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造纸废水回收再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78833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一种造纸废水回收再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造纸废水回收再利用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收浆池、曝气池、生物氧化脱色池、沉淀塔和回用水池,收浆池与曝气池之间设有浆料回收装置,浆料回收装置包括:除渣器,除渣器包括筒体,筒体包括圆筒形的上筒体和漏斗形的下筒体,下筒体的底部设有重杂质出口,上筒体的中部设有废水进口,上筒体的上方中部设有废水出口,废水出口内部同轴套设有轻杂质排出管,轻杂质排出管的端部位于废水进口以下,轻杂质排出管和重杂质出口均与曝气池的进口连通;连接于废水出口的沉砂沟;连接于沉砂沟尾部的浆泵,浆泵连接浆池。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回收造纸废水中可利用的纤维用作瓦楞纸生产,而且能够对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再次用作造纸。
【专利说明】—种造纸废水回收再利用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造纸废水回收再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0002]造纸行业在现代工业化过程中不断面临中各种各样的挑战,但是由于纸业是现代社会一种需求量非常大的产品,因此虽然考虑到其面临着越来越严格的环保要求,但是仍然需要不断生产同时在前进过程中力求获得越来越符合环保要求的生产工艺或装置。现有的造纸工业中会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水,虽然这些工业废水得到一定程度的处理,但是其中存在的一些可回收纸浆却并未得到充分回收利用,造成浪费的同时也不利于环保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造纸废水回收再利用系统,一是可以有效回收造纸废水中可利用的纤维用作瓦楞纸生产,二是能够对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回流到车间再次用作造纸。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造纸废水回收再利用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收浆池、曝气池、生物氧化脱色池、沉淀塔和回用水池,并且:
[0005]所述收浆池与所述曝气池之间设有浆料回收装置,所述浆料回收装置包括:
[0006]除渣器,所述除渣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包括圆筒形的上筒体和漏斗形的下筒体,所述下筒体的底部设有重杂质出口,所述上筒体的中部设有废水进口,所述上筒体的上方中部设有废水出口,所述废水出口内部同轴套设有轻杂质排出管,所述轻杂质排出管的端部位于所述废水进口以下,所述轻杂质排出管和所述重杂质出口均与所述曝气池的进口连通;
[0007]连接于所述废水出口的沉砂沟;
[0008]连接于所述沉砂沟尾部的浆泵,所述浆泵连接浆池。
[0009]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生物氧化脱色池的底部铺设有送气管道,在所述送气管道上方设有活性污泥,所述送气管道上均布有出气孔,所述送气管道的一端伸出所述生物氧化脱色池连接风机,在所述生物氧化脱色池内且所述活性污泥的上方设有活性炭纤维丝滤层。
[0010]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沉淀塔包括壳体和上盖,所述壳体包括圆筒形的上壳体和漏斗形的下壳体,所述上壳体的上部设有出水管,所述下壳体的底部设有排泥口,穿过所述上盖设有伸入所述上壳体中的进污水管,所述进污水管的端部设有反流桶,且所述进污水管上设有螺旋状的阻尼板;所述出水管与所述回用水池连通。
[0011]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2]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造纸车间产生的工业废水首先经过收浆池来吸收水中的纤维和悬浮物,然后收浆池内的废水被抽送到除渣器,在除渣器中,废水中的重杂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到筒体的内表面并从重杂质出口流出,废水中的轻杂质则汇集到除渣器筒体的中心部并经过轻杂质排出管流出,而经过除杂后的废水进入沉砂沟中,可用纤维等物质在沉砂沟中进行沉积,然后通过浆泵将沉积的可用纤维物质泵入浆池,可以送到车间再利用于生产瓦楞纸。上述结构中的除渣器在除去废水中的重杂质的同时也可以除去其中的轻杂质,可以减少除渣设备的配置,减少设备费用和运转维护费用;将废水中的纤维物质回收再利用,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0013]进一步的,经过除渣器排出的夹杂有杂质的废水,被依次送入曝气池、生物氧化脱色池、沉淀塔进行深度处理,得到的处理水可以回流到车间再次用作造纸。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框图。
[0016]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曝气池,2.生物氧化脱色池,21.送气管道,22.活性污泥,23.活性炭纤维丝滤层,3.沉淀塔,31.上壳体,311.出水管,32.下壳体,321.排泥口,33.上盖,34.进污水管,341.反流桶,342.阻尼板,4.除渣器,41.上筒体,411.废水进口,412.废水出口,42.下筒体,421.重杂质出口,43.轻杂质排出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如图1和图2共同所示,一种造纸废水回收再利用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收浆池、曝气池1、生物氧化脱色池2、沉淀塔3和回用水池,并且,收浆池与曝气池I之间设有浆料回收装置。
[0019]浆料回收装置包括:除渣器4,除渣器4包括筒体,筒体包括圆筒形的上筒体41和漏斗形的下筒体42,下筒体42的底部设有重杂质出口 421,上筒体41的中部设有废水进口411,上筒体41的上方中部设有废水出口 412,废水出口 412内部同轴套设有轻杂质排出管43,轻杂质排出管43的端部位于废水进口 411以下,轻杂质排出管43和重杂质出口 421均与曝气池I的进口连通;连接于废水出口 412的沉砂沟;连接于沉砂沟尾部的浆泵,浆泵连接浆池。
[0020]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造纸车间产生的工业废水首先经过收浆池来吸收水中的纤维和悬浮物,然后收浆池内的废水被抽送到除渣器4,在除渣器4中,废水中的重杂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到筒体的内表面并从重杂质出口 421流出,废水中的轻杂质则汇集到除渣器4筒体的中心部并经过轻杂质排出管43流出,而经过除杂后的废水进入沉砂沟中,可用纤维等物质在沉砂沟中进行沉积,然后通过浆泵将沉积的可用纤维物质泵入浆池,可以送到车间再利用于生产瓦楞纸。上述结构中的除渣器4在除去废水中的重杂质的同时也可以除去其中的轻杂质,可以减少出渣设备的配置,减少设备费用和运转维护费用;将废水中的纤维物质回收再利用,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0021 ] 经过除渣器4排出的夹杂有杂质的废水,被依次送入曝气池1、生物氧化脱色池2、沉淀塔3进行深度处理。
[0022]生物氧化脱色池2的底部铺设有送气管道21,在送气管道21上方设有活性污泥22,送气管道21上均布有出气孔,送气管道21的一端伸出生物氧化脱色池2连接风机,在生物氧化脱色池2内且活性污泥22的上方设有活性炭纤维丝滤层23。曝气处理后的废水溢流到生物氧化脱色池2后,由于风机不断通过送气管道21向生物氧化脱色池2内输送空气,使生物氧化脱色池2内的废水不断运动,进而与活性污泥22相互碰撞,不易堵塞,并加速污泥表面生物的更新,可提高污水有机物的去除率,使废水中的COD可达标排放。进一步的,活性炭纤维丝滤层23可对水进行处理净化、除色、除味、除有机物,截流水中的悬浮物及生物絮体,进一步提闻出水质量。
[0023]沉淀塔3包括壳体和上盖33,壳体包括圆筒形的上壳体31和漏斗形的下壳体32,上壳体31的上部设有出水管311,下壳体32的底部设有排泥口 321,穿过上盖33设有伸入上壳体31中的进污水管34,进污水管34的端部设有反流桶341,且进污水管34上设有螺旋状的阻尼板342 ;出水管311与回用水池连通。经过处理后的废水通过管道溢流到沉淀塔3做沉淀处理,废水由进污水管34进入沉淀塔3的上壳体31内,首先经过反流桶341缓冲后向四周扩散,然后平稳的向塔顶流动,污水在上升过程中,密度大于水的固体悬浮物如造填料、细小纤维、泥纱等无机颗粒不断的下沉,并且碰到螺旋状阻尼板342后加速沉淀,达到快速沉淀的目的,从阻尼板342螺旋流过的污水从沉淀塔3上部的出水管311流出。
[0024]沉淀处理后的水进入回用水池,可以回送到车间再次用作造纸。
[0025]上述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举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启示而进行的等效变换,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造纸废水回收再利用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收浆池、曝气池、生物氧化脱色池、沉淀塔和回用水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浆池与所述曝气池之间设有浆料回收装置,所述浆料回收装置包括: 除渣器,所述除渣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包括圆筒形的上筒体和漏斗形的下筒体,所述下筒体的底部设有重杂质出口,所述上筒体的中部设有废水进口,所述上筒体的上方中部设有废水出口,所述废水出口内部同轴套设有轻杂质排出管,所述轻杂质排出管的端部位于所述废水进口以下,所述轻杂质排出管和所述重杂质出口均与所述曝气池的进口连通; 连接于所述废水出口的沉砂沟; 连接于所述沉砂沟尾部的浆泵,所述浆泵连接浆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造纸废水回收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氧化脱色池的底部铺设有送气管道,在所述送气管道上方设有活性污泥,所述送气管道上均布有出气孔,所述送气管道的一端伸出所述生物氧化脱色池连接风机,在所述生物氧化脱色池内且所述活性污泥的上方设有活性炭纤维丝滤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造纸废水回收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塔包括壳体和上盖,所述壳体包括圆筒形的上壳体和漏斗形的下壳体,所述上壳体的上部设有出水管,所述下壳体的底部设有排泥口,穿过所述上盖设有伸入所述上壳体中的进污水管,所述进污水管的端部设有反流桶,且所述进污水管上设有螺旋状的阻尼板; 所述出水管与所述回用水池连通。
【文档编号】C02F103/28GK203593685SQ201320744537
【公开日】2014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1日
【发明者】蒙玲 申请人:蒙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