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84088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净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处理高浊度水的净水处理
>J-U ρ α装直。
背景技术
在污水处理中应用的沉淀工艺形式主要有平流池、小间距斜板和斜管沉淀池等。其中小间距斜板和斜管沉淀池充分体现了浅池的优势,沉淀效率很高,而且斜板的间距越小,沉淀效率越高。但在实际应用中,斜板间距较小的斜板沉淀池运行一段时间后,或者当水质水量变化时,其沉淀效率和出水水质明显下降,导致斜管和斜板间严重积泥与堵塞,甚至压塌斜管和斜板。因此很多水厂选用占地大、效率低,但运行相当稳定的平流池。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对于斜管沉淀池是由于其六边形结构不利于排泥所致。对于斜板沉淀池,由于间距越小,沉淀效率越高,所以多采用于间距较小的斜板沉淀池,但当斜板间距减小后,其排泥就不顺畅,就会导致斜板间积泥与堵塞。除此不足之外,利用现有的技术对高浓度污水直接进行净化处理时,出水水质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 一级A类标准的很少,即便能够勉强达到该标准的,一般都是设备结构复杂、精度高、造价高,或药剂使用量大,或反洗周期短、能耗闻。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净水处理装置,集混凝、沉淀、过滤于一体,占地面积小,出水水质稳定。
`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净水处理装置,包括旋流混合反应区、高效斜板沉淀区和浅层过滤区,是一种连续同心圆反应器,设备本体的上部为圆柱壳体,设备本体的下部为圆锥壳体,所述圆柱壳体中部为与圆柱壳体同心的圆形的滤池,所述圆锥壳体围成的区域为旋流混合反应区,所述圆柱壳体与滤池之间的部分为高效斜板沉淀区,所述滤池内部为浅层过滤区;所述圆锥壳体的下部设置有环绕在圆锥壳体外的环形的配水管,所述配水管设有多个支管与旋流混合反应区连通,所述旋流混合反应区设置有排泥管,所述排泥管的下端口位于旋流混合反应区的底部,排泥管的上端口与大气连通,排泥管的中部出泥口伸出设备本体外部;所述高效斜板沉淀区中部设置有斜板,所述斜板包括贴合在一起的上部斜板和下部斜板;所述高效斜板沉淀区上部设置有多个集水槽,所述集水槽沿径向均布设置,所述滤池与集水槽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配水孔,所述滤池内部设置有配水挡板,所述配水挡板内侧上部设置有环形排水槽,所述排水槽连通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穿过高效斜板沉淀区伸出设备本体外部。所述圆锥壳体的锥角为60 。所述上部斜板和下部斜板的斜孔所成的角度为90 -120 ,所述下部斜板的高度为斜板总高的1/4-1/3。
所述配水管与旋流混合反应区连通的多个支管均与所述设备本体相切。所述配水挡板内设有双层滤料。所述双层滤料由下到上级配由粗到细。所述滤池设置有反洗气管和反洗排水管,所述反洗气管穿过设备本体和高效斜板沉淀区在滤池内部环形布置,所述反洗排水管穿过设备本体和高效斜板沉淀区由滤池中央竖直向上通到低于排水槽槽口的位置。所述斜板用斜管代替。所述集水槽的数量为3-6。所述支管的数量为3-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采用环形配水形式,具体采用切线方向配水,确保进入系统的原水与池壁形成旋流形式,使进入设备的原水形成水力旋流上升效果,在进水端借助进水水压,冲击污泥层,利用已形成的污泥层颗粒为载体,使加入系统的混凝剂与助凝剂形成的絮体,根据水力变化逐渐增大,并利用池壁反射,形成易于沉淀的物质;该形式的反应设计节省了约15%的絮凝药剂使用量,并随着旋流的上升,使形成的絮体不断增加,成为易于沉降的污泥去除掉。2、高效斜板沉 淀区采用双层斜板,上部斜板和下部斜板的斜孔呈现(90-120 )布置,所述下部斜板的高度为斜板总高的1/4-1/3,延长了原水在斜板区的流行时间,减小了紊流的现象的出现,使出水效果更好,减轻了后续处理设施的负荷,提高了沉淀效率。本发明的斜板设计提高沉淀效率的同时并不要求斜板间距。3、浅层过滤区进水采用配水挡板进入,过滤形式为同向流进入,水流方向与滤料级配方向相同,最大程度的发挥了滤料的截污能力,延长了过滤反洗周期;滤料形式采用双层滤料,原水由下部进入,依次通过级配由粗到细的滤料,最大程度发挥滤料的截污能力;反洗采用正向气洗与水洗结合的方式,最大程度减少了滤层的膨胀,经过空气的擦洗,使附着在滤料的污染物在水流的作用下排出系统。与现有同类产品相比,本发明反洗能耗节省40%-50%,反洗用水量节省40%-60%。4、本发明的净水处理装置的净水指标与传统工艺装置对比,可以处理浊度高达2000mg/L的污水,并且使澄清效果悬浮物含量能够达到5mg/L,相比《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 一级A类标准规定的10mg/L提高了 50% ;排出的污泥耗水量比现有技术低3%-5%,更易于压缩。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发明的平面布置示意图。图2为图1的1-1剖视图。图3为配水管布置示意图。图中I为旋流混合反应区,2为高效斜板沉淀区,3为浅层过滤区,4为设备本体,5为滤池,6为配水管,7为排泥管,8为斜板,9为集水槽,10为配水挡板,11为排水槽,12为出水管,13为反洗气管,14为反洗排水管。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净水处理装置,包括旋流混合反应区1、高效斜板沉淀区2和浅层过滤区3,是一种连续同心圆反应器,设备本体4的上部为圆柱壳体,设备本体4的下部为圆锥壳体,所述圆柱壳体中部为与圆柱壳体同心的圆形的滤池5,所述圆锥壳体围成的区域为旋流混合反应区1,所述圆柱壳体与滤池5之间的部分为高效斜板沉淀区2,所述滤池5内部为浅层过滤区3 ;所述圆锥壳体的下部设置有环绕在圆锥壳体外的环形的配水管6,所述配水管6设有多个支管与旋流混合反应区I连通,所述旋流混合反应区I设置有排泥管7,所述排泥管7的下端口位于旋流混合反应区I的底部,排泥管7的上端口与大气连通,排泥管7的中部出泥口伸出设备本体4外部;所述高效斜板沉淀区2中部设置有斜板8,所述斜板8包括贴合在一起的上部斜板和下部斜板;所述高效斜板沉淀区2上部设置有多个集水槽9,所述集水槽9沿径向均布设置,所述滤池5与集水槽9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配水孔,所述滤池5内部设置有配水挡板10,所述配水挡板10内侧上部设置有环形排水槽11,所述排水槽11连通有出水管12,所述出水管12穿过高效斜板沉淀区2伸出设备本体4外部。所述述圆锥壳体的锥角为60 。所述上部斜板和下部斜板的斜孔所成的角度为90 -120 ,所述下部斜板的高度为斜板8总高的1/4 -1/3。所述所述配水管6与旋流混合反应区I连通的多个支管均与所述设备本体4相切。所述配水挡板10内设有双层滤料。所述双层滤料由下到上级配由粗到细。所述滤池5设置有反洗气管13和反洗排水管14,所述反洗气管13穿过设备本体4和高效斜板沉淀区2在滤池5内部环形布置,所述反洗排水管14穿过设备本体4和高效斜板沉淀区2由滤池5中央竖直向上通到低于排水槽11槽口的位置。所述斜板8用斜管代替。所述集水槽的数量为3-6。所述支管的数量为3-6。使用时,原水由配水管6经支管以旋流形式进入旋流混合反应区1,形成水力旋流上升效果,在进水端借助进水水压,冲击污泥层,利用已形成的污泥层颗粒为载体,使加入系统的混凝剂与助凝剂形成的絮体,根据水力变化逐渐增大,并利用池壁反射,形成易于沉淀的物质;原水在旋流混合反应区I内上升,经过斜板8进入高效斜板沉淀区2的上部,并由集水槽9进入浅层过滤区3,在配水挡板10的作用下由滤池5的底部由下至上经过滤料过滤,过滤后的清水由与排水槽11连通的出水管12排出。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权利要求
1.净水处理装置,包括旋流混合反应区(I)、高效斜板沉淀区(2)和浅层过滤区(3),是一种连续同心圆反应器,设备本体(4)的上部为圆柱壳体,设备本体(4)的下部为圆锥壳体,所述圆柱壳体中部为与圆柱壳体同心的圆形的滤池(5),所述圆锥壳体围成的区域为旋流混合反应区(1),所述圆柱壳体与滤池(5)之间的部分为高效斜板沉淀区(2),所述滤池(5)内部为浅层过滤区(3);其特征在于:所述圆锥壳体的下部设置有环绕在圆锥壳体外的环形的配水管(6),所述配水管(6)设有多个支管与旋流混合反应区(I)连通,所述旋流混合反应区(I)设置有排泥管(7),所述排泥管(7)的下端口位于旋流混合反应区(I)的底部,排泥管(7)的上端口与大气连通,排泥管(7)的中部出泥口伸出设备本体(4)外部;所述高效斜板沉淀区(2 )中部设置有斜板(8 ),所述斜板(8 )包括贴合在一起的上部斜板和下部斜板;所述高效斜板沉淀区(2)上部设置有多个集水槽(9),所述集水槽(9)沿径向均布设置,所述滤池(5)与集水槽(9)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配水孔,所述滤池(5)内部设置有配水挡板(10),所述配水挡板(10)内侧上部设置有环形排水槽(11),所述排水槽(11)连通有出水管(12),所述出水管(12)穿过高效斜板沉淀区(2)伸出设备本体(4)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锥壳体的锥角为6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斜板和下部斜板的斜孔所成的角度为90 -120 ,所述下部斜板的高度为斜板(8)总高的1/4-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管(6)与旋流混合反应区(I)连通的多个支管均与所述设备本体(4)相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挡板(10)内设有双层滤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 的净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滤料由下到上级配由粗到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池(5)设置有反洗气管(13)和反洗排水管(14),所述反洗气管(13)穿过设备本体(4)和高效斜板沉淀区(2)在滤池(5)内部环形布置,所述反洗排水管(14)穿过设备本体(4)和高效斜板沉淀区(2)由滤池(5 )中央竖直向上通到低于排水槽(11)槽口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净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板(8)用斜管代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槽(9)的数量为3-6。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的数量为3-6。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处理高浊度水的一种净水处理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集混凝、沉淀、过滤于一体,占地面积小,出水水质稳定的净水处理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净水处理装置,包括旋流混合反应区、高效斜板沉淀区和浅层过滤区,是一种连续同心圆反应器,设备本体的上部为圆柱壳体,设备本体的下部为圆锥壳体,所述圆柱壳体中部为与圆柱壳体同心的圆形的滤池,所述圆锥壳体围成的区域为旋流混合反应区。
文档编号C02F1/52GK103241815SQ20131018831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2013年5月21日
发明者李占日, 李伟, 张美玲, 刘洪涛 申请人:山西省环境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