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59706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包括预处理系统、生化处理系统、泥水分离系统和深度处理系统,所述的预处理系统包括隔油沉砂池、均质均量调节池、混凝沉淀池;所述的生化处理系统包括多级缺氧好氧生化池、A/O池;所述的泥水分离系统包括平流沉淀池、辐流沉淀池;所述的深度处理系统包括混凝气浮池、活性炭吸附池。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系统,以解决皮革制备行业污水污染及水源浪费严重的问题。
【专利说明】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皮革制备行业是产生大量污水的行业,制革污水不仅量大,而且是一种成分复杂、高浓度的有机废水,近年来,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的逐渐完善,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不断加强,都意识污染治理很重要,虽然目前有很多企业自行投资搞了污染治理设施,但结果并不尽如人意,依然不能达到国家废水排放标准,且水资源浪费严重不能得到改善。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系统,以解决皮革制备行业污水污染及水源浪费严重的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污水处理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包括预处理系统、生化处理系统、泥水分离系统和深度处理系统,所述的预处理系统包括隔油沉砂池、均质均量调节池、混凝沉淀池;所述的生化处理系统包括多级缺氧好氧生化池、A/0池;所述的泥水分离系统包括平流沉淀池、辐流沉淀池;所述的深度处理系统包括混凝气浮池、活性炭吸附池;隔油沉砂池通过上部水沟和均质均量调节池连接,均质均量调节池通过池内底部水泵和混凝沉淀池连接,混凝沉淀池通过管道连通多级缺氧好氧生化池,多级缺氧好氧生化池和平流沉淀池连通,平流沉淀池上清液出口和A/0池连接,A/0池通过管道连通辐流沉淀池,辐流沉淀池的上清液口经泵和混凝气浮池连通,混凝气浮池的溢流口和活性炭吸附池相通。
[0005]所述的均质均量调节池,包括水量调节池及其内设置的曝气管路系统,还包括独立的水质调节池,水质调节池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设在上部,在水质调节池的进水口上设有进水管,水量调节池的进水口设置在上部,出水口通过调节池第二管道及调节池水泵提升至下一级的混凝沉淀池,在水质调节池内设有曝气管路系统,水质调节池的出水口和水量调节池的进水口之间通过调节池第一管道连通。
[0006]所述水量调节池和水质调节池内设的曝气管路系统均分别包括一个调节池进气主管、至少一个调节池进气立管以及与调节池进气立管对应设置的至少一组调节池进气支管,在进气主管道起始端同时连接有至少一个调节池鼓风机,在进气主管和每个进气立管之间分别设有调节池阀门,在调节池进气立管末端连通设置有由多个进气支管构成的框型进气支管组,在每个调节池进气支管上设有若干调节池曝气头,每组调节池进气支管通过调节池支架支撑在池内底部;所述调节池进气立管有三个,与调节池进气立管对应的调节池进气支管有三组,所述调节池鼓风机有四个。
[0007]所述的混凝沉淀池,包括混凝沉淀池内泥斗,在混凝沉淀池内底部进水口上方设有立柱,立柱上部外圆周面上设有多个出水孔,在立柱上部、出水孔外侧设置有导流帽,同时在主池内安装有刮泥机,刮泥机所含横梁一端铰接在导流帽上,另一端下方设有与地面接触的行走轮,横梁上安装有电机,电机输出端通过传动机构与行走轮传动连接,横梁中部通过连接板设有刮板,刮板底面距泥斗内表面有间隙,其特征是:所述泥斗倾角为30° ;所述刮板下部安装有橡胶条形板,橡胶条形板与泥斗内表面接触;所述混凝沉淀池内设有调节辅助池,调节辅助池底部设有管道与主池内底部进水口连通,调节辅助池内设有曝气管路系统。
[0008]所述曝气管路系统包括一个混凝沉淀池进气主管、一个混凝沉淀池进气立管和一组混凝沉淀池进气支管,在混凝沉淀池进气主管道起始端连接有一个鼓风机,在混凝沉淀池进气主管和混凝沉淀池进气立管之间设有阀门,在混凝沉淀池进气立管末端连通设置有由多个混凝沉淀池进气支管构成的框型进气支管组,在每个混凝沉淀池进气支管上设有若干混凝沉淀池曝气头,进气支管组通过混凝沉淀池支架支撑在池内底部;所述立柱为水泥立柱。
[0009]所述的多级缺氧好氧生化池,该池内含有缺氧区和好氧区,其中在缺氧区池底部安装有潜水搅拌器,在池内缺氧区和好氧区分别安装有一套曝气管路系统,所述缺氧区和好氧区有多级,分设在多个平行设置的对应条状池内,其中相邻条状池内的缺氧区和好氧区之间分别设置有连通孔,将相邻两级缺氧区和好氧区首尾连通,在初级缺氧区上设有进水管,在末级好氧区上设有出水管,该出水管与平流沉淀池连通,在末级好氧区与初级缺氧区之间设有硝化液回流系统,在平流沉淀池与初级缺氧区之间设有污泥回流系统;所述硝化液回流系统包括硝化液回流管道和末级好氧区内液面以下设置的第一水泵;所述污泥回流系统包括污泥回流管道和平流沉淀池内液面以下设置的第二水泵。
[0010]所述曝气管路系统包括一个进气主管,与每级缺氧区或好氧区对应设置的多个进气立管以及与进气立管对应设置的多组进气支管,在进气主管道起始端同时连接有至少一个鼓风机,在进气主管和每个进气立管之间分别设有阀门,在进气立管末端连通设置有由多个进气支管构成的框型进气支管组,在每个进气支管上设有至少一个曝气头,每组进气支管通过支架支撑在池内底部。
[001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经过本发明处理后的水质COD ( 75Mmg/l、NH3-N ( 3mg/I优于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部分回用于生产、部分外排,回用采用无塔供水,直接回用到生产车间,回用率可达30%。
[0012]本实用新型的混凝沉淀池所述泥斗倾角由10°增大为30°,在刮泥过程中,污泥在稍加外力作用下再加上本身自重,很容易从泥斗表面滑落至污泥槽;在刮板底部加装有橡胶条形板,橡胶条形板与泥斗内表面接触,在刮泥过程中,橡胶条形板底部可以随泥斗内表面形状起伏变化任意变形,使得刮板与泥斗内表面接触紧密,彻底消除刮泥死角;同时增设有调节辅助池,在调节辅助池内设有曝气管路系统,通过往调节辅助池内投放混凝剂,调节水质,使污泥在后续处理中不易上浮,并且降低后续生物处理系统的负荷,使得污水后续处理变得更简单容易。
[0013]本实用新型的均质均量调节池包括水量调节池和与水量调节池连通设置的水质调节池,在皮革污水处理过程中将传统调节池的均衡水质和均衡水量的功能分别在两个相互对立的不同池体内完成,并且增设的水质调节池采用满水位运行,水量调节池采用低水位运行,充分调节污水的水质,使水质调节更均匀,从而节省后续水处理混凝剂的投加量,节省混凝剂的使用成本,进而有效减少了后续水处理污泥的产生,显著降低了因处理污泥而产生的费用,减少了因污泥而发生的二次污染。
[0014]本实用新型的多级缺氧好氧串联生化池包括首尾串联连通的多级缺氧池区和好氧池区,在初级缺氧池区上设有进水管,在末级好氧池区设有出水管,该出水管口与平流沉淀池连通,在末级好氧池区和初级缺氧池区之间设有硝化液回流系统,在平流沉淀池与初级缺氧池区之间设有污泥回流系统,结构设计合理,多级缺氧池区和好氧池区首尾串联,根据水质浓度及含氨氮量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级数的缺氧池区和好氧池区,并且增设有硝化液回流系统和污泥回流系统,这样反复进行缺氧好氧处理,脱氮彻底,效果稳定。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多级缺氧好氧生化池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17]图3为图1所示多级缺氧好氧生化池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图1所示多级缺氧好氧生化池的B-B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实用新型多级缺氧好氧生化池的水流方向示意图。
[0020]图6为本实用新型混凝沉淀池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7为本实用新型混凝沉淀池的调节辅助池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8为本实用新型均质均量调节池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9为本实用新型均质均量调节池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序号:I为缺氧区,2为好氧区,3为潜水搅拌器,5为进水管,6为出水管,7为平流沉淀池,8为硝化液回流管道,9为第一水泵,10为污泥回流管道,11为第二水泵,12为进气主管,13为进气立管,14为进气支管,15为鼓风机,16为阀门,17为曝气头,18为支架,19为连通孔,21为隔油沉砂池,22为均质均量调节池,23为混凝沉淀池,24为多级缺氧好氧生化池,26为A/0池,27为辐流沉淀池,28为混凝气浮池,29为活性炭吸附池,41为泥斗,42为立柱,44为导流帽,45为横梁,48为连接板,51为调节辅助池,52为管道,56为混凝沉淀池进气主管,57为混凝沉淀池进气立管,58为混凝沉淀池进气支管,61为混凝沉淀池曝气头,62为混凝沉淀池支架,71为水量调节池,72为水质调节池,73为调节池进气主管,74为调节池进气立管,75为调节池进气支管,76为调节池鼓风机,77为调节池阀门,78为调节池曝气头,79为调节池支架,80为调节池第一管道,81为调节池进水管,82为调节池第二管道,83为调节池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25]污水处理系统包括预处理系统、生化处理系统、泥水分离系统和深度处理系统,所述的预处理系统包括隔油沉砂池21、均质均量调节池22、混凝沉淀池23 ;所述的生化处理系统包括多级缺氧好氧生化池24、A/0池26 ;所述的泥水分离系统包括平流沉淀池7、辐流沉淀池27 ;所述的深度处理系统包括混凝气浮池28、活性炭吸附池29 ;隔油沉砂池21通过上部水沟和均质均量调节池22连接,均质均量调节池22通过池内底部水泵和混凝沉淀池23连接,混凝沉淀池23通过管道连通多级缺氧好氧生化池24,多级缺氧好氧生化池24通过池壁上孔洞和平流沉淀池7连通,平流沉淀池7上清液出口和A/0池26连接,A/0池26通过管道连通辐流沉淀池27,辐流沉淀池27的上清液口经泵和混凝气浮池28连通,混凝气浮池28的溢流口和活性炭吸附池29相通。
[0026]所述的均质均量调节池22,包括水量调节池71及其内设置的曝气管路系统,还包括独立的水质调节池72,水质调节池72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设在上部,在水质调节池的进水口上设有进水管81,水量调节池71的进水口设置在上部,出水口通过调节池第二管道82及调节池水泵83提升至下一级的混凝沉淀池,在水质调节池内设有曝气管路系统,水质调节池72的出水口和水量调节池71的进水口之间通过调节池第一管道80连通。
[0027]所述水量调节池71和水质调节池72内设的曝气管路系统均分别包括一个调节池进气主管73、至少一个调节池进气立管74以及与调节池进气立管74对应设置的至少一组调节池进气支管75,在进气主管道起始端同时连接有至少一个调节池鼓风机76,在进气主管和每个进气立管之间分别设有调节池阀门77,在调节池进气立管74末端连通设置有由多个进气支管构成的框型进气支管组,在每个调节池进气支管75上设有若干调节池曝气头78,每组调节池进气支管75通过调节池支架79支撑在池内底部;所述调节池进气立管74有三个,与调节池进气立管74对应的调节池进气支管75有三组,所述调节池鼓风机76有四个。
[0028]所述的混凝沉淀池23,包括混凝沉淀池23内泥斗41,在混凝沉淀池内底部进水口上方设有立柱42,立柱42上部外圆周面上设有多个出水孔,在立柱42上部、出水孔外侧设置有导流帽44,同时在主池内安装有刮泥机,刮泥机所含横梁一端铰接在导流帽44上,另一端下方设有与地面接触的行走轮,横梁45上安装有电机,电机输出端通过传动机构与行走轮传动连接,横梁45中部通过连接板48设有刮板,刮板底面距泥斗41内表面有间隙,所述泥斗41倾角α为30° ;所述刮板下部安装有橡胶条形板,橡胶条形板与泥斗41内表面接触;所述混凝沉淀池23内设有调节辅助池51,调节辅助池51底部设有管道52与主池内底部进水口连通,调节辅助池内设有曝气管路系统;
[0029]所述的所述曝气管路系统包括一个混凝沉淀池进气主管56、一个混凝沉淀池进气立管57和一组混凝沉淀池进气支管58,在混凝沉淀池进气主管56起始端连接有一个鼓风机,在混凝沉淀池进气主管56和混凝沉淀池进气立管57之间设有阀门,在混凝沉淀池进气立管末端连通设置有由多个混凝沉淀池进气支管构成的框型进气支管组,在每个混凝沉淀池进气支管上设有若干混凝沉淀池曝气头61,进气支管组通过混凝沉淀池支架62支撑在池内底部;所述立柱42为水泥立柱;
[0030]所述的多级缺氧好氧生化池,池内含有缺氧区I和好氧区2,在缺氧区池底部安装有潜水搅拌器3,池内缺氧区和好氧区分别安装有一套曝气管路系统,所述缺氧区和好氧区设有四级,分设在四个平行设置的对应条状池内,其中相邻条状池内的缺氧区和好氧区之间分别设置有连通孔19,将相邻两级缺氧区和好氧区首尾连通,在初级缺氧区上设有进水管5,在末级好氧区上设有出水管6,该出水管与平流沉淀池7连通,在末级好氧区与初级缺氧区之间设有硝化液回流系统,在平流沉淀池7与初级缺氧区之间设有污泥回流系统。
[0031]所述硝化液回流系统包括硝化液回流管道8和末级好氧区内液面以下设置的第一水泵9。
[0032]所述污泥回流系统包括污泥回流管道10和平流沉淀池内液面以下设置的第二水泵11。[0033]所述曝气管路系统包括一个进气主管12,与每级缺氧区或好氧区对应设置有四个进气立管13以及与进气立管对应设置有四组进气支管14,在进气主管道起始端同时连接有四个鼓风机15,在进气主管和每个进气立管之间分别设有阀门16,在进气立管末端连通设置有由五个进气支管构成的框型进气支管组,在每个进气支管上设有至少一个曝气头17,每组进气支管通过支架18支撑在池内底部。
[003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做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污水处理系统包括预处理系统、生化处理系统、泥水分离系统和深度处理系统,所述的预处理系统包括隔油沉砂池、均质均量调节池、混凝沉淀池;所述的生化处理系统包括多级缺氧好氧生化池、A/ο池;所述的泥水分离系统包括平流沉淀池、辐流沉淀池;所述的深度处理系统包括混凝气浮池、活性炭吸附池;隔油沉砂池通过上部水沟和均质均量调节池连接,均质均量调节池通过池内底部水泵和混凝沉淀池连接,混凝沉淀池通过管道连通多级缺氧好氧生化池,多级缺氧好氧生化池和平流沉淀池连通,平流沉淀池上清液出口和A/Ο池连接,A/Ο池通过管道连通辐流沉淀池,辐流沉淀池的上清液口经泵和混凝气浮池连通,混凝气浮池的溢流口和活性炭吸附池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均质均量调节池,包括水量调节池及其内设置的曝气管路系统,还包括独立的水质调节池,水质调节池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设在上部,在水质调节池的进水口上设有进水管,水量调节池的进水口设置在上部,出水口通过调节 池第二管道及调节池水泵提升至下一级的混凝沉淀池,在水质调节池内设有曝气管路系统,水质调节池的出水口和水量调节池的进水口之间通过调节池第一管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水量调节池和水质调节池内设的曝气管路系统均分别包括一个调节池进气主管、至少一个调节池进气立管以及与调节池进气立管对应设置的至少一组调节池进气支管,在进气主管道起始端同时连接有至少一个调节池鼓风机,在进气主管和每个进气立管之间分别设有调节池阀门,在调节池进气立管末端连通设置有由多个进气支管构成的框型进气支管组,在每个调节池进气支管上设有若干调节池曝气头,每组调节池进气支管通过调节池支架支撑在池内底部;所述调节池进气立管有三个,与调节池进气立管对应的调节池进气支管有三组,所述调节池鼓风机有四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凝沉淀池,包括混凝沉淀池内泥斗,在混凝沉淀池内底部进水口上方设有立柱,立柱上部外圆周面上设有多个出水孔,在立柱上部、出水孔外侧设置有导流帽,同时在主池内安装有刮泥机,刮泥机所含横梁一端铰接在导流帽上,另一端下方设有与地面接触的行走轮,横梁上安装有电机,电机输出端通过传动机构与行走轮传动连接,横梁中部通过连接板设有刮板,刮板底面距泥斗内表面有间隙,其特征是:所述泥斗倾角为30° ;所述刮板下部安装有橡胶条形板,橡胶条形板与泥斗内表面接触;所述混凝沉淀池内设有调节辅助池,调节辅助池底部设有管道与主池内底部进水口连通,调节辅助池内设有曝气管路系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所述曝气管路系统包括一个混凝沉淀池进气主管、一个混凝沉淀池进气立管和一组混凝沉淀池进气支管,在混凝沉淀池进气主管道起始端连接有一个鼓风机,在混凝沉淀池进气主管和混凝沉淀池进气立管之间设有阀门,在混凝沉淀池进气立管末端连通设置有由多个混凝沉淀池进气支管构成的框型进气支管组,在每个混凝沉淀池进气支管上设有若干混凝沉淀池曝气头,进气支管组通过混凝沉淀池支架支撑在池内底部;所述立柱为水泥立柱。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级缺氧好氧生化池,该池内含有缺氧区和好氧区,其中在缺氧区池底部安装有潜水搅拌器,在池内缺氧区和好氧区分别安装有一套曝气管路系统,所述缺氧区和好氧区有多级,分设在多个平行设置的对应条状池内,其中相邻条状池内的缺氧区和好氧区之间分别设置有连通孔,将相邻两级缺氧区和好氧区首尾连通,在初级缺氧区上设有进水管,在末级好氧区上设有出水管,该出水管与平流沉淀池连通,在末级好氧区与初级缺氧区之间设有硝化液回流系统,在平流沉淀池与初级缺氧区之间设有污泥回流系统;所述硝化液回流系统包括硝化液回流管道和末级好氧区内液面以下设置的第一水泵;所述污泥回流系统包括污泥回流管道和平流沉淀池内液面以下设置的第二水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管路系统包括一个进气主管,与每级缺氧区或好氧区对应设置的多个进气立管以及与进气立管对应设置的多组进气支管,在进气主管道起始端同时连接有至少一个鼓风机,在进气主管和每个进气立管之间分别设有阀门,在进气立管末端连通设置有由多个进气支管构成的框型进气支管组,在每个进气支管上设有至少一个曝气头,每组进气支管通过支架支撑在池内底部。
【文档编号】C02F1/52GK203741182SQ201420050077
【公开日】2014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6日
【发明者】范长华, 范恩源, 王万强, 陈建华 申请人:河南迪诺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