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悬浮球填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54968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环保技术水处理领域,具体地讲就是涉及用于污水处理的双层悬浮球填料。



背景技术:

球形悬浮填料,又称孔旋转球形悬浮填料,其是对国内处理污水,生物膜法采用的多种填料中开发的最新系列产品。该填料中由稀乙烯(或由聚丙烯)材料注塑而成,分内外双层球体外部为鱼网状球体,内部为旋转型球体,中心可选择放置塑料编织丝、小块海绵、弹性填料、软性填料、组合填料或其他填料。在污水的生化处理中具有全立体结构,比表面积远远大于其它生物填料,易挂膜,且易反冲洗脱落,不堵塞。

但是,现有的内部旋转球体的体积较大,在运行中由于生物挂膜、积泥的影响,内部球体在重力增加导致不能在水流作用下运动,出现下沉现象,不能流化,降低了水污染治理的效率;其次单层壳体的结构容易受水流的影响,挂膜周期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双层悬浮球填料,包括旋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部的载体构成,壳体的网孔为不规则的几何形状,呈网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双层结构;内层壳体的半径小于外层壳体半径的二分之一,内层壳体内部填充有填料,内层壳体内部的填料为旋转形球体;外层壳体和内层壳体之间填充有多孔填料。

所述的多孔填料为为球型煤质微孔生物填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内层壳体和外层壳体之间的填料有利于载体随着水流与壳体产生摩擦使生物膜脱落,防止载体因为生物挂膜造成球体重量增加,载体与壳体之间的流动性差,因而出现下沉现象,不能处于流化状态。2,双层壳体内部的载体有助于对内层壳体的生物膜的脱落。3,双层壳体的悬浮球填料可以大大增加比表面积,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悬浮球填料,包括旋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部的载体构成,壳体的网孔为不规则的几何形状,呈网状结构。旋转壳体塑料注造两个半园形的鱼网状的球形。分内、外双层壳体4、1。在污水的生化处理中具有全立体结构,比表面积大,直接投放,无须固定,易挂膜,不堵塞。全塑结构单元填料具有a/o、a2/o水解—好氧功能。

内层壳体4的半径小于外层壳体1半径的二分之一,内层壳体内部填充有填料3,内层壳体内部的填料为旋转形球体。内层壳体半径过大,不利于外层壳体形成的生物膜的脱落,内层壳体的半径过小的话,内层的填料比表面积过小,降低生物挂膜的效率。在内外层壳体之间增加的多孔填料为球型煤质微孔生物填料2,其中空的结构使得其在污水中处于漂浮状态。微孔生物填料对外壳、内壳的冲击力较以前的纤维丝来讲要大很多,因此有利于外壳、内壳表面的老化生物膜的脱落。

内层的填料为塑料编织丝、小块海绵、弹性填料、软性填料、组合填料或其他填料。

运行时,外壳及内壳表面均生长生物膜,在底部曝气及上升水流在作用下,外壳上

下翻滚,强化了污染物向膜内的传质及降解,同时各个填料球的相互碰撞,强化了单个填料球外表面老化生物膜的脱落及更新;内核在外壳内部无规则的运动,碰撞到外壳内壁,强化了外壳内表面老化生物膜的脱落及更新,内壳表层生物膜也因碰撞而不断脱落和更新。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层悬浮球填料,包括旋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部的载体构成,壳体的网孔为不规则的几何形状,呈网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双层结构;内层壳体的半径小于外层壳体半径的二分之一,内层壳体内部填充有填料,内层壳体内部的填料为旋转形球体;外层壳体和内层壳体之间填充有多孔填料。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内层壳体和外层壳体之间的填料有利于载体随着水流与壳体产生摩擦使生物膜脱落,防止载体因为生物挂膜造成球体重量增加,载体与壳体之间的流动性差,因而出现下沉现象,不能处于流化状态。

技术研发人员:胡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安捷宜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6.04.26
技术公布日:2017.11.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