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生物再生一体化强化脱氮除磷处理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12742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人工湿地-生物再生一体化强化脱氮除磷处理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境保护领域污水处理技术,尤其是人工湿地-生物再生一体化强化脱氮除磷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环境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尖锐化迫使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制定严格的氮磷排放标准,这也使污水脱氮除磷技术成为环境保护领域的热点。目前常用的脱氮除磷技术包括生物法和化学法。生物技术主要通过控制系统中氧气输入量形成好氧、缺氧交替阶段,为系统脱氮和除磷菌提供良好生境,通过这类细菌作用达到脱氮除磷效果,在污水脱氮除磷处理中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该类技术对污水中氮、磷的去除仅限于微生物细胞由于生理上的需要而从污水中摄取的数量,去除率很低,氮的去除率为20% 40%,磷的去除率仅为10% 30% ;化学法虽然可以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氮磷,但纯化学方法运行操作复杂,费用较高,且存在二次污染,另外,目前技术在处理量大的面源污染时,由于成本较高而存在推广应用局限性。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去除效果较低、成本较高、二次污染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生态技术串联工艺,该工艺不仅能有效去除氮磷,而且成本较低,生态友好。
本实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将植物引入污水处理系统中。植物由于自身生长的需要,必须吸收无机氮磷等营养物质,进行光合作用。废水中氨氮作为植物生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可以被植物直接摄取,合成植物蛋白质与有机氮,再通过植物的收割而从废水和湿地系统中除去。另由于单纯植物系统虽然成本低、生态友好,但是占地大、污染负荷低,因此在植物系统后串联生物吸附再生系统强化脱氮除磷,形成利用土壤-微生物-植物系统的陆地生态系统自我调控机制和对污染物的综合净化功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生物吸附再生主要是强化基质的快速净化能力,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去除污水中污染物质的目的;人工湿地是一种自然生态,它作为污水深度处理和水体恢复功能的过程,生化作用复杂,自然周期长,污染负荷低;两个过程在整个系统中分工不同,互相协作,实现了功能整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平面示意图。
图2是纵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生物吸附和人工湿地通过布水区串联。生物吸附填充基质自下而上依次为卵石层,大约有20cm ;人工土壤,厚度约为20cm,生物填料层,厚度约为10cm,其粒径一般在2-4_ ;人工土壤由石英砂、石灰石按照1:1组成;人工土壤2层,厚度约为40cm,人工土壤由石英砂、矿石和活性炭及营养物质组成。
图2中,人工湿地种植植物芦苇,密度25-30株/m2,生物填料为生物陶粒,粒径 30-40mm ;人工湿地填充基质为砂石,粒径30-50mm,孔隙率35% -40%。
权利要求
1.一种人工湿地-生物再生一体化强化脱氮除磷处理工艺将填充不同基质的生物吸附单元与人工湿地单元串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吸附系统,其特征是生物吸附填充基质自下而上依次为卵石层,大约有20cm ;人工土壤,厚度约为20cm,生物填料层,厚度约为10cm,其粒径一般在2-4_ ;人工土壤由石英砂、石灰石按照1:1组成;人工土壤2层,厚度约为40cm,人工土壤由石英砂、矿石和活性炭及营养物质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湿地种植植物芦苇,密度25-30株/m2,填充基质为砂石,粒径30-50_,孔隙率35% -4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填料为生物陶粒,粒径30-40mm。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人工湿地-生物再生一体化强化脱氮除磷处理工艺。一种生态技术串联工艺,将植物引入污水处理系统中,并引入多层基质配置生物吸附层,形成集微生物-植物-物化作用为一体的陆地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控机制和对污染物的综合净化功能,实现快速脱氮除磷和生态净化协调统一,成本较低,生态友好。
文档编号C02F9/14GK103011487SQ20111028221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2日
发明者郑蕾, 丁爱中, 孙宗健, 豆俊峰, 张意 申请人:北京师范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