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动力滴滤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58101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无动力滴滤污水处理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无动力滴滤污水处理系统;属于环保设施。



背景技术:

滴滤床生物反应装置大多由装填有浮石的滤池、将污水滴入该滤池的污水分布器构成。目前,多采用旋转布水方式进水,水中的悬浮物同时进入滴滤池中而造成布水管及滤料的堵塞,影响处理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运行成本低、水质处理效果好、无堵塞的无动力滴滤污水处理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由预处理系统和滴滤系统构成;所述预处理系统包括污水池、与之连通的沉砂池、与该沉砂池连通的水解酸化调节池构成,所述滴滤系统包括滤池、固定在该滤池中的孔板、铺垫在该孔板上的陶粒填料层、固定在滤池上方并与水解酸化调节池连通的布水管网、位于孔板下方的若干通风道、与各通风道的出口连通的出水渠;所述布水管网由与水解酸化调节池连通的布水总管、与该布水总管并联且其上分布有若干孔洞的多根布水支管、插在所述孔洞中的若干毛细虹吸管、填充在毛细虹吸管中的吸水绳构成。

布水总管通过恒位水池与水解酸化调节池连通;各布水支管上的孔洞为沿母线方向均匀分布的两排,毛细虹吸管为倒山字形结构;污水池中有格栅;布水总管的另一端设有排污阀。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在预处理系统中增加了格栅,因此能阻隔污水中的大颗粒、悬浮物等杂质;沉砂池的设置可初步去除污水中的悬浮颗粒,避免堵塞滤料。由于采用了内部装填有吸水绳的毛细虹吸管,因此能够避免水体中的细微悬浮物进入布水支管中而造成管路堵塞。第四,由于采用了恒位水箱,因此能够保证布水压力稳定。第五,在布水总管的末端设置排污阀,因此即可定期排除沉积于管内的污泥、也便于管壁冲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B向视图;

图3是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4是毛细虹吸管安装在布水支管孔洞中的示意图。

图中:恒位水池1、连接管2、水解酸化调节池3、沉砂池4、格栅5、污水池6、过水孔7、滤池8、陶粒填料层9、通风道10、孔板11、出口12、出水渠13、布水支管14、布水总管15、浮球阀16、排污阀17、支承块18、毛细虹吸管1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4所示:预处理系统由污水池6、沉砂池4、水解酸化调节池3构成,上述三池体依次通过水孔7顺序联通。滴滤系统由滤池8、固定在该滤池底部的孔板11、铺垫在该孔板上的陶粒填料层9、固定在滤池8上方布水管网、位于孔板11下方的若干通风道10、与各通风道10的出口12连通的出水渠13构成;所述布水管网由成“中”字形结构的布水总管15、与该布水总管并联且其上分布有若干孔洞的多根布水支管14、插在所述孔洞中的若干毛细虹吸管19、填充在毛细虹吸管中的吸水绳构成。布水总管15的一端通过连接管2与水解酸化调节池3连通、布水总管15的另一端安装有排污阀17。所述通风道10由支承在孔板11下方的若干支承块18构成。

为了避免布水压力波动,布水总管15通过恒位水池1与水解酸化调节池3连通;恒位水池1中安装有用于控制水位的浮球阀16。

为了保证布水均匀,各布水支管14的孔洞沿母线方向均匀排列成两排;安装在两排对应孔洞中的毛细虹吸管19采用倒“山”字形结构。

为了排除污水中漂浮的杂质,污水池6中设有格栅5。

为了便于排放沉积于管内的污泥,布水总管15的末端设有排污阀17。

工作原理:经预处理的污水进入恒位水箱1,然后经过布水总管15分流至各布水支管14,布水支管14中的水位与恒位水箱1相同。布水支管14的两侧均布有两排位置高于管内水位的孔洞,填充于毛细虹吸管19中的吸水绳通过虹吸作用将污水抽吸并均匀滴落于陶粒填料层9上。污水在陶粒内部渗流及在表面流动,形成由内向外的厌氧、缺氧、好氧环境,并形成生物膜,从而实现对污染物进行降解。空气从通风道10向上透过孔板11而穿过陶粒填料层9,污水自上渗透陶粒填料层9而滴落于滤池底部,随后汇入排水渠13排出。由于采用了线绳毛细虹吸,污水中的悬浮物无法进入滤池8内,因此可避免滤料堵塞。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