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导流槽的过滤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75630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导流槽的过滤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环保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导流槽的过滤系统。



背景技术:

过滤是使污水通过颗粒滤料或其它多孔介质(如布、网、纤维束等),利用机械筛滤作用、沉淀作用和接触絮凝作用截留水中的悬浮杂质,从而改善水质的方法。过滤除了对悬浮物有去除作用外,对浊度、codcr、bod5、磷、重金属、细菌、病毒和其它物质也都有一定的去除作用。

过滤过程是一个包含多种作用的复杂过程,它包括输送和附着两个阶段,只有将水中的悬浮颗粒输送到滤料表面,并使之与滤料表面接触才能产生附着作用,附着以后不再移动才能算是真正被滤料截留。悬浮颗粒是在惯性、沉淀、扩散、直接截留等项作用下被输送到滤料表面的。一般来说,悬浮颗粒粒径越大,直接截留作用越明显;粒径大于10?m的颗粒主要靠沉淀和惯性作用被滤料截留,对密度比水大的颗粒更是如此;而粒径更小的颗粒被截留是通过扩散作用来实现的。

在原水中不投加絮凝剂就进行过滤的方式称为直接过滤。在生物处理系统运转良好、二沉池出水水质也较好的情况下,可以对二沉池出水进行直接过滤后实现污水的回收和再利用。

原水经过混凝后立即进入滤池的过滤方式称为微絮凝过滤。采用微絮凝过滤通常使用双层滤料或三层滤料滤池,而且必须使用高分子混凝剂或高分子助凝剂。

所谓反粒度过滤就是过滤时,沿着过滤水流的方向,颗粒滤料的粒径由粗到细、滤料颗粒之间的孔隙由大到小。反粒度过滤效果较好、运行周期长,而且可以使用待过滤水作为滤料层的反冲洗水,提高过滤工艺的产水率。

过滤有多种方式,每种方式均有其利弊,为提升过滤的效率,有必要通过自动化工艺对过滤过程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有导流槽的过滤系统。

本发明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带有导流槽的过滤系统,包括:过滤支撑架、沉淀剂制备装置以及导流装置;

所述过滤支撑架包括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以及连接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支撑结构,所述第一侧壁设置不止一个污水进水口;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设置不止一个污水出水口,污水进水口与污水出水口一一对应,污水进水口的高度高于所述污水进水口对应的污水出水口的高度,每个污水进水口均安设有过滤网;

每个污水进水口和与所述污水进水口对应的污水出水口之间连接一导流槽,所述导流槽底部全部铺设有过滤层,所述过滤层包括吸附层、pe防漏层和吸油层,所述吸附层为多孔结构,所述pe防漏层沿吸油层的四周边缘复合固定,所述吸油层形成于pe防漏层表面,所述吸油层由吸油高分子纤维和热粘结纤维形成的长丝进行经向嵌织或经、纬向嵌织织造形成纤网,并对纤网进行针刺形成;

所述沉淀剂制备装置包括第一试剂存储室、第二试剂存储室、第三试剂存储室、第四试剂存储室、第五试剂存储室以及混合室,所述第一试剂存储室通过第一调控阀与所述混合室连通,所述第二试剂存储室通过第二调控阀与所述混合室连通;所述第三试剂存储室通过第三调控阀与所述混合室连通,所述第四试剂存储室通过第四调控阀与所述混合室连通;所述第五试剂存储室通过第五调控阀与所述混合室连通;

所述混合室中制得的沉淀剂通过导流装置被导入每个导流槽之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调控阀、第二调控阀、第三调控阀、第四调控阀和第五调控阀均受控于一智能控制器。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槽为直线型或螺旋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有导流槽的过滤系统,通过设置多个导流槽增大了过滤层与污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了污水的吸附能力以及去油能力,并且通过与一沉淀剂制备装置连通,从沉淀剂的制备到沉淀的吸附过程实现全程的自动化,在保证了过滤效果的同时,提升过滤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发明提供的沉淀剂制备装置示意图;

图2是发明提供的过滤支撑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一种带有导流槽的过滤系统,如图1-2所示,包括:过滤支撑架、沉淀剂制备装置以及导流装置;

所述过滤支撑架包括第一侧壁101、与所述第一侧壁101相对的第二侧壁10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侧壁101和第二侧壁102的支撑结构103,所述第一侧壁101设置不止一个污水进水口;与所述第一侧壁101相对的第二侧壁102设置不止一个污水出水口,污水进水口与污水出水口一一对应,污水进水口的高度高于所述污水进水口对应的污水出水口的高度,每个污水进水口均安设有过滤网;

每个污水进水口和与所述污水进水口对应的污水出水口之间连接一导流槽104,所述导流槽104底部全部铺设有过滤层105,所述过滤层105包括吸附层、pe防漏层和吸油层,所述吸附层为多孔结构,所述pe防漏层沿吸油层的四周边缘复合固定,所述吸油层形成于pe防漏层表面,所述吸油层由吸油高分子纤维和热粘结纤维形成的长丝进行经向嵌织或经、纬向嵌织织造形成纤网,并对纤网进行针刺形成;

所述沉淀剂制备装置包括第一试剂存储室1、第二试剂存储室2、第三试剂存储室3、第四试剂存储室4、第五试剂存储室5以及混合室6,所述第一试剂存储室1通过第一调控阀与所述混合室6连通,所述第二试剂存储室2通过第二调控阀与所述混合室6连通;所述第三试剂存储室3通过第三调控阀与所述混合室6连通,所述第四试剂存储室4通过第四调控阀与所述混合室6连通;所述第五试剂存储室5通过第五调控阀与所述混合室6连通。

具体地,第一试剂可以为钠基膨润土悬浊液,第二试剂可以为硅藻土悬浊液,第三试剂可以为硫酸铝溶液,第四试剂可以为硫酸铁溶液,第五试剂可以为硫酸铝钾溶液。

所述混合室6中制得的沉淀剂通过导流装置被导入每个导流槽之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调控阀、第二调控阀、第三调控阀、第四调控阀和第五调控阀均受控于一智能控制器7。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槽为直线型或螺旋形。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有导流槽的过滤系统,通过设置多个导流槽增大了过滤层与污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了污水的吸附能力以及去油能力,并且通过与一沉淀剂制备装置连通,从沉淀剂的制备到沉淀的吸附过程实现全程的自动化,在保证了过滤效果的同时,提升过滤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朱小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市春暖花开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2.06
技术公布日:2018.05.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