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河道治理的浮岛式水体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02514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用于河道治理的浮岛式水体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体环境治理及生态修复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浮岛式水体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河道生态治理较多采用生态浮床技术及曝气技术,生态浮床技术利用植物对水体内N、P的吸收,达到减轻水体富营养化的效果,尤其是生态浮床景观效果佳,营造城市与自然的和谐的氛围,受到居民的喜爱,但大部分水生植物冬季易枯萎,达不到景观效果。曝气技术能够将水体与空气充分混合,提高溶解氧,迅速改善水质,也是一种广为使用的生态修复手段,但大多数曝气机外形简陋,与周围环境不协调,很难提高城市河道的美观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过设置曝气机以提高溶解氧、改善水质且与环境协调、美观度高的用于河道治理的浮岛式水体净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浮岛式水体净化装置,它包括支撑架和设在支撑架上圆环型的种植槽,所述种植槽的中心孔处设有曝气机,所述曝气机通过牵引绳与支撑架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设置曝气机,以将水体与空气充分混合,提高溶解氧,改善水质,且种植槽设置为环形,曝气机设置在种植槽的中心孔处,并通过牵引绳与支撑架连接,种植槽上种植植物后,植株将曝气机遮盖,以提升用于河道治理的浮岛式水体净化装置与环境的协调性和美观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种植槽的数量为三个,从上至下依序为第一种植槽、第二种植槽和第三种植槽,所述第一种植槽的外径小于第二种植槽的内径,所述第二种植槽的外径小于第三种植槽的内径,通过所述改进,种植槽设置三层且由上至下圆环的直径不断增大,使得植株在竖向和横向均有层次变化,增加美观度,且上下层的植株相互之间不会遮挡阳光,并且,植被在竖向和横向均遮挡住曝气机,避免曝气机露出而影响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种改进,所述种植槽之间的高度差为0.5m-5m,通过所述改进,种植槽内种植物可选为黄馨,黄馨的生长高度为0.5m-5m,种植槽之间高度差设置为0.5m-5m,以在保证黄馨生长需要的高度的情况下避免差值过高而露出中心处的曝气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种改进,所述牵引绳的数量为三根,三个牵引绳周向间隔120°设置,通过所述改进,通过设置周向间隔120°的三根牵引绳,使得曝气机仅能在竖向调节高度,避免曝气机横向产生位移,与植株的间隔距离产生变化而影响曝气性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种改进,所述支撑架为与种植槽数量一致的三层,由上至下依序为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每层支撑架包括竖向设置的支杆和横向设置的横杆,每层支撑架的支杆和横杆的数量均为三个且沿种植槽周向间隔120°设置,通过所述改进,支杆和横杆的数量均为三个,以在满足支撑结构强度的需求下同时使撑杆数量最少,以便于植株覆盖、减少支撑架外露的可能性,增加用于河道治理的浮岛式水体净化装置整体的美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1-支撑架,1.1-第一层,1.2-第二层,1.3-第三层,1.4-支杆,1.5-横杆,2-种植槽,2.1-第一种植槽,2.2-第二种植槽,2.3-第三种植槽,3-曝气机,4-牵引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2所示,

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浮岛式水体净化装置,它包括支撑架1和设在支撑架1上圆环型的种植槽2,所述种植槽2的中心孔处设有曝气机3,所述曝气机3通过牵引绳4与支撑架1连接。

其中,所述种植槽2的数量为三个,从上至下依序为第一种植槽2.1、第二种植槽2.2和第三种植槽2.3,所述第一种植槽2.1的外径小于第二种植槽2.2的内径,所述第二种植槽2.2的外径小于第三种植槽2.3的内径。

其中,所述种植槽2之间的高度差为0.5m-5m。

其中,所述牵引绳4的数量为三根,三个牵引绳4周向间隔120°设置。

其中,所述支撑架1为与种植槽2数量一致的三层,由上至下依序为第一层1.1、第二层1.2和第三层1.3,每层支撑架1包括竖向设置的支杆1.4和横向设置的横杆1.5,每层支撑架1的支杆1.4和横杆1.5的数量均为三个且沿种植槽2周向间隔120°设置。

以上仅就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不仅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其具体结构允许有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