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管自动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50199阅读:1296来源:国知局
试管自动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试管自动清洗装置,属于生物、化学技术领域内实验设备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试管是生物、化学实验中最常用的设备之一,每次实验完成后必须进行清洗,所以试管清洗装置同样不可或缺。目前,试管的清洗方式主要由:传统的手工清洗方式,清洗麻烦,效率低;半自动清洗方式如手持试管刷等虽效率有所提高,但仍需手工进行冲洗操作,因需要手持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克服上述缺陷的试管自动清洗装置,该装置包括的试管刷可以进行上下和旋转两个自由度的高效率自动刷、洗,无需手持,操作简单,效率更高,不存在安全隐患,实现试管的自动化清洗,其技术内容为:

试管自动清洗装置由上机壳、下机壳、试管夹持臂、开关、清洗机构、升降机构、动力传动机构组成,其特征在于:自动升降机构和清洗机构包括的毛刷内部嵌有导液管;

清洗机构包括储液池、导液管、毛刷、毛刷底座,储液池由下机壳的凹槽部分形成,下机壳通过螺钉固定在工作台上,导液管黏贴在上机壳壁上,导液管一端连接储液池,另一端嵌在毛刷内,毛刷顶部装有导液管开关和导液孔,毛刷底座固定在上机壳上,毛刷底座内装有弹簧和反转触发器,形成集成刷、洗功能的清洗机构;

升降机构包括丝杆、套筒、内螺纹齿轮,丝杆底端固定在下机壳上,套筒固定在上机壳上,套筒内装有断电触发器和内螺纹齿轮,内螺纹齿轮与丝杆内啮合,内螺纹齿轮与小齿轮外啮合,升降机构通过套筒带动毛刷和上机壳做直线上下运动;

动力传动机构包括电机、电机轴、小齿轮、大齿轮、从动齿轮,电机固定在上机壳上,小齿轮和大齿轮都固定在电机轴上,大齿轮与从动齿轮外啮合,从动齿轮固定在毛刷轴根部。

工作原理:接通电源,打开开关,电机正转,升降机构带动上机壳下降;试管刷顶部下降至与储液池中清洗液水平时,导液管口压力增大,导液管开关打开,试管刷正向旋转,同时洒出清洗液对试管进行清洗;试管刷触及试管底部后,试管刷底座弹簧压缩,反转触发器触发,电机反向旋转,升降机构带动上机壳上升,试管刷反转清洗;上机壳至初始位置后,套筒内断电触发器触发,装置停止工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该装置集成了升降机构和自动清洗机构,试管刷内部嵌有的导液管可以增加清洗效率,减少手工操作,试管刷上下和旋转两个自由度的运动提高了刷、洗效率,操作简单,不存在安全隐患,实现了试管的自动化清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毛刷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试管夹持臂 2、毛刷 3、毛刷底座 4、上机壳 5、从动齿轮 6、弹簧 7、反转触发器 8、导液管 9、大齿轮 10、开关 11、电机轴 12、小齿轮 13、电机14、丝杆 15、断电触发器 16、套筒 17、内螺纹齿轮 18、下机壳 19、储液池 20、螺钉 21、导液孔 22、导液管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试管自动清洗装置由上机壳4、下机壳18、试管夹持臂1、开关10、清洗机构、升降机构、动力传动机构组成,其特征在于:自动升降机构和清洗机构包括的毛刷2内部嵌有导液管8;

清洗机构包括储液池19、导液管8、毛刷2、毛刷底座3,储液池19由下机壳18的凹槽部分形成,下机壳18通过螺钉20固定在工作台上,导液管8黏贴在上机壳4壁上,导液管8一端连接储液池19,另一端嵌在毛刷2内,毛刷2顶部装有导液管开关22和导液孔21,毛刷底座3固定在上机壳4上,毛刷底座3内装有弹簧6和反转触发器7,形成集成刷、洗功能的清洗机构;

升降机构包括丝杆14、套筒16、内螺纹齿轮17,丝杆14底端固定在下机壳18上,套筒16固定在上机壳4上,套筒16内装有断电触发器15和内螺纹齿轮17,内螺纹齿轮17与丝杆14内啮合,内螺纹齿轮17与小齿轮12外啮合,升降机构通过套筒16带动毛刷2和上机壳4做直线上下运动;

动力传动机构包括电机13、电机轴11、小齿轮12、大齿轮9、从动齿轮5,电机13固定在上机壳4上,小齿轮12和大齿轮9都固定在电机轴11上,大齿轮9与从动齿轮5外啮合,从动齿轮固定在毛刷2轴根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