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混凝气浮清藻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30417阅读:672来源:国知局
一体化混凝气浮清藻船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体化混凝气浮清藻船,属于折叠滑板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发展,人类面临的水环境压力也越来越大。部分城市河道和湖泊沦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排污的主要通道,污染物排放量大且分布集中,导致水体自净能力弱,造成缺氧和富营养化,形成黑臭水体。

黑臭水体最主要的表现是水体富营养化,藻类过度生长,破坏水体环境。目前清理藻类,常采用人工清除,费时费力,处理效率低。还有些处理方法是向水体中撒药剂,使藻类沉淀到底泥中,如CN1418825A公开《一种高效藻絮凝剂及其用于治理赤潮及水华的方法》,利用高分子改性粘土组成的藻絮凝剂能很好的沉降藻细胞,但是应用到实际中,如果对河道清淤不彻底,这样的做法会造成沉降的藻类再次爆发。近年来,也有一些清藻船得到了研发及应用,比如CN 201120948y公布的《一种吸取型捞藻船》,能打捞大片的蓝藻,但由于只有打捞收集功能,而对细小的藻类无法收集。CN205256596U公开的多功能除藻船,利用超声波抑制蓝藻的生长,但超声容易使蓝藻死亡而使体内蓝藻毒素散布到水体中,造成次生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能有效收集和分离河水中的藻类,能防止因藻类沉淀到河底所造成的治理不彻底的问题,能降低黑臭水体的COD、总磷等污染物的一体化混凝气浮清藻船。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一体化混凝气浮清藻船,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侧支架连接构成的船体、加药机构、气浮机构、藻水分离机构和藻类浓缩罐,船体在两支架前底部之间设置有集藻铲、两支架之间设有含藻河水通过的通道及后部设有藻类浓缩罐,所述的加药机构包括加药罐和多个加药喷头,加药喷头设置在集藻铲的前端并通过管路与设置在船体上的加药罐相通,且加药喷头向上前倾斜;所述的气浮机构包括空压机和多个曝气头,曝气头设置在集藻铲的前部并通过管路与空压机连接;所述的藻水分离机构包括集藻平台和细网面输送机,集藻平台设置在两支架之间,集藻平台前端接集藻铲的后部、后部接细网面输送机的网带前侧,细网面输送机的网带后侧设置在藻类浓缩罐的顶部,藻类浓缩罐顶部开口、底部设有排水口,藻类浓缩罐内设有过滤层。

本实用新型一体化的混凝气浮清藻船将两侧支架连接构成的船体,并将加药机构、气浮机构、藻水分离机构和藻类浓缩罐安装在船体上,两支架前底部之间设置有集藻铲、中间设有含藻河水通过的通道,而加药机构的多个加药喷头以及气浮机构的多个曝气头均设置在来集藻铲的前部,通过混凝气浮工艺来促进水中藻类聚集上浮,通过集藻铲及集藻平台进行收集。本实用新型采用了细网面输送机和藻类浓缩罐,将收集的藻类通过细网面输送机送到藻类浓缩罐时,能先对藻类及河水进行分离,最后通过藻类浓缩罐能进一步进行藻类脱水。本实用新型提高黑臭水体的藻类收集效率,同时通过混凝气浮作用还能降低黑臭水体的COD、总磷等污染物,能防止因藻类沉淀到河底所造成的治理不彻底的问题,能提高黑臭水体的藻类收集效率,降低黑臭水体治理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体化混凝气浮清藻船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船体,2—驾驶室,3—集藻铲,4—加药喷头,4-1—混凝剂喷头,4-2—助凝剂喷头,5—曝气头,6—加药罐,6-1—混凝剂储罐,6-2—助凝剂储罐,7—细网面输送机,7-1—电机,8—藻类浓缩罐,9—螺旋桨,10—空压机,11—集藻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体化混凝气浮清藻船,包括两侧支架连接构成的船体1、加药机构、气浮机构、藻水分离机构和藻类浓缩罐8,本实用新型的支架的前端为V形,即能减少混凝气浮清藻船有运行时的阻力。

见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船体1在两支架前底部之间设置有集藻铲3、中间设有含藻河水通过的通道、后部设有藻类浓缩罐8,通过集藻铲3对水中的藻类进行处理进入集藻平台11,剩余的河水从船尾部流出。本实用新型船体1在支架的通道的前上部设有驾驶室2,而支架后部安装有螺旋桨9,螺旋桨9与发动机连接,操作人员驾驶船体1进行清藻工作。

见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加药机构包括加药罐6和多个加药喷头4,加药喷头4设置在集藻铲3的前端并通过管路与设置在船体1上的加药罐6相通。见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加药罐6包括混凝剂储罐6-1和助凝剂储罐6-2,而加药喷头4包括混凝剂喷头4-1和助凝剂喷头4-2,混凝剂喷头4-1通过路管与混凝剂储罐6-1连接,而助凝剂喷头4-2通过管路与助凝剂储罐6-2连接,混凝剂喷头4-1和混凝剂喷头4-2沿集藻铲3前部间隔设置,且混凝剂喷头4-1数量大于助凝剂喷头4-2的数量,混凝剂喷头4-1和助凝剂喷头4-2向上前倾斜,混凝剂喷头4-1的中心和助凝剂喷头4-2的中心与集藻铲3平面之间具有30~60°的夹角α,混凝剂喷头4-1的中心和助凝剂喷头4-2的中心与集藻铲3平面之间夹角α在40~50°,通过混凝剂储罐6-1和助凝剂储罐6-2向船体1底部集藻铲3前端上的混凝剂喷头4-1和助凝剂喷头4-2输送药剂,使药剂与河水反应,使藻类絮凝在一起成团状,而进入后部的集藻平台11上,进行后序的分离处理。

见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气浮机构包括空压机10和多个曝气头5,曝气头5设置在集藻铲3的前部并通过管路与空压机10连接,曝气头5采用圆盘曝气头和射流曝气头,通过空压机10使前端的曝气头5输入压缩空气,压缩空气带动前端的藻类絮凝体上浮到集藻平台11中,对类絮凝体进行收集,设置在船体1上的空压机10位于加药罐6的对面一侧,曝气头5位于加药喷头4的后部,并与集藻铲3平面垂直,既静止状态下出气方向与混凝剂喷头4-1及助凝剂喷头4-2有30~60°的夹角,当空压机10开始工作,向集藻铲3前端的曝气头5输入压缩空气,压缩空气带动前端的藻类絮凝体上从集藻铲3浮到集藻平台11中。

见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藻水分离机构包括集藻平台11和细网面输送机7,集藻平台11设置在两支架之间,集藻平台11前端接集藻铲3的后部、后部接细网面输送机7的网带前侧,集藻铲3的后侧铰接在集藻平台11上,通过铰接结构来调节集藻铲3与集藻平台11之间的角度,通过大的角度而能增加集藻铲3及集藻平台11的深度,而能收集更多的藻类,集藻铲3和集藻平台11采用不锈钢或铝合金或合金钢材料制成。实用新型藻平台后端设置在网面输送机的网带前上部,细网面输送机7的网带与水平面之间具有30~60°的夹角,如细网面输送机7的网带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在40~50°,本实用新型细网面输送机7的网带可采用呢绒、金属、塑料等材料制成,细网面输送机7输送过程中,通过网带可以过滤水、留下藻,细网面输送机7的网带后侧设置在藻类浓缩罐8的顶部,藻类浓缩罐8顶部开口、底部设有排水口,藻类浓缩罐8内设有过滤层,含藻河水送到藻类浓缩罐8进一步分离。见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藻类浓缩罐8可采用两个,各藻类浓缩罐8内的过滤层为鹅卵石或细沙或陶粒材料的一种或两种组合。

见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体化混凝气浮清藻船下水后,操作员在船体1中的驾驶室2处进行操作,开动发动机,使螺旋桨9转动推动船体1到达需要进行清藻的水域,把集藻铲3和集藻平台11调节到一个平面,然后先后启动加药系统和气浮系统,此时混凝剂储罐6-1和助凝剂储罐6-2向船体1底部集藻铲3前端的混凝剂喷头4-1和助凝剂喷头4-2输送药剂,药剂与河水反应,使藻类絮凝在一起成团状,此时空压机10开始工作,向集藻铲3前端的曝气头5输入压缩空气,压缩空气带动前端的藻类絮凝体上浮到集藻平台11中,启动细网面输送机7的电机7-1,使细网面输送机7工作,藻类絮凝体通过细网面输送机7的提升到达藻类浓缩罐8中,藻类絮凝体在藻类浓缩罐8内进一步浓缩,通过藻类浓缩罐8内的过滤层过滤多余的河水,河水经藻类浓缩罐8内的下部排水口排入河中,而经过细网面输送机7过滤出的河水掉落到通道内并从船底尾部流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