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集水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34710阅读:6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集水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功能集水罐。



背景技术:

一般的污水处理过程中,大多需要设置集水罐,来用作储存沉淀污水,以期使得尽量多的悬浮物进行预先沉淀,以达到最佳的污水处理效果。

但是,这样的方式,对于含油和细小悬浮物的污水则难以沉淀,或沉淀效果不理想。

单纯从除油功能出发,市场上有许多不同的专用气浮设备系统,但是与集水罐相比是一个工艺流程中的前后二种设备。他们在规格、形状、功能以及操作控制都是完全二种独立的系统。

如果用户要求同时具有除油,氧化,沉淀等多种功能,这就需要多套设备,而且这些设备系统往往都是大型设备,很难小型化,难以适应不同流量特别是小流量的水处理要求,不但投资高,占地大,而且运行管理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集水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集水罐,包括内罐、外罐和沉淀隔板;

所述内罐设置在所述外罐内;

所述内罐上设置有进水管;

所述进水管穿过所述外罐与外界连通;

所述内罐的下端为锥体;

所述锥体的下端设置有第一沉淀排污口;

所述外罐上设置有出水口;

所述沉淀隔板设置在所述外罐内,且围设在所述内罐外;

所述外罐的下端设置有第二沉淀排污口;

所述内罐为圆筒状;

所述进水管的轴线与所述内罐的轴线不相交。

进一步的,所述外罐上设置有溢流槽,用于收集所述内罐中漂浮的污物。

进一步的,所述溢流槽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漂浮排污口,用于将所述溢流槽内的污物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管与所述内罐相切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射流混合器,用于将气体和水流进行混合。

进一步的,所述射流混合器上设置有溶气泵,用于给所述射流混合器输入溶气水。

进一步的,所述溶气泵上连接有臭氧发生器。

进一步的,所述出水口上设置有三通管;

所述三通管分别连接所述出水口、所述溶气泵和外界其他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射流混合器上设置有空气压缩机,用于给所述射流混合器提供压缩气体。

进一步的,所述外罐上设置有排气孔,用于将内罐和外罐内的气体排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集水罐,通过将进水管与内罐设置为轴线不相交的状态,污水进入到内罐中时,会呈螺旋状,进而产生悬浮,使污水中的杂物呈现出梯次,即部分下沉,部分上升,中间为清水,下沉的部分可以从第一沉淀排污口中排出,进而实现了通过集水罐进行沉淀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集水罐体积小,占地面积小,成本低,投资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集水罐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集水罐的附加设备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集水罐的运行状态参考图。

附图标记

1:进水管 2:内罐 3:溢流槽

4:漂浮排污口 5:沉淀隔板 6:出水口

7:排气口 8:第二沉淀排污口 9:外罐

10:第一沉淀排污口 11:三通管 12:臭氧发生器

13:溶气泵 14:空压机 15:射流混合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附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集水罐,包括内罐2、外罐9和沉淀隔板5;

所述内罐2设置在所述外罐9内;

所述内罐2上设置有进水管1;

所述进水管1穿过所述外罐9与外界连通;

所述内罐2的下端为锥体;

所述锥体的下端设置有第一沉淀排污口10;

所述外罐9上设置有出水口6;

所述沉淀隔板5设置在所述外罐9内,且围设在所述内罐2外;

所述外罐9的下端设置有第二沉淀排污口8;

所述内罐2为圆筒状;

所述进水管的轴线与所述内罐2的轴线不相交。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外罐9上设置有溢流槽3,用于收集所述内罐2中漂浮的污物。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溢流槽3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漂浮排污口4,用于将所述溢流槽3内的污物排出。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进水管1与所述内罐2相切设置。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射流混合器15,用于将气体和水流进行混合。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射流混合器15上设置有溶气泵13,用于给所述射流混合器15输入溶气水。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溶气泵13上连接有臭氧发生器12。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出水口6上设置有三通管11;

所述三通管11分别连接所述出水口6、所述溶气泵13和外界其他装置。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射流混合器15上设置有空气压缩机,用于给所述射流混合器15提供压缩气体。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外罐9上设置有排气孔,用于将内罐2和外罐9内的气体排出。

从上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方案具体如下:

采用碳钢外罐9体,内罐2作为中间气浮区,直径为外罐9直径的60—70%,进水管1以切线形式与内罐2连接。内罐2锥体下部为第一沉淀排污口10,以便于外罐9锥体共同形成沉淀区,罐体的上部设有溢流槽3,从中间气浮区漂浮的污物流到溢流槽3,然后从漂浮排污口4外排。沉淀隔板5的作用在于避免中间气浮区漂浮的污物直接进入出水口6,并具有进一步促使沉淀作用,沉淀隔板5是一个上下同等直径的圆桶,其直径尺寸为外罐9与内罐2间隙的中间位置。沉淀隔板5与溢流槽3的下端焊接固定,为防止积累气体影响水流运行,设计了排气口7,最后所有的沉淀污物从外罐9下部锥体第二沉淀排污口8外排。

上述所有的钢结构件均进行防腐措施或者直接采用不锈钢。

整个运行过程如下:

1、首先根据水处理设计方案连接外部管路或部件,以下为典型应用。

2、在进水管1出连接射流混合器15,以便于引入气体和水流的混合。

3、在出水口6的管路上设置三通管11,将微小水流用溶气泵13返回到内罐2的沉淀区。

4、溶气泵13在运行时会自动吸入空气使得变为溶气水。

5、溶气泵13也可以在运行时自动从进气口吸入臭氧发生器12送过来的臭氧气体。

6、当没有溶气泵13时也可以将空压机14内的压缩空气通过进气口进入射流混合器15。

7、经过射流混合器15出来的水以切线形式进入内罐2,在这里旋转上升同时释放微气泡,一般讲溶气泵13的微气泡效果要优于空压机14直接注入气体,与内罐2连接的进水管1位置高于锥体,因此难以上浮的杂质因重量和旋转的向心力而逐渐沉淀到锥体内。

8、在液面上升到高于溢流槽3时则自动进入漂浮排污口4外排,同时不断上升的水流因沉淀隔板5的限制而向下移动,进而直到绕过沉淀隔板5下沿后在向上,最后从经出水口6排出。

9、在水流因沉淀隔板5向下移动过程中,水中的残留气体不断释放,有利于防止气浮杂质随水流进入出水口6,同时不断聚集长大的杂质也有机会进一步沉淀到外罐9的锥体区域。

10、最后适时打开第二沉淀排污口8可以排除沉淀的污物,实现设备连续运转。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集水罐,通过将进水管1与内罐2设置为轴线不相交的状态,污水进入到内罐2中时,会呈螺旋状,进而产生悬浮,使污水中的杂物呈现出梯次,即部分下沉,部分上升,中间为清水,下沉的部分可以从第一沉淀排污口10中排出,进而实现了通过集水罐进行沉淀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集水罐体积小,占地面积小,成本低,投资少。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