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水淡化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26337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水淡化雾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专利涉及海水淡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海水淡化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淡水资源缺乏,海洋中水资源丰富,对海水进行淡化处理,可极大的解决淡水资源缺乏的问题,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随着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液压流体中高压的不断运用,以液压泵作为液压源输送高压压力大,实用性能强。传统海水淡化处理中,通常用水泵抽取海水,水泵极易受到海水腐蚀,且水泵造价昂贵,海水增压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介质隔离效果好,工作稳定,达到海水高压力稳定输出、海水淡化雾化连续均匀的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海水淡化雾化装置,采用双出杆液压缸对海水进行连续增压、采用蓄能器对输出高压海水进行消峰稳压、采用蓄能器消除驱动液压油压力脉冲、采用两只高压接近开关实现增压缸自动换向连续增压、采用流量计输出信号控制变频电机转速构成高压海水输出闭环控制;装置包括海水增压器、液控单元、雾化喷嘴和电气部分;所述海水增压器包括油缸筒,油缸筒两端设置端盖、过渡连接筒、海水增压缸筒,油缸筒两端的端盖通过螺杆连接,在每个端盖上均设置与油缸筒相连通的油口,每个过渡连接筒的一端均与端盖连接,另一端均与海水增压缸筒相连,每个海水增压缸缸底一端均设置吸水口和出水口;在所述油缸筒内设置活塞杆,活塞杆的中部连接中间活塞,中间活塞配合设置在油缸筒内,活塞杆的两端与增压活塞杆连接,两个增压活塞杆分别配合设置在相应的海水增压缸筒内;所述液控单元包括变频电机叶片泵组,叶片泵的进油口连接油箱,叶片泵的出油口连接换向阀的P口,换向阀的T口与油箱连接,换向阀的两个工作油口与油缸筒的两个油口对应连接。

优选地,油缸驱动部分与海水增压部分通过过渡连接筒相分离,增压活塞杆与活塞杆连接一端设置集水槽,阻断海水向油缸活塞杆渗透漫延;增压活塞杆与海水增压缸筒采用不锈钢材料,避免材料在海水环境下产生腐蚀。海水增压比为油缸作用面积与增压活塞杆面积比。

优选地,在油缸筒的两端均设置一个高压接近开关,接近开关检测中间活塞的位置并发出控制信号。

优选地,所述换向阀的回油口连接风冷却器,风冷却器连接回油过滤器,回油过滤器浸没在所述油箱内;在所述换向阀的P口旁接电磁溢流阀及第一蓄能器;两个海水增压缸筒的吸水口均连接吸水单向阀,两个吸水单向阀并联后连接吸水高压球阀,两个海水增压缸筒的出水口均连接出水单向阀,两个出水单向阀并联后连接出水高压球阀,在出水高压球阀与出水单向阀之间旁接第二蓄能器;通过第一蓄能器,稳定换向阀进口压力,消除换向阀换向时的压力脉冲;通过第二蓄能器,稳定喷嘴进口压力,消除换向阀换向时的高压海水压力脉冲。

优选地,所述换向阀连接叠加式双单向节流阀,换向阀的两个工作油口通过叠加式双单向节流阀与油缸筒的两个油口对应连接。

在出水高压球阀与出水单向阀之间串接流量计,流量计与变频电机构成闭环控制。

所述换向阀连接叠加式双单向节流阀,换向阀的两个工作油口通过叠加式双单向节流阀与油缸筒的两个油口对应连接,降低换向冲击。

本发明的海水增压器,两端交替动作,一侧海水增压缸腔吸水、另一侧海水增压腔缸排出高压海水,通过电磁换向阀配合高压接近开关实现来回连续动作;油缸与海水增压缸通过海水增压活塞杆实现油缸与海水严格隔离。系统采用变频电机控制叶片泵输出流量,实现高压海水输出流量的控制,高压出水端装有流量计,其输出信号通过PLC对变频电机进行闭环实时控制,实现高压海水稳态输出,通过喷嘴,实现海水均匀雾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海水增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E向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液压系统图。

图4为图1中A部放大图。

图中,1海水增压缸筒、2第二轴用Y型圈、3第二挡圈、4第二支承环、5第二防尘圈、6增压活塞杆、7过渡连接筒、8吸水口、9出水口、10第一卡板、11第一防尘圈、12第一轴用Y型圈、13第一挡圈、14第一支承环、15端盖一、16 O形圈、17高压接近开关、18连接插头、19油缸筒、20活塞杆、21挡环、22第二卡板、23、第三支承环、24 O形圈、25 O形圈挡圈、26格莱圈、27中间活塞、28第一螺杆、29第二螺杆、30第二蓄能器、31出水单向阀、32吸水单向阀、33叠加式双单向节流阀、34换向阀、35第一压力表、36压力表开关、37第一蓄能器,38温度控制器,39液位液温计,40油箱,41变频电机,42叶片泵,43空气滤清器,44回油过滤器,45风冷却器,46电磁溢流阀,47吸水高压球阀,48流量计,49第二压力表,50出水高压球阀,51集水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海水淡化雾化装置,装置包括海水增压器、液控单元、雾化喷嘴和电气部分。

如图1、2所示,海水增压器包括油缸筒19,油缸筒19的两端均设置端盖15、过渡连接筒7、海水增压缸筒1,端盖15设置在油缸筒19的端部,油缸筒19两端的端盖15通过第一螺杆28连接,在每个端盖19上均设置与油缸筒19相连通的油口18,每个过渡连接筒7的一端均与端盖15通过第二螺杆29连接,每个过渡连接筒7的另一端均与海水增压缸筒1相连,每个海水增压缸筒1缸底一端均设置吸水口8和出水口9。过渡连接筒7的直径小于油缸筒19的直径,海水增压缸筒1的直径小于过渡连接筒7的直径,油缸筒19、两个过渡连接筒7、两个海水增压缸筒1呈阶梯轴式对称。

在油缸筒19内设置活塞杆20,活塞杆20的中部连接中间活塞27,中间活塞27通过第二卡板22、挡环21和螺钉与活塞杆20固定,中间活塞27配合设置在油缸筒19内。活塞杆20的两端均伸出端盖15后连接增压活塞杆6,增压活塞杆6通过第一卡板10和螺钉与活塞杆20固定,两个增压活塞杆6分别配合设置在相应的海水增压缸筒1内。在油缸筒19的两端均连接一个高压接近开关17,高压接近开关17检测中间活塞27的行程。

油缸驱动部分与海水增压部分通过过渡连接筒相分离,增压活塞杆6与活塞杆20连接一端设置集水槽51;增压活塞杆6与海水增压缸筒1采用不锈钢材料;海水增压比为油缸作用面积与增压活塞杆面积比。

活塞杆20与端盖15的接触处设有第一防尘圈11、第一轴用Y型圈12、第一挡圈13和第一支承环14;端盖15与油缸筒19内壁接触处设有O形圈16;增压活塞杆6与过渡连接筒7内壁接触处设有第二轴用Y型圈2、第二支承环4、第二挡圈3和第二防尘圈5;中间活塞27与油缸筒19内壁接触处设有第三支承环23和格莱圈26。

如图3所示,液控部分包括油箱40,在油箱40上连接液位液温计39、温度控制器38和空气滤清器43。叶片泵42连接变频电机41,叶片泵42的进油口连接油箱40,叶片泵42的出油口连接换向阀34的进油口,换向阀34的回油口连接风冷却器45,风冷却器45连接回油过滤器44,回油过滤器44浸没在40油箱内。在换向阀34的P口旁接电磁溢流阀46、第一蓄能器37和第一压力表35,第一压力表35连接压力表开关36。

换向阀34连接叠加式双单向节流阀33,换向阀34的两个工作油口通过叠加式双单向节流阀33与油缸筒19的两个油口对应连接。

两个海水增压缸筒1的吸水口均连接吸水单向阀32,两个吸水单向阀32并联后连接吸水高压球阀47,两个海水增压缸筒1的出水口均连接出水单向阀31,两个出水单向阀31并联后连接流量计48、第二压力表49和出水高压球阀50,在流量计48与出水单向阀31之间旁接第二蓄能器30。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