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深度处理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883709阅读:7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水深度处理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水深度处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污水的传统生化工艺处理包括厌氧处理、缺氧处理和好氧处理,经过传统生化工艺处理的污水还带有磷、氮、氨氮、cod、ss等污染物质,若直接排出,必然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在日益注重环保的今天,国家对污水排放也提出了新的排放标准,传统的生化处理工艺显然已经满足不了污水的排放标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深度处理系统及方法,可以更高效率去除水体中的总磷、总氮、氨氮、cod、ss等污染物质,达到高等级的排放标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污水深度处理系统,包括用于传统生化处理工艺的生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化处理装置的污水排出口后依次设置有经管道连接的吸附絮凝池、mbr池和吸附塔;所述mbr池装有mbr膜箱和曝气系统,所述mbr膜箱上设置有产水管道,mbr池的污泥排出口经污泥回流管道与污泥回流泵连接,所述污泥回流泵的输出端的一路连接至生化处理装置,另一路连接至污泥浓缩池;所述吸附絮凝池的污泥排出口经管道连接至污泥浓缩池;所述吸附塔的反冲洗出水口经管道连接至生化处理装置;还包括中间水池,所述中间水池内安装有mbr膜反冲洗水泵,所述mbr膜反冲洗水泵经带有阀门的反冲洗管道连接至mbr膜箱的产水管道。

进一步的,所述吸附絮凝池内竖直设置有第一隔板,将吸附絮凝池分成内部结构相同的两个副池,所述第一隔板上部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作为其中一个副池的出水口和另一个副池的进水口;所述副池内竖直设置有第二隔板将副池分成下部相通的搅拌区和沉降区,所述搅拌区设置有进水口、试剂添加口和搅拌器,沉降区设置有出水口和污泥排出口,絮凝池的污泥排出口经管道连接至污泥浓缩池。

进一步的,所述mbr膜箱的产水管道连接到吸附塔的进水口,产水管道上设置有产水泵,产水管道靠近吸附塔的进水口一侧设置有阀门。

进一步的,所述吸附塔为塔体状、罐体状、箱体状或池体状结构。

一种污水深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将经传统生化处理工艺处理的污水通入吸附絮凝池中进行吸附处理和絮凝处理;

步骤s2:将从吸附絮凝池流出的污水通入mbr池进行膜生物处理;

步骤s3:对经膜生物处理的污水通入吸附塔进行吸附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中的吸附处理采用粉末活性炭,所述粉末活性炭的粒径为30-400目,所述粉末活性炭的添加剂量为50-1000ppm。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中的絮凝处理采用无机混凝剂,所述无机混凝剂优选为聚合氯化铝,所述无机混凝剂的添加剂量为10-200ppm。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中的吸附处理采用颗粒活性炭,所述颗粒活性炭的粒径为1-20mm,所述颗粒活性炭的装填量为每小时处理100吨水填装10-300立方活性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采用依次连接的吸附絮凝池、mbr和吸附池对经传统生化工艺处理后的污水进行吸附絮凝、微生物反应和吸附流程,以更高效率去除水体中的总磷、总氮、氨氮、cod、ss等污染物质,达到高等级的排放标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吸附絮凝池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mbr池及中间水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吸附池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生化处理装置;2-吸附絮凝池;21-第一隔板;211-通孔;22-第二隔板;23-试剂添加口;24-搅拌器;25-污泥排出口;26-进水口;3-mbr池;31-mbr膜箱;311-产水管道;312-产水泵;32-进水管;321-进水孔;33-污泥排出口;4-吸附塔;41-进水口;42-喷淋头;43-反冲洗出水口;44-过滤层;45-出水管道;46-反冲洗进水管道;5-污泥浓缩池;6-污泥回流泵;7-中间水池,71-mbr膜反冲洗水泵,72-反冲洗管道,73-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污水深度处理系统,包括用于传统生化处理工艺(包括厌氧、缺氧和好氧)的生化处理装置1,所述生化处理装置的污水排出口后依次设置有经管道连接的吸附絮凝池2、mbr池3和吸附塔4;所述吸附絮凝池2用于对污水进行吸附和絮凝,mbr池3用于进行微生物反应处理,吸附塔4进行二次吸附,以更高效率去除水体中的总磷、总氮、氨氮、cod、ss等污染物质,达到高等级的排放标准;

所述mbr池3装有mbr膜箱31和曝气系统,所述曝气装置用于为微生物反应提供充足的氧气,同时鼓泡清洗mbr膜,所述mbr膜箱上设置有产水管道。mbr池3的污泥排出口经污泥回流管道与污泥回流泵6连接,所述污泥回流泵6的输出端的一路连接至生化处理装置1,另一路连接至污泥浓缩池5;所述吸附絮凝池2的污泥排出口经管道连接至污泥浓缩池5,所述吸附塔4的反冲洗出水口经管道连接至生化处理装置。还包括中间水池7,所述中间水池7内安装有mbr膜反冲水泵71,所述mbr反冲洗水泵71经带有阀门的反冲洗管道连接至mbr膜箱31的产水管道。

请参照图2,所述吸附絮凝池2内竖直设置有第一隔板21,将吸附絮凝池2分成内部结构相同的两个副池,其中一个副池用作吸附池,另一个副池用作絮凝池,两个池子的顺序可调换,即可先吸附再絮凝亦可先絮凝再吸附;所述第一隔板21上部设置有通孔211,所述通孔211作为其中一个副池的出水口和另一个副池的进水口;本实施例以左侧的副池为例,所述副池内竖直设置有第二隔板22将副池分成下部相通的搅拌区和沉降区,所述搅拌区设置有进水口26、试剂添加口23和搅拌器24,在搅拌区内,进水口22和试剂添加口23相互靠近,使得污水和絮凝剂充分接触,并通过搅拌器24加强其接触效果,产生更好的絮凝效果。沉降区设置有出水口即通孔211和污泥排出口25,通过第二隔板22的作用实现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利于沉降,污泥排出口25设置在沉降区的底部,用于排出污泥,通孔211设置在池子的上部,将污水排向另一个副池。请结合图1,污泥排出口25经管道连接至污泥浓缩池5。另一个副池的内部结构与之相同,吸附过程则往试剂添加口添加粉末活性炭,提升污水的可生化性,絮凝过程则往试剂添加口添加无机混凝剂,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体中的总磷物质;同时也能是粉末活性炭发生凝集而沉降,随污泥排出系统。

请参照图3,所述mbr池3内设置有mbr膜箱31,mbr膜箱31与产水管道311连接,产水管道311上设置有产水泵312,产水管道311的另一端连接至吸附塔的进水口41,且产水管道311靠近吸附塔的进水口一侧设置有阀门。进水管32延伸至mbr池内底部的部分设置有若干进水孔321,mbr池的底部设置有污泥排出口33,请结合图1,所述污泥排出口33经污泥回流管道与污泥回流泵6连接。中间水池7内的mbr膜反冲水泵71经带有阀门的反冲洗管道72连接至mbr膜箱31的产水管道311,还包括带有阀门的支管73连接至产水管道上,通过产水管道311上的阀门、反冲洗管道72上的阀门和支管73上的阀门的相互配合,实现对mbr池正常工作过程和反冲洗过程的切换。mbr池利用mbr工艺大幅度提高污泥浓度,提升生化处理效率。

请参照图4,所述吸附塔4的进水口41连接有若干喷淋头42,加大了进水的喷洒面积,吸附塔4内设置有过滤层44,优选的,所述过滤层44采用颗粒活性炭,吸附塔4的底部设置有出水管道45和反冲洗进水管道46,而吸附塔5的上部还设置有反冲洗出水口43经管道连接至生化处理装置中,用于回流反冲洗水。吸附塔4可以清除水体中的氧化产物、浊度、ss和残余cod等杂质,使出水水质达到更高标准。其中所述吸附塔为塔体状、罐体状、箱体状或池体状结构,本实施例采用塔体状。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污水深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将经传统生化处理工艺处理的污水通入吸附絮凝池中进行吸附处理和絮凝处理;所述吸附处理采用粒径为30-400目的粉末活性炭,优选的,采用粒径为100目的粉末活性炭;粉末活性炭的添加剂量为50-1000ppm;所述絮凝处理采用无机混凝剂,优选地,选用聚合氯化铝;无机混凝剂的添加剂量为10-200ppm。

步骤s2:将从吸附絮凝池流出的污水通入mbr池进行膜生物处理。

步骤s3:对经膜生物处理的污水通入吸附塔进行吸附处理;该吸附处理采用粒径为1-20mm的颗粒活性炭,优选的,采用粒径为8mm的颗粒活性炭;所述颗粒活性炭的装填量为每小时处理100吨水填装10-300立方活性炭。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