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化净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88014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体化净水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处理装置,具体的讲涉及一种一体化净水器。



背景技术:

在水处理过程中,絮凝反应、沉淀与过滤是水质净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絮凝反应是指水中的固体颗粒、胶体颗粒以及大分子物质在絮凝剂的作用下脱稳,然后在宏观或微观力作用下相互接触、碰撞,发生网捕和吸附架桥等作用而聚集为大而密实的絮凝体的过程;沉淀是利用重力作用进行固液(絮凝体、细小颗粒等)分离的过程;过滤是利用滤料拦截无法自行沉降的细微颗粒而净化水质的过程。

传统的水处理工艺中,絮凝反应、沉淀与过滤过程均分别由单体设备完成,也即起码需要三台单体设备来完成上述工艺,占地面积大、结构复杂,设备数量多造成流程复杂、操作麻烦、购买与维护成本高昂,并且单体设备之间依靠管道连接,管道、弯头阻力大导致过滤效果有限,管道杂多也容易在操作时发生磕绊,产生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一体化净水器,解决了传统水处理工艺絮凝反应、沉淀与过滤过程均分别由单体设备完成,程序复杂、操作麻烦、成本高昂、过滤效果有限、管道杂多易产生安全事故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一体化净水器,包括中空的本体,所述本体内部设将本体分为上本体与下本体的隔板,所述隔板上设若干连通上本体与下本体的流通口,所述下本体下部设有贯穿下本体的进水管,所述下本体外侧的进水管上设连通进水管的加药箱,所述加药箱上设加药口,所述加药箱内部设搅拌机构。将絮凝剂通过加药口加入加药箱并使用搅拌机构使之均匀溶化与水中,将加药环节也与后续环节一体化,操作简便,流程清楚。

所述下本体内侧的进水管管口上竖直设输水管,所述隔板下部设有圆锥形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顶部正对输水管的管口,所述下本体的内壁上可拆卸地设若干8字型的挂絮机构,所述输水管外侧设若干挂絮板,所述挂絮板包括可拆卸地连接输水管的下滑段,所述下滑段向下倾斜设置,所述下滑段上设向下竖直延伸的掉落段。混合了絮凝剂的待处理水经进水管、输水管流入下本体,水流喷射在输水管管口正对的导流板顶部,经圆锥形导流构板缓冲后均匀地向壳体下本体散落,加入絮凝剂的水体经过进水管、输水管的输送,再经过导流板的碰撞已经发生絮凝反应聚集为大而密实的絮凝体,大颗粒的絮凝体由于自身重力向下沉积,堆积在下本体的底部,在絮凝体堆积的情况下,圆锥形的导流板使水流分散,可避免水流对堆积在下本体的底部的絮凝体造成扰乱导致不能很好地沉积;此外,其它还没聚集的较小絮凝体,因自身重力不够不能沉积,会逐渐挂在8字型的挂絮机构与挂絮板上,逐步累积形成大颗粒絮凝体后而下滑落入下本体底部进行堆积,完成沉淀工序,8字型的挂絮机构能最大化利用空间,8字型的2个圆环的内壁、外壁均可挂较小絮凝体进行累积,而8字型的2个圆环内的空间作为累积较小絮凝体的空间,做到了空间利用的最大化;挂絮板分为向下倾斜设置的下滑段和竖直延伸(竖直设置)的掉落段,较小的絮凝体累积增多后会沿向下倾斜的下滑段滑落,滑落至掉落段后又沿掉落段竖直向下掉落,最终掉落至下本体底部堆积的絮凝体内,竖直设置的掉落段能保证在挂絮板上累积后掉落的絮凝体竖直下落,对堆积的絮凝体不会造成二次影响、扰乱,使之前累积的大絮凝体不会被新掉落的絮凝体造成分散,而挂絮机构与挂絮板均采用可拆卸的设计,在一体化净水器停止工作后可以将其拆下清洗后再安装还原,保证了挂絮机构与挂絮板的使用效果。

所述隔板上部从下至上依次设有石英砂过滤层与无烟煤过滤层,所述上本体顶部设连通上本体的出水管,所述下本体底部设连通下本体的排放管。深层过滤经常用到的过滤材料就是无烟煤滤料和石英砂滤料,技术成熟,水流中无法自行沉降的细微颗粒即随水流经流通口依次经过石英砂过滤层与无烟煤过滤层后,实现净化处理后的清水经出水管流出,下本体累积的絮凝体可定期或连续由排放管排出,由于经絮凝反应后形成的较大絮凝体以及经挂絮板、挂絮机构挂絮后累积、沉淀的絮凝体均由重力作用沉降于下本体底部,絮凝与沉淀工序的絮凝体均从排放管排出,简化了管道设置。

将加药环节、絮凝反应、沉淀与过滤均通过一体化净水器完成,优化地将絮凝反应、挂絮收集、两层过滤层、导流板一体地设置于立式的壳体内,可有效减少壳体的高度,并简化结构,使结构紧凑,可减少占地。一体化后的净水器程序简单、流程清晰、操作直观,生产成本、制造成本与人力资源成本得到了降低,两次过滤使过滤效果较佳,一体式的净水器减少了纷繁的管路,避免了人员的磕碰,操作人员的安全也得到保障,有利于大规模推广、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呈倒瓶状。上大下小的倒瓶状本体,特别是下本体的底部是整个本体空间最小处,絮凝体于此堆积不会四处扩散,有利于絮凝体的累积。

进一步地,所述输水管上设4个朝向不同的挂絮板,每相邻两个挂絮板之间的夹角为90°。保证了水流中的较小絮凝体能够得到较大范围的累积、收集。

通过上述公开内容,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①将絮凝剂通过加药口加入加药箱并使用搅拌机构使之均匀溶化与水中,将加药环节也与后续环节一体化,操作简便,流程清楚;

②混合了絮凝剂的待处理水经进水管、输水管流入下本体,水流喷射在输水管管口正对的导流板顶部,经圆锥形导流构板缓冲后均匀地向壳体下本体散落,加入絮凝剂的水体经过进水管、输水管的输送,再经过导流板的碰撞已经发生絮凝反应聚集为大而密实的絮凝体,大颗粒的絮凝体由于自身重力向下沉积,堆积在下本体的底部,在絮凝体堆积的情况下,圆锥形的导流板使水流分散,可避免水流对堆积在下本体的底部的絮凝体造成扰乱导致不能很好地沉积;

③其它还没聚集的较小絮凝体,因自身重力不够不能沉积,会逐渐挂在8字型的挂絮机构与挂絮板上,逐步累积形成大颗粒絮凝体后而下滑落入下本体底部进行堆积,完成沉淀工序;

④8字型的挂絮机构能最大化利用空间,8字型的2个圆环的内壁、外壁均可挂较小絮凝体进行累积,而8字型的2个圆环内的空间作为累积较小絮凝体的空间,做到了空间利用的最大化;

⑤挂絮板分为向下倾斜设置的下滑段和竖直延伸(竖直设置)的掉落段,较小的絮凝体累积增多后会沿向下倾斜的下滑段滑落,滑落至掉落段后又沿掉落段竖直向下掉落,最终掉落至下本体底部堆积的絮凝体内,竖直设置的掉落段能保证在挂絮板上累积后掉落的絮凝体竖直下落,对堆积的絮凝体不会造成二次影响、扰乱,使之前累积的大絮凝体不会被新掉落的絮凝体造成分散;

⑥挂絮机构与挂絮板均采用可拆卸的设计,在一体化净水器停止工作后可以将其拆下清洗后再安装还原,保证了挂絮机构与挂絮板的使用效果;

⑦深层过滤经常用到的过滤材料就是无烟煤滤料和石英砂滤料,技术成熟;

⑧水流中无法自行沉降的细微颗粒即随水流经流通口依次经过石英砂过滤层与无烟煤过滤层后,实现净化处理后的清水经出水管流出,下本体累积的絮凝体可定期或连续由排放管排出,由于经絮凝反应后形成的较大絮凝体以及经挂絮板、挂絮机构挂絮后累积、沉淀的絮凝体均由重力作用沉降于下本体底部,絮凝与沉淀工序的絮凝体均从排放管排出,简化了管道设置;

⑨将加药环节、絮凝反应、沉淀与过滤均通过一体化净水器完成,优化地将絮凝反应、挂絮收集、两层过滤层、导流板一体地设置于立式的壳体内,可有效减少壳体的高度,并简化结构,使结构紧凑,可减少占地;

⑩一体化后的净水器程序简单、流程清晰、操作直观,生产成本、制造成本与人力资源成本得到了降低,两次过滤使过滤效果较佳,一体式的净水器减少了纷繁的管路,避免了人员的磕碰,操作人员的安全也得到保障,有利于大规模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体化净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挂絮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挂絮板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如下:

1本体,1a上本体,1b下本体,2隔板,2a流通口,3进水管,4加药箱,4a加药口,4b搅拌机构,5输水管,6导流板,7挂絮机构,8挂絮板,8a下滑段,8b掉落段,9石英砂过滤层,10无烟煤过滤层,11出水管,12排放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一体化净水器,包括中空的本体1,所述本体1呈倒瓶状,所述本体1内部设将本体1分为上本体1a与下本体1b的隔板2,所述隔板2上设2个连通上本体1a与下本体1b的流通口2a,所述下本体1b下部设有贯穿下本体1b的进水管3,所述下本体1b外侧的进水管3上设连通进水管3的加药箱4,所述加药箱4上设加药口4a,所述加药箱4内部设搅拌机构4b。

所述下本体1b内侧的进水管3管口上竖直设输水管5,所述隔板2下部设有圆锥形的导流板6,所述导流板6的顶部正对输水管5的管口,所述下本体1b的内壁上可拆卸地设若干8字型的挂絮机构7,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下本体1b的内壁上可拆卸地设12个8字型的挂絮机构7,部分挂絮机构7未画出,参见图3,所述输水管5外侧设所述输水管5上设4个朝向不同的挂絮板8,每相邻两个挂絮板8之间的夹角为90°,参见图2,所述挂絮板8包括可拆卸地连接输水管5的下滑段8a,所述下滑段8a向下倾斜设置,所述下滑段8a上设向下竖直延伸的掉落段8b。

所述隔板2上部从下至上依次设有石英砂过滤层9与无烟煤过滤层10,所述上本体1a顶部设连通上本体1a的出水管11,所述下本体1b底部设连通下本体1b的排放管12。

本发明的工作流程:在待净化的水流中加入混合均匀的凝絮剂,混合了药品后的水流通过进水管3进入下壳体1b并经输水管5喷出,喷出的水流被圆锥形的导流板6所缓冲导流,分散的落入下壳体,完成絮凝反应后的水流内开始有大颗粒的絮凝体产生,这部分絮凝体由于自身重力下沉累积于空间最窄的下本体1b底部,而较小部分的絮凝体在挂絮机构7、挂絮板8上进行挂絮、累积,最后累积为大颗粒的絮凝体后沉淀至下本体1b底部,两部分混合后的絮凝体由排放管12排出,经絮凝反应后的水流通过流通口2a穿过隔板2进入上本体1a内,经石英砂过滤层9与无烟煤过滤层10过滤掉水中的细微颗粒后,得到的清水经出水管11流出,完成整个工序。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