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生发豆芽用活性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0781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发豆芽使用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生发豆芽用活性水设备。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生发豆芽用活性水设备是用于生发豆芽进行供水使用的设备,在现有生发豆芽的整体工艺中,其豆芽生发器皿单纯地考虑换水方便;没有考虑余氯对豆芽生长过程中的不利影响;并且也无相应的活化水利用,导致其在生发豆芽的培养工艺中无法保证豆芽更为健康的食用,并且豆芽的生理功能较低、生发周期长、发芽率较低、含水量较低、口感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更好的消除余氯,同时提高生理功能,生发周期短、提高发芽率和含水量、口感更好的新型生发豆芽用活性水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生发豆芽用活性水设备,包括处理罐和豆芽容器,所述处理罐内设置有工作腔,并在工作内设置有余氯吸附管和活化磁场结构,所述活化磁场结构位于余氯吸附管的外侧,还包括入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入水管的出水端穿过处理罐并与余氯吸附管的入水端相通,所述出水管的入水端穿过处理罐并与余氯吸附管的出水端相通,所述出水管上设置有出水控制阀,所述出水管的出水端设置有喷水龙头;所述豆芽容器的内部设置有处理腔,并在处理腔内横向设置有滤网,将处理腔隔成上分腔和下分腔,所述豆芽容器的顶端设置有入水口,所述入水口与上分腔相通,并且所述入水口位于喷水龙头的下方,还包括排水管和排水控制阀,所述排水管的入水端与豆芽容器的下分腔相通。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生发豆芽用活性水设备,所述余氯吸附管为两组,其中第一组余氯吸附管的入水端与入水管出水端相通,第二组余氯吸附管的出水端与出水管的入水端相通,并且第一组余氯吸附管的出水端通过连通管与第二组余氯吸附管的入水端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上述设置,可以有效消除自来水中的余氯及其副产物对豆芽品质和生发过程的不利影响;水经活化后,生理功能增强,可以缩短豆芽的生发周期、提升豆芽发芽率,豆芽含水量,赋予豆芽更好的口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生发豆芽用活性水设备,包括处理罐1和豆芽容器2,处理罐内设置有工作腔,并在工作内设置有余氯吸附管3和活化磁场结构4,活化磁场结构位于余氯吸附管的外侧,还包括入水管5和出水管6,入水管的出水端穿过处理罐并与余氯吸附管的入水端相通,出水管的入水端穿过处理罐并与余氯吸附管的出水端相通,出水管上设置有出水控制阀7,出水管的出水端设置有喷水龙头;豆芽容器的内部设置有处理腔,并在处理腔内横向设置有滤网8,将处理腔隔成上分腔和下分腔,豆芽容器的顶端设置有入水口,入水口与上分腔相通,并且入水口位于喷水龙头的下方,还包括排水管9和排水控制阀10,排水管的入水端与豆芽容器的下分腔相通;通过上述设置,可以有效消除自来水中的余氯及其副产物对豆芽品质和生发过程的不利影响;水经活化后,生理功能增强,可以缩短豆芽的生发周期、提升豆芽发芽率,豆芽含水量,赋予豆芽更好的口感。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生发豆芽用活性水设备,余氯吸附管为两组,其中第一组余氯吸附管的入水端与入水管出水端相通,第二组余氯吸附管的出水端与出水管的入水端相通,并且第一组余氯吸附管的出水端通过连通管11与第二组余氯吸附管的入水端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生发豆芽用活性水设备,其工作过程如下, 入水管和自来水管相连,水经余氯吸附管(吸附柱根据需水量设计相应的组数串联)除去自来水残留的余氯及余氯副产物,同时水经活化磁场结构进行活化,经出水管进入豆芽容器,该容器根据用户需要设计更改容量,容器采用玻璃钢材料、搪瓷材料或304不锈钢材料;当豆芽冲洗时,同时打开出水控制阀和排水控制阀,实现豆芽清洗换水。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