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26021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属于生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利用生物技术处理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是近年来污水处理中的一项重要技术。现代污水处理技术中,处理工业废水和/或 城市生活污水时,基本上都是在污废水中,培养好氧颗粒污泥或厌氧颗粒污泥,然后通过培养的好氧菌或厌氧菌对工业废水和/或城市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获得可以再利用的清水或可以直接排放到环境中的清水。但是,现有利用生物技术进行污水处理的污水处理技术,不管是利用好氧菌还是利用厌氧菌进行污水处理,都只是单纯的一种生物技术的应用处理。由于好氧菌和厌氧菌分别处理的污水的种类和污水含污量的浓度是具有明显差别的,所以,为了处理不同种类和/或不同浓度的污水,往往需要修建不同的污水处理系统,这样无形中便大大的增加了污水处理的投资成本。也有的使用同一种污水处理技术处理不同种类的污水,当处理效果不佳时,常常降低标准进行排放,严重影响了污水处理的效果。同时,既使是同一种污水,往往也需要不同种类的微生物进行处理,才能使处理后的污水达到回收利用或直接排放的标准,此时,单一的污水处理系统更无法彻底的对污水进行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同时处理多种污水的污水生物处
理系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包括高浓度污水收集池和清水回收池,还包括由隔离插板分隔而成的,具有至少两个污水处理区的折流板污水处理器,折流板污水处理器的污水输入端与高浓度污水收集池连通,输出端与清水回收池连通。进一步的是,折流板污水处理器包括与清水回收池连通的好氧污水处理区、缺氧污水处理区和至少一个厌氧污水处理区,好氧污水处理区、缺氧污水处理区和厌氧污水处理区通过隔离插板分隔而成,厌氧污水处理区与缺氧污水处理区之间通过固定的隔离插板在顶部相互连通,好氧污水处理区与缺氧污水处理区之间通过活动的隔离插板的开启在下部相互连通;折流板污水处理器的输入端位于厌氧污水处理区,输出端位于好氧污水处理区。进一步的是,在厌氧污水处理区与缺氧污水处理区的顶部设置有气体排放管。进一步的是,厌氧污水处理区包括产酸相厌氧污水处理区和产甲烷相厌氧污水处理区,折流板污水处理器的输入端位于产酸相污水处理区,产酸相厌氧污水处理区和产甲烷相厌氧污水处理区通过固定的隔离插板隔开,并在底部相互连通,厌氧污水处理区通过产甲烷相厌氧污水处理区与缺氧污水处理区连通。进一步的是,在折流板污水处理器的污水输出端上还设置在清水再处理输出管,清水再处理输出管的输出端与分别与厌氧污水处理区和缺氧污水处理区连通。进一步的是,在折流板污水处理器的污水输入端与高浓度污水收集池之间,以及折流板污水处理器的污水输出端与清水回收池之间设置在污水流量计。进一步的是,在缺氧污水处理区内设置有搅拌装置。进一步的是,在好氧污水处理区内设曝气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高浓度污水收集池和清水回收池之前连接一个折流板污水处理器,这样,当不同种类的污废水经高浓度污水收集池进入由隔离插板分隔而成的多个污水处理区的污水处理器后,由于不同的污水处理区内的污水处理微生物不同,从而使不同种类以及不同浓度的污水都能在经过不同的处理区域时,得到有效的处理,既减少了污水处理设施的重复建设,降低了污水处理的投资成本,又提高了污水处理的效果,保护了环境。
图I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高浓度污水收集池I、清水回收池2、折流板污水处理器3、好氧污水处理区4、缺氧污水处理区5、厌氧污水处理区6、隔离插板7、气体排放管8、产酸相厌氧污水处理区9、产甲烷相厌氧污水处理区10、清水再处理输出管11、污水流量计12。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能同时处理多种污水的污水生物处理系统。所述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包括高浓度污水收集池I和清水回收池2,还包括由隔离插板7分隔而成的,具有至少两个污水处理区的折流板污水处理器3,折流板污水处理器3的污水输入端与高浓度污水收集池I连通,输出端与清水回收池2连通。这样,当不同种类的污废水经高浓度污水收集池I进入由隔离插板7分隔而成的具有多个污水处理区的污水处理器3后,由于不同的污水处理区内的污水处理微生物不同,从而使不同种类以及不同浓度的污水都能在经过不同的处理区域时,得到有效的处理,既减少了污水处理设施的重复建设,降低了污水处理的投资成本,又提高了污水处理的效果,保护了环境。为了既简化折流板污水处理器3的结构,又能尽可能好的处理不同种类和/或不同浓度的污水,折流板污水处理器3包括与清水回收池2连通的好氧污水处理区4、缺氧污水处理区5和至少一个厌氧污水处理区6,好氧污水处理区4、缺氧污水处理区5和厌氧污水处理区6通过隔离插板7分隔而成,厌氧污水处理区6与缺氧污水处理区4之间通过固定的隔离插板7在顶部相互连通,好氧污水处理区4与缺氧污水处理区5之间通过活动的隔离插板7的开启在下部相互连通;折流板污水处理器3的输入端位于厌氧污水处理区6,输出端位于好氧污水处理区4。由于在污水处理的过程中,污水中含的废物会分解产生甲烷、氮气等,而折流板污水处理器3又是封闭的,既为了避免由于甲烷、氮气等气体的存在而发生爆炸危险,又能收集甲烷、氮气等气体以再利用,厌氧污水处理区6又包括产酸相厌氧污水处理区9和产甲烷相厌氧污水处理区10,折流板污水处理器3的输入端位于产酸相污水处理区9,产酸相厌氧污水处理区9和产甲烷相厌氧污水处理区10通过固定插板7隔开,并在底部相互连通,厌氧污水处理区6通过产甲烷相厌氧污水处理区10与缺氧污水处理区5连通;在厌氧污水处理区6与缺氧污水处理区5的顶部设置有气体排放管8。上述实施方式中,当经过折流板污水处理器3处理的污水达不到回收再利用标准或直接排放标准时,为了便于将其送回折流板污水处理器3中再次进行处理,在折流板污水处理器3的污水输出端上还设置在清水再处理输出管11,清水再处理输出管11的输出端与分别与厌氧污水处理区6和缺氧污水处理区5连通。同时,为了计量送入折流板污水处理器3中的污水的数量,以及污水处理后排出的数量,在折流板污水处理器3的污水输入端与高浓度污水收集池I之间,以及折流板污水处理器3的污水输出端与清水回收池2之间设置在污水流量计12。上述实施方式中,为了提高好氧污水处理区4和缺氧污水处理区5的好氧处理效 果和厌氧处理效果,同时,又能简化好氧污水处理区4和缺氧污水处理区5的结构,在缺氧污水处理区5内设置有搅拌装置;在好氧污水处理区4内设曝气装置。
权利要求1.一种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包括高浓度污水收集池(I)和清水回收池(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由隔离插板(7)分隔而成的,具有至少两个污水处理区的折流板污水处理器(3),折流板污水处理器(3)的污水输入端与高浓度污水收集池(I)连通,输出端与清水回收池⑵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折流板污水处理器(3)包括与清水回收池(2)连通的好氧污水处理区(4)、缺氧污水处理区(5)和至少一个厌氧污水处理区¢),好氧污水处理区(4)、缺氧污水处理区(5)和厌氧污水处理区(6)通过隔离插板(7)分隔而成,厌氧污水处理区(6)与缺氧污水处理区(4)之间通过固定的隔离插板(7)在顶部相互连通,好氧污水处理区(4)与缺氧污水处理区(5)之间通过活动的隔离插板(7)的开启在下部相互连通;折流板污水处理器(3)的输入端位于厌氧污水处理区¢),输出端位于好氧污水处理区(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厌氧污水处理区(6)包括产酸相厌氧污水处理区(9)和产甲烷相厌氧污水处理区(10),折流板污水处理器(3)的输入端位于产酸相污水处理区(9),产酸相厌氧污水处理区(9)和产甲烷相厌氧污水处理区(10)通过固定的隔离插板(7)隔开,并在底部相互连通,厌氧污水处理区(6)通过产甲烷相厌氧污水处理区(10)与缺氧污水处理区(5)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厌氧污水处理区(6)与缺氧污水处理区(5)的顶部设置有气体排放管(8)。
5.根据权利要求2、3或4所述的一种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折流板污水处理器(3)的污水输出端上还设置在清水再处理输出管(11),清水再处理输出管(11)的输出端与分别与厌氧污水处理区(6)和缺氧污水处理区(5)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折流板污水处理器(3)的污水输入端与高浓度污水收集池(I)之间,以及折流板污水处理器(3)的污水输出端与清水回收池(2)之间设置在污水流量计(12)。
7.根据权利要求2、3或4所述的一种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缺氧污水处理区(5)内设置有搅拌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2、3或4所述的一种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好氧污水处理区(4)内设曝气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I 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折流板污水处理器(3)的污水输入端与高浓度污水收集池(I)之间,以及折流板污水处理器(3)的污水输出端与清水回收池(2)之间设置在污水流量计(1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能同时处理多种污水的污水生物处理系统。所述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包括高浓度污水收集池和清水回收池,还包括由隔离插板分隔而成的,具有至少两个污水处理区的折流板污水处理器,折流板污水处理器的污水输入端与高浓度污水收集池连通,输出端与清水回收池连通。
文档编号C02F3/30GK202465463SQ20122010113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6日
发明者朱海峰, 李思虹, 王姗镒, 胡金朝, 谭富全, 赵剑平, 陈金发, 饶芳 申请人:西昌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