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河水治理的预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54727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河水治理的预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质净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河水治理的预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面积越来越大,居住人口越来越多,城市污水排放也越来越多,造成河流污染日趋严重、河道淤积也逐步加剧,河流水质普遍恶化、水生生物消失、生态系统严重退化。这不仅影响着城市的形象,更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环境,对沿河道两岸生活的人们健康直接造成危害。河道污水处理工程是城市市政建设、工业企业建设或排污达标治理的一个重要部分,污水处理过程是将污水中所含的污染物分离出来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物,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的过程。随着污染源的增多,河道污染也变得更加多样化,治理污水的方法也各不相同,因此在治理河水时,需要对水体进行检测,测定河水内的污染物种类,然后根据污染物的类别来进行针对性地治理,以便更好地对河水进行处理,提高处理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操作,节省治理资金。然而原始的河水中会存在大量的杂草、悬浮物等杂物,若没有经过处理直接进行检测,容易堵塞检测装置,影响检测结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诸多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河水治理的预处理装置,将原始的河水首先经过粗滤箱进行初步过滤,然后再在处理箱内进一步过滤处理,去除河水中夹带的杂质,提高河水质量,防止堵塞后续的装置,便于后期的检测工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河水治理的预处理装置,包括粗滤箱、引流装置和处理箱,粗滤箱通过支脚安装在处理箱的上方,引流装置位于粗滤箱和处理箱之间,粗滤箱上分别设有进水管和过滤格栅,进水管位于过滤格栅的上方,处理箱内分别设有过滤管、缓冲板和出水管,缓冲板通过转轴转动安装在过滤管的前后两侧,过滤管包括第一连接管、弯折管和第二连接管,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分别位于弯折管的上下两端,第一连接管与引流装置连接,弯折管上面向缓冲板的两侧均设有过滤孔,第二连接管内可拆卸连接有内管,内管的上端为开口状,内管的下端为封闭状。原始的河水首先从进水管进入到粗滤箱内,在粗滤箱内受到过滤格栅的初步过滤,去除河水中夹带的水草、垃圾等大颗粒杂物,防止杂质进入到处理箱引起堵塞,影响处理箱的处理效果;经过滤格栅过滤后,河水沿着引流装置进入到处理箱内,进入到处理箱内的河水首先从第一连接管进入到弯折管,河水在弯折管内弯曲流动,水流方向发生改变,流动速度减慢,流程长,延长水流的停留时间,同时弯折管上的过滤孔使得水流可以通过并进入到处理箱,然后沿着出水管流出,而颗粒直径大于过滤孔的杂质则被阻挡在弯折管内,实现杂质分离,河水得到进一步过滤、净化;从过滤孔流出的河水由于具有一定的流速,使得河水对处理箱的内壁造成一定的冲击,从而引起处理箱的晃动和噪音,设置的缓冲板将水流与处理箱的内壁隔离,起到对水流的缓冲、减震、吸音的作用,避免水流直接冲击到处理箱的内壁上,延长了处理箱的使用寿命;留在弯折管内的杂质在重力的作用下沉降,落入到第二连接管的内管中,然后取出内管就可以将杂质清除干净,无需将整个过滤管拆卸下来,便于过滤管的清理,简单方便,省时省力。

进一步,引流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引流斗和引流台,引流斗的顶部与粗滤箱的底部连接,引流台的底部呈倾斜状,引流台底部的最低处设有出水口,第一连接管伸出处理箱的顶部与出水口相连接。经过粗滤箱过滤后的河水沿着引流斗进入到引流台,由于引流台底部的倾斜设置,使得河水向引流台底部最低处聚集,在重力的作用下从出水口流出,快速导流水体,使河水全部沿着出水口进入到处理箱内,处理彻底,避免水体残留在引流台内。

进一步,第一连接管的上端口与出水口的口径相匹配,第一连接管的下端口与弯折管的管径相匹配,出水口的孔径大于弯折管的管径。将出水口的孔径设置为大于弯折管的管径,加快导流速度,节省水流进入到过滤管的时间。

进一步,缓冲板上设有吸附层,吸附层上均匀设有挡流块,上下相邻挡流块间隔分布。设置的吸附层上设有吸附剂,利用吸附剂去除水体中异色、异味,提高水质;间隔设置的挡流块起到对水流的阻挡作用,使水流在缓冲板上蜿蜒流动,延长水流在缓冲板上的流动路径,增加水流停留在缓冲板上的时间,提高水流与吸附剂的反应效果。

进一步,内管通过固定架与第二连接管的下端连接,第二连接管的下端穿过处理箱的底部,固定架包括一对相互对称的固定板,固定板呈“L”形,固定板的竖直端与第二连接管铰接,固定板的水平端卡接在内管的下侧。将第二连接管设置为穿过处理箱,使得固定架和内管暴露在外,从而便于内管的安装和拆卸;当需要安装和拆卸内管时,只需要转动固定板,将固定板的水平端转动出第二连接管的下方,即可将内管取出,或者将内管从第二连接管的下端安装到第二连接管内,再转动固定板,将固定板的水平端转动到第二连接管的下方,即可固定内管。

进一步,处理箱的底部呈倾斜状,出水管连接处理箱底部的最低处。将处理箱的底部倾斜设置,使得水体聚集在处理箱的最低处,从而便于水体从出水管流出,减少残留水体。

进一步,过滤管通过安装支架与处理箱连接,安装支架包括第一卡接板和第二卡接板,第一卡接板分别与第一连接管和处理箱连接,第二卡接板分别与第二连接管和处理箱连接。在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上均设置卡接板,提高过滤管与处理箱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和牢固性,防止水流冲击过滤管导致过滤管的晃动,影响水流的流动和过滤,提高整个预处理装置的工作稳定性和工作效率。

进一步,第一卡接板和第二卡接板均包括连接杆和U型连接板,连接杆与U型连接板为一体结构,连接杆固定在处理箱的内壁上,U型连接板分别与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相匹配。通过U型连接板的U型槽分别与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卡接从而固定过滤管,使得过滤管与安装支架之间无需打孔等设置,无需破坏过滤管,保证了过滤管的完整性,便于过滤管的正常使用,延长过滤管的使用寿命,同时固定方式简单,利于过滤管的安装、拆卸、替换和清洗。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原始的河水首先从进水管进入到粗滤箱内,在粗滤箱内受到过滤格栅的初步过滤,去除河水中夹带的水草、垃圾等大颗粒杂物,防止杂质进入到处理箱引起堵塞,影响处理箱的处理效果;

2、经过过滤格栅过滤后,河水沿着引流装置进入到处理箱内,进入到处理箱内的河水首先从第一连接管进入到弯折管,水流方向发生改变,流动速度减慢,流程长,延长水流的停留时间,同时弯折管上的过滤孔使得水流可以通过并进入到处理箱,然后沿着出水管流出,而颗粒直径大于过滤孔的杂质则被阻挡在弯折管内,实现杂质分离,河水得到进一步过滤、净化;

3、从过滤孔流出的河水由于具有一定的流速,使得河水对处理箱的箱壁造成一定的冲击,从而引起处理箱的晃动和噪音,设置的缓冲板将水流与处理箱的内壁隔离,起到对水流的缓冲、减震、吸音的作用,避免水流直接冲击到处理箱的内壁上,提高处理箱的工作性能;

4、留在弯折管内的杂质在重力的作用下沉降,落入到第二连接管的内管中,然后取出内管就可以将杂质清除干净,无需将整个过滤管拆卸下来,便于过滤管的清理,简单方便,省时省力。

本实用新型将原始的河水首先经过粗滤箱进行初步过滤,然后再在处理箱内进一步过滤处理,去除河水中夹带的杂质,提高河水质量,防止堵塞后续的装置,便于后期的检测工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河水治理的预处理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处理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过滤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粗滤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引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粗滤箱;11、支脚;12、进水管;13、过滤格栅;2、引流装置;21、引流斗;22、引流台;23、出水口;3、处理箱;31、过滤管;32、缓冲板;321、吸附层;322、挡流块;323、转轴;33、出水管;34、第一连接管;35、弯折管;351、过滤孔;36、第二连接管;37、内管;41、固定板;5、安装支架;51、第一卡接板;52、第二卡接板;53、连接杆;54、U型连接板;6、观察窗。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河水治理的预处理装置,包括粗滤箱1、引流装置2和处理箱3,粗滤箱1通过支脚11安装在处理箱3的上方,引流装置2位于粗滤箱1和处理箱3之间,粗滤箱1上分别设有进水管12和过滤格栅13,进水管12位于过滤格栅13的上方,原始的河水首先从进水管12进入到粗滤箱1内,在粗滤箱1内受到过滤格栅13的初步过滤,去除河水中夹带的水草、垃圾等大颗粒杂物,防止杂质进入到处理箱3引起堵塞,影响处理箱3的处理效果。

处理箱3内分别设有过滤管31和缓冲板32,缓冲板32通过转轴323转动安装在过滤管31的前后两侧,缓冲板32上设有吸附层321,吸附层321上均匀设有挡流块322,上下相邻挡流块322间隔分布。设置的吸附层321上设有吸附剂,利用吸附剂去除水体中异色、异味,提高水质;间隔设置的挡流块322起到对水流的阻挡作用,使水流在缓冲板32上蜿蜒流动,延长水流在缓冲板32上的流动路径,增加水流停留在缓冲板32上的时间,提高水流与吸附剂的反应效果。处理箱3的底部呈倾斜状,出水管33连接处理箱3底部的最低处。将处理箱3的底部倾斜设置,使得水体聚集在处理箱3下斜的一侧,从而便于水体从出水管33流出,减少残留水体。处理箱3上设有观察窗6,通过观察窗6了解河水在处理箱3内的过滤处理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

过滤管31包括第一连接管34、弯折管35和第二连接管36,第一连接管34和第二连接管36分别位于弯折管35的上下两端,第一连接管34与引流装置2连接,引流装置2包括相互连接的引流斗21和引流台22,引流斗21的顶部与粗滤箱1的底部连接,引流台22的底部呈倾斜状,引流台22底部的最低处设有出水口23,第一连接管34伸出处理箱3的顶部与出水口23相连接。经过粗滤箱1过滤后的河水沿着引流斗21进入到引流台22,由于引流台22底部的倾斜设置,使得河水向引流台22底部最低处,在重力的作用下从出水口23流出,快速导流水体,使河水全部沿着出水口23进入到处理箱3内,处理彻底,避免水体残留在引流台22内。第一连接管34的上端口与出水口23的口径相匹配,第一连接管34的下端口与弯折管35的管径相匹配,出水口23的孔径大于弯折管35的管径。将出水口23的孔径设置为大于弯折管35的管径,加快导流速度,节省水流进入到过滤管31的时间。

弯折管35上面向缓冲板32的两侧均设有过滤孔351,第二连接管36内可拆卸连接有内管37,内管37的上端为开口状,内管37的下端为封闭状。内管37通过固定架与第二连接管36的下端连接,第二连接管36的下端穿过处理箱3的底部,固定架包括一对相互对称的固定板41,固定板41呈“L”形,固定板41的竖直端与第二连接管36铰接,固定板41的水平端卡接在内管37的下侧。将第二连接管36设置为穿过处理箱3,使得固定架和内管37暴露在外,从而便于内管37的安装和拆卸;当需要安装和拆卸内管37时,只需要转动固定板41,将固定板41的水平端转动出第二连接管36的下方,即可将内管37取出,或者将内管37从第二连接管36的下端安装到第二连接管36内,再转动固定板41,将固定板41的水平端转动到第二连接管36的下方,即可固定内管37。

经过滤格栅13过滤后,河水沿着引流装置2进入到处理箱3内,进入到处理箱3内的河水首先从第一连接管34进入到弯折管35,河水在弯折管35内弯曲流动,改变原有的水流方向,减慢河水的流动速度,阻碍河水中的污染物质的通过,延长水流在处理箱3内的流动时间,同时弯折管35上的过滤孔351使得水流可以通过并进入到处理箱3,然后沿着出水管33流出,而颗粒直径大于过滤孔351的杂质则被阻挡在弯折管35内,从而实现河水的进一步过滤、净化;从过滤孔351流出的河水由于具有一定的流速,使得河水对处理箱3的内壁造成一定的冲击,从而引起处理箱3的晃动和噪音,设置的缓冲板32将水流与处理箱3的内壁隔离,起到对水流的缓冲、减震、吸音的作用,避免水流直接冲击到处理箱3的内壁上,提高处理箱3的工作性能。留在弯折管35内的杂质在重力的作用下沉降,落入到第二连接管36的内管37中,然后取出内管37就可以将杂质清除干净,无需将整个过滤管31拆卸下来,便于过滤管31的清理,简单方便,省时省力。

过滤管31通过安装支架5与处理箱3连接,安装支架5包括第一卡接板51和第二卡接板52,第一卡接板51分别与第一连接管34和处理箱3连接,第二卡接板52分别与第二连接管36和处理箱3连接。在第一连接管34和第二连接管36上均设置卡接板,提高过滤管31与处理箱3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和牢固性,防止水流冲击过滤管31导致过滤管31的晃动,影响水流的流动和过滤,提高整个预处理装置的工作稳定性和工作效率。第一卡接板51和第二卡接板52均包括连接杆53和U型连接板54,连接杆53与U型连接板54为一体结构,连接杆53焊接在处理箱3的内壁上,稳定牢固,U型连接板54分别与第一连接管34和第二连接管36相匹配。通过U型连接板54的U型槽分别与第一连接管34和第二连接管36卡接从而固定过滤管31,使得过滤管31与安装支架5之间无需打孔等设置,无需破坏过滤管31,保证了过滤管31的完整性,便于过滤管31的正常使用,延长过滤管31的使用寿命,同时固定方式简单,利于过滤管31的安装、拆卸、替换和清洗。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实用新型为基础,为解决基本相同的技术问题,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的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