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滤、吸附、蒸馏的水体净化一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3647阅读:418来源:国知局
一种过滤、吸附、蒸馏的水体净化一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体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过滤、吸附、蒸馏的水体净化一体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水体污染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大问题。人类活动使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造成淡水污染。物理化学法是水处理方法中最主流的方式,一般水净化方法主要包括反应、沉淀、过滤、杀菌几个流程,经过这几步的处理,原水一般可达到饮用水的标准。但传统的净水设备体积大,且大部分采取集中处理,对于人类需自己处理的污染水体例如家庭中的污水或野外采取的水体则不适用,造成污水的随意排放和野外饮水的安全问题,同时也增加净水设备的处理能耗。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有益于减少生活污水的排放,节约能源的过滤、吸附、蒸馏的水体净化一体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过滤、吸附、蒸馏的水体净化一体装置,包括过滤吸附腔体、蒸馏腔体、连接过滤吸附腔体及蒸馏腔体的导流管以及设置在蒸馏腔体上的出水口;所述过滤吸附腔体内上部分和下部分分别设有过滤层和吸附层。

优选的,所述过滤层由上及下依次包括滤网、PP棉过滤层、固定套;所述固定套上面均匀布有小孔,且固定套可拆卸的固定于腔体中。

优选的,所述吸附层从上至下依次包括活性炭层、硅胶层、蓬松棉层、硅藻土层,且四层的厚度比为1:1.5:2:3。

优选的,所述吸附层与过滤吸附腔体内壁间设有软性密封垫。

优选的,所述导流管设为由过滤吸附腔体朝蒸馏腔体向下倾斜的倾斜管状,导流管连接过滤吸附腔体下部和蒸馏腔体下部。

优选的,所述蒸馏腔体包括围成一体的直筒圆柱状体、弧形的聚光透明盖;所述直筒圆柱状体的顶端设有与圆柱状体同内径的外挡圈,所述外挡圈与聚光透明盖工位配合用于限位放置聚光透明盖。

进一步的,所述聚光透明盖设为中空双层凸透镜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聚光透明盖放置位置的内侧设置有聚水凹槽;所述出水口设置在聚水凹槽的外侧、用于引导已处理水流出,所述聚水凹槽向蒸馏腔体外侧开孔并伸入出水口。

进一步的,所述聚水凹槽的内侧设有用于防止凝结的蒸馏水回流至蒸馏腔体中的内挡圈,内挡圈固定于蒸馏腔体上;所述内挡圈的内径小于蒸馏腔体内径。

进一步的,所述蒸馏腔体中内置有漂浮于水面的防溅海绵;所述防溅海绵的外径超过内挡圈的内径,且防溅海绵位于内挡圈以下,从而防溅海绵限制于蒸馏腔体中内挡圈以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简单,操作方便,实现了污染水过滤、吸附、蒸馏的一次性水体净化过程,且节省空间;可在日常生活中家庭污水的净化处理中使用,有益于减少生活污水的排放,节约水资源,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也可在野外饮水中使用,饮用野外不安全的水时可先将水做过滤吸附净化处理,接着利用太阳能实现水的蒸馏,便捷且节约能源,不会造成其他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示图。

图2为图1出水口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中标注符号的含义如下:

1-过滤吸附腔体 10-过滤层 11-吸附层 100-滤网

101-PP棉过滤层 102-固定套 110-活性炭层 111-硅胶层

112-蓬松棉层 113-硅藻土层 2-导流管 3-蒸馏腔体

31-聚光透明盖 32-外挡圈 33-聚水凹槽 34-内挡圈

35-防溅海绵 4-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为一种过滤、吸附、蒸馏的水体净化一体装置,包括过滤吸附腔体1、蒸馏腔体3、连接过滤吸附腔体1及蒸馏腔体3的导流管2以及设置在蒸馏腔体3上的出水口4;过滤吸附腔体1内上部分和下部分分别设有过滤层10和吸附层11。其中,过滤层10由上及下依次包括滤网100、PP棉过滤层101、固定套102;固定套102上面均匀布有小孔,且固定套102可拆卸的固定于腔体1中。吸附层11从上至下依次包括活性炭层110、硅胶层111、蓬松棉层112、硅藻土层113,四层吸附层紧密贴合且四层的厚度比为1:1.5:2:3。

吸附层11与过滤吸附腔体1内壁间设有软性密封垫,防止未吸附的污水渗到腔体的底部。

导流管2设为由过滤吸附腔体1朝蒸馏腔体3向下倾斜的倾斜管状,导流管2连接过滤吸附腔体1下部和蒸馏腔体3下部。

结合图2所示,蒸馏腔体3包括围成一体的直筒圆柱状体30、弧形的聚光透明盖31;直筒圆柱状体30选用适合加热且保温性能良好的材质;直筒圆柱状体30的顶端设有与圆柱状体相同内径的外挡圈32,外挡圈32与聚光透明盖31工位配合用于限位放置聚光透明盖31。

聚光透明盖31设为中空双层凸透镜结构。凸透镜设计可以使光线聚光,加速蒸馏腔体3内水体的蒸发速度,中空双层设计可以增强聚光透明盖31的保温性能。

聚光透明盖31放置位置的内侧设置有聚水凹槽33;出水口4设置在聚水凹槽33的外侧、用于引导已处理水流出,聚水凹槽33向蒸馏腔体3外侧开孔并伸入出水口4。

聚水凹槽33的内侧设有固定于蒸馏腔体3上的内挡圈34,用于防止凝结的蒸馏水回流至蒸馏腔体3内的未处理水中;内挡圈34的内径小于蒸馏腔体3内径。

蒸馏腔体3中内置有漂浮于水面的防溅海绵35,用以防止蒸馏腔体3内未处理水飞溅至聚水凹槽33污染已处理水;防溅海绵35的外径超过内挡圈34的内径,且防溅海绵35位于内挡圈34以下,从而防溅海绵35限制于蒸馏腔体3中内挡圈34以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做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首先通过滤吸附腔体1对家庭污水、野外饮水等进行初步净化,再通过导流管2进入蒸馏腔体3,通过聚光透明盖31在太阳能作用下对蒸馏腔体3中的水进行蒸馏,凝结的蒸馏水通过聚水凹槽33引入出水口4,从而进行收集。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