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动式生物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16831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浮动式生物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保护领域,特别是在涉及城镇污水生化处理的过程中为生物提供载体。
背景技术
国内现阶段在对城镇污水处理的技术中,以生物法为主要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功能,使污水中呈溶解和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被降解并转化为无害物质,使污水得以净化。在传统污水生化处理的工艺过程中增设生物床,有助于提高反应器内微生物的生存空间,同时为多种生物提供栖息场所,提高污水处理效率。目前作为生物载体的填料多种多样,根据安装方式,可分为固定式和悬浮式两种, 立体弹性填料、蜂窝填料、软性填料、半软性填料、组合填料等需要设置承载支架,为固定式安装,悬浮生物膜填料在池内浮游流动,没有承载支架。固定式安装需在无水状态下在池内搭建承载支架,固定好填料,更换填料时需暂停污水处理,放空池内污水,因而安装不方便, 更换填料困难。悬浮生物膜填料在池内浮游流动,规格参差不齐,一方面限制了某些曝气设备的使用,另一方面容易出现跑料现象。由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污水处理厂的排放标准进一步提高,很多原有污水处理厂需要进行升级改造,使出水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为满足不停产改造的需求,我们发明一种浮动式生物床,在池外将生物填料组装,整体放入池内,更换填料时,整体吊出池外,安装、检修、更换填料方便。该装置适用于生物挂膜和水蚯蚓选育培养、原位消解污泥及种群动态平衡调控。
发明内容本发明一种浮动式生物床,包括浮筒(1)、固定缆绳(2)、钢结构框架(3)、生物填料⑷。所述的浮筒(1)呈棱柱形,外层为环氧玻璃钢,内充泡沫树脂,用于浮动式安装,使生物床浮于液面。所述的固定缆绳(2 ) —端连接在吊耳(5 )上,另一端固定于池壁,将浮动式生物床限位在池内指定位置。所述的钢结构框架(3)为绗架结构,上表面(6)由杆件组装成“ ”形结构,下底面(8)由杆件组装成“田”形结构,中间杆件(7)呈交叉“ P^^l ”
形结构,将上下两平面框架连接成空间绗架,各杆件间采用螺栓联接,方便装拆。所述的生物填料(4)为立体弹性填料,是生物载体,耐腐、耐温、耐老化的丝条呈立体均勻排列辐射状态,穿插固着在耐腐、高强度的中心绳上,立体全方位均勻悬挂于钢结构框架(3 )内,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上表面(6 )和下底面(8 )上。所述的浮动式生物床适用于生物膜法处理污水和原生、后生水生生物减量剩余污泥。[0011]
图1浮动式生物床主视图图标如表1所示
权利要求1.一种浮动式生物床,包括浮筒(1)、固定缆绳(2)、钢结构框架(3)、生物填料(4)。其特征是浮筒(1)固定在钢结构框架(3)顶部,生物床依靠浮筒(1)悬浮于液面,生物填料 (4)浸没于液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动式生物床,其特征在于,生物床用固定缆绳O)固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动式生物床,其特征在于,浮筒(1)呈棱柱形,外层为环氧玻璃钢,内充泡沫树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动式生物床,其特征在于,生物填料固定于钢结构框架 (3)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动式生物床,其特征在于,生物床可整体吊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一种浮动式生物床是在涉及污水生化处理的生物接触氧化法中的生物载体,是污水处理功能菌、微生物及污泥消解生物水蚯蚓等的生长处所。本实用新型是为满足污水处理厂提高排放标准及减量剩余污泥,进行升级改造,同时不影响日常运行的需求,而开发的一种安装、检修、更换填料方便的生物床。本实用新型一种浮动式生物床悬浮于液面,由浮筒(1)、固定缆绳(2)、钢结构框架(3)、生物填料(4)组成,在池外组装,可整体移动,自由吊入、吊出生化池。克服了固定式生物床安装不方便、检修、更换困难和悬浮填料的使用局限性、跑料等缺点。
文档编号C02F3/34GK202152299SQ20112022693
公开日2012年2月29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30日
发明者黄伟飞 申请人:诸暨市菲达宏宇环境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