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水脱氮除磷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76167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废水脱氮除磷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废水脱氮除磷系统,包括工艺构筑装置和循环回流装置,所述工艺构筑装置处理包括常规的脱氮除磷设备外,还包括依次连通的释磷池、二沉池、反应池、絮凝池和磷沉淀池;所述循环回流装置包括污泥回流管和硝化液回流管,所述污泥回流管的入口与连接于二沉池底部出口的污泥管连通,所述污泥回流管的出口与安装于反硝化池上的布泥管网连通;所述硝化液回流管的入水口与所述清水池内部连通,所述硝化液回流管与所述反硝化池连通。本实用新型将反硝化及释磷过程进行分离,同时保证并提高了脱氮及除磷的效率在95%以上,进而避免了基础土建浪费及缩减了土建投资。
【专利说明】一种废水脱氮除磷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含氮磷废水处理的系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脱氮除磷系统,属于废水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废水排放愈来愈多种多样,对自然水体带来了巨大的损害,尤其含氮磷超标排放是造成水体赤潮、水华等灾害的主要元凶。
[0003]因此国家在排水标准要求上不断提高,对氮磷的排放要求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现行被广泛应用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如A2 / o、SBR、0D等工艺,越来越不能满足排放水质标准,其原因主要由于常规工艺中存在碳源、泥龄、硝酸盐等问题使得系统对N、P同时去除效果不佳。近几年出现的一些改进型单泥系统在针对这些问题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与创新,然而,现实行的脱氮除磷技术,将硝化池的硝化液进行大于100%的比例回流,回流液包含含有硝态氮的水及含有磷饱和的聚磷菌污泥,回流液在反硝化池同时进行反硝化脱氮及磷释放过程,因两种过程均需要以有机碳源作为能量来源,因此会出现有机碳源争夺现象,从而影响脱氮释效率,同时反硝化池的释磷会再次溶入水中,大幅度降低了除磷效果,只能通过硝化池的排泥完成除磷,效果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废水脱氮除磷系统,有效去除磷氮,并且工艺简单,运行稳定,基建及运行费用低。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废水脱氮除磷系统,包括工艺构筑装置和循环回流装置,所述工艺构筑装置包括反硝化池、硝化池、沉淀池和清水池,所述反硝化池上安装有布泥管网,其入水口与进水管连通,所述反硝化池的出水口与所述硝化池的入水口连通,所述硝化池的出水口与所述沉淀池的入水口连通,所述沉淀池上部的沉淀池出水堰与所述清水池的入水口连通,所述清水池的出水口处连接排水管:
[0006]所述工艺构筑装置还包括环境为厌氧状态的释磷池、二沉池、使释磷后的清液与钙盐发生化学反应的反应池、进行絮凝造粒的絮凝池和磷沉淀池,所述释磷池的入水口与所述沉淀池的底部出水口连通,所述释磷池的出水口与所述二沉池的布水管连通,所述二沉池的底部出口通过污泥管与污泥排出管连通;所述二沉池上部安装的二沉池出水堰与所述反应池连通,所述反应池的出水口与所述絮凝池连通;所述絮凝池的出水口与所述磷沉淀池的布水管连通,所述磷沉淀池上部安装的磷沉淀池出水堰与所述排水管连通;
[0007]所述循环回流装置包括污泥回流管和硝化液回流管,所述污泥回流管的入口与连接于二沉池底部出口的污泥管连通,所述污泥回流管的出口与安装于反硝化池上的布泥管网连通;所述硝化液回流管的入水口与所述清水池内部连通,所述硝化液回流管与所述反硝化池连通。
[0008]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为,所述硝化液回流管的中部设置硝化液回流栗O
[0009]进一步地,所述污泥管与所述污泥回流管和所述污泥排出管之间设置污泥回流栗。
[0010]进一步地,所述释磷池的中心部位设置搅拌机。
[0011]进一步地,所述释磷池的水力停留时间大于3h,环境溶解氧浓度小于0.lmg/1。
[0012]进一步地,所述反应池的水力停留时间大于5min,水流状态为上进下出。
[0013]进一步地,所述的硝化液回流泵的流量为进水管流量的2倍以上。
[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废水脱氮除磷装置,通过沉淀池将含磷污泥沉淀,含氮废水澄清,进行分离,并将含硝态氮废水澄清后回流至反硝化池,实现总氮去除率95%以上;含磷污泥沉淀后排入释放磷池进行单独释磷,释磷后的污泥再回流至反硝化池进行聚磷,避免了有机碳源的争夺发生,同时释磷池释放的浓磷液进行单独化学除磷处理,不再进入反硝化池,实现磷去除率95%以上;本实用新型使脱氮除磷生物反应的最优化状态,从而达到最大脱氮除磷效果,提高了脱氮除磷效率,避免了基础土建的浪费,节省了土建投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废水脱氮除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更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特举具体实施例并配合【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如下。
[001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废水脱氮除磷系统,包括工艺构筑装置和循环回流装置。
[0018]工艺构筑装置包括反硝化池2、硝化池3、沉淀池4和清水池5。反硝化池2上安装有布泥管网20,其入水口与进水管I连通。反硝化池2的出水口与硝化池3的入水口连通,硝化池3的出水口与沉淀池4的入水口连通。沉淀池4上部的沉淀池出水堰与清水池5的入水口连通,清水池5的出水口处连接排水管12。含氮磷的待处理废水通过进水管I进入反硝化池2上部的入水口,在反硝化池内与回流液混合,在反硝化池2生化反应完毕后,通过反硝化池2与硝化池3底部的入水口进入硝化池3。在硝化池3进行硝化反应及聚磷反应,当到硝化池3尾端时,废水中氣氣转化为硝态氣溶于水中,废水中的憐被聚憐圃过量摄入菌体内,并以活性污泥形式存在于水中,废水经硝化池3尾端的出水口进入沉淀池4。沉淀池4为竖流沉淀池,废水经沉淀池4的中心桶布水沉淀,污泥沉入沉淀池4的泥斗,清水通过沉淀池4上部安装沉淀池出水堰集水,通过沉淀池出水堰的连通管道自流至清水池5,并通过在清水池5中上部的排水管12排放。
[0019]工艺构筑装置还包括环境为厌氧状态的释磷池6、二沉池7、使释磷后的清液与钙盐发生化学反应的反应池8、进行絮凝造粒的絮凝池9和磷沉淀池10。释磷池6的入水口与沉淀池4的底部出水口连通,释磷池6的出水口与二沉池7的布水管连通,并且,释磷池6的中心部位设置搅拌机19,其水力停留时间大于3h,环境溶解氧浓度小于0.lmg/1。二沉池77为竖流沉淀池,的底部出口通过污泥管13与污泥排出管15连通。二沉池7上部安装的二沉池出水堰与反应池8连通,反应池8的出水口与絮凝池9连通,反应池8的水力停留时间大于5min,水流状态为上进下出。絮凝池9的出水口与磷沉淀池10的布水管连通。磷沉淀池10为斜管沉淀池,其上部安装的磷沉淀池出水堰与排水管12连通。沉淀池4泥斗中沉淀的污泥通过出水口进入释磷池6,通过搅拌机19混合搅拌,在厌氧环境下不断的将污泥中聚磷菌过度摄入的总磷释放到周围的水环境中,释磷后的水进入二沉池7的中心筒内布水,沉淀的污泥沉入泥斗。二沉池7中分离的清液通过上部安装的二沉池出水堰收集,并流入反应池8与投加的钙盐反应,生成磷酸钙及羟基磷酸钙沉淀物,形成的混合液再进入絮凝池9,与投加的絮凝剂PAC絮凝造粒,通过絮凝池9上部管道接入磷沉淀池10。絮凝池9的出水沿斜管填料下进行布水,絮凝后的悬浮物沉淀为污泥,并通过磷沉淀池10底部连接的排泥管11排除系统,分离的清水通过安装在磷沉淀池10上部的出水堰集水,以排水管12排放。
[0020]循环回流装置包括污泥回流管16和硝化液回流管17,污泥回流管16的入口与连接于二沉池7底部出口的污泥管13连通,所述污泥回流管16的出口与安装于反硝化池2上的布泥管网20连通,污泥管13与污泥回流管16和污泥排出管15之间设置污泥回流泵14。硝化液回流管17的入水口与清水池5内部连通,硝化液回流管17与反硝化池2连通,硝化液回流管17的中部设置硝化液回流泵18,其流量为进水管I流量的2倍以上。污泥回流泵14开动时,将污泥管13内的污泥传送至污泥排出管15和污泥回流管16,一部分作为剩余污泥通过污泥排出管15排出系统,一部分作为回流污泥通过污泥回流管16回流反硝化池2中的布泥管网20,并以布泥管网进行均匀分布,同时对反硝化池2进行混合搅拌。硝化液回流泵18开动时,将清水池5内的清液传送至硝化液回流管17,最终到达反硝化池2,回流含有硝态氮的清水至反硝化池2,利用进水的有机碳源进行反硝化作用,将硝态氮转化为氮气去除。
[0021]本实用新型根据硝化池末端,硝态氮90%以上存在于水中,饱和聚磷菌均存在于活性污泥中,因此通过沉淀池将含磷污泥沉淀,含氮废水澄清,进行分离,这样含硝态氮废水澄清后回流至反硝化池,含磷污泥沉淀后排入释放磷池进行单独释磷,释磷后的污泥再回流至反硝化池进行聚磷,避免了有机碳源的争夺发生,同时释磷池释放的浓磷液进行单独化学除磷处理,不再进入生化除磷单元,综合两种措施达到脱氮除磷生物反应的最优化状态,从而达到最大脱氮除磷效果。
[0022]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废水脱氮除磷系统,包括工艺构筑装置和循环回流装置,所述工艺构筑装置包括反硝化池(2)、硝化池(3)、沉淀池(4)和清水池(5),所述反硝化池(2)上安装有布泥管网(20),其入水口与进水管(I)连通,所述反硝化池(2)的出水口与所述硝化池(3)的入水口连通,所述硝化池(3)的出水口与所述沉淀池(4)的入水口连通,所述沉淀池(4)上部的沉淀池出水堰与所述清水池(5)的入水口连通,所述清水池(5)的出水口处连接排水管(12),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艺构筑装置还包括环境为厌氧状态的释磷池(6)、二沉池(7)、使释磷后的清液与钙盐发生化学反应的反应池(8)、进行絮凝造粒的絮凝池(9)和磷沉淀池(10),所述释磷池(6)的入水口与所述沉淀池(4)的底部出水口连通,所述释磷池(6)的出水口与所述二沉池(7)的布水管连通,所述二沉池(7)的底部出口通过污泥管(13)与污泥排出管(15)连通;所述二沉池(7)上部安装的二沉池出水堰与所述反应池(8)连通,所述反应池(8)的出水口与所述絮凝池(9)连通;所述絮凝池(9)的出水口与所述磷沉淀池(10)的布水管连通,所述磷沉淀池(10)上部安装的磷沉淀池出水堰与所述排水管(12)连通; 所述循环回流装置包括污泥回流管(16)和硝化液回流管(17),所述污泥回流管(16)的入口与连接于二沉池(7 )底部出口的污泥管(13 )连通,所述污泥回流管(16 )的出口与安装于反硝化池(2)上的布泥管网(20)连通;所述硝化液回流管(17)的入水口与所述清水池(5)内部连通,所述硝化液回流管(17)与所述反硝化池(2)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水脱氮除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硝化液回流管(17)的中部设置硝化液回流泵(1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水脱氮除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管(13)与所述污泥回流管(16)和所述污泥排出管(15)之间设置污泥回流泵(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水脱氮除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释磷池(6)的中心部位设置搅拌机(1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水脱氮除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释磷池(6)的水力停留时间大于3h,环境溶解氧浓度小于0.lmg/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水脱氮除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池(8)的水力停留时间大于5min,水流状态为上进下出。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废水脱氮除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硝化液回流泵(18)的流量为进水管(I)流量的2倍以上。
【文档编号】C02F9/14GK203411433SQ201320354553
【公开日】2014年1月29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20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20日
【发明者】冯翀, 吴国圣, 于飞 申请人:江苏海澜正和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