒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水处理装置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水处理装置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排水阀的图,图6的(a)是表示止住水流时的排水阀的剖视图,图6的(b)是表示通水时的排水阀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水处理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此外,在下述多个实施方式中含有同样的构成元件。因此,以下,对上述相同的构成元件标注共用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重复说明。
第1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水处理装置1具有用于导入水并使水在其内部中流动的水道2,在该水道2中配置有矿物质盒(矿物质添加部)3。而且,在利用矿物质盒3对流通于水道2 内的原水添加矿物质之后,经由设于下游侧的未图示的水龙头等供给上述添加了矿物质的水。
在本实施方式中,水道2包括自该水道2分支并在比分支部D靠下游侧与水道2 合流的迂回水道21和将分支部D与合流部C之间连接起来的旁路水道22,矿物质盒3配置在迂回水道21中。
另外,在使迂回水道21与水道2合流的合流部C中,设有可自由调节通过迂回水道21的水量和通过旁路水道22的水量之间的比例的阀4。通过改变阀4与迂回水道21和旁路水道22相连通的开口面积(开度),从而对通过各个水道21、22的水量进行调节。
如图2所示,矿物质盒3包括盒壳体30,其在一端部(图2中下端部)具有原水的流入口 5,在另一端部(图2中上端部)具有矿物质水的流出口 6 ;矿物质剂收纳部40, 其配置在该盒壳体30的内部,位于流入口 5与流出口 6之间;矿物质剂7,其被收纳于该矿物质剂收纳部40的内部。于是,自流入口 5流入到盒壳体30内的原水经过矿物质剂收纳部40内的矿物质剂7而被添加了矿物质成分,使生成的矿物质水自流出口 6流出。
盒壳体30包括下壳体31和上壳体32,通过使下壳体31与上壳体32结合而形成为大致圆筒状。
下壳体31形成为在下端设有底壁31a的圆筒状,在该底壁31a的中央部形成有上述流入口 5。此外,上壳体32形成为在上端设有顶壁3 的圆筒状,在该顶壁3 的中央部形成有上述流出口 6。然后,通过使上壳体32的下端部内周与下壳体31的上端部外周螺纹配合来固定下壳体31和上壳体32。此时,利用0型密封圈61密封下壳体31与上壳体32 之间的间隙,从而以具有液密结构的方式固定下壳体31和上壳体32。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矿物质剂7,使用将钙、钠、镁等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混合并加以固体化后的物质,该矿物质剂7被收纳在下端被底壁41闭塞的圆筒状的矿物质剂收纳部40内。
矿物质剂收纳部40由底壁41、自底壁41的周缘部竖起的筒状侧壁43及用于阻塞筒状侧壁43的上部开口的顶壁47构成,通过将设于底壁41的突起部载置到下壳体31 的上端处,并且使顶壁47与上壳体32相嵌合,从而将矿物质剂收纳部40固定在盒壳体30 内。另外,顶壁47的外周与上壳体32的内周之间的间隙是利用设于顶壁47的0型密封圈 62密封的。
另外,在筒状侧壁43的内侧配置有与筒状侧壁43设有间隔地配置在中心轴线上的中央导管44。然后,在筒状侧壁43与中央导管44之间的空间中填充矿物质剂7。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下壳体31、矿物质剂收纳部40和中央导管44呈同心圆状配置。
筒状侧壁43的下端部4 开口,在其开口部43c上安装有使水通过但阻止矿物质剂7的通过的筛网(水流入部)45。而且,穿过筛网45将原水取入到矿物质剂7内。此外, 中央导管44也与筒状侧壁43同样地使其下端部44b开口,在其开口部Me上安装有使水穿过但阻止矿物质剂7的通过的筛网46。通过了矿物质剂7的水通过中央导管44的筛网 46流入到中心空洞部44a内。
中央导管44的下端部44b与在底壁41的中央部朝向下方突出设置的嵌合部41a 紧密嵌合,并且中央导管44的上端Mc借助0型密封圈63与在顶壁47的中心部朝向下方突出设置的嵌合部47a紧密嵌合。此外,在嵌合部47a的中央部形成有用于使中央导管44 的中心空洞部4 与上壳体32的流出口 6相连通的连通口 47b。
此外,在下壳体31的侧壁31d的内表面与筒状侧壁43的外表面之间,设有原水通路5a,该原水通路fe用于使自流入口 5流入的原水从下方朝向上方流动,并经由筛网45将该原水供给到筒状侧壁43内。在本实施方式中,原水通路fe与筛网45的外周呈同心圆状设置。
而且,在流入口 5处设有用于覆盖该流入口 5的下游侧附近的覆盖部51,在该覆盖部51的周围处形成有多个开口部52。于是,自流入口 5流入的原水通过开口部52向沿矿物质剂收纳部40的底壁41的方向分流而流入到原水通路fe中。从而,从流入口 5到原水通路fe的原水的流通路径在从矿物质剂收纳部40的底壁41到取入原水的矿物质剂收纳部40的筒状侧壁43的范围内形成为弯曲的弯曲路径,并与原水通路如相连通。此外,在流入口 5的覆盖部51的上表面上形成有嵌合孔53,通过使底壁41的嵌合部41a与该嵌合孔53相嵌合,从而将矿物质剂收纳部40的下部固定在盒壳体30内。
通过形成上述结构,从矿物质盒3的流入口 5流入到下壳体31内的原水流过原水通路如而自筒状侧壁43的筛网45被取入到矿物质剂收纳部40内,在通过矿物质剂7期间被添加矿物质成分。然后,添加了矿物质成分的水通过中央导管44被供给到中心空洞部 44a中,中心空洞部44a内的矿物质水穿过顶壁47的连通口 47b自流出口 6流出。
接下来,对上述结构的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经由水道2而自分支部D流入到迂回水道21的原水在通过矿物质盒3之后经由阀4与流通于旁路水道22内的原水相混合。此时,在迂回水道21的原水通过矿物质盒3时,在流出的水中含有从矿物质剂7溶出的矿物质成分,在通过阀4时,形成大致一定浓度的矿物质水。而且,该矿物质水通过与穿过旁路水道22的原水相混合而被稀释。
此时,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根据阀4的开度使经由水龙头等供给的矿物质水的矿物质浓度发生改变。
例如,若减小阀4的与迂回水道21相连通的开口面积(开度),则能够减小矿物质水相对于在旁路水道22内流通的原水的比例,降低经由水龙头等供给的矿物质水的矿物质浓度。另一方面,若增大阀4的与迂回水道21相连通的开口面积(开度),则能够增大矿物质水相对于在旁路水道22内流通的原水的比例,提高经由水龙头等供给的矿物质水的矿物质浓度。此外,通过减小阀4的与迂回水道21相连通的开度,从而增大与旁路水道22 相连通的开度,通过增大阀4的与迂回水道21相连通的开度,从而减小与旁路水道22相连通的开度。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通过改变阀4的开度而获得期望浓度的矿物质水。此外,阀4的开度改变可以手动进行,也可以电动改变阀4的开度。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迂回水道21和旁路水道22,将矿物质盒(矿物质添加部)3配置在迂回水道21中,并且在水道2中设置能够对通过迂回水道21的水量和通过旁路水道22的水量之间的比例进行调节的阀4。因此,能够通过改变阀4的开度来改变通过迂回水道21的水量和通过旁路水道22的水量之间的混合比例,能够使矿物质水的浓度为期望的浓度。即,采用本实施方式,能够获得一种能够改变矿物质水的浓度的水处理装置1。
此外,采用本实施方式,通过将阀4设在合流部C处,能够用一个阀对通过迂回水道21的水量和通过旁路水道22的水量之间的比例进行调节,因此,能够抑制零件个数增加,谋求削减成本。
可是,在将阀4设在比矿物质盒(矿物质添加部)3靠上游的位置的情况下,虽然使通过迂回水道21而被添加了矿物质成分的水和通过了旁路水道22的水在合流部C处混合,但是难以使此时的混合比例恒定。即,在将阀4设在比矿物质盒(矿物质添加部)3靠上游的位置的情况下,可能会改变矿物质水的浓度。
然而,采用本实施方式,由于将阀4设在合流部C处,因此具有下述优点,即能够利用阀4对通过迂回水道21而被添加了矿物质成分的水和通过了旁路水道22的水之间的混合比例进行调节,能够供给更稳定浓度的矿物质水。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包括盒壳体30和矿物质剂收纳部40的净水盒3构成矿物质添加部,该盒壳体30具有设于下部的流入口 5和设于上部的流出口 6,该矿物质剂收纳部40配置在该盒壳体30的内部,位于流入口 5与流出口 6之间,并且在筒状侧壁(侧壁)43 上形成筛网(水流入部)45。因此,能够易于向迂回水道21配置矿物质添加部3。此外,通过在矿物质剂收纳部40的筒状侧壁(侧壁)43的下部设置筛网(水流入部)45,从而使收容在比筛网(水流入部)45的上端靠下部(在图2中比Awl靠下方)的位置处的矿物质剂 7被流入到盒壳体30内的水浸渍。即,能够使流入到盒壳体30内的水与一定体积的矿物质剂7相接触。
可是,在使水与矿物质剂收纳部40内的全部矿物质剂7相接触的情况下,伴随着通水时间的流逝,矿物质剂7的容量减少,该矿物质剂7与流入到盒壳体30内的水的接触量减小。因此,即使通过迂回水道21的水量恒定,当长时间进行使用时,获得的矿物质水的浓度也会发生改变。
然而,采用本实施方式,由于与水相接触的矿物质剂7是矿物质剂收纳部40内的一部分矿物质剂7,因此不会产生如使水与矿物质剂收纳部40内的全部矿物质剂7相接触的情况那样地、在每次进行通水时该矿物质剂7与水的接触量下降的情况。即,即使在长时间进行使用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矿物质添加量为大致恒定量,能够获得更稳定浓度的矿物质水。
第2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的水处理装置1中也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地、将矿物质盒(矿物质添加部)3配置在水道2的迂回水道21中。然后,从流入口 5流入到盒壳体30内的原水经过矿物质剂收纳部40内的矿物质剂7而被添加了矿物质成分,使生成的矿物质水自流出口 6流出。
而且,在迂回水道21的合流部C处设有能够对通过迂回水道21的水量和通过旁路水道22的水量之间的比例进行调节的阀4。
这里,本实施方式的水处理装置1的矿物质盒(矿物质添加部)3的结构与上述第 1实施方式的水处理装置1不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由包括盒壳体30和矿物质剂收纳部71的净水盒3A 构成矿物质添加部,该盒壳体30具有设于下部的流入口 5和设于上部的流出口 6,该矿物质收纳部71形成在分隔板70的上方,该分隔板70配置于该盒壳体30的内部,位于流入口 5 与流出口 6之间。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矿物质剂7,也使用将钙、钠、镁等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混合并加以固体化后的物质,该矿物质剂7被收纳在矿物质剂收纳部71内。
盒壳体30包括下壳体31和上壳体32,通过使下壳体31和上壳体32相结合而形成为大致圆筒状。
下壳体31形成为在下端设有底壁31a的圆筒状,在该底壁31a的中央部形成有上述流入口 5。此外,上壳体32形成为在上端设有顶壁3 的圆筒状,在该顶壁3 的中央部形成有上述流出口 6。然后,通过使上壳体32的下端部内周与下壳体31的上端部外周螺纹配合而固定下壳体31和上壳体32。此时,通过利用0型密封圈61密封下壳体31和上壳体 32的间隙,从而以具有液密结构的方式固定下壳体31和上壳体32。
分隔板70包括用于对流入口 5与流出口 6之间进行分隔的底壁72和自该底壁72 突出设置的、用于防止矿物质剂收纳部71和流出口 6的连通的大致圆筒状的纵壁73。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底壁72与下壳体31的侧壁内周紧密嵌合,并且使纵壁73 的上端73a与在上壳体32的中央部朝向下方突出设置的嵌合部32b紧密嵌合,从而将分隔板70固定在盒壳体30内。
此外,嵌合部32b的内侧与流出口 6相连通。
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在盒壳体30、底壁72及纵壁73之间的空间成为矿物质剂收纳部71。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下壳体31与纵壁73配置为同心圆状。
在底壁72上形成有圆环状的开口部72a,在该开口部72a中安装有使水穿过但阻止矿物质剂7的通过的筛网(与水接触的接触部)75。然后,原水穿过筛网75而与矿物质剂7相接触。而且,与矿物质剂7相接触的水流入到纵壁73的中心空洞部73b内,流入到中心空洞部73b内的水穿过嵌合部32b的内侧而自流出口 6排出。
此外,在流入口 5中设有用于覆盖该流入口 5的下游侧附近的覆盖部51,在该覆盖部51的周围处形成有多个开口部52。而且,自流入口 5流入的原水经过开口部52向沿分隔板70的底壁72的方向分流而穿过筛网75并与矿物质剂7相接触。
利用以上的本实施方式,也能够实现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包括盒壳体30和矿物质剂收纳部71的净水盒3A构成矿物质添加部,该盒壳体30具有设于下部的流入口 5和设于上部的流出口 6,该矿物质剂收纳部71形成在分隔板70的上方,该分隔板70配置于该盒壳体30的内部,位于流入口 5与流出口 6之间。因此,能够易于向迂回水道21配置矿物质添加部。
此外,采用本实施方式,通过在分隔板70的底壁72处设置用于使自流入口 5流入的水与矿物质剂收纳部71内的矿物质剂7相接触的筛网(与水接触的接触部)75,从而能够使流入到盒壳体30内的水与恒定面积(开口部7 的开口面积)的矿物质剂7相接触。 如上所述,通过使与水相接触的矿物质剂7的量恒定,并且使矿物质剂7的一部分与水相接触,从而不会产生如使水与矿物质剂收纳部71内的全部矿物质剂7相接触的情况那样的、 在每次通水时使该矿物质剂7与水的接触量下降的情况。即,采用本实施方式,即使在长时间使用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矿物质添加量为大致恒定量,能够获得更稳定浓度的矿物质水。 此外,在如本实施方式所述的将筛网(与水接触的接触部)75设于分隔板70的底壁72的结构中,流入到盒壳体30内的水进入到矿物质剂收纳部71内,容纳在比图3中Aw2靠下方的位置的矿物质剂7被流入到盒壳体30内的水浸渍,但是如上所述地进入到矿物质剂收纳部71内的水量少于流入到盒壳体30内的水量,因此能够认为由开口部72a的开口面积决定矿物质成分的溶出量。
第3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的水处理装置1中,也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在水道2的迂回水道21中配置有矿物质盒(矿物质添加部)3。而且,从流入口 5流入到盒壳体30内的原水经过矿物质剂收纳部40内的矿物质剂7而被添加了矿物质成分,使生成的矿物质水自流出口 6流出。
而且,在迂回水道21的合流部C处设有能够对通过迂回水道21的水量和通过旁路水道22的水量之间的比例进行调节的阀4。
这里,本实施方式的水处理装置1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水处理装置1的主要不同点在于,如图4所示,在迂回水道21的比矿物质盒(矿物质添加部)3靠上游侧的部分, 设有能够对从该迂回水道21流入到矿物质盒(矿物质添加部)3中的水量进行调节的第二阀9。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阀9能够利用马达M改变第二阀9的与迂回水道21相连通的开口面积(开度)。
这里,可以认为在未设有第二阀9的情况下会产生以下问题。
首先,在通过拧动水龙头等进行通水而获得了矿物质水之后,当止住水流时矿物质水残留在矿物质盒(矿物质添加部)3内。之后,当再次进行通水时,由于与最初的通水时相同流量的水流入到矿物质盒(矿物质添加部)3内,因此该流入水与残留矿物质水相混合而生成一些浓度较高的矿物质水。即,在通水开始阶段,获得的矿物质水的浓度与期望浓度不同。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改变第二阀9的开度,能够对流入到矿物质盒(矿物质添加部)3的水量进行调节。具体来说,在通水开始阶段,通过使流入到矿物质盒(矿物质添加部)3的水量多一些,并且逐渐地减小第二阀9的开度使流入到矿物质盒3的水量逐渐变为规定流量,从而使在通水时获得的矿物质水的矿物质浓度为大致恒定值。
此外,马达的控制是利用未图示的控制部进行的。
利用以上的本实施方式也能够实现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迂回水道21的比矿物质盒(矿物质添加部)3靠上游侧的部分设有能够对自该迂回水道21流入到矿物质盒(矿物质添加部)3的水量进行调节的第二阀9。因此,在止住水流后再次开始通水时,在通水开始阶段,能够用第二阀9对与残留在矿物质盒(矿物质添加部)3内的矿物质水相混合的水的量进行调整。而且,通过对与残留的矿物质水相混合的水的量进行调整,从而能够对形成于矿物质盒(矿物质添加部)3的矿物质水的浓度发生改变的情况进行抑制。其结果,能够获得更稳定浓度的矿物质水。
第4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的水处理装置1中,也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地在水道2的迂回水道21中配置有矿物质盒(矿物质添加部)3。而且,从流入口 5流入到盒壳体30内的原水经过矿物质剂收纳部40内的矿物质剂7而被添加了矿物质成分,使生成的矿物质水自流出口 6流出。
而且,在迂回水道21的合流部C处设有能够对通过迂回水道21的水量和通过旁路水道22的水量之间的比例进行调节的阀4。
这里,本实施方式的水处理装置1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水处理装置1的主要不同点在于,在迂回水道21上设有用于在止住水流时将残留在矿物质盒(矿物质添加部)3 中的水排出的排水阀8。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排水阀8设在迂回水道21中,如图6所示,该排水阀8具有与三个方向相连通的外壳80。该外壳80包括分支点侧通路80a、矿物质添加部侧通路80b及排水侧通路80c,上述通路分别借助0型密封圈89与分支点侧配管21a、矿物质添加部侧配管21b及排水侧配管21c液密连接。
此外,在外壳80内设有可动构件81、弹簧82及密封件83 ;该可动构件81能够与外壳80相对移动;该弹簧82安在该可动构件81的腿部81a上,载置在排水侧通路80c的台阶部80d上;该密封件83设于可动构件81的头部81b,能够阻塞排水侧通路80c。该弹簧82以在止住水流时在密封件83与排水侧通路80c之间形成间隙的方式对可动构件81 施力。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可动构件81的头部81b的上方,隔着十字板81d设有水压承载板81e,在该水压承载板Sle上形成有用于使从分支点侧流出来的水流通到十字板侧的连通孔8 If。
接下来,说明该排水阀8的作用。
首先,如图6的(a)所示,在水处理装置1止住水流时,利用弹簧82的作用力将可动构件81举到上方,在密封件83与排水侧通路80c之间形成有间隙。即,在水处理装置1 止住水流时,打开了排水侧的通路,因此能够使水从矿物质添加部侧通路80b向排水侧通路80c流通。
因此,在止住水流时,残留在矿物质盒(矿物质添加部)3中的水自矿物质添加部侧通路21b经由排水侧通路80c而被输送到排水侧配管21c中而排出。
接下来,如图6的(b)所示,在水处理装置1进行通水时,利用流入到分支点侧通路80a中的原水的压力,按压水压承载板81e,并且利用穿过水压承载板81e的连通孔81f 而流下的原水按压头部81b。
于是,利用该原水的按压使可动构件81压缩弹簧82而向下方移动。其结果,利用与可动构件81共同向下方移动的密封件83阻塞排水侧的通路。
从而,在水处理装置1进行通水时,利用密封件83切断排水侧的通路,因此,从分支点侧配管21a向矿物质添加部侧配管21b输送原水,并将上述原水供给到矿物质盒(矿物质添加部)3中。
而且,当再次止住水流时,利用弹簧82的作用力将可动构件81举到上方而打开排水侧的通路。这样,经由排水阀8将残留在矿物质盒(矿物质添加部)3中的水排出。
此外,也可以代替上述实施方式所说明的排水阀,设置能够开闭排水侧的通路开口的电磁阀。
利用以上的本实施方式也能够实现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此外,采用本实施方式,在迂回水道21中设有用于在止住水流时排出残留在矿物质盒(矿物质添加部)3中的水的排水阀8,因此,在止住水流后再次开始通水时,能够对在通水初期阶段使通入的水与残留在矿物质盒(矿物质添加部)3中的矿物质水相混合而改变矿物质水的浓度的情况进行抑制。其结果,能够获得更稳定浓度的矿物质水。
第5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的水处理装置1中,也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地在水道2的迂回水道21中配置有矿物质盒(矿物质添加部)3。而且,从流入口 5流入到盒壳体30内的原水经过矿物质剂收纳部40内的矿物质剂7而被添加了矿物质成分,使生成的矿物质水自流出口 6流出。
这里,本实施方式的水处理装置1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水处理装置1的主要不同点在于,如图7所示,在迂回水道21的分支部D处设有能够对通过迂回水道21的水量和通过旁路水道22的水量之间的比例进行调节的阀4。
利用以上的本实施方式也能够实现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此外,采用本实施方式,通过将阀4设于分支部D,从而能够利用一个阀对通过迂回水道21的水量和通过旁路水道22的水量之间的比例进行调节,因此能够抑制零件个数增加并谋求削减成本。
此外,通过将阀4设于分支部D,从而能够抑制矿物质的氧化皮粘着在阀4上。此外,由于能够在原水流入到矿物质盒(矿物质添加部)3之前,利用阀4承受原水的压力,因此,能够如使配置在下游侧的矿物质盒(矿物质添加部)3薄壁化那样地降低该矿物质盒3 的强度。其结果,能够谋求水处理装置1的小型化。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形。
例如,虽然在上述第3实施方式 第5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使用第1实施方式的矿物质添加部的情况,但是也可以使用第2实施方式的矿物质添加部。
此外,本发明也能够适用于在水道中设有其它功能零件、例如过滤装置、离子交换树脂装置等的水处理装置。
此外,虽然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将阀配置于迂回水道的合流部或分支部的情况,但是也可以将阀分别设在迂回水道和旁路水道中,通过调节各个阀的开度,从而调节矿物质浓度。
此外,也能够对矿物质添加部、水道及其它微细部分的规格明细(形状、大小、布局等)进行适当变更。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采用本发明,能够获得一种能够改变矿物质水的浓度的水处理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水处理装置,其具有使水在其内部中流动的水道,并将矿物质添加部配置在上述水道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水道包括自该水道分支并在比分支部靠下游侧的位置与水道合流的迂回水道和将上述分支部与合流部之间连接起来的旁路水道,上述矿物质添加部配置于上述迂回水道,并且在上述水道中设有能够对通过上述迂回水道的水量和通过上述旁路水道的水量之间的比例进行调节的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阀设于上述合流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阀设于上述分支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矿物质添加部为具有盒壳体和矿物质剂收纳部的净水盒,该盒壳体具有设于下部的流入口和设于上部的流出口,该矿物质剂收纳部配置在该盒壳体的内部,位于上述流入口与上述流出口之间,该矿物质剂收纳部在侧壁上形成水流入部, 上述水流入部设于上述矿物质剂收纳部的侧壁的下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矿物质添加部为具有盒壳体和矿物质剂收纳部的净水盒,该盒壳体具有设于下部的流入口和设于上部的流出口,该矿物质剂收纳部形成在分隔板的上方,该分隔板配置于该盒壳体的内部,位于上述流入口与上述流出口之间,上述分隔板包括对上述流入口与上述流出口之间进行分隔的底壁和自该底壁突出设置并用于防止上述矿物质剂收纳部和上述流出口连通的纵壁,在上述底壁上设有用于使自上述流入口流入的水与上述矿物质剂收纳部内的矿物质剂相接触的接触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迂回水道中设有用于在止住水流时排出残留在上述矿物质添加部中的水的排水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排水阀包括具有分支点侧通路、矿物质添加部侧通路及排水侧通路的外壳, 在上述外壳内设有可动构件、密封件及弹簧;该可动构件能够与该外壳相对移动;该密封件设于该可动构件,并能够阻塞上述排水侧通路;该弹簧以在止住水流时使上述密封件与上述排水侧通路之间形成间隙的方式对上述可动构件施力。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迂回水道的比上述矿物质添加部靠上游侧的部分,设有能够对自该迂回水道流入到矿物质添加部中的水量进行调节的第二阀。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处理装置(1)。该水处理装置(1)在水道(2)的迂回水道(21)中配置矿物质添加部(3),并且在水道(2)中设置能够对通过迂回水道(21)的水量和通过旁路水道(22)的水量间的比例进行调节的阀(4),从而能够改变矿物质水的浓度。
文档编号C02F1/68GK102510838SQ201080040950
公开日2012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27日
发明者广濑政志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