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散农村污染源新型一体化微动力膜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00732阅读:59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散农村污染源新型一体化微动力膜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完善,农村污水处理覆盖率却远远低于国家要求。农村污水处理的方法可分为集中式污水处理和分散式污水处理。由于我国农村分布较分散,收集困难,传统集中式污水处理由于存在污水收集难。管网投资高、占地面积大、建造周期长等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污水处理率和COD减排量。现有的分散式污水处理设备,有的仅采用单一的好氧生化处理工艺,脱氮除磷不够理想;单一的曝气方式,能耗高;人工湿地等植物处理法占地太大,受气候影响,运行不够稳定。针对上述情况,开发一种农村分散污染源新型一体化微动力膜处理设备非常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应用广泛的用于处理污水的一体化微动力膜处理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分散农村污染源新型一体化微动力膜处理设备,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内设有按照污水处理过程依次连通的格栅渠、均质区、厌氧区、兼氧区、好氧区,所述格栅渠内部设有上端靠向均质区的倾斜布置的格栅,所述均质区与厌氧区通过配水槽连通,所述厌氧区和兼氧区内部均设有聚丙烯填料,所述好氧区设有飘悬式膜组件、可提升式曝气管以及气提回流管。

进一步的,上述的新型一体化微动力膜处理设备中,所述格栅渠下层还设有应急事故区,所述应急事故区通过管道与设置在均质区、厌氧区、兼氧区和好氧区上部的溢流口相连,在设备出现事故时,保证出水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上述的新型一体化微动力膜处理设备中,所述兼氧区内设有折流系统,引导污水的流向。

进一步的,上述的新型一体化微动力膜处理设备中,所述均质区、厌氧区、兼氧区和好氧区均通过过流孔重力式配水,污水自流经过均质区、厌氧区、兼氧区和好氧区。

进一步的,上述的新型一体化微动力膜处理设备中,所述兼氧区在与好氧区的连通处的好氧区一侧设有挡板,均匀配水,防止进水发生短流或者异重流现象。

进一步的,上述的新型一体化微动力膜处理设备中,所述兼氧区的底部设有坡度及倒角,防止兼氧区出现死区,有利于兼氧区底部快速形成污泥层,并且在该区域的最低点设有污泥气提管,根据需要定期将多余污泥提升至好氧区进行处理。

进一步的,上述的新型一体化微动力膜处理设备中,所述厌氧区和兼氧区内的聚丙烯填料的高度为2.0m-2.5m,表面积大,抗老化,功能性菌种可固化于填料中,增强系统处理效率。

进一步的,上述的新型一体化微动力膜处理设备中,所述好氧区设有的飘悬式膜组件通过软性连接构件柔性连接,将水流和气流的作用力转移至连接软管上,大大降低膜丝根部的受力,膜寿命较长;所述可提升式曝气管通过位于好氧区内部两侧的固定支架安装在好氧区内,设备维护极为方便,降低设备的技术要求;所述气提回流管两端分别连通兼氧区和好氧区,好氧生化后的混合液经过可气提回流管回流至兼氧区与进水混合,进行反硝化脱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采用MBR与A/O有机结合方式处理农村分散污染废水,具有较好的脱氮除磷能力。设备内部无需动力提升设施,依靠重力自流配水,同时将低需气量的膜组件置于好氧区内,充分利用膜气洗,两者有机优化可显著降低能耗,同时采用气提方式进行混合液回流,所需设备较少,节省运行成本。曝气装置采用可提升曝气管,膜组件采用单端连接飘悬式膜组件,整个设备维护检修极为方便

(2)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由于采取地埋式结构,便于绿化景观,经过处理之后的水质好,可达到一级排放标准,可回用;一体化设备可根据原水水质进行灵活配置,设备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同时,本设备专业技术要求较低,自动化程度高,高度集成化,其操作简单,施工周期短,无需特殊维护,设备安全性高,且产生较少的有机污泥。在脱氮除磷方面效果显著,具有运行成本低,节省能耗等优势,能够很好地解决现状农村污水处理难题

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其中,1、格栅渠;11、格栅;2、应急事故区;3、均质区;4、厌氧区;41、聚丙烯填料;42、配水槽;5、兼氧区;51、折流系统;6、好氧区;61、挡板;62、可提升式曝气管;63、飘悬式膜组件;64、软性连接构件;65、固定支架;66、气提回流管;7、溢流口;8、动力设备柜。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参阅图1所示,一种分散农村污染源新型一体化微动力膜处理设备,其主体为罐体,罐体内设有按照污水处理过程依次连通的格栅渠1、均质区3、厌氧区4、兼氧区5、好氧区6,格栅渠1内部设有上端靠向均质区3的倾斜布置的格栅11,废水经过收集管网进入格栅渠1,通过格栅11,去除污水中较大的悬浮物;均质区3与厌氧区4通过配水槽42连通,厌氧区4和兼氧区5内部都设有聚丙烯填料41,好氧区6设有飘悬式膜组件63、可提升式曝气管62以及气提回流管66,污水经过均质区3、厌氧区4、兼氧区5、好氧区6的处理之后通过产水泵将处水抽吸排放。

本实施例中,格栅渠1下层还设有应急事故区2,应急事故区2通过管道与设置在均质区3、厌氧区4、兼氧区5和好氧区6上部的溢流口7相连,当以上某区发生故障时,水位上升至溢流管高度时,可自流至应急事故区2,可保证设备和出水安全性。兼氧区5内设有折流系统51,折流系统51包括分别与厌氧区4和好氧区6相邻的第一折流板、第二折流板,以及位于兼氧区5中部的第三折流板,第一折流板和第二折流板的下部、第三折流板的上部分别设有过流孔。均质区3、厌氧区4、兼氧区5和好氧区6均通过过流孔重力式配水,污水自流经过均质区3、厌氧区4、兼氧区5和好氧区6。兼氧区5在与好氧区6的连通处的好氧区6一侧设有挡板61,均匀配水,防止进水发生短流或者异重流现象。而且,兼氧区5的底部设有坡度及倒角,防止兼氧区5出现死区,有利于兼氧区5底部快速形成污泥层,消除厌氧区4多余的溶氧和硝酸盐,有助于形成更好的兼氧环境,便于气化除磷;并且在该区域的最低点设有污泥气提管,根据需要定期将多余污泥提升至好氧区6进行处理,系统不产生有机污泥。除此之外,厌氧区4与兼氧区5内的聚丙烯填料41的高度为2.0m-2.5m,表面积大,抗老化,功能性菌种可固化于聚丙烯填料41中,能有效增强整个系统的处理效率。

好氧区6设有的飘悬式膜组件63通过软性连接构件64柔性连接,将水流和气流的作用力转移至软性连接构件64上,大大降低膜丝根部的受力,膜寿命较长,膜丝束中心布气方式高效作用于膜丝表面,同时气流造成活动连接的膜丝束整体摆动,可降低用气量,节省能耗。可提升式曝气管62通过位于好氧区6内部两侧的固定支架65安装在好氧区6内,无需下至好氧区6底部,也不需排空设备内的污泥,就可取出曝气装置,设备维护极为方便,降低设备的技术要求。气提回流管66两端分别连通兼氧区5和好氧区6,好氧生化后的混合液经过气提回流管66回流至兼氧区5与进水混合,进行反硝化脱氮。需要注意的是,好氧区6与飘悬式膜组件63有机结合在一起,飘悬式膜组件63的气洗与好氧区6的曝气相互共享气量,由动力设备柜8提供能耗,通过调节膜气洗参数和气水比参数,可有效减少膜堵塞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污水经过收集管网进入格栅渠1,在格栅11的作用下去除污水中较大的悬浮物,然后,废水自流入均质区3,进行水质的均量均质处理。接着,废水经均质后通过配水槽42自流至厌氧区4和兼氧区5,通过设置在厌氧区4和兼氧区5的聚丙烯填料41,在厌氧区4进行生物释磷,在兼氧区5与好氧区6回流液混合后进入折流系统51,在折流过程中反硝化细菌进行脱氮;污水经折流上升后溢流至好氧区6,通过可提升式曝气管62,在曝气作用下,微生物进行氨化、硝化作用,同时聚磷菌吸磷,达到脱氮除磷效果。之后,污水通过飘悬式膜组件63的抽吸作用,悬浮物和污泥均被截留在好氧区6,清水则被抽送外排。硝化混合液通过气提回流管66回流至兼氧区5进行脱氮;在均质区3、厌氧区4、兼氧区5和好氧区6均设置溢流口7,管道连接至应急事故区2,在设备出现事故时,保证出水的安全性。

以上结合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揭示的实施例,而应当涵盖各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本质进行的修改、等效组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