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局部水域表面降温抑藻控制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673383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蓝藻的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蓝藻的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尽管太湖水水质有所改善,但改善的幅度和程度却出现了“边际效应”,就目前来看,太湖水质改善越来越慢,甚至存在蓝藻反复爆发的情况。2008年太湖蓝藻爆发开始,对蓝藻的处理投入较大,但主要采用药物抑制蓝藻生长,如调节水中的P、N等,由于水流的冲击,这种药物处理只能局部、短时间对蓝藻有抑制作用,长时间后,药物被冲散,其效果大幅降低,由于藻型湖泊的生态环境没有改变,夏季来临时,当水温达到22℃-25℃,蓝藻依然存在爆发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太湖水质。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人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进行研究和设计,提供一种局部水域表面降温抑藻控制系统及方法,其通过降低自来水取水口的温度,有效地抑制取水口附近蓝藻的生长,其成本低、处理效果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方案:一种局部水域表面降温抑藻控制系统,包括冷冻系统、喷淋输送系统及设置于自来水取水口周围的绿纱阻藻围栅,所述冷冻系统包括岸基冷冻房,所述喷淋输送系统包括循环输送喷淋装置,所述循环输送喷淋装置包括与岸基冷冻房的输出端连接的喷淋输送管及与岸基冷冻房的输入端连接的回流管,所述喷淋输送管的一端与岸基冷冻房连接,另一端置于所述绿纱阻藻围栅的围合区中并形成一包围所述自来水取水口的内冷冻区,形成所述内冷冻区的喷淋输送管与所述绿纱阻藻围栅之间具有外冷冻区,形成所述内冷冻区的喷淋输送管上安装有喷淋管。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冷冻区及外冷冻区中均安装有温度检测传感器,所述温度检测传感器与岸基冷冻房中的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温度检测传感器的测温信号控制所述喷淋输送管的输送泵的输送流量及输送压力。所述喷淋管包括置于所述内冷冻区中的内喷淋管及位于所述外冷冻区中的外喷淋管。多根所述内喷淋管沿着形成所述内冷冻区的喷淋输送管的内侧间隔布置,所述内喷淋管包括与喷淋输送管连通的内输水端、靠近自来水取水口的内喷射端及位于内输水端与内喷射端之间的多个设置于内喷淋管管体上的内喷嘴;沿着围绕所述自来水取水口的同一旋转方向:所述内喷淋管相对所述内输水端与自来水取水口之间的连线方向向同一侧倾斜,且所成的夹角α相等。所述内冷冻区为圆形状,多根所述内喷淋管均布于圆形状的内冷冻区中。多根所述外喷淋管沿着形成所述内冷冻区的喷淋输送管的外侧间隔布置,所述外喷淋管包括与喷淋输送管连通的外输水端及沿着外喷淋管轴向布置的多个外喷嘴,外喷淋管径向两侧的外喷嘴之间错开布置。所述喷淋管还包括安装于外喷淋管上的上喷淋管,所述上喷淋管与外喷淋管径向连接并垂直向上设置,所述上喷淋管位于外喷淋管上靠近所述绿纱阻藻围栅端的三分之一处。所述喷淋输送管上至少安装有一个增压泵。所述喷淋输送管借助浮球浮动安装于自来水取水口处并通过定位柱限定于自来水取水口的外周。一种利用上述局部水域表面降温抑藻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为:岸基冷冻房中的抽吸泵将绿纱阻藻围栅中的水通过回流管输入至岸基冷冻房中进行冷却,冷却后的冷冻水通过输送泵输入至所述喷淋输送管,喷淋输送管上的所述喷淋管将冷冻水喷洒于所述内冷冻区及外冷冻区中,降低内冷冻区及外冷冻区中的水温,控制所述水温保持在20℃以下。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本发明采用降低自来水取水口处的水温,破坏蓝藻的生态环境,对蓝藻进行有效抑制,不仅提高了对蓝藻的抑制效果,采用的冷冻房及合理结构的喷流装置,大大降低了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自来水取水口;2、绿纱阻藻围栅;3、岸基冷冻房;4、喷淋输送管;5、内冷冻区;6、外冷冻区;7、温度检测传感器;8、内喷淋管;81、内输水端;82、内喷射端;83、内喷嘴;9、外喷淋管;91、外输水端;92、外喷嘴;10、上喷淋管;11、增压泵;12、定位柱;13、回流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局部水域表面降温抑藻控制系统,包括冷冻系统、喷淋输送系统及设置于自来水取水口1周围的绿纱阻藻围栅2,冷冻系统包括岸基冷冻房3,喷淋输送系统包括循环输送喷淋装置,循环输送喷淋装置包括与岸基冷冻房3的输出端连接的喷淋输送管4及与岸基冷冻房3的输入端连接的回流管13,喷淋输送管4的一端与岸基冷冻房3连接,另一端置于绿纱阻藻围栅2的围合区中并形成一包围自来水取水口1的内冷冻区5,形成内冷冻区5的喷淋输送管4与绿纱阻藻围栅2之间具有外冷冻区6,形成内冷冻区5的喷淋输送管4上安装有喷淋管。内冷冻区5及外冷冻区6中均安装有温度检测传感器7,温度检测传感器7与岸基冷冻房3中的控制器连接,控制器根据温度检测传感器7的测温信号控制喷淋输送管4的输送泵的输送流量及输送压力。温度检测传感器7均匀间隔布置于内冷冻区5及外冷冻区6中,实时控制输送泵输送流量及输送压力,可实现对内冷冻区5及外冷冻区6中的水温自动控制,具有节能环保、智能化高、无需人工干预的特点。如图1所示,喷淋管包括置于内冷冻区5中的内喷淋管8及位于外冷冻区6中的外喷淋管9。多根内喷淋管8沿着形成内冷冻区5的喷淋输送管4的内侧间隔布置,内喷淋管8包括与喷淋输送管4连通的内输水端81、靠近自来水取水口1的内喷射端82及位于内输水端81与内喷射端82之间的多个设置于内喷淋管8管体上的内喷嘴83;沿着围绕自来水取水口1的同一旋转方向:内喷淋管8相对内输水端81与自来水取水口1之间的连线方向向同一侧倾斜,且所成的夹角α相等。本发明中,内喷淋管8的个数为八个但不局限于八个,其个数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内冷冻区5为圆形状,多根内喷淋管8均布于圆形状的内冷冻区5中。如图1所示,多根外喷淋管9沿着形成内冷冻区5的喷淋输送管4的外侧间隔布置,外喷淋管9包括与喷淋输送管4连通的外输水端91及沿着外喷淋管9轴向布置的多个外喷嘴92,外喷淋管9径向两侧的外喷嘴92之间错开布置,以保证大的喷射范围。本发明中,外喷淋管9的各位为8个,但不局限于8个,其具体个数可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喷淋管还包括安装于外喷淋管9上的上喷淋管10,上喷淋管10与外喷淋管9径向连接并垂直向上设置,上喷淋管10位于外喷淋管9上靠近绿纱阻藻围栅2端的三分之一处。喷淋输送管4位于水下0.3-0.5m的位置,上喷淋管10向上伸出,略高于喷淋输送管4,上喷淋管10向上喷射并向外洒开,其喷淋范围为0-0.5m。上喷淋管10、内喷淋管8及外喷淋管9形成上下两层喷射结构,有效的保证了自来水取水口1附近的水温为20℃以下,其喷淋范围全面覆盖绿纱阻藻围栅2的围合区。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喷淋输送管4上至少安装有一个增压泵11,以保证足够的喷射压力及喷射效率。本发明中,增压泵11设置在靠近岸基冷冻房3及形成内冷冻区5的喷淋输送管4上。本发明中,如图1所示,喷淋输送管4借助浮球浮动安装于自来水取水口1处并通过定位柱12限定于自来水取水口1的外周。通过浮球安装,喷淋输送管4的高度可根据水位自动调节,并通过定位柱12,始终保证其处于自来水取水口1处。本发明还公开了利用所述局部水域表面降温抑藻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具体为:岸基冷冻房3中的抽吸泵将绿纱阻藻围栅2中的水通过回流管13输入至岸基冷冻房3中进行冷却,冷却后的冷冻水通过输送泵输入至喷淋输送管4,喷淋输送管4上的喷淋管将冷冻水喷洒于内冷冻区5及外冷冻区6中,降低内冷冻区5及外冷冻区6中的水温,控制水温保持在20℃以下。以上所举实施例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仅用来方便说明本发明,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若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发明所揭示技术内容所作出局部改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内容,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特征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