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均匀布水型接触氧化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877660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均匀布水型接触氧化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均匀布水型接触氧化装置,包括反应池体、进水管、曝气主管线、出水管、曝气管线,所述反应池体内由下向上分别设有混合区、填料区和清水区,所述混合区底部设有进水管,所述清水区处设有向下延伸的曝气主管线,所述曝气主管线向下伸入到混合区底部,其端部连接有平铺于混合区底部的曝气管线,所述填料区内设有携带好氧微生物的填料,所述清水区还设有出水管,在所述混合区的底部设有平铺于混合区底部的布水管,所述布水管与进水管相连,在所述混合区内填充有麦饭石填料层。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布水管以及麦饭石填料层,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布水不均和气、水混合不均以及无法去除重金属物质等问题。
【专利说明】一种均匀布水型接触氧化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接触氧化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能够达到进水均布及气、水充分混合的接触氧化装置,属于污水接触氧化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接触氧化法是一种介于活性污泥法与生物滤池之间的生物膜法工艺,其特点是在池内设置填料,池底曝气对污水进行充氧,并使池体内污水处于流动状态,以保证污水与污水中的填料充分接触,从而实现填料上附着的微生物在氧气的协同作用下实现污水中的有机物脱除。
[0003]德国在19世纪末开始将接触氧化装置应用于污水处理,但由于填料材料受限,未能广泛应用。随着材料技术的发展,合成塑料工业技术发展,轻质蜂窝状填料出现,20世纪70年代,日本、美国等开始研究和应用生物接触氧化法。中国在7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用此法处理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目前,随着接触氧化技术的发展,此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领域。
[0004]传统的装置是这样的,污水经过进水管进入接触氧化反应装置内,与经曝气主管线进入曝气管线的空气在混合区内混合,气、水同时上行,经过填料区后,与附着在填料上的微生物反应后进入清水区内,通过出水管流出接触氧化装置。
[0005]现行此工艺因布水点集中及混合区内无相应保证气、水充分混合的措施,易导致布水不均,局部水力负荷增大,从而使得处理效果不稳定等问题的发生,目前,为避免布水不均这一问题的发生,一般对接触氧化单池的表面积做出限制,此举无异于增加了土建的投资,成本增加;现行工艺中气、水混合较简单,气路短,氧气利用率低;现行工艺对于污水中含有部分重金属等有毒害物质时,现行工艺无措施应对,需另添加处理构筑物。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均匀布水型接触氧化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布水不均和气、水混合不均以及无法去除重金属物质等问题。
[0007]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均匀布水型接触氧化装置,包括反应池体、进水管、曝气主管线、出水管、曝气管线,所述反应池体内由下向上分别设有混合区、填料区和清水区,所述混合区底部设有进水管,所述清水区处设有向下延伸的曝气主管线,所述曝气主管线向下伸入到混合区底部,其端部连接有平铺于混合区底部的曝气管线,所述填料区内设有携带好氧微生物的填料,所述清水区还设有出水管,在所述混合区的底部设有布水管,所述布水管与进水管相连,在所述混合区内填充有麦饭石填料层。
[000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装置内多点布水,可以有效避免原有接触氧化单点布水带来的装置内布水不均、局部区域水力负荷过大、处理效果不稳定等弊端。另外,有效解决单点布水不均问题,采用多点进水工艺替代现有接触氧化池的单点进水,有效避免局部水力负荷过大,可相应增大接触氧化装置单池表面积,从而节约土建投资。
[0009]用两种以上材质填料替代现有接触氧化装置单一型填料,实现功能的有效划分,硬质麦饭石填料用于切割进水水流,进一步实现均质布水的目的,另加大气、水接触面积,实现气、水充分混合;其它软性填料用于生物膜的附着。
[0010]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好氧生物填料下层增加麦饭石填料,有效切割水流、增加水流的均布性,另可加大紊流程度,增加气、水接触面,从而提高装置中氧气利用率,增加好氧处理效果的稳定性。同时,利用麦饭石对重金属的吸附性能,为好氧生物菌提供有效的技术屏障,有效保证好氧微生物活性。
[0011]采用麦饭石作为硬质填料,对污水中存在的汞、铅、镉、砷、氟等对好氧微生物有毒害的物质进行吸附,避免后续微生物受到此类物质影响,从而保证污水处理效果。如污水中不存在重金属威胁,本实用新型中的麦饭石可采用其他相对廉价的硬性填料替代,可为石材也可采用PVC或PP、PE材质的硬性填料。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13]进一步,所述麦饭石填料层中麦饭石的直径为2?3cm。
[0014]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麦饭石填料(或其它硬质填料)粒径大于2cm,以避免生物膜脱落造成下层填料堵塞。
[0015]进一步,所述麦饭石填料层的厚度为0.5?lm。
[0016]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麦饭石填料(或其它硬质填料)层厚度介于
0.5?1.0m之间,在保证水流切削效果与气、水混合效果的同时,保证空气对软性填料的振动量满足生物膜实时脱落要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19]1、进水管,2、曝气主管线,3、出水管,4、曝气管线,5、混合区,6、填料区,7、清水区,
8、反应池体,9、布水管,10、麦饭石填料区。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21]如图1所示,一种均匀布水型接触氧化装置,包括反应池体8、进水管1、曝气主管线2、出水管3、曝气管线4,所述反应池体8内由下向上分别设有混合区5、填料区6和清水区7,所述混合区5底部设有进水管1,所述清水区7处设有向下延伸的曝气主管线2,所述曝气主管线2向下伸入到混合区5底部,其端部连接有平铺于混合区5底部的曝气管线4,所述填料区6内设有携带好氧微生物的填料,所述清水区7还设有出水管3,在所述混合区5的底部设有平铺于混合区5底部的布水管9,所述布水管9与进水管I相连,在所述混合区5内填充有麦饭石填料层10。
[0022]所述麦饭石填料层10中麦饭石的直径为2?3cm,以避免生物膜脱落造成下层填料堵塞。[0023]所述麦饭石填料层10的厚度为0.5?lm,在保证水流切削效果与气、水混合效果的同时,保证空气对软性填料的振动量满足生物膜实时脱落要求。
[002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布水管9以及麦饭石填料层10,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布水不均和气、水混合不均以及无法去除重金属物质等问题。
[0025]本实用新型实施方案如下:
[0026]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经进水管I进入反应池体8后,通过布水管9在反应池体8内进行多点布水,布水管9的出水与经曝气主管2线进入曝气管线4的空气混合,上向流的过程中通过麦饭石填料层10 (麦饭石直径2?3cm,填料层厚度:0.5?1.0m),在此麦饭石填料层10中加大紊流效果,从而使得气、水接触面增大,达到充分混合的目的。另麦饭石多含高岭石等黏土矿物,是多孔性海绵状特殊结构,具有强烈的静电引力,在水中对重金属离子和致害毒素有很强的吸附力,对汞、铅、镉、砷、氟等对好氧微生物有毒害作用的离子有很好的吸附性能,因此,可有效避免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对后续生物膜的毒理性作用,保证好氧生物的活性。在混合区5混合后的污水流经含有好氧生物填料的填料区6,经好氧生物与氧气的协同作用达到去除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目的,在清水区7得到清水,并从出水管3排出。
[002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均匀布水型接触氧化装置,包括反应池体(8)、进水管(I)、曝气主管线(2)、出水管(3)、曝气管线(4),所述反应池体(8)内由下向上分别设有混合区(5)、填料区(6)和清水区(7),所述混合区(5)底部设有进水管(1),所述清水区(7)处设有向下延伸的曝气主管线(2),所述曝气主管线(2)向下伸入到混合区(5)底部,其端部连接有平铺于混合区(5)底部的曝气管线(4),所述填料区(6)内设有携带好氧微生物的填料,所述清水区(7)还设有出水管(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混合区(5)的底部设有平铺于混合区(5)底部的布水管(9),所述布水管(9)与进水管(I)相连,在所述混合区(5)内填充有麦饭石填料层(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均匀布水型接触氧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麦饭石填料层(10)中麦饭石的直径为2?3c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均匀布水型接触氧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麦饭石填料层(10)的厚度为0.5?lm。
【文档编号】C02F3/10GK203461876SQ201320589574
【公开日】2014年3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2日
【发明者】张玉国, 胡桂兰, 郭建 申请人:北京汇清源水务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