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田螺养殖水体的净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752690阅读:190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田螺养殖水体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田螺,指田螺科的软体动物,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前鳃亚纲田螺科,拉丁名: Procambarus clarkii 。田螺在中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可在夏、秋季节捕取。淡水中常见有中国圆田螺等,华中和华东的田螺个体较大,华南地区的田螺个体较小,田螺不仅有食用价值,也有药用价值。田螺喜生活在冬暖夏凉、底质松软、饵料丰富、水质清鲜的水域中,特别喜欢群集在微流水的地方,田螺喜欢栖息在底泥富含腐殖质的水域环境中,如水草繁茂的湖泊、池沼、田洼或缓流的河沟等水体中。田螺食性杂,主要吃水生植物嫩茎叶、细菌和有机碎屑等,并且田螺喜欢夜间活动和摄食。

水体的质量对于田螺养殖极为重要,养殖池中的水质好坏是养殖田螺成败的关键之一。首先要保证水质优良,凡含有大量铁质和硫质的水,绝对不能使用。因为含铁量过高的水,放养种苗后死亡率很高,能成活的螺壳上也附着红锈,甚至螺肉也呈现红棕色。硫磺水质同样使用螺具有硫磺臭味,不堪食用。此外霉菌等病原微生物也会对田螺造成病害,这也是田螺死亡的原因之一。水体也应含有丰富的和充足的氧气。由于田螺对水中溶氧量非常敏感,正常生活要求水中溶氧每升在4毫克以上,当溶氧量在3.5毫克/升时,就不愿摄食,降至1.5毫克/升时,就会死亡,所以养殖用水必须清新,能用半流水式养殖较为理想。此外,若水体中NH3、H2S积聚过多,伴随水体缺氧,NH3、H2S逐渐渗入螺体体内,进入血液循环,导使血液载氧力下降,田螺体质衰竭后死亡。因此,螺池要经常注入新水,以调节水质。

现有技术常以苏打溶液合剂或0.1%的高锰酸钾溶液活用过氧乙酸稀释液对养殖场所进行消毒,或用农药来消杀水体中的有害微生物,但这些化学药品同时也会对田螺尤其是幼螺造成伤害,对于田螺的病害,也有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但抗生素会残留在螺肉内,人食用后会有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于现有养螺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田螺养殖水体的净化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田螺养殖水体的净化方法,采用野菊花、五色梅、鱼腥草、板蓝根、穿心莲5种的一种或者一种以上的植物处理水体,然后,将处理后的水体供给养殖田螺使用;所述的水体包括无污染的,符合水产养殖的地表水或地下水。

以上所述处理水体的方法其中之一为:用野菊花、五色梅、鱼腥草、板蓝根、穿心莲5种植物中的一种或者一种以上的植物在环境温度下浸泡在水体中2-36小时,得到处理后的水体,其中植物总用量为0.1~3kg/m3

以上所述处理水体的另一种方法为:用野菊花、五色梅、鱼腥草、板蓝根、穿心莲5种植物中的一种或者一种以上的植物提取物,然后将植物提取物加到水体中,得到得到处理后的水体,所加入的植物提取物为0.1~3kg/m3水体;

所述的植物提取物是将野菊花、五色梅、鱼腥草、板蓝根、穿心莲5种植物中的一种或者一种以上的植物按照每公斤加入8-15倍清水煮沸0.5-2小时得到。

以上所述处理后的水体可以持续或间断供给养殖田螺使用。

以上所述处理后的水体在养殖场内采用循环方式供给养殖田螺使用。

根据中医药词典公开的信息,本发明所述的野菊花、五色梅、鱼腥草、板蓝根、穿心莲的植物源及功效如下:

野菊花,(学名:Dendranthema indicum)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野菊花头状花序的外形与菊花相似,呈类球形,直径0.3~1cm,棕黄色。总苞由4~5层苞片组成。舌状花一轮,黄色,皱缩卷曲;管状花多数,深黄色。体轻。气辛,味苦,有小毒。野生于山坡草地、田边、路旁等野生地带。野菊花性微寒,具疏散风热、消肿解毒。野菊花含挥发油01%~0.2%,油中含白菊醇(chrysol)、白菊酮(chrysantone),尚含dl-樟脑、β-3-蒈烯(β-3-carene)、桧烯(sabinene)及香草醇(carvol)。所以对一些水体有害菌有杀灭作用。

五色梅,(学名:Lantana camara)别名:马缨丹,五色花、臭花、山大丹、大红绣球、珊瑚球,臭金凤等,五色梅性味根:淡,凉。枝、叶:苦,凉,具臭气。有微毒。花:甘、淡,凉。功效。根:清热解毒,散结止痛。枝、叶:祛风止痒,解毒消肿。五色梅的枝叶与花朵中挥发出蚊蝇敏感的气味,具有很强的驱逐蚊蝇功效,而气味对人体无任何伤害。它不但驱逐蚊蝇效果好,而且花色艳丽多变,有“驱蚊七变花”的美誉,具有驱逐蚊蝇和美化庭院的双重作用。

鱼腥草,(英文名HERBA HOUTTUYNIAE)是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草药来源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拉丁学名:Houttuynia cordata Thunb.),鱼腥草味辛,性寒凉,归肺经。能清热解毒、消肿疗疮、利尿除湿、清热止痢、健胃消食,用治实热、热毒、湿邪、疾热为患的肺痈、疮疡肿毒、痔疮便血、脾胃积热等。现代药理实验表明,本品具有抗菌、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利尿等作用。鱼腥草中提得一种黄色油状物,对各种微生物(尤其是酵母菌和霉菌)均有抑制作用,对溶血性的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杆菌、卡他球菌、肺炎球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也有作用。

板蓝根,(常用别名:靛青根、蓝靛根、大青根),是一种中药材;拉丁学名:Isatis tinctoria;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板蓝根(或:菘蓝的根茎)含有抗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的抑菌物质提取物,通过限制病毒分裂而起到对甲型禽流感病毒,乙型禽流感病毒的抑制杀灭作用。 对流行性乙型脑膜炎病毒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菘蓝根对多种细菌也有抑制作用.水浸液对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八联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痢疾(志贺、弗氏)杆菌、肠炎杆菌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丙酮浸出液也有类似作用, 且对溶血性链球菌有效(皆用琼脂小孔平板法).对 A 型脑膜炎球菌之抑菌作用与大蒜、金银花相似.对流感病毒PR8 株和京科68-1株有明显抑制作用.在试管内板蓝根有杀灭钩端螺旋体的作用。

穿心莲,穿心莲(学名:Andrographis paniculata (Burm. f.) Nees),又名春莲秋柳,一见喜,榄核莲、苦胆草、金香草、金耳钩、印度草,苦草等。一年生草本植物,长4~8厘米,宽1~2.5厘米。药用植物,有清热解毒、消炎、消肿止痛作用。穿心莲【功用主治-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治急性菌痢,胃肠炎,感冒,流脑,气管炎,肺炎,百日咳,肺结核,肺脓疡,胆囊炎,高血压,鼻衄,口咽肿痛,疮疖痈肿,水火烫伤,毒蛇咬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用植物来处理和净化田螺养殖的水体,几种植物处理水体,能够杀菌、驱虫,可减少和消除水体中对田螺有害的无机和有机物,减少和消除水体中对田螺有害的微生物,促进水体溶氧能力和增强和改善田螺的免疫力,对减少田螺的病害、提高田螺的成活率,去到较好的作用,也提高了田螺产量。同时,用植物来处理和净化田螺养殖的水体,绿色,环保,对环境无害,避免了使用化学药剂对环境的破坏。

本发明一种田螺养殖水体的净化方法,其技术特点在于:用植物来处理养螺水体。可用来处理水体的植物有很多,但大多数的处理效果都不好,对于田螺病害来说不对症,或没有效果,也有一些植物对田螺有害,易造成田螺死亡。

本发明人经过长期的研究、探索和实践,有针对性地从已有的植物中筛选出了5种对田螺常见病害有效的处理水体的植物,就是野菊花、五色梅、鱼腥草、板蓝根和穿心莲。这几种植物在水体处理的功效各有强项。野菊花为菊科植物,主要成分为野菊花内酯、野菊花醇、黄酮苷等,性微寒,具疏散风热、消肿解毒、抗感染、抗病毒的功效较好;五色梅有抑制脂质过氧化物形成的作用,而显着提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具有散毒、退热,杀虫,消疮疡等功效,同时还能还原和净化含铁和硫量过高的水,使水质清澈,并能促进和增强水体的溶氧能力;鱼腥草味辛,性寒凉,能清热解毒、消肿疗疮、治实热、热毒、疮疡肿毒等。现代药理实验表明,鱼腥草具有抗菌、抗病毒、提高螺体免疫力的能力;板蓝根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水浸液对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八联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肠炎杆菌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对溶血性链球菌有效,对流感病毒有明显抑制作用,板蓝根还有杀灭钩端螺旋体的作用,对清除螺体内的有害微生物有较大作用;穿心莲具有解毒、抗炎、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植物用来处理水体,首先可以在室温下进行,这也是最简单的方式。用水浸泡这几种植物,需要根据环境、水温、水质、养料、螺体状况的不同,从中选1种或几种来使用,野菊花抗病毒的功效较好;五色梅能净化水质使其清澈,促进水体的溶氧能力;鱼腥草抗菌、抗病毒;板蓝根对清除微生物有较大作用;穿心莲能增强免疫能力,这需要综合考虑使用。另外新鲜植物投入水中,在阳光的照射下会产生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增加水中的氧含量,对水生物有利。这几种植物总用量为每立方米待处理的水体加0.1~3kg/m3,常温处理费用低,成本低,但时间长、效率较低。

也可以通过将植物加水煮,浸出和提取其中的有效成份,这样做虽然成本上升,但提取有效成份的效率高,时间短,效果更好,水溶液中植物的有效成份大为提高,。此方案中,以植物总用量计为1~10kg/m3的比例加入水中煮沸,然后,冷却至环境温度,再将煮沸后的水溶液按1:10000~1:100的比例稀释待处理水体后再供给养殖田螺。

应用本发明可灵活掌握,当水质正常时可不用处理,环境或螺体有状况时再使用,处理后的水体可持续或间断供给养殖田螺,这样可节省运营费用。

使用本发明处理后的水体来养殖田螺,也是一种较传统方法更先进的养殖技术,其中的优点前面已述,优选使用处理后的流动水体供给养殖田螺使用,效果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就本发明方法作进一步的描述,描述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应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某养殖场,田螺大面积发霉菌病,病症状:发病初期,在尾部及其附肢基部有不透明小斑点,继而扩大,严重时遍及全身而导致螺死亡。经查怀疑水质有问题,遂用野菊花2.5kg、鱼腥草2.5kg、板蓝根1kg和穿心莲3kg加入1m3的干净水煮沸后冷却至室温,按1:100的比例灌入田螺池进行处理。经观察,3天后,白斑螺数量减少,经统计,从每100只田螺中有30只病螺,减少到18只。12天后,病螺消失。

实施例2

某田螺养殖池,从山塘上引入水源至螺池养螺,近期发现田螺不摄食,且大量幼螺死亡。经观察,从山塘上引入的水呈赤红色,混浊不清,且有异味。于是决定处理水源,将山塘水按每100立方米水投入新鲜的板蓝根1kg、五色梅4kg、穿心莲4kg的量在常温下浸泡,并开启增氧机进行增氧操作,2天后观察,水色消退,变得清澈透明,且无异味,将处理后的水置换原来的不洁水,螺病消失。

实施例3

某田螺养殖场,从附近农田引入溢流水进行田螺养殖,近期检查发现田螺染上了轻微病毒,症状是螺软体体表呈弥漫状或点状充血,表皮圆印状,数量不多。怀疑是螺田水质有问题,遂用野菊花2kg、五色梅2kg、鱼腥草2kg、板蓝根1kg和穿心莲0.5kg加入1m3的干净水煮沸后冷却至室温,按1:10000的比例灌入田螺池进行处理。经观察,5天后,基本看不到病螺出现了。

实施例4

某田螺养殖场,通入用水稻田的水体,发现养殖10天后,田螺不摄食,经查怀疑水质有问题,后用五色梅、鱼腥草和穿心莲3种植物每公斤加入8-15倍清水煮沸0.5-2小时提取,然后将植物提取物加到水体中,得到得到处理后的水体,所加入的植物提取物为0.1~3kg/m3水体。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同理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