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盘式海水淡化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99596阅读:4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盘式海水淡化机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水淡化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盘式海水淡化机构。



背景技术:

我国南海作为重要的海上战略基地,需要不断的完善各种基建工作,但由于淡水资源的匮乏,需要从内陆运输水资源满足岛上的用水需求。如上所述,如果采用其他能源来进行海水淡化,容易破坏海岛上的生态平衡,而且各种资源仍然需要从内陆运输,而不能就地取材进行海水淡化,该问题是各岛礁普遍存在的问题。

关于如何更好地进行海水淡化,本发明申请人已申报过专利:一种自助动力式双效海水淡化装置,申请号:201610538333.9,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自助动力式双效海水淡化装置,包括蒸馏淡化机构、反渗透淡化机构和电力系统,所述蒸馏淡化机构漂浮在海面上利用太阳能进行海水蒸馏淡化,反渗透淡化机构中的海水过滤模块沉入海面1.5米以下位置进行反渗透海水淡化,海水过滤模块设置在蒸馏淡化机构下方;所述电力系统用于为蒸馏淡化机构、反渗透淡化机构提供抽水、排水的动力。

上述专利方案的海水淡化装置,能够通过蒸馏和反渗透作用进行海水淡化,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多个反渗透球串联在一起后,中间连接管的输水量有限,而且反渗透球不能够充分的利用空间,海水淡化效率较低,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海水淡化效率低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盘式海水淡化机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利用海水淡化盘来代替渗透球,空间利用率增加,具有更高的海水淡化效率。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盘式海水淡化机构,包括上部海水淡化盘、输水柱和下部海水淡化盘,所述上部海水淡化盘和下部海水淡化盘通过输水柱连通,外部海水通过反渗透作用进入到海水淡化盘的中心腔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海水淡化盘由外至内包括滤网、活性炭层、反渗透膜和耐压骨架,耐压骨架围成盘状中心腔。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输水柱的结构由外至内包括滤网、活性炭层、反渗透膜和耐压骨架,耐压骨架围成柱状中心腔。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输水柱至少有3个,输水柱成圆环形阵列排布在上部海水淡化盘和下部海水淡化盘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输水柱的两端均是通过管接头与海水淡化盘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上部海水淡化盘与下部海水淡化盘之间设置有中部海水淡化盘,相邻海水淡化盘之间通过输水柱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上部海水淡化盘上侧连接有回流管,该回流管上端与储水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海水淡化盘为圆盘形或方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该机构还包括外部保护网,该外部保护网固定在回流管上,所述海水淡化盘和输水柱均被罩在外部保护网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外部保护网是由直径2~4mm的不锈钢丝围成的孔径不大于1cm2的立体网格。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盘式海水淡化机构,主要由上部海水淡化盘、输水柱和下部海水淡化盘组成,海水淡化盘之间通过输水柱连通,在相同空间内,海水淡化盘相对于反渗透球具有更高的空间利用率,海水淡化效率更高;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盘式海水淡化机构,海水淡化盘以及输水柱的结构相同,均是由滤网、活性炭层、反渗透膜和耐压骨架组成,输水柱也可直接用于海水过滤,因此可在海水淡化盘之间设置多个输水柱,能够进一步提高空间利用率,进而提高海水淡化效率;此外,滤网用于过滤小生物,活性炭层用于过滤微生物,反渗透膜用于过滤盐分子,耐压骨架用于提供支撑强度;海水过滤模块所处的深度越大,压强越大,过滤效率越高;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盘式海水淡化机构,在上部海水淡化盘和下部海水淡化盘之间设置有中部海水淡化盘,三个海水淡化盘同时进行反渗透过滤,其效率远大于渗透球的过滤效率,结构设计合理,原理简单,便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盘式海水淡化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海水淡化盘和输水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中部海水淡化盘的分布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外部保护网的结构示意图。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4、回流管;5、外部保护网;601、上部海水淡化盘;6011、滤网;6012、活性炭层;6013、反渗透膜;6014、耐压骨架;602、输水柱;603、下部海水淡化盘;604、管接头;605、中部海水淡化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

结合图1,本实施例的一种盘式海水淡化机构,包括上部海水淡化盘601、输水柱602和下部海水淡化盘603,上部海水淡化盘601和下部海水淡化盘603通过输水柱602连通,外部海水通过反渗透作用进入到海水淡化盘的中心腔内。

具体地,海水淡化盘由外至内包括滤网、活性炭层、反渗透膜和耐压骨架,耐压骨架围成盘状中心腔。以上部海水淡化盘601为例,参看图2,其包括滤网6011、活性炭层6012、反渗透膜6013和耐压骨架6014。

其中,耐压骨架6014围成空心盘状体,用于提供支撑强度,耐压骨架上阵列排布着水流孔,该水流孔尺寸为0.8~1.2mm,可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以保证强度。滤网、活性炭层、反渗透膜压合在滤网外部,其中,滤网孔径小于1mm,用于过滤海里的小生物,活性炭层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形成较小的流通空间,用于过滤微生物;反渗透膜用于过滤盐分子;外部海水经过层层过过滤,例如到中心腔内的已经为过滤后淡水。

上部海水淡化盘601上侧连接有回流管4,该回流管4上端与储水缸连接,上部海水淡化盘601内的淡水经过海水的压力作用,顺着回流管4流入储水缸内;下部海水淡化盘603内所淡化的水源经过输水柱602流入到上部海水淡化盘601,进而从回流管4流入储水缸内。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一种盘式海水淡化机构,其基本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输水柱602的结构由外至内包括滤网、活性炭层、反渗透膜和耐压骨架,耐压骨架围成柱状中心腔,即输水柱602的组成结构与海水淡化盘组成结构相同,该输水柱也能够用于海水淡化,从而可进一步提高海水淡化效率。

输水柱602的两端均是通过管接头604与海水淡化盘连接,即输水柱602上端通过管接头604连接至上部海水淡化盘601的下侧,输水柱602下端通过管接头604连接至下部海水淡化盘603的上侧。管接头604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与海水淡化盘连接,另一部分固定在输水柱上,通过管接头两部分的连接实现输水柱与海水淡化盘之间的连接。为了提高密封效果,在管接头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垫片,防止外部海水进入到机构内部。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一种盘式海水淡化机构,其基本结构与实施例2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输水柱602设置有5个,海水淡化盘设置为圆盘形,输水柱602成圆环形阵列排布在上部海水淡化盘601和下部海水淡化盘603之间。该结构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空间利用率,相对于渗透球式的海水淡化模块具有更高的淡化效率。为了适应不同的需求,也可以把海水淡化盘设置为方形,没有特别限制。

参看图4,本实施例的海水淡化机构还包括外部保护网5,该外部保护网5固定在回流管4上,所述海水淡化盘和输水柱602均罩在外部保护网5内部。该外部保护网5是由直径2~4mm的不锈钢丝围成的孔径不大于1cm2的立体网格,用于防止外部的水草或水生物破坏海水淡化模块而影响其正常使用。

实施例4

结合图3,本实施例的一种盘式海水淡化机构,其基本结构与实施例3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在上部海水淡化盘601与下部海水淡化盘603之间设置有中部海水淡化盘605,相邻海水淡化盘之间通过输水柱602连接。三个海水淡化盘同时进行反渗透过滤,其效率远大于渗透球的过滤效率。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