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氮生物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62404阅读:577来源:国知局
一种脱氮生物球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脱氮生物球,包括球型壳体,所述壳体的表面设有若干网孔,所述壳体内填充有生物载体填料,所述生物载体填料由两种不同材质的颗粒状物质组合而成,其中,一种颗粒物质为纳米改性聚氨酯材质的长方体块状颗粒,另一种为多孔矿物质颗粒,所述生物载体填料在壳体内的填充率为35%-8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脱氮生物球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生物附着力强;易挂膜,挂膜速度快,抗负荷能力高;脱氮效率高;生物污泥产量少;抗老化、耐酸碱、化学和生物稳定性好,经久耐用;不溶出有害物质,不引起二次污染;可以直接投放,无需固定,安装方便。
【专利说明】一种脱氮生物球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中采用的脱氮生物 球。

【背景技术】
[0002] 污水处理过程中,缺氧脱氮处理是整个污水处理系统中起关键作用的一个环节。 通常脱氮处理采用大回流的污泥回流硝化池进行脱氮处理,这种处理方法需要在硝化池内 布置搅拌设备,保证生物菌均匀分布,这样既增加了运行成本,同时还会产生大量的污泥。 通过改进后的污水处理技术采用在硝化池中投放填料,通常采用悬挂生物填料的方法,但 存在使用时间过久时,填料被大量的生物污泥附着堵塞,造成生物膜不易脱落,悬挂支架常 被损坏,反硝化效果越来越差。目前还有采用将生物填料直接投放到池中,利用池中的机械 搅拌设备,以确保生物填料在池中的均匀分布和生物膜的再生,这种脱氮方式存在运行费 用高、生物菌群分布不稳定,污泥产量大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脱氮生物球,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5] -种脱氮生物球,包括球型壳体,所述壳体的表面设有若干网孔,所述网孔的表面 积不大于〇. 0001m2,并且所有的网孔总面积不小于0. 068m2,所述壳体内装有通过所述网孔 填充的生物载体填料,所述生物载体填料包括长方体块状颗粒和多孔矿物质颗粒。
[0006] 进一步的,所述多孔矿物质颗粒外形为近似球体形状。
[0007]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直径为100_300mm。
[0008] 进一步的,所述生物载体填料在壳体内的填充率为35% -85%。
[0009] 进一步的,所述生物载体填料的堆积密度为20-100kg/m3,且摩擦损失率不大于 1. 0%。
[0010] 进一步的,所述长方体块状颗粒的孔隙率为90?95%、比表面积为2000? 2500m 2/m3、堆积密度为 10 ?15kg/m3。
[0011] 进一步的,所述多孔矿物质颗粒的孔隙率为10?85%、比表面积为500?2000m2/ m3、堆积密度为500?3000kg/m3。
[001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脱氮生物球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 生物附着力强;易挂膜,挂膜速度快,抗负荷能力高;脱氮效率高;生物污泥产量少;抗老 化、耐酸碱、化学和生物稳定性好,经久耐用;不溶出有害物质,不引起二次污染;可以直接 投放,无需固定,安装方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脱氮生物球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孔矿物质颗粒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中:1、壳体;2、长方体块状颗粒;3、多孔矿物质颗粒。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脱氮生物球,该脱氮生物球由外部的球 型壳体1和设在球型壳体1内的生物载体填料构成,所述壳体1为黑色镂空球体,并且壳 体1材质优选为聚丙烯,聚丙烯材质化学性能稳定,抗腐蚀性能强,壳体1的使用寿命能达 到30年。壳体1的直径为100-300mm,所述壳体1的表面设有若干网孔,所述网孔的表面 积不大于0.0001m 2,并且所有的网孔总面积不小于0.068m2。所述壳体1内装有通过所述 网孔填充的生物载体填料,所述生物载体填料包括长方体块状颗粒2和多孔矿物质颗粒3。 长方体块状颗粒2采用纳米改性聚氨酯制成,长方体块状长、宽、高分别以20mm、20mm、40mm 为宜,所述由纳米改性聚氨酯制成的长方体块状颗粒2的孔隙率为90?95%、比表面积为 2000?2500m2/m 3、堆积密度为10-15kg/m3 ;多孔矿物质颗粒3为近似球体结构,多孔矿物质 颗粒3的直径以20-50mm为宜,所述多孔矿物质颗粒3的孔隙率为80?85%、比表面积为 1500?2000m 2/m3、堆积密度为800?900kg/m3,多孔矿物质颗粒3采用火山岩为原料,多孔 矿物质颗粒3在整个生物载体填料中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小,主要起配重作用。所述生物载 体填料在壳体内的填充率为35% -85%。
[0017]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脱氮生物球湿球的比重在0. 9-1. 0之间,保证堆积密度 为20-100kg/m3,摩擦损失率不大于1. 0%,抗压强度不大于0. 6MPa,使用寿命能达到10年。
[0018]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脱氮生物球的脱氮效果显著,在处理生活污水时,污水 处理系统的进水总氣35mg/L,处理完成后的出水总氣9mg/L,脱氣效率能达到70%以上。
[0019] 实例一
[0020] 所述脱氮生物球的壳体1采用聚丙烯材质制作成黑色镂空球体,球体的直径为 100_,所述网孔的表面积0.00007m2,并且所述网孔数量为1000个。生物载体填料由纳米 改性聚氨酯长方体块状颗粒2和多孔矿物质颗粒3通过9 : 1的比例组合而成,其中,纳米 改性聚氨酯长方体块状颗粒2的孔隙率为90%、比表面积为2000m2/m 3、堆积密度为IOkg/ m3,长方体块状颗粒2的长、宽、高分别为20mm、20mm、40mm ;所述多孔矿物质颗粒3的孔隙率 为80%、比表面积为1500m2/m3、堆积密度为800kg/m 3,多孔矿物质颗粒3采用火山岩为原料 制作成直径为20mm的近似球形。生物载体填料制作完成后填充到黑色镂空壳体1内,填充 率为35%。填充完成后制作成直径为IOOmm左右的球体,球体的湿球比重为1. 0,堆积密度 为20kg/m3,摩擦损失率小于1. 0%。
[0021] 实例二
[0022] 所述脱氮生物球的壳体1采用聚丙烯材质制作成黑色镂空球体,球体的直径为 200_,所述网孔的表面积0.00008m 2,并且所述网孔数量为1000个。生物载体填料由纳米 改性聚氨酯长方体块状颗2粒和多孔矿物质颗粒3通过8 : 2的比例组合而成,其中,纳米 改性聚氨酯长方体块状颗粒2的孔隙率为93%、比表面积为2300m2/m 3、堆积密度为13kg/ m3,长方体块状颗粒2的长、宽、高分别为20mm、20mm、40mm ;所述多孔矿物质颗粒3的孔隙率 为83%、比表面积为1800m2/m3、堆积密度为850kg/m 3,多孔矿物质颗粒3采用火山岩为原料 制作成直径为30mm的近似球形。生物载体填料制作完成后填充到黑色镂空球体内,填充率 为50%。填充完成后制作成直径为200mm左右的球体,球体的湿球比重为0. 9,堆积密度为 60kg/m3,摩擦损失率小于1. 0%。
[0023] 实例三
[0024] 所述脱氮生物球的壳体1采用聚丙烯材质制作成黑色镂空球体,球体的直径为 300_,所述网孔的表面积0.00009m 2,并且所述网孔数量为1000个。生物载体填料由纳米 改性聚氨酯长方体块状颗粒2和多孔矿物质颗粒3通过7 : 3的比例组合而成,其中,纳米 改性聚氨酯长方体块状颗粒2的孔隙率为95%、比表面积为2500m2/m 3、堆积密度为15kg/ m3,长方体块状的长、宽、高分别为20mm、20mm、40mm ;所述多孔矿物质颗粒3的孔隙率为 85%、比表面积为2000m2/m3、堆积密度为900kg/m 3,多孔矿物质颗粒3采用火山岩为原料制 作成直径为50mm的近似球形。生物载体填料制作完成后填充到黑色镂空球体内,填充率 为85%。填充完成后制作成直径为300mm左右的球体,球体的湿球比重为1. 0,堆积密度为 100kg/m3,摩擦损失率小于1. 0%。
[0025]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 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 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脱氮生物球,包括球型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表面设有若干网孔,所有 网孔的面积总和大于0. 068m2,所述壳体内装有通过所述网孔填充的生物载体填料,所述生 物载体填料包括长方体块状颗粒和多孔矿物质颗粒。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氮生物球,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矿物质颗粒外形为近似 球体形状。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氮生物球,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直径为100-300mm。
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脱氮生物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载体填料在壳体内 的填充率为35% -85%。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脱氮生物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载体填料的堆积密度为 20-100kg/m3,且摩擦损失率不大于1.0%。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脱氮生物球,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方体块状颗粒的孔隙率为 90?95%、比表面积为2000?2500m 2/m3、堆积密度为10?15kg/m3。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脱氮生物球,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矿物质颗粒的孔隙率为 10?85%、比表面积为500?2000m 2/m3、堆积密度为500?3000kg/m3。
【文档编号】C02F3/28GK204022548SQ201420315792
【公开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2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12日
【发明者】葛敬, 李玲玲 申请人:北京科净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