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2078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废水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生产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废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化工废水是在化工生产中排放出的工艺废水、冷却水、废弃洗涤水、设备及场地冲洗水等废水。这些废水如果不经过处理而排放,会造成水体的不同性质和不同程度的污染,从而危害人类的健康,影响工农业的生产。化工废水的处理一般先通过物理作用,以分离、回收废水中不溶解的呈悬浮状态污染物质(包括油膜和油珠),主要用于去除废水中的漂浮物、悬浮固体、砂和油类等物质,称为一级处理;废水经一级处理后,仍会含有某些细小的悬浮物以及溶解的有机物,为了进一步去除残存在水中的污染物,在废水中投入絮凝剂,形成絮状沉淀沉降,絮凝沉淀不但可以去除废水中的细小悬浮颗粒,还能够去除废水中的色度、油份、微生物、氮磷等富营养物质,重金属及有机物等,称为二级处理;之后再经微电解技术或氧化还原法等进行三级处理,经过三极处理后的化工废水能够达到国家规定的大部分水域排放和回收利用标准。

公开号为205687703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化工废水处理装置,包括处理池,处理池顶端设置连接板,还包括絮凝剂罐,处理池侧壁上设置排水口,出水口上设置阀门,阀门上设置排水管,处理池内部设置第一过滤板和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上设置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过滤板铰接,第一支撑板下方设置清理铲,清理铲一侧设置滑动杆,滑动杆一端设置框架,框架底部和顶部均设置直齿条,框架内部设置残齿轮,残齿轮一侧设置第一电机,处理池底端设置排絮口,排絮口下方设置收集箱。

在使用上述化工废水处理装置时,一部分废水本身带有的杂质因密度较小,浮于上层,在排出废水时会同时从废水处理装置的出水口排出。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滤效果好的废水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废水处理装置,包括处理罐以及罩设于处理罐上的端盖,所述端盖上设有用于向处理罐加絮凝剂的加药装置、用于搅拌废水的搅拌装置以及驱动搅拌装置旋转的驱动装置,所述处理罐上开设有进水口、用于过滤絮状沉淀的过滤件以及设置于处理罐下端的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处理罐之间设有滤渣腔,所述滤渣腔与处理罐的接触端设有过滤网一,所述过滤网一呈倾斜状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加药装置向处理罐加絮凝剂,与此同时,废水经过滤网一,将废水本身带有的杂质进行过滤;废水进入处理罐中,在搅拌装置作用下,废水与絮凝剂更好的接触并产生絮状沉淀;絮状沉淀被截留于过滤件上,而被处理后的废水经过滤件从出水口流出。倾斜设置的过滤网一可增大废水与过滤网一的接触面积,达到更好的过滤效果;且被过滤出的杂质可沿过滤网一滑至滤渣腔中,减少杂质对过滤网一的堵塞。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滤渣腔下方设有与滤渣腔可拆卸连接的取渣板,过滤网一的下端与取渣板抵触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滤渣腔与取渣板可拆卸连接,便于对滤渣腔内过滤出的杂质的清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处理罐上设有卡槽,所述过滤件嵌于所述卡槽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槽可使过滤网一更稳定的放置于处理罐内,且卡接便于对过滤网一的拆卸和更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以及固定于搅拌轴上的搅拌叶,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搅拌轴连接并驱动搅拌轴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搅拌叶在旋转过程中提供与搅拌叶接触的絮凝剂和废水垂直于搅拌叶的力,加大处理罐内絮凝剂和废水的流速,使絮凝剂或废水能够充分的接触并发生反应,并形成絮状沉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处理罐内固定设有凸环,所述过滤件放置于所述凸环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增加处理罐与过滤件的接触面积,减少废水直接从过滤件与处理罐的间隙流至出水口,减少絮状沉淀从出水口流出,提高废水处理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件与所述搅拌轴固定连接且与所述处理罐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过滤件与搅拌轴固定,过滤件随搅拌轴的旋转而旋转,可增大过滤网中的滤孔与废水的接触面积,更好的对废水中的絮状沉淀进行过滤,提高过滤效率;同时因过滤件旋转,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絮状沉淀堵塞过滤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件与处理罐接触的缘部包裹于橡胶层中。

过滤件与处理罐相对转动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摩擦和磨损,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减小过滤件与处理罐接触产生的摩擦和磨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搅拌轴上环绕搅拌轴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过滤件和所述搅拌轴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架可起固定作用,使搅拌轴与支撑架之间的连接更稳定;支撑架位于搅拌件下方,废水经过支撑架与过滤件接触,进行过滤,支撑架也可起一部分搅拌作用,使絮凝剂与废水更好的接触,更快的形成絮状沉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搅拌装置上固定连接有搅拌片,所述搅拌片设置于所述过滤件与所述出水口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搅拌片使与搅拌片接触的废水做离心运动,其中,废水中的絮状沉淀因质量较轻会环绕搅拌片外侧做离心运动,而废水从出水口排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处理罐上设有用于吸附絮状沉淀的吸附网,所述吸附网环绕所述搅拌片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附网可将做离心运动的絮状沉淀吸附,减少絮状沉淀进入出水口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通过设置滤渣腔以及过滤网一,在废水进入处理罐之前便对废水中的杂质进行沉淀,可减少过滤件上堆积的杂质;

其二,通过设置过滤网一、过滤件、搅拌片以及吸附网,对废水中的杂质及絮状沉淀进行多次过滤,可减少絮状沉淀的排出,提高废水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废水处理装置的左侧结构示意图;

图2为废水处理装置的主视图;

图3为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废水处理装置的右侧结构示意图。

图中:1、端盖;2、处理罐;21、进水口;22、出料口;23、出水口;24、凸环;25、卡槽;3、加药装置;31、储药箱;32、进药主管;33、进药支管;34、喷嘴;35、管道;4、搅拌装置;41、搅拌轴;411、限位块;42、搅拌叶;43、支撑架;44、搅拌片;5、驱动装置;51、齿轮;52、电机;6、过滤件;61、过滤网二;62、引导板;7、控制件;8、吸附网;9、滤渣腔;91、取渣板;10、过滤网一;11、出水阀;12、橡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2所示,一种废水处理装置,包括处理罐2以及罩设于处理罐2上方的端盖1,端盖1与处理罐2之间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端盖1上设有用于向处理罐2加絮凝剂的加药装置3、对处理罐2内的废水进行搅拌的搅拌装置4以及驱动搅拌装置4转动的驱动装置5。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向处理罐2中添加絮凝剂使废水产生絮状沉淀。

如图2和3所示,搅拌装置4包括搅拌轴41以及固定于设置于搅拌轴41上的搅拌叶42,搅拌叶42呈倾斜设置,搅拌轴41与端盖1转动连接且通过设置于搅拌轴41上的限位块411限制搅拌轴41沿轴向上下移动。搅拌轴41上固定设有过滤件6,且通过环绕搅拌轴41周向设置的若干支撑架43固定过滤件6和搅拌轴41。过滤件6包括过滤网二61以及环绕过滤网二61设置的引导板62,过滤网二61位于支撑架43之间,且呈上小下大的锥状设置;处理罐2的内壁设有凸环24,引导板62放置于凸环24上且与处理罐2转动连接,为减小引导板62与处理罐2相对转动时产生的摩擦,引导板62与处理罐2接触的缘部被包裹于橡胶层12内。为便于积聚于引导板62上的絮状沉淀排出,引导板62的上端呈倾斜设置,且处理罐2上对应引导板62的最低端设有出料口22,出料口22上设有控制出料口22启闭的控制件7。可设置控制件7与处理罐2滑动连接,通过上下滑移控制件7启闭出料口22,开启出料口22后,絮状沉淀沿引导板62下滑并从出料口22排出。

如图2和3所示,搅拌轴4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搅拌片44,搅拌片44呈倾斜设置且位于过滤件6与出水口23之间。搅拌叶42的外围环绕搅拌片44设有用于吸附絮状沉淀的吸附网8,吸附网8固定于处理罐2侧壁。吸附网8可选用活性炭、化纤以及棉纤等具有一定吸附性的材质。因此经过滤件6的废水和未被过滤件6过滤的絮状沉淀会在搅拌片44的作用下做离心运动,絮状沉淀被吸附网8所吸附。

如图2和3所示,加药装置3包括依次连接的储药箱31、进药主管32、进药支管33以及设置于进药支管33端部的喷嘴34。进药主管32位于搅拌轴41中,进药支管33位于搅拌叶42中。储药箱31固定于端盖1上,通过管道35与进药主管32相连通,管道35的一端与储药箱31固定连接,另一端嵌入进药主管32中与进药主管32固定。凝絮剂依次经过储药箱31、进药主管32、进药支管33和喷嘴34,通入处理罐2中与废水接触,且在搅拌轴41的旋转作用下周向喷射。

如图2所示,处理罐2的侧壁上设有进水口21,进水口21的高度与搅拌叶42的高度相对应,使进入处理罐2的废水能够最大限度的被搅拌。进水口21与处理罐2之间设有滤渣腔9,滤渣腔9与处理罐2的接触端设有过滤网一10,过滤网一10呈倾斜状设置,且处理罐2上设有卡槽25,过滤件6嵌于卡槽25中,滤渣腔9下方设有与滤渣腔9可拆卸连接的取渣板91,过滤网一10的下端与取渣板91抵触连接,在固定过滤网一10位置的同时,被过滤出的杂质可沿过滤网一10下滑至取渣板91而被收集。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滤渣腔9与取渣板91螺纹连接。

如图2所示,处理罐2的底部设有出水口23且出水口23上设有控制出水口23启闭的出水阀11。

如图2所示,驱动装置5包括固定设置于搅拌轴41上的齿轮51以及与齿轮51相啮合带动齿轮51旋转的电机52,电机52固定放置于端盖1上。

操作步骤如下:

1、打开电机52,电机52带动搅拌轴41旋转;

2、打开储药箱31,凝絮剂经管道35、进药主管32、进药支管33和喷嘴34进入处理罐2中;

3、在进水口21中通入废水,废水经过过滤网一10,一部分杂质被存留于滤渣腔9中,并沿过滤网一10下滑至取渣板91上;

4、废水进入处理罐2,在搅拌叶42搅拌作用下,废水与絮凝剂接触,产生絮状沉淀;

5、废水通过过滤件6,絮状沉淀残留于过滤件6上并沿过滤网二61下滑,积存于引导板62上;

6、废水通过搅拌片44并在搅拌片44的离心作用下,一部分残留的絮状沉淀被吸附于吸附网8上;

7、废水从出水口23流出至下一工序;

8、旋转取渣板91,取出滤渣腔9中的杂质;

9、向上滑动控制件7,打开出料口22,将过滤件6上的絮状沉淀取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