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屋面雨水生态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52691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移动式屋面雨水生态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雨水生态净化领域,具体地,涉及移动式屋面雨水生态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屋面雨水是一种污染物含量相对较低的水资源,经过净化处理后能作为城市生活杂用水甚至饮用水,除用于灌溉、补充地下水,还可用于景观环境、绿化、洗车场用水、道路冲洗、冷却水补充、冲厕等。对于年降雨较少的地区,屋面雨水净化回用可以节约水资源,大大缓解缺水问题。对于降雨量较多的地区,屋面雨水的净化处理对于减少雨水对环境的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雨水的收集处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初期弃流—净化—储存—回用。现今雨水净化系统多由弃流过滤系统、净化系统、蓄水系统组成,其中净化系统是整个处理系统的核心。研究表明屋面雨水污染物含量相对较低,若采用纯生物法处理,由于可生化性较差,目前较少采用;若采用单纯的物理或化学法处理,成本相对较高,而且存在二次污染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式屋面雨水生态净化系统。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移动式屋面雨水生态净化系统,包括生态净化处理装置和移动设施;

所述生态净化处理装置包括竖流式沉淀池、填料床;

竖流式沉淀池嵌入在填料床内;

竖流式沉淀池的上部通过布水管将出水导向填料床。

移动设施位于生态净化处理装置下方。

优选地,竖流式沉淀池包括外筒、内筒;

内筒以可拆卸方式套设在外筒内,形成套筒;

内筒与外筒均顶端开口,且底端封闭;

内筒的筒体上设置有出水孔区域,出水孔区域与内筒的顶端、底端之间均存在间距;

在出水孔区域内分布有多个连通内筒内部与外筒内部的内筒出水孔;

内筒外壁与外筒内壁之间形成储水空间。

优选地,外筒的上部筒体上设置有连接布水管的外筒出水孔,外筒出水孔与外筒顶端之间存在间距;布水管位于填料床的上方。

优选地,填料床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植物层、土壤层、砂滤层、砾石层、出水层;

植物层种植水生植物;

土壤层,厚度不小于15cm,主要由壤土组成,壤土粒径6-10mm;

砂滤层,厚度不小于25cm,主要由轻质气块砖组成,轻质气块砖粒径10-20mm,能够对磷生成吸附作用;

砾石层,厚度不小于15cm,主要由鹅卵石和砾石构成,鹅卵石和砾石粒径3-8cm;

出水层,厚度不小于3cm,包括渗透板、渗透板支撑物;渗透板支撑物支撑住渗透板的底部;渗透板均布空隙。

优选地,填料床包括移动壳体、推车;移动壳体的底部设置出水孔;移动壳体安装在推车上。

优选地,内筒为直径14cm的圆筒,外筒为直径15cm的圆筒,内筒与外筒同轴设置,采用PVC、有机玻璃或者不锈钢材料制成;

出水孔区域与内筒的顶端之间的间距大于7cm;

出水孔区域与内筒的底端之间的间距大于5cm;

出水孔区域中的内筒出水孔均布,周向上相邻内筒出水孔的外孔口中心之间的间距为10mm,垂直方向上相邻内筒出水孔的外孔口中心之间的间距为5mm;

外筒出水孔的内孔口中心距离外筒顶端的距离为1.5cm;

与外筒出水孔无缝连接的布水管的长度为20cm。

优选地,生态净化处理装置安装在移动设施的圆型或方型的承重台上,移动设施主要由支架和多个轮子构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生态净化处理装置中心的竖流沉淀池为可拆卸式的套筒结构,主要用来沉淀并蓄积一部分待净化的雨水。内筒顶部开口并可以从外筒中取出,方便定期清洗或更换,解决了传统的净化装置难以拆卸更换材料和检修的不足。

2、内嵌的竖流沉淀池的沉淀作用可以沉淀部分杂质,降低了进入生态净化系统的雨水的悬浮物含量,减轻后续处理压力。外筒联接环形布水管,使进入系统的雨水均匀入渗,提高填料床处理效率。

3、生态净化处理装置底部设有单独的出水层,解决了其他装置可能存在的滤料泄露以及沉淀物堵塞出水口的不足。

4、本发明为移动式雨水生态净化装置,相比较固定式的净化装置,具有操作灵活的特点。有降雨时可以用于屋面雨水的净化,非雨期,可以移动至其它地方,用于景观水等低污染水的净化,净化系统种植的植物也可作为景观欣赏。其中,移动设施位于生态净化处理装置下方,方便生态净化处理装置在外力作用下移动或固定。移动设施具有一定承重的移动式推车,将净化装置安装在推车上,便于移动和固定。移动设施可为圆型或方型,由多干轮子和支架构成。

5、本发明采用生态法处理屋面雨水,生态净化区设有砾石层、砂滤层、土壤层和景观植物层,各层布局合理,使用方便,净化效率高。此外,填料床厚度可调,占地面积较省。其中,砂滤层对磷有较好的吸附作用。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移动式屋面雨水生态净化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移动式屋面雨水生态净化系统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移动式屋面雨水生态净化系统的优选尺寸示意图。

图中:

1-土壤层

2-砂滤层

3-砾石层

4-出水层

5-出水口

6-内筒

7-外筒

8-布水管

9-填料床

10-移动设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传统雨水净化装置中雨水一般直接进入种植层,对种植层土壤具有较强冲击作用,而在本发明中,雨水首先进入蓄水池,除去大颗粒沉淀物及大粒径悬浮物后,再进入移动式屋面雨水生态净化系统的竖流式沉淀池,不仅可以去除颗粒物,而且可以减少雨水对种植层的冲击,之后经布水管分配后均匀流入填料床,经过多层净化后,最终提高出水水质。

本发明提供的移动式屋面雨水生态净化系统,包括生态净化处理装置;所述生态净化处理装置包括竖流式沉淀池、填料床;竖流式沉淀池嵌入在填料床内;竖流式沉淀池的上部通过布水管将出水导向填料床。

竖流式沉淀池包括外筒、内筒;内筒以可拆卸方式套设在外筒内,形成套筒;内筒与外筒均顶端开口,且底端封闭;内筒的筒体上设置有出水孔区域,出水孔区域与内筒的顶端、底端之间均存在间距;在出水孔区域内分布有多个连通内筒内部与外筒内部的内筒出水孔;内筒外壁与外筒内壁之间形成储水空间。外筒的上部筒体上设置有连接布水管的外筒出水孔,外筒出水孔与外筒顶端之间存在间距;布水管位于填料床的上方。

内筒为直径14cm的圆筒,外筒为直径15cm的圆筒,内筒与外筒同轴设置,可采用PVC、有机玻璃、不锈钢等材料制成;出水孔区域与内筒的顶端之间的间距大于7cm;出水孔区域与内筒的底端之间的间距大于5cm;出水孔区域中的内筒出水孔均布,周向上相邻内筒出水孔的外孔口中心之间的间距为10mm,垂直方向上相邻内筒出水孔的外孔口中心之间的间距为5mm;外筒出水孔的内孔口中心距离外筒顶端的距离为1.5cm;与外筒出水孔无缝连接的布水管的长度为20cm。

填料床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植物层、土壤层、砂滤层、砾石层、出水层;植物层种植水生植物;土壤层厚度不小于15cm,主要由壤土组成,壤土粒径6-10mm;砂滤层厚度不小于25cm,主要由轻质气块砖组成,轻质气块砖粒径10-20mm;砾石层厚度不小于15cm,主要由鹅卵石和砾石构成,鹅卵石和砾石粒径3-8cm;出水层厚度不小于3cm,包括渗透板、渗透板支撑物;渗透板支撑物支撑住渗透板的底部;渗透板均布空隙。填料床包括移动壳体、推车;移动壳体的底部设置出水孔;移动壳体安装在推车上。

下面对本发明进行更为具体的说明。

竖流沉淀池包括主要由可拆卸式的内筒和外筒组成套筒。内筒为圆柱形管筒,内筒下部设置若干小孔作为内筒出水孔。经沉降后的雨水进入内筒,主要用来沉淀并蓄积一部分待净化的雨水,这样可以使得含较多杂质的雨水中的悬浮物沉积于底部,减少净化装置的负荷,再通过这些小孔流入外筒。

外筒亦为环形管筒,在顶部均匀地无缝接入6个布水管的一端,布水管的另一端封闭。布水管垂直方向均匀布置若干个出水小孔,外筒的外筒出水孔雨水通过布水管的小孔均匀进入净化装置。外筒的雨水达到一定的储水量后,外筒内的水位提高,达到布水管的位置,从而水从竖流式沉淀池中流出进入外环净化装置。

内筒为直径约14cm的圆柱形管筒,内筒环形管距离底部5cm以上至距离顶部7cm之间开有直径为5mm的小孔,水平方向两孔心之间间距为10mm,垂直方向两孔心平行线的间距为5mm来使得经沉降后的雨水流入。外筒为直径15cm的环形管筒,在距离顶部1.5cm的位置,均匀地布置6个直径为2cm小孔,小孔分别无缝接入1根长为20cm的布水管,另一端封闭。布水管顶部水平方向开有若干个直径0.5cm的小孔,用于出水,进入净化装置。在管内底部侧边打孔,主要是让沉淀后的水流出,达到一定的积水量之后,水位提高,达到布水管的位置,向外进入外环净化装置。

填料床由填料层和土壤层混合组成,雨水可以在填料床的床体表面或填料床的填料缝隙中流动,去除部分悬浮物,在床体上层种植抗水性能强、生长周期长、美观并具有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形成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对雨水进行处理。在植物根系周围不同程度地形成好氧、缺氧、厌氧环境,有效地去除雨水中的有机物。床体通过更换填料、收割植物可以把污染物从系统中去除,无二次污染问题。填料床从上往下一共分为5层,分别为:植物层、土壤层、细砂滤层、砾石层和出水层。

植物层种植水生型植物,例如可种植西伯利亚鸢尾,每平方米15棵;

土壤层,厚度不小于15cm,主要成分为壤土,粒径6-10mm,渗透性为慢-中等。

砂滤层,厚度不小于25cm,主要由碎细的轻质气块砖组成,粒径10-20mm。轻质气块砖孔隙度大,具备较好的磷吸附性能,而且可以防止上层的土壤被水流冲洗进入下一层。

砾石层,厚度不小于15cm,由鹅卵石和砾石构成,粒径3-8cm,鹅卵石本身孔隙度小,但因为其粒径较大,石子间的缝隙较大,加上粒径小的砾石之后,减少空隙,同时也阻挡上层物质下溢,防止堵塞出水口。

出水层,厚度不小于3cm,出水层具有一定厚度,在砾石层下部设置一块具有一定厚度和强度的布满小孔的渗透板,并设置渗透板支撑物,防止填料塌陷。出水孔设置在装置底部,距离渗透板一定距离,安装阀门控制出水流速。

本发明配备具有一定承重的移动式推车,将净化装置安装在推车上,便于移动。推车由若干轮子和支架构成,可以根据净化装置承重市场选购产品,亦可根据净化装置订做。一般雨水净化装置多为固定式,不便于移动,由于降雨具有随机性,而本发明为移动式雨水净化装置,在不改变雨水管道布置的前提下,具有高度机动性,晴天可以作为景观水等低污染水的处理装置,雨天可以作为雨水净化装置。

下面就本发明雨水净化试验进行说明。

(1)定流速条件下系统去除率

在150L/h的进水流速下,初始进水的CODMn为8.98mg/L时,稳定后出水CODMn、TP和NH4+-N去除率分别达到37.6%、42.9%和68.3%;而在进水CODMn为18.04mg/L时,稳定出水后CODMn、TP和NH4+-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36.8%、40%和40.9%。

(2)定负荷条件下系统去除率

CODMn为18.04mg/L条件下进水,进水流速为85L/h时,稳定后出水CODMn、TP和NH4+-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35.1%、31.8%和84.3%。进水流速为150L/h时,稳定后出水CODMn、TP和NH4+-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36.8%、40%和40.9%。

根据生态净化系统的性能测试结果,在进水流量为85L/h,降雨量为39.24mm条件下,一个面积为1.00m2的移动式屋面雨水生态净化装置24小时可以服务的屋面面积约为180m2

移动式屋面雨水生态净化系统建造费用基本为一次性费用,其后期维护费用较低,运行时无需添加化学药品,只需定期清理竖流式沉淀池中的沉积物,并对植物进行管理。将该系统应用到实际中,能产生很好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应用价值较高。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