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活性微生物技术的蓝藻治理水体污染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432874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方法,尤其是一种基于活性微生物技术的蓝藻治理水体污染方法,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江河流域、湖泊、池塘中的水体净化是一项难度极大、处理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仅用单一的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是难于达到净化目的、并起得理想净化效果的。尤其当水中污染物不能与水彻底分离时,一方面,会直接影响水的透明度,进而阻碍水体中水生生物及植物的光合作用,影响水中生物、微生物、植物等健康生长,最终破坏水体生态平衡;另一方面,分离的污染物因沉入水底而难于收集利用,并会再次造成水体的二次污染,同时随着沉入污物的逐渐积累而影响水深,改变原有水生态环境。因此,需要研发一种有效的即能把水体净化干净,使污染物与水体彻底分离,又能使污染物漂浮于水面而便于打捞利用的综合治理方法,以从根本上解决江河流域、湖泊、池塘的水体污染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活性微生物技术配合蓝藻共同治理水体污染的方法,以达到治理江河、湖泊、池塘污水的目的,并使水体中的污染物与水快速彻底分离,从而使蓝藻絮凝污染物上浮到水面,便于打捞后作为有机肥的原料,实现引污治污或者以污治污,使水体得到有效净化。

本发明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基于活性微生物技术的蓝藻治理水体污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a、在江河流域或者湖泊、池塘中,投放蓝藻干物质含量为0.5~5g/l的蓝藻液,其中:江河中投放该蓝藻液的流量是水流量的0.1~1%;湖泊、池塘中投放该蓝藻液的重量是水重量的0.1~1%;

b、在投放蓝藻液的同时投放活性生物净水剂,其中:江河流域中投放该活性生物净水剂的流量是水流量的0.01~0.1%;湖泊、池塘中投放该活性生物净水剂的重量是水重量的0.01~0.1%,且该活性生物净水剂由下列质量比的组分组成:

壳聚糖0.5~2%柠檬酸1~2.5%

微生态制剂2~4%水余量;

其中:微生态制剂由下列体积比的组分组成:混合菌:液体培养基=10~15:100~200,

混合菌由下列体积比的组分组成:血色红假单胞菌:泾阳链霉菌:乳酸链球菌=2~3:0.5~1:2~4;

液体培养基由下列质量比的组分组成:红糖5~7%、酵母粉1~2%、余量为水;

c、打捞、收集浮于水面上的絮凝物后,使江河流域或者湖泊、池塘中的水体得到净化。

所述生物活性净水剂通过下列方法制得:

1)按下列质量比的组分进行备料:

壳聚糖0.5~2%柠檬酸1~2.5%

微生态制剂2~4%水余量;

2)将壳聚糖加入水中,搅拌分散后加入柠檬酸混匀,加热到60~80℃,并在搅拌下溶解至透明无颗粒后,冷却至25~30℃,再加入微生态制剂,混匀,密封发酵1~2个小时,用乳酸调节ph值至3~3.5,即得到生物活性净水剂;其中:所述微生态制剂经过下列方法制备:

2.1)按血色红假单胞菌:泾阳链霉菌:乳酸链球菌=2~3:0.5~1:2~4的体积比进行混合,得混合菌;

2.2)将下列质量比的组分进行混合:红糖5~7%、酵母粉1~2%、余量为水,得到液体培养基;

2.3)按混合菌:液体培养基=10~15:100~200的体积比,将步骤2.1)的混合菌放入步骤2.2)的液体培养基中,在ph值为6.5~7、温度为25~30℃条件下,发酵培养至活菌数达到~cfu/ml,ph值为3~4,即得微生态制剂。

所述蓝藻液为湖泊或池塘中暴发蓝藻后的水体,按常规通过管道直接引流至江河上游或/和江河入湖口投放,以便与活性生物净水剂配合使用后,净化水体,实现以污治污的目的。

所述蓝藻液为经过下列方法培养而得的人工培养液:在生活污水中加入蓝藻菌,该蓝藻菌的加入量是:0.1~0.5g/l污水,之后再加入活性生物蓝藻促长剂,该活性生物蓝藻促长剂的加入重量是生活污水重量的0.05~0.1%,自然环境下培养3~10小时,得蓝藻干物质含量为0.5~5g/l的蓝藻液;其中:活性生物蓝藻促长剂按以下方法制备:

(1)按下列质量份的组分进行备料:

氧化硫硫杆菌2~3份、光合细菌1~2份、

红糖8~10份、水80~100份;

(2)将步骤(1)所备的各组分进行如下操作:将氧化硫硫杆菌和光合细菌分别按常规培养至活菌数达1×108cfu/g~1×109cfu/g,再将培养后的氧化硫硫杆菌、光合细菌以及红糖加入到水中混匀,在25~35℃下培养至总菌数达到1×108cfu/g~1×109cfu/g,即得到生物蓝藻促长剂。

所述蓝藻菌为市购产品。

所述a步骤的蓝藻液及b步骤的活性生物净水剂的投放位置,选择在河流的上游,以便投放到河流中的活性生物净水剂、蓝藻液,在随河水的流动过程中,吸附江河水中的污染物后絮凝漂浮于河面上,在河流下游水面上拦截、打捞这些絮凝漂浮物,使河水得到净化。

所述a步骤的蓝藻液及b步骤的活性生物净水剂的投放位置,选择在河流上游及河流入湖口或池口,以借助江河流水中的动态水流,将活性生物净水剂、蓝藻液源源不断带入湖泊或池塘中,不断吸附、絮凝湖泊或池塘水体中的氮、磷营养物及其它污染物而上浮于水面,以便于打捞回收这些蓝藻絮凝漂浮物,作为有机肥料的原料,同时使湖泊或池塘水体逐步得到净化而变得透明清澈,有利于水体中的水生生物及植物能在充分的光合作用下健康成长,恢复水体原有的生态平衡,使水质达到地表级水以上标准。

本发明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采用上述方案,可对江河流域或湖泊或池塘的水体进行净化,使污染物与水体彻底分离而浮于河面,以便于打捞、收集、利用,同时还可借助江河中的动态水流,将活性生物净水剂、蓝藻液源源不断带入湖泊、池塘中,不断对湖泊、池塘的水体进行净化,尤其可将湖泊、池塘中大量暴发的蓝藻液为我所用,以解决蓝藻给湖泊、池塘带来的严重污染,同时在蓝藻液及活性生物净水剂配合作用下,增强有益微生物抢食大量营养物质的能力而加速繁殖、生长,使有益微生物成为主导活性微生物能够快速吸收、降解水体中的有机物,同时抑制其它有害微生物,再在蓝藻菌上升过程中,通过其表面的黏液层和荚膜结构,大量吸附固定水中氮、磷营养物及重金属和其它悬浮物,而便于打捞、收集,作为高效有机肥的原料,以减少化肥施用量,使蓝藻变废为宝、变害为利,实现以污治污的良性治理,使水体变得透明清澈,有利于水体中的水生物及植物能在充分的光合作用下健康成长,快速恢复水体生态净化功能,使水体快速净化到地表级以上水质,最终恢复水体原有的生态平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对某一河流的污水进行净化处理,该河流处理前水的指标为:总磷<0.28mg/l,总氮<1.3mg/l,砷<0.08mg/l,铅<0.045mg/l,为地表水环境质量的四类水质。

具体处理方法如下:

1、在河流上游,投放蓝藻干物质含量为0.5g/l的人工培养的蓝藻液,该蓝藻液的投放流量是水流量的1%;

2、在投放蓝藻液的同时投放活性生物净水剂,该活性生物净水剂的投放流量是水流量的0.1%,

3、在该河流下游打捞、收集浮于河面上的絮凝物,同时检测该下游河水的指标为:总磷<0.1mg/l,总氮<0.5mg/l,砷<0.05mg/l,铅<0.01mg/l,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的二类水标准,实现污水处理;

其中:

a、人工培养的蓝藻液通过下列方法得到:

a1、活性生物蓝藻促长剂的配制:

a1.1、按下列质量份的组分进行备料:

氧化硫硫杆菌3份、光合细菌2份、

红糖10份、水85份;

a1.2、将市购的氧化硫硫杆菌和光合细菌分别按常规培养至活菌数达1×108cfu/g,再将培养后的氧化硫硫杆菌、光合细菌以及红糖加入到水中混匀,在35℃下培养至总菌数达到1×109cfu/g,即得到活性生物蓝藻促长剂;

a2、蓝藻液的人工培养:

在生活污水中加入市购的蓝藻菌,该蓝藻菌的加入量为0.1、g/l污水,之后再加入步骤a1.2的活性生物蓝藻促长剂,该活性生物蓝藻促长剂的加入重量是生活污水重量的0.1%,自然环境下培养3小时,得蓝藻干物质含量为0.5g/l的蓝藻液;

b、活性生物净水剂通过下列方法得到:

b1、混合菌的配制:按血色红假单胞菌:泾阳链霉菌:乳酸链球菌=3:1:4的体积比进行混合,得混合菌;

b2、液体培养基的配制:取下列质量比的组分进行混合:红糖7%、酵母粉2%、余量为水,得液体培养基;

b3、微生态制剂的配制:按混合菌:液体培养基=15:200的体积比,将步骤b1的混合菌与步骤b2的液体培养基进行混合,得微生态制剂;

b4、活性生物净水剂的配配制:

b4.1、下列质量比的组分备料:

壳聚糖2%柠檬酸2.5%

微生态制剂4%水余量;

b4.2、将市购的壳聚糖加入水中,搅拌分散后加入市购的柠檬酸混匀,加热到80℃,并在搅拌下溶解至透明无颗粒后,冷却至30℃,再加入步骤b3的微生态制剂,混匀,密封发酵2个小时,用市购的乳酸调节ph值至3.2,即得到活性生物净水剂。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对某一河流的污水进行净化处理,该河流附近有一爆发蓝藻的池塘,该池塘中的蓝藻液的蓝藻干物质含量为3g/l,经检测该河流处理前的水的指标为:总磷<0.30mg/l,总氮<1.5mg/l,砷<0.09mg/l,铅<0.048mg/l,为地表水环境质量的四类水质。

具体处理方法如下:

1、在河流上游,通过管道引入池塘中的蓝藻干物质含量为3g/l的蓝藻液,该蓝藻液的投放流量是水流量的0.1%;

2、在引入蓝藻液的同时投放活性生物净水剂,该活性生物净水剂的投放流量是水流量的0.01%,

3、在该河流下游打捞、收集浮于河面上的絮凝物,同时检测该下游河水的指标为:总磷<0.15mg/l,总氮<0.45mg/l,砷<0.04mg/l,铅<0.01mg/l,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的二类水标准,取得引污治污的效果。

其中:

a、活性生物净水剂通过下列方法得到:

a1、混合菌的配制:按血色红假单胞菌:泾阳链霉菌:乳酸链球菌=2:0.5:2的体积比进行混合,得混合菌;

a2、液体培养基的配制:取下列质量比的组分进行混合:红糖5%、酵母粉1%、余量为水,得液体培养基;

a3、微生态制剂的配制:按混合菌:液体培养基=10:100的体积比,将步骤a1的混合菌与步骤a2的液体培养基进行混合,得微生态制剂;

a4、活性生物净水剂的配配制:

a4.1、下列质量比的组分备料:

壳聚糖0.5%柠檬酸1%

微生态制剂2%水余量;

a4.2、将市购的壳聚糖加入水中,搅匀分散后加入市购的柠檬酸,加热到60℃,并在搅拌下溶解至透明无颗粒后,冷却至25℃,再加入步骤a3的微生态制剂,混匀,密封发酵1个小时,用乳酸调节ph值至3,即得到活性生物净水剂。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对爆发蓝藻的某池塘的污水进行净化处理,该池塘中西北位置的蓝藻液的蓝藻干物质含量为4g/l,因该池塘还有入池水流,且入池水流也为污水,故同时还要对入池水流进行净化处理,处理前入池口的水流指标为:总磷<0.25mg/l,总氮<1.1mg/l,砷<0.06mg/l,铅<0.055mg/l,为地表水环境质量的四类水质;池塘处理前水的指标为:总磷<0.45mg/l,总氮<2.5mg/l,砷<0.15mg/l,铅<0.15mg/l,为重度污染水质。

具体处理方法如下:

1、在入池水流的上游,通过管道将池塘中位于西北位置的蓝藻干物质含量为4g/l的蓝藻液引入水流中,该蓝藻液的投放流量是水流量的1%;

2、在引入蓝藻液的同时投放活性生物净水剂,该活性生物净水剂的投放流量是水流量的0.1%;

3、在该水流的入池口检测入池口水的指标为:总磷<0.02mg/l,总氮<0.2mg/l,砷<0.05mg/l,铅<0.01mg/l,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的二类水标准;

4、在水流入池口,通过管道引入本池塘中位于西北位置的蓝藻干物质含量为4g/l的蓝藻液,蓝藻液的投放重量是池水重量的0.08%;

5、同时在水流入池口投放活性生物净水剂,该活性生物净水剂的投放重量是池水重量的0.1%,借助水流进行搅拌,并使活性生物净水剂扩散,使蓝藻絮凝物逐渐上浮;

6、在池面上打涝、收集上浮的蓝藻絮凝物,处理后的水的主要指标为:总磷<0.02mg/l,总氮<0.2mg/l,砷<0.05mg/l,铅<0.01mg/l,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的二类水标准,取得以污治污的效果。

其中:

a、活性生物净水剂通过下列方法得到:

a1、混合菌的配制:按血色红假单胞菌:泾阳链霉菌:乳酸链球菌=3:1:4的体积比进行混合,得混合菌;

a2、液体培养基的配制:取下列质量比的组分进行混合:红糖7%、酵母粉2%、余量为水,得液体培养基;

a3、微生态制剂的配制:按混合菌:液体培养基=15:200的体积比,将步骤a1的混合菌与步骤a2的液体培养基进行混合,得微生态制剂;

a4、活性生物净水剂的配配制:

a4.1、下列质量比的组分备料:

壳聚糖2%柠檬酸2.5%

微生态制剂4%水余量;

a4.2、将步骤b4.1所备各组分进行下列操作:在市购的壳聚糖中加入水,搅匀分散后加入市购的柠檬酸,加热到80℃,并在搅拌下溶解至透明无颗粒后,冷却至30℃,再加入步骤a3的微生态制剂,搅匀,密封发酵2个小时,用乳酸调节ph值至3.5,即得到活性生物净水剂。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某池塘的污水进行净化处理,池塘处理前水的指标为:总磷<0.55mg/l,总氮<2.8mg/l,砷<0.16mg/l,铅<0.18mg/l,为重度污染水质。

具体处理方法如下:

1、在池塘中投放蓝藻干物质含量为1g/l的人工培养的蓝藻液,该蓝藻液的投放重量是池水重量的0.8%;

2、在投放蓝藻液的同时投放活性生物净水剂,该活性生物净水剂的投放重量是水重量的0.07%;

3、打捞、收集浮于水面上的絮凝物后,检测入池口水的指标为:总磷<0.022mg/l,总氮<0.25mg/l,砷<0.048mg/l,铅<0.012mg/l,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的二类水标准,实现污水处理。

其中:

a、人工培养的蓝藻液通过下列方法得到:

a1、活性生物蓝藻促长剂的配制:

a1.1、按下列质量份的组分进行备料:

氧化硫硫杆菌2份、光合细菌1份、

红糖8份、水100份;

a1.2、将市购的氧化硫硫杆菌和光合细菌分别按常规培养至活菌数达1×109cfu/g,再将培养后的氧化硫硫杆菌、光合细菌以及红糖加入到水中混匀,在35℃下培养至总菌数达到1×109cfu/g,即得到生物蓝藻促长剂;

a2、蓝藻液的人工培养:

在生活污水中加入市购的蓝藻菌,该蓝藻菌的投放重量是:0.5g/l污水,之后再加入步骤a12的活性生物蓝藻促长剂,该活性生物蓝藻促长剂的加入重量是生活污水重量的0.1%,自然环境下培养10小时,得蓝藻干物质含量为0.5g/l的蓝藻液;

b、活性生物净水剂通过下列方法得到:

b1、混合菌的配制:按血色红假单胞菌:泾阳链霉菌:乳酸链球菌=2:0.8:3的体积比进行混合,得混合菌;

b2、液体培养基的配制:取下列质量比的组分进行混合:红糖6%、酵母粉1%、余量为水,得液体培养基;

b3、微生态制剂的配制:按混合菌:液体培养基=12:150的体积比,将步骤b1的混合菌与步骤b2的液体培养基进行混合,得微生态制剂;

b4、活性生物净水剂的配配制:

b4.1、下列质量比的组分备料:

壳聚糖1%柠檬酸2%

微生态制剂3%水余量;

b4.2、将市购的壳聚糖加入水中,搅匀分散后加入市购的柠檬酸,加热到70℃,并在搅拌下溶解至透明无颗粒后,冷却至28℃,再加入步骤b3的微生态制剂,搅匀,密封发酵1个小时,用乳酸调节ph值至3.5,即得到活性生物净水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